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仲 《地理教学》2014,(12):178-179
在翻译英文诗歌的过程当中,多数人把重点放在了诗歌的语音方面。但这并不能解决诗歌翻译过程中的所有难题,比如说翻译的字词选择、句子的组织等。因此有必要将语言学的语义学和句法学方面考虑在内,以求译文更加完整、准确。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歌的繁荣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唐诗平民化的价值取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唐代三百年的诗歌创作中,从诗歌选材,到诗歌语言、形式、风格,甚至作者队伍都明显体现出平民化特征。研究唐诗平民化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物候记录对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中的历史物候记录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和利用。但对诗歌物候记录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仍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内容、特征及其在季节指示和反映农时中的应用,发现诗歌中的物候记录主要包括动物物候、植物物候和周期性气象、水文现象等3种,并呈现出距今越近,经济、社会越发达,记录越多的时空特点。然后,从物候记录筛选、物种鉴别、物候事件发生时间识别、物候期确定等方面总结了历史气候研究中诗歌物候记录的处理方法:①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分、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和人为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以保证其中物候记录的有效性;②区分古今动、植物名差异,并将物种鉴定到种;③针对年、月、日缺记的不同情况,依据物候规律和背景资料确定物候事件的发生时间;④根据现代物候观测标准,对诗歌中的文字描述进行归类定级,确定所包含的物候期。以期为诗歌物候记录的提取及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诗歌巨匠描桥秀景诗赋名家吟桥颂月语言大师倚桥抒怀唐、宋两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鼎盛期,诗歌巨匠、词赋大家如繁星璀璨。众多的唐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0,(3):F0004-F0004
于连胜,著名诗人、书法家,第八届中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代表,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出版《真悟集》、《雨曲风歌》、《于连胜诗词选》等个人作品集多部。诗歌作品曾获全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诗歌一等奖、首届清文化节诗歌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土壤”一课,按其内容来说相对枯燥,容易使学生学起来觉得乏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讲到这一课时就穿插了适用的诗歌谚语。  相似文献   

7.
鹤,在我国被称之为神鸟、仙鸟。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就有《鹤鸣》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人们还把贤人比喻为鹤。因为鹤的年寿长,所以《淮南子》有“鹤寿干岁,以极其游”的名句。在中国鹤成为长寿、吉祥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佛教诗歌——禅诗,是中国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缘起就是“心缘”俱合而成,是既讲究韵律、音韵美;又是融禅理、禅趣、禅境于一体的诗歌。其终极关怀是明心见性,其哲思追求是佛禅感悟,是既有禅味,又有诗味的。禅诗往往写得清静空寂,自然自化,或妙喻空灵,随缘自适,这既是种禅悟后“人境俱不夺”的圣境,又流动着禅门慈航普渡的大悲之情。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  相似文献   

10.
李良松 《中国地名》2012,(10):75-77
李白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旅游学家。他的一生走过了5万多公里的旅程,写出了367首诗歌游记,对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的名胜古迹、城市乡村、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等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故事导入、诗歌导入、教具导入等等,这些方法多具特色。笔者认为,如果教师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信息资料,选择恰当新颖,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的信息资料作为新课导言,可以起到“一石击破水冲天”的波动效果,下面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2.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3,(22):19-21
正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用音乐、诗歌创设活动情境,学生在"画、议、说、辩"的"水循环"活动中学会了学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乡土化、生活化的从学生起点出发的活动情境,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疑,能很自然地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太仓是江南水乡,河流、湖泊随处可见,同学们从小在水中长大,长江养育了我们……教学"水循环"时,我利用与长江有关的音乐、诗歌、图片创设活动情境,并通过"画、议、说、辩"等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情感、体验创新的基础上学会了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而脍炙人口,而其中一些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它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材料,使地理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活泼。只有合理选材、精心设计、恰当安排,才能对地理教学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形式。《尚书·虞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永者,咏也。发心声以文字,即为诗;谐声和律,歌之以咏志"。而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其心声、心志必然受到该  相似文献   

15.
趣教经纬线     
魏益永 《地理教学》2013,(16):46-47
经纬网的学习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难点,七年级学生对经纬线及其不同特点理解比较吃力。运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高了经纬线教学的效率。具体方法包括用西瓜的花纹代表经纬线;用织布和"经天纬地"、"满腹经纶"等诠释内涵;用"大本营"比喻南北极;用"背叛"说明方向的改变;用图解和诗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学地理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笔者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一课为例,通过设置“母亲河”这条主线,并加入诗歌、文化遗产等元素,实现地理课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用形象化、精炼化的语言即采用诗歌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这样做的好处是:①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②对知识脉络一目了然,对其思想内涵理解的更加深人。这种做法对于人文地理来说效果特别明显。如选修(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一节可用下面一首诗“三峡工程”作为课堂总结:  相似文献   

18.
兔年话兔     
《中国地名》2011,(1):57-59
兔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距今60~20万年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73年发掘的新洞中就发现有兔骨化石;另在辽宁鸽子洞遗址发现的大量动物化石中也有野兔的遗迹。在我国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商代墓葬中,就发现有“玉兔”的符号,其姿态有的乖巧蹲伏,有的侧目观望,有的昂首挺立,栩栩如生,十分可爱。在我国流传3000多年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野兔的自然描述。  相似文献   

19.
地理探索与认识是古代人类扩大视野的重要途径。明朝在云南实施政治措施、军事行动、移民政策等,为明代士人对云南地理考察与记载提供基础。明代士人游历滇云写下大量的诗歌、游记、史志等,对云南地形地貌记在颇多,其中对滇东、滇西地表、地下岩溶地貌描述详实。明代士人依据云南岩溶地貌类型不同对其分类记载,并对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初步探析。明人对溶洞的考察方法值得今人借鉴。旅游风气兴盛、政治措施得当、教育范围扩大、方志兴修等是明代云南岩溶地貌探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都江堰市的青城后山有一条河流叫味江,味江旁边有座山叫翠微山,山上有个叫土锅村的地方,唐时有个叫唐求的诗人已在此隐居。这条名叫味江的河流因唐求的隐居和他的诗而名噪一时,如今这里已成为青城后山的旅游景区。中国诗歌史上,诗人雅号多多,诗仙、诗圣自不必说了,还有田园诗人、边塞诗人、苦吟诗人等等。而在唐末,又出了个"一瓢诗人"。这个一瓢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