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西北地区的织金、威宁、毕节、大方、纳雍、赫章等县均出现REE矿床或矿化,可分为2类:一类是寒武系底部的海相沉积磷块岩磷-REE矿床,如织金新华;另一类是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古风化壳粘土岩REE矿化。本文主要介绍后一类。黔西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区内峨眉山玄武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大陆溢流玄武岩,呈岩被产出,假整合于上二叠统茅口组灰岩之上,其上覆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宣威组含煤岩系。玄武岩最厚处在西部威宁附近,厚达1249m。区内,在宣威组与玄武岩之间及玄武岩内部,产有多层呈似层状、透镜状的粘土岩,以高岭石…  相似文献   

2.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呈向东突出的舌形分布,西厚东薄。其东部边缘地带指晴隆—安顺—织金—毕节一带,与下伏茅口组灰岩呈假整合接触,与上覆龙潭组含煤岩系假整合或整合接触。1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陈兴忠 《云南地质》2009,28(2):172-175
堰塘硫铁矿产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底部,与下伏下二叠统茅口组呈明显假整合接触。矿层层位稳定,找矿标志明显,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顶苏地区晒瓦组以灰色、深灰色薄—中厚层泥质岩屑粉砂岩为主,基本层序由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组成,向上粒径变细,层理变薄.在顶苏—小革么—带晒瓦组底发育砾岩层,为晚二叠世沿中二叠统侵蚀面上发育的一套河流相碎屑岩沉积.砾岩层之下灰岩中产牙形石Neogondolella granti Barskov et koroleva,同时根据晒瓦组假整合于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因此晒瓦组为晚二叠世产物.  相似文献   

5.
上二叠统煤系是滇东北地区主要的含煤岩系,该含煤组合是在晚二叠世早期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基础上沉积形成的,间歇的火山活动贯穿了整个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的过程。以研究区及邻区以往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钻探等资料,对含煤地层中火山碎屑岩发育特征及其对聚煤作用和煤系矿产的指示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晚二叠统含煤地层中火山碎屑岩从下至上大致分为三类: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高岭石泥岩(Tonsteins),且符合从西向东层数逐渐减少,厚度逐渐变薄的规律,揭示了从早期到晚期火山活动逐渐减弱。同时火山碎屑岩是煤系矿产稀散元素(镓、铌)的赋矿层位,其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呈现高异常,建议下一步工作中注意煤系矿产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青海南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地区的然者涌一带,发现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具大陆板内裂谷拉斑玄武岩喷发特点的一套火山地层。该地层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九十道班组之上,其上被晚三叠世结扎群甲丕拉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主要岩性为灰绿—灰紫色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及流纹岩、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紫红色岩屑砂岩及细砾岩,其特征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相似,具陆相喷发-沉积特征。区域对比在北羌塘地区具有独特地层特征,可与四川峨眉山玄武岩地层进行对比。而区域上该地区晚二叠世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未发现陆相火山岩出露,本文建立正式地层单位扎青组,以供参考,其时代暂归晚二叠—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7.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锌矿赋存于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玄武岩之间玄武质、灰质角砾层中,与早二叠世海相火山喷发玄武岩有关的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矿床,后期构造对矿床富集有一定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区的沉积型铜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上二叠统宣威组中发现沉积型铜矿床。文章对此类沉积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合矿物成分和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区内沉积型铜矿床主要有两种矿化类型:结核状铜矿化和浸染状铜矿化,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铜蓝等为主;成矿受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地层控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溢形成的古火山构造和古地形以及火山期后的热泉活动关系密切,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成矿过程可能从沉积成岩阶段一直延续到成岩期后。区域上假整合覆盖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的宣威组沉积岩系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周传纲 《地质论评》1965,23(5):411-411
根据已有地层资料,都认为西南上二迭统峨嵋山玄武岩组直接覆盖于茅口灰岩组之上,呈整合、假整合、不整合接触。但笔者1964年在黔西南盘县南部某区发现上、下二迭统接触间有一套沉积岩系,厚度38.5米。现将某区这套地层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焕杰 《地质论评》1964,22(1):75-76
一、概述该区位于山西地台沁水盆地的西部。在其周围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纪片麻岩系、震旦系及寒武系。在本区出露的有奥陶纪灰岩和假整合在它上面的煤系地层,后者有:中石炭统本溪群,厚5.40—30.70米,夹有1—3层灰岩;上石炭统太原群,厚49.00—100.37米,含有3—4层灰岩,可分为  相似文献   

11.
