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采自于辽东和辽西早石炭世地层中的轮藻化石,共鉴定出4个属,它们是GemmicharaZ.Wang,1984;PaitleocharaBell,1922;StomocharaL.Grambast,1961;ParacuneatocharaZ.Wang,1984.这些轮藻化石在华北的石炭纪地层中是首次发现,其中Gemmicharacf.hunanensis一种最初发现于湖南下石炭统测水组,如今又发现在辽东高台子组,与早石炭世大植物化石及孢粉共生。  相似文献   

2.
依据化石的层位分布和组成内容,登封二叠纪煤系地层植物群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植物化石组合带:1.早二叠世中期山西组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Taeniopterismultinervisas-semblagezone;2.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Gigantopterisnicotianaefolia-Chiropterisreniformisassemblagezone;3.晚二叠世早期上石盒子组Lobatannulariaheianensis-Pterophyllumeratumas-semblagezone。另外,文中还讨论了这些植物组合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作者(1987)在辽东本溪群下部发现Sublepidodendron以来,又相继在吉南、辽南(范炳桓,1992)和辽西发现了Sub.sp.,Rhodeahsianghsiangensis等属于早石炭世的植物及维宪-纳缪尔A期孢粉化石,从而证实东北南部普遍存在早石炭世地层。本文记述了产于上述层位的植物化石30属79种,并归纳为Sublepidodendron-Archaeocalamites-Liopteris组合(带).东北南部早石炭世植物群中的一些属种,虽然显示了欧美植物群的特点,但其发生、演化又早于欧美植物群(分子),作者暂称为“东北南部早石炭世华夏植物群”。该植物群与东北北部安加拉植物群的界线,大致与槽台界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辽东、辽西石炭系(地台型)发育,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北方石炭系及矿产的理想地区。华北缺失下石炭统早已成“定论”,但笔者通过植物化石研究证实东北南部存在早石炭世地层无疑,并建立了Sub-lepidodendron-Achaeocalamites-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组合带。与此同时,作者又在辽东、辽西石炭系下部采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共36属75种,并归结为Lycosporapusilla-Crassisporakosankei组合,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即维宪-纳缪尔A期。从而孢粉、植物大化石互为佐证,进一步肯定辽东、辽西存在早石炭世地层,进而改写了华北地质史的内容,并对古构造、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孢粉层位还发现了丰富的叶肢介化石,这是我国石炭纪的第3处叶肢介产地,对叶肢介的起源、演化及利用多门类生物化石解决石炭系的内部界线划分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归纳总结了四川盆地珍珠冲组植物化石7类50属128种,须家河组植物化石10类71属267种,并将珍珠冲组植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通过分析两组植物群的发育特点及演化规律,结合区域有关资料,对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厘定.在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前缘地区,依据珍珠冲组(白田坝组)的岩性特征和所含植物化石特征,将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置于含Coniopteris植物化石的珍珠冲组(白田坝组)底部石英质砾岩或石英砂岩之下的假整合面或剥蚀面上;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云阳、奉节及长江以南万县地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在云阳南溪剖面上含Coniopteris murrayana植物化石8.3 m之下的珍珠冲组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地层之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1 INTRODUCTIONSincethe1980saseriesofresearchplanincludingIGBP(the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me)havebeensetup,ofthem,PAGES(thePastGlobalchanges)isanimportantcoreproject.Thenaturerecordsofoceandeposit,terrestrial(loess,lakesandswamp)deposi…  相似文献   

8.
聂尔库组分布于辽宁东北部新宾县南杂木一带的苏子河盆地,为一套河湖相砂页岩沉积。该组含有较丰富的动、植物化石,但由于系统采集和研究不够,自建组以来,在地层时代和对比方面迄今仍是众说纷云。作者通过系统采集,共获植物亿石12属13种,化石组合面貌与英国威尔登植物群可以比较;与辽西的海州组、辽北—吉中营城组、黑龙江东部的穆棱组植物组合亦很相似,其时代大体相当于早白垩世尼殴克姆晚期。文中对我国首次发现的属种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西峡盆地新类型恐龙蛋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广西峡盆地的两类新类型的恐龙蛋化石:西峡长圆柱蛋(新属、新种)Lon-giteresoolithusxixiaensis(gen.etsp.nov.).戈壁棱柱形蛋PrismatoolithusgebiensisZhaoandLi1993。它们分别产于高沟组的中、下部和上部,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辽宁西部中生代地层发育,在国内外同期地层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辽西中生代鸟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含鸟层位包括上侏罗统义县组含鸟层和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含鸟层。现共鉴定出鸟类化石11个属14个种,其中义县组鸟化石4个属6个种,地位最为重要。鉴于此,将义县组下部的沉积层划分出来,并建立了四合屯组,该组对寻找鸟类的祖先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土城子组一段具有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意义称为蒙古营子组。  相似文献   

