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近XMM—Newton观测到了Seyfert 1星系,NGC3783,除存在着6.4keV的铁Kα发射线外,还存在着很强的7.0 keV的铁Kβ发射线,且两者之间的等值宽度(EW) 之比难以由传统的“光电吸收-莹光机制”来解释.利用尤峻汉等人提出的Cerenkov线状发射机制可合理解释EWKα/EWKβ.给出了详细的模型考虑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活动星系核中产生铁K线的机制不只有莹光机制还有Cerenkov线状辐射机制.两者共存于活动星系核(AGNs)中,而且以Cerenkov辐射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2.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同时,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5000A和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 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 ,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 .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 ,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 .同时 ,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 50 0 0 和 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报》2007,48(4):515-520
天体物理过程黑洞双星的形成.................................……吴斌孟祥存韩占文(121)切仑科夫铁K。和K口发射线的强度比和本征红移比的计算及其在活动星系核中的可能应用.........................................……刘当波陈磊尤峻汉(269)宇宙学(包括星系)基于K近邻方法的窄线与宽线活动星系核的自动光谱分类...............……...............................……赵梅芳昊潮罗阿理昊福朝赵永恒(l)盘状星系的颜色星等关系...............……吴海滨刘成则张波常瑞香(n)类星体与赛弗特I型星系陡的巴尔末减缩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当具有各向同性速度分布的相对论电子穿过稠密气体区,或者轰击稠密气体区的表面时,切仑科夫效应将会产生1种特殊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线,称做切仑科夫线状发射.这一预言在光学波段已由实验室的实验所证实.研究指出了切仑科夫线状辐射在类星体和赛弗特1星系的宽发射线研究中的重要性,利用此新机制有可能解决类星体研究中的一些重大且长期没有解决的疑惑.例如宽氢线之间存在的反常强度比,特别是反常Lyα/Lyβ强度比的问题.并且进一步估计了相对论电子穿过宇宙气体时所产生的各种效应的能耗的数量级,并对各种能耗进行比较,证实了切仑科夫线状发射机制在类星体和塞弗特1型星系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详细讨论了流行的“反射盘-光电吸收-荧光线”模型在解释活动星系核(AGN)的中、低价铁的Kα线起源时面对观测的困难,进一步指出新认识的谱线发射机制--Cerenkov线状辐射有可能是产生AGN铁Kα线的主要机制.并论证等离子体中氢对折射率的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计算了光薄情况下的Cerenkov铁Kα线发射,并与观测做了比较.进一步证实了新机制的合理性,并由此给出黑洞附近物理状态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宽波段能谱结构讨论了四个PG类星体的红外辐射机制.结果表明,在产生红外连续辐射的可能机制中,非热的、具有幂律特征的辐射和被核光度加热的“核尘埃”的热再辐射是红外辐射的主要来源.对于高光度的活动星系核,它的主星系的红外辐射及恒星形成区的红外辐射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第1部份,描述从SAS-2卫星得到的能量大于100MeV的宇宙Υ射线数据来证认有Υ射线的活动星系核。11个类星体、3个BLLac天体和1个射电星系的Υ射线辐射已得到证认。 本文第2部分描述活动星系核对河外Υ射线背景辐射的影响。SAS-2的Υ辐射数据,已被用来测定类星体和赛弗特星系的Υ辐射绝对光度与光学绝对光度间的函数关系,并由此导出它们对河外Υ射线背景辐射的贡献。我们指出,类星体(B<20)、赛弗特星系(1型和1.5型)对35—100MeV能量范围的弥散Υ射线背景辐射有相当大的贡献(59%)。