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分析了无线扩频技术的原理及主要特点,组建了碾压GPS实时监控系统的无线局域网,实现了总控中心和各移动远端的双向无线数据传输及局域网内各节点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
设计开发了基于天地图的实时定位跟踪系统。利用天地图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发了B/S模式的在线实时定位跟踪平台;实现了Windows CE手持终端的定位数据采集,并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发送客户端定位信息至服务器,利用AJAX技术实现对客户端实时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可靠、开发成本低廉,该实时定位跟踪系统是实现天地图空间位置服务的前提,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宫鹏  程晓  李秀红  王琳  沈少清  应清 《遥感学报》2009,13(S1):87-9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遥感技术的一部分, 是对传统遥感的拓展。首先介绍自主研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它可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与显示, 成为野外台站数据获取及预警分析的重要支撑。建议在地球观测领域大力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最后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南极环境监测、农村蔬菜生产环境监测的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4.
GPS实时定位系统在实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基于WebGIS的实时定位系统则更是应用的需求热点。通过有效集成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和WebGIS技术等,实现对空间目标准确快捷的定位、跟踪和调派,并利用B/S架构实现监控系统网络化,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WebGIS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在移动设备上实时无线下载大数据量影像并浏览的技术关键与实现方法,利用多线程、预取缓存等技术以提高空间信息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亮  王敏 《测绘技术装备》2013,(4):89-92,54
为了提高煤层气生产数据采集效率,达到人员调度的使捷,设计实现了煤层气田智能巡检WebGIS系统。系统融合了GPRS、GPS、GIS等技术,采用B/S和M/S相结合的体系架构,在移动终端结合ArcGISMobile,实现GPS数据解析和定位导航;利用Silverlight技术构建监控室WebGIS,将改进的蚁群算法应用于路径规划,通过GPRS技术实现巡检数据和巡检任务等信息的无线实时传输,基本实现巡检工作的智能化、实时化。  相似文献   

7.
设计的管道巡检系统由手持终端、无线服务网络、监控管理中心组成。在管道巡检工作中,巡检人员配置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将实时接收卫星发送的经度、纬度、时间等信息,且每隔3 min将定位信息及巡检时发现的事件状况信息通过GPRS无线服务网络发送给监控管理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中。监控管理中心的监控人员通过管道巡检系统平台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对巡检工作及巡检事件进行处理,实现对巡检工作实时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反应堆安全壳在整体打压试验期间的表面裂缝实时监测对于掌握安全壳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监测手段存在的不足,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实现了反应堆安全壳表面裂缝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在某反应堆安全壳穹顶上进行的一系列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模架无线实时变形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主要工作过程,提出了使用绝对激光跟踪仪对其核心部件位移和角度传感器进行监测精度标定,设计了模架无线实时监测传感器工作和标定试验模型,通过试验分析为传感器精度的判定和升级研发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申柏希  梁志华 《江西测绘》2015,(2):55-56,62
以GIS、GPS、RS及GPRS等技术为前提,以数字博罗县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执法的专题数据,依托无线手持设备,开发涉及PC端(客户端),服务器端及移动端的移动巡查系统,通过实时运用系统中详细数据基础,实现现场采集信息,实时执法,上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土地执法监管的工作方法是外业数据采集,然后返回室内将数据导入至内业系统处理,这种方法无法内外业协同工作和数据同步。本文重点研究了在外业数据解析和外业核查终端的无线监管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土地执法监管内业系统,满足在天津市应用中的实时性需求。  相似文献   

12.
存储在Oracle9i Spatial中的GIS数据可实时为移动用户提供位置服务,本文研究了GIS数据在为MIDP移动用户提供位置服务的数据传输方案,在有线环境下采用XML格式传输,在无线环境下采用自定义格式,在带宽高的有线环境下保持了数据的可读性,在带宽窄的无线环境下尽量减少了传输的数据量,并在J2ME/J2EE集成环境中进行了测试和对比。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GIS的智能手机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套基于WebGIS的智能手机远程监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与设计思路。分析发生无线通信粘包现象的原因及后果并提出了解决方法;针对以往基于Web的实时监控系统的实时性不足,利用GPS信息及Ajax技术,实现了Web页面中的数据实时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区域探测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具有自主巡航功能的环境探测四足爬行机器人及远程监测系统,该机器人以嵌入式