广西铝土矿的物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特征广西上二迭统底部的铝土矿,产在下二迭统茅口阶灰岩起伏不大的侵蚀面上,与粘土矿、黄铁矿、煤层密切伴生,构成独特的矿床组合(总厚2.4~19米,局部达30多米),与下伏茅口灰岩呈假整合接触,严格受古地理环境、基底平缓凹陷构造中的岩溶地形控制.在岩溶凹陷稍深、含矿层厚度较大的地段,其底部有时见有O.7~5.4米的粘土矿(岩),而多数情况下发育的是黄铁矿(厚0.1~3.7米)或富含黄铁矿的铝土页岩及铝土岩.其上依次为铝土矿(0.19~23.7米)、黄铁矿(O.6~2.1米)或含黄铁矿的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晚二叠世龙潭组物源分析及区域沉积古地理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鑫  杨江海  刘建中  杜远生  柴嵘 《地质学报》2017,91(6):1374-1385
黔西南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套以海陆交互相细屑岩为主的沉积地层,与下伏茅口组平行不整合接触。龙潭组砂岩碎屑组分以板片状—微晶状的玄武—安山质火山岩岩屑为主,并含少量霏细晶—隐晶质的酸性火山岩岩屑。泥质岩全岩主量元素以低SiO_2(28.3%~51.9%)、高TiO_2(1.0%~4.1%)和低Al_2O_3/TiO_2比值(3.9~6.9)为特征,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的Al_2O_3/TiO_2比值(集中在2.5~5.0之间)较为接近。龙潭组的碎屑锆石显示峰期年龄为~260Ma,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期(258~263Ma)相吻合。锆石微量元素指示其与板内/非造山环境的岩浆活动有关,结合同时期北部陆相和南部深水盆地相的沉积物源研究,该结果表明龙潭组碎屑岩的源岩为峨眉山玄武质和长英质火山岩。基于此,本文对晚二叠世滇黔桂地区峨眉山源区—河流—滨岸—右江深水盆地的沉积古地理格局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较为系统地整理、归纳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ELIP)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证实了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广泛发育平行不整合(喷发不整合)接触界面,说明总体上两者之间并非断层接触关系。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是由于峨眉山地幔柱作用导致地壳大幅抬升成陆,茅口组灰岩顶部遭受剥蚀后被溢流玄武岩所覆盖的结果。不整合界面上普遍发育的角砾状灰岩、底砾岩、红土(古土壤)层、黏土岩等就是这一地质事实的遗迹。隆升之后的快速沉降以及地幔柱与岩石圈作用的复杂性,可能在局部地区存在海相沉积和连续的生物地层的现象,但不足以否定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曾经整体抬升。因此,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支持了峨眉山地幔柱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1:50000广顺幅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广顺地区下二叠统粱山组有大量丰富的遗迹化石存在。本文特作以报道,并为该区早二叠世古环境分析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一、广顺地区梁山组简介梁山组为早二叠世栖霞早期的沉积地层。它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马平组(主要由亮晶生物屑灰岩、团粒灰岩组成)呈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由泥—细晶生物屑灰岩夹钙质页岩、泥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呈整合接触。梁山组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粘土岩组成,也见有生物屑硅质岩。有较多的腕足类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为系统地整理、归纳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ELIP)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证实了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广泛发育平行不整合(喷发不整合)接触界面,说明总体上两者之间并非断层接触关系。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是由于峨眉山地幔柱作用导致地壳大幅抬升成陆,茅口组灰岩顶部遭受剥蚀后被溢流玄武岩所覆盖的结果。不整合界面上普遍发育的角砾状灰岩、底砾岩、红土(古土壤)层、黏土岩等就是这一地质事实的遗迹。隆升之后的快速沉降以及地幔柱与岩石圈作用的复杂性,可能在局部地区存在海相沉积和连续的生物地层的现象,但不足以否定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曾经整体抬升。因此,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支持了峨眉山地幔柱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二叠系尕笛考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南部二叠系尕笛考组厚度变化大,分布广,空间上呈链状展布。