11.
鲁西南平原区第四纪全新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组:下部为黑土湖组,中部为同期异相的巨野组、单县组、鱼台组,上部为黄河组。熏土湖组为全新世早-中期湖沼相沉积的灰-灰黑色粘土类粉砂质粘土,含大量淡水螺蚌介壳;巨野组为全新世黄河早期沉积,由褐黄色粉砂夹棕红色粘土组成;单县组为黄河古决口扇、古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细砂、粉砂;鱼台组为黄河古决口扇前缘洼地沉积,岩性为-套棕红色粘土,局部夹粉砂土。黄河组为黄河现代河床及河漫滩沉积,由灰黄色粉砂土、粘质砂土夹粘土层及砂土组成。  相似文献   

12.
托来南山中段晚三叠世出露比较完整,但研究程度较低。该文主要对中祁连上日木策尔地区晚三叠世开展研究。研究区晚三叠世分为阿塔寺组和尕勒得寺组。前者与下伏托赖岩群呈断层接触,主要以河流相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灰色、紫红色粉砂岩和灰黑色粉砂岩,发现有遗迹化石(垂直潜穴);后者主要为淡水湖泊相—灰黑色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夹黑色页岩及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有煤线(木里地区),在灰黑色粉砂岩中发育有植物化石Neocalamites rugosus和Danaeopsis fecunaa系华北延长群的标准分子,在黑色页岩层位中产化石叶肢介类Loxomegaglypta Novojilov属等。研究区二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中间并没有发现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和井下巷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鲁村井田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并对井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对比分析,发现该井田-400~-1 300 m的埋深范围内不但存在以往认为已被剥蚀缺失的太原组上部地层,还保存了较完整的山西组,尤其是在该段地层中新发现了5个局部可采煤层,为井田增加了资源储量、延长了服务年限。填补了沂源煤田太原组上部和山西组含煤地层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神木气田二叠系储层以低孔、致密为特征,非均质性强,气田开发产能较低、开发难度大.在细分层系的基础上,研究沉积砂体和有效砂体空间展布特征,明确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导因素;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程度和试气成果等,明确神木气田的主力层位,以太原组、山2段和山1段为3个单元,进行有利开发区块的优选,优选Ⅰ类有利区块8块,推荐叠合有利区.结果表明:在优选有利区内钻井开发效果好,以苏里格气田标准进行衡量Ⅰ+Ⅱ类井比例达到78%,神木气田分层系、优选有利区的开发思路正确,优选有利区准确,对气田产能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科技英语词汇形成的历史角度 ,探讨了拉丁、希腊词素对科技英语词汇的影响 ,分析了科技英语构词的若干特点。认为提高记忆科技英语单词能力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利用构词的基本规律对科技词进行词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古生态研究方法对龙潭组的Taihuellafauna和长兴组的Reichelinafauna等动物群在壳体特征变异和演化阶段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发现该动物群受地壳运动所造成古环境变迁和沉积岩相的变化所控制,阐述了浙北类在发展上的某些规律,为建立生物系统演化序列和地层沉积模式及准确地划分与对比地层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东巨野煤田煤系地层之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测井曲线、微量元素及粒度概率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煤田早二叠世时处于以河控作用为主,兼受潮汐作用影响的浅水三角洲环境。沉积环境经历了水下三角洲平原、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五个沉积阶段,总体构成了一个进积序列,反映了由浅海相→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山东聊城西部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聊城西部地热田位于临清拗陷内的莘县凹陷的南部,面积约为1 280 km2。地热类型属低温层控砂岩孔隙型,盖层为第四系和新近纪黄骅群明化镇组。常被利用的地热有新近纪黄骅群馆陶组和古近纪济阳群东营组2个热储层,其中馆陶组热储层中地热水矿化度为5 000 mg/L左右,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2.5490×1018J,热水资源静储量为126.06×109m3;东营组热储层中地热水矿化度较高,为6 566.73~9 125.38 mg/L,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3.6600×1018J,热水资源静储量为94.339×109m3。该地热田中地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深循环过程中被地温加热而成。  相似文献   

19.
地球灾变事件是导致古生物大规模绝灭和沉积环境突变的根本原因。我们研究了峡东庙河陡山沱组灯影组界线剖面,获得REE及其它微量元素异常和大量微球粒等灾变事件的证据,从而判定庙河生物群的大绝灭是由于陡山沱期末的一次地球灾变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聊城莘县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和古近纪碎屑沉积岩中,为估算评价该地区地热资源,分别开展了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热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动态监测、水样采集分析等多项工作,基本查清了莘县地区地热资源的赋存条件,确定馆陶组热储和东营组热储为本次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地热资源计算和评价。通过评价,为莘县地区深层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