由此我们得出河外Υ射线背景辐射可能是由类星体和赛弗特星系这类活动星系产生的结论。 本文第3部份我们对3个有Υ辐射的活动星系核综合其Υ波段和其他波段的数据,以探索这些天体辐射的发射机制。这些综合的数据对发射机制给出严格的限制。我们指出,对这3个天体的数据,与同步自康普顿模型(SSC)的预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活动星系核(AGN)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波天体,其中X射线波段的发射功率占到全波段功率的50%左右。AGN的X射线辐射研究涉及天体物理中的最基本问题,例如能量产生、辐射机制和宇宙论等,而Chandra X射线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和光谱对这一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以Chandra卫星的部分观测结果为例,简要介绍了几类不同类型AGN的X射线辐射研究进展:(1)宽吸收线类星体APM08279+5255(z=3.91)的X射线谱分析,以及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概况;(2)Seyfert星系NGC 4151延展X射线发射问题的解决,及NGC 1068X射线辐射与光学波段的高激发态发射线([OⅢ]λ5007)有很强相关性的发现;(3)6个BLLac天体样本的X射线环境分析;(4)射电星系X射线喷流的观测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活动星系核 (Seyfert星系 )统一模型研究领域的研究结果。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Seyfert1和 2型星系的差别不仅仅是视线方向上的不同 ,星系的环境、演化、星系核的活动等在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新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发现Seyfert 2型星系中宽线区存在和星系核的活动密切相关。在一些核活动较低的Seyfert 2型星系中 ,宽线区很可能不存在 ,即可能存在所谓的“真正”的Seyfert 2型星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了射电源表1Jy,S4 ,S5 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数据,发现射电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与5GHz 射电辐射强相关。BLLac 天体具有较弱的宽发射线辐射,但具有与其它活动星系核类似的统计行为。结果表明射电活动星系核中的喷流与吸积过程存在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极亮红外星系样本中选出了由 2 5个类星体组成的红外类星体样本 ,研究其光谱特征。与光学选类星体样本相比 ,红外类星体样本有显著的不同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红外类星体中绝大多数为窄线源 (其允许发射线Hβ的半高全宽小于4 0 0 0km/s)。超过 6 0 %的红外类星体可归为亮的窄线赛弗特I星系。超过 70 %的红外类星体有很强或极强的FeⅡ发射线 ,这是目前已知的强FeⅡ线源比例最高的类星体 /赛弗特Ⅰ星系子样本。Hβ宽发射线倾向于有比较明显的蓝翼不对称 ,这一特征很可能与外向流有关。FeⅡ与Hβ的发射线强度之比和Hβ宽发射线的蓝翼不对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星暴和活动星系核之间的联系是活动星系研究领域最重要、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Seyfert星系由于距离较近、数目较多和相对低的核活动,已成为研究星暴和活动星系核之间联系的理想天体。综述了活动星系核中存在星暴的观测证据和Seyflert2型星系核区星暴活动的最新研究结果,着重讨论了存在两类Seyflert2型星系(一类是被遮挡的Seyfert1型星系,另一类是“真正”的Seyfert2型星系即不存在宽线区的Seyfert2型星系)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具有和不具有偏振宽线的Seyflert2型星系在红外、射电、光学和X射线光谱性质的差别,发现具有偏振宽线的Seyfert2型星系在本质上和Seyflert1型星系是同一类天体,差别只在于观测者视线方向的不同;而不具有偏振宽线的Seyfert2型星系是一些星系核活动较弱而星暴活动占主导的天体,这些星系从射电、红外、光学到硬X射线,都具有和星暴星系相似的性质。由于这些星系中核的吸积率将比Seyflert1型星系低近两个量级,因而它们很有可能是一些没有宽发射线区的Seyfert2型星系,即所谓的“真正”Seyflert2型星系。  相似文献   

14.
斯隆数字巡天光谱数据中发现,类星体SDSS J2220+0109光谱中同时出现如下极为罕见的吸收线:氢巴尔末线Hα和Hβ,亚稳态He I* λλ3889、3189tt,CaⅡH、K,以及来自FeⅡ*能级的波数分别为7 955 cm~(-1)、13 474 cm~(-1)和13 673 cm~(-1)的众多吸收线.上述吸收线具有相似的速度结构,线宽达1 500 km·s~(-1),相对于发射线表现出蓝移.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吸收线很可能来自部分电离区,密度n_E≈10~6cm~(-3),柱密度N_(H I)≈10~(21) cm~(-2),Lyα共振散射对氢原子的激发起重要作用.SDSS J2220+0109斯隆r星等为16.56 mag,是探索活动星系核中特殊吸收线起源的理想实验室.将来的紫外光谱观测可以更加准确决定吸收气体的密度、柱密度、电离参数等物理性质;光学光谱监测有助于限定吸收线的产生机制.此外还发现,SDSS J2220+0109中的FeⅡ发射线显著区别于典型的窄线赛弗特Ⅰ型星系ⅠZw 1,很可能来自低密度气体,进一步研究有助于理解类星体中FeⅡ发射线的起源.  相似文献   

15.
马振国 《天文学进展》1999,17(4):346-356
类星体被发现后,黑洞发电机研究成为阐述活动星系核(AGN)的产能机制及其宇宙学演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发电机物理和发电机输出特性两个方面,从广义相对论电动力学(GRED)发电机理论和“膜模式”出发,在太阳发电机研究中引入引力磁项,形成和αωΩ黑洞发电机理论。发电机输出包括吸积盘辐射和喷流传播。辐射模型在于经典吸积模型的相对论扩展,已能说明SgrA^*的宽发射谱,燕可能根据谱特征确定发电机的构型  相似文献   

16.
本利用宽波段能谱结构讨论了四个PG类星体的红外辐射机制,结果表明,在产生红外连续辐射的可能机制中,非热的,具有幂律特征的辐射和被核光度加热的“核尘埃”的热再循辐射是红外辐射的主要来源,对于高光度的活动星系核,它的主星系的红外辐射及恒星形成区的红外辐射是可民义忽略的。  相似文献   

17.
王挺贵 《天文学进展》2001,19(2):232-236
活动星系核有两类常见外流,相对论性的射电喷流和非相对论性的物质外流,前者主要在射电强的适动星系核中,以非热辐射为特征,非相对论性外流主要通过紫外吸收线观测到,总结了类星体非对论性外流的一些性质及其X射线观测给出了的问题,指出现有的观测表明非相对论性外流引起的质量损失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Ⅰ型Seyfert星系在双色图上的行为出发,假定可见光与紫外波段连续谱的主要成分包括幂律非热致辐射、黑体辐射、宽线区Balmer连续谱的复合辐射和高阶Balmer线辐射,计算了这些发射机制的参数,发现结果与从分光光度测量决定的参数符合很好。因此,本文结果对已测定色指数的Ⅰ型Seyfert星系可决定出其热致成分(黑体谱和Balmer连续谱)在全部辐射中占的比重;给出了研究类星体的可见光与紫外波段辐射机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活动星系核的高能γ射线辐射和低频射电辐射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EGRET已检测到66 颗可信度很高的活动星系核。而这些高能的活动星系核有部分缺少足够的射电图象观测。为研究这些河外剧变源的射电辐射性质及致密结构,并研究活动量系核射电喷流弯曲与高能辐射的内在联系。我们利用国际欧洲VLBI网,英国的MERLIN 和美国的VLA对近20 颗γ射线活动星系核进行了观测。本文给出部分高能γ射线活动星系核在8 .5GHz的VLA 观测图象。  相似文献   

20.
Ⅰ类赛弗特星系与低红移弱射电类星体哈勃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30个红移Z小于1、弱射电且有两条以上禁线的类星体和16个非剧烈活动型的Ⅰ类赛弗特星系,并对二者的视星等红移图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在哈勃图上各自都有很高的相关,但二者之间并不连续。这说明不能象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可以把这两种天体看做是同类天体,如果类星体的确会演化成Ⅰ类赛弗特星系,那么在转变期可能会有较剧烈的迅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