通过在该区地质调查对该组进行厘定,尕笛考组岩性组合为玄武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夹灰岩、砂岩和泥岩,与上覆九十道班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为火山—沉积体系。尕笛考组产类Misellina-Schwagerina组合、非有孔虫、珊瑚Wentzellophyllum-Szechuanophyllum组合和腕足类等,表明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罗甸期,与华南、西秦岭、藏东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揭示出昌都地块在二叠纪时生物古地理区系属于特提斯大区华夏区,在构造古地理上为泛华夏大陆群或扬子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西藏措勤打加错地区新发现上三叠统江让组,其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岩性主要为不等厚层状石英质砾岩、深灰色薄层状—块状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砂粉砂质微晶灰岩、含石英砾质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夹钙质细砂岩,产珊瑚Distichophyllia sp.,Volzeia sp.,Montlivaltia sp.,M.cf.xainzaensis、海绵:Hartmanina sp.和双壳类Xenocardita?sp.,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与下二叠统昂杰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江让组在该地区的发现,完善了冈底斯西部三叠纪的地层系统,为研究印支运动对冈底斯西部的影响和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峨眉山地幔柱上升的沉积响应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表明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的部分缺失是峨眉山地幔柱的快速上升及其所形成的地壳穹状隆起造成的。对该地区中、晚二叠世沉积记录的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下零星发育一套碎屑岩系,其主要分布在穹状隆起的边缘。在隆起西缘盐源平川一带,为一岩性以砾岩、砂岩为主的低位水下扇;在隆起的东北缘普格、巧家、武定一带,峨眉山玄武岩之下发育一层砾石,主要为茅口组灰岩的灰岩质砾岩;昆明西山地区的灰岩质砾岩中灰岩砾石的磨圆较好,可能代表古河谷沉积。在茅口组顶部古剥蚀面上还零星可见一层厚几米至十几米残积相碎屑岩或底砾岩。上述碎屑岩系的厘定及对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上扬子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发生快速穹状抬升,碎屑岩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造成的沉积响应;地幔柱的上升还造成上扬子中、晚二叠世区域岩相古地理的突变和隆起区古喀斯特的形成。这些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形成机制提供了进一步佐证,同时深化了对晚古生代上扬子西缘构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位于滇、黔、桂三省间的南盘江断陷区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以上,自下二叠统茅口阶顶部至下三叠统印度阶,除周边和区内的一些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外,连续地沉积了一套火山碎屑浊积岩及其伴生的富含放射虫、硅质海绵骨针的硅质岩,区域上大致作北西向的南、北两带展布,延伸约400公里,宽30-60公里不等,并于三省交界处汇合(图1)。地层东薄西厚,以茅口阶顶部和上二叠统的火山碎屑浊积岩厚度为准,南带最东端出露于广西武鸣、灵马等地,仅厚7 0-100米,向西至百色阳坪厚200米左右,至田林八渡厚361.44米,至隆林岭芬厚673米,西林石炮厚675米,再西至贵州雄武厚910米,云南师宗花桂一号井厚达1400米以上3北苹情况类似,东端的广西南丹龙王坡厚不足100米,向西至拥里厚127米,再西至贵州乐康厚612米,紫云卡务厚796米。  相似文献   

20.
拟建的白鹤滩水电站的坝基为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玄武岩由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积火山碎屑岩类所组成。火山熔岩又可划分为斜斑玄武岩、块状玄武岩和杏仁状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包括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以及凝灰岩;而沉积火山碎屑岩类则由沉火山角砾岩和沉凝灰岩所组成。不同类型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形成环境不同,导致它们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能也不相同。块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和沉积火山碎屑熔 岩的抗压强度和抗风化能力都比较大,因而具有很好的工程地质稳定性;杏仁状玄武岩、火山碎屑熔岩的抗压强度稍低,但抗风化能力很好,因此也具有较好的工程地质稳定性;而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的抗压强度和抗风化能力都很低,往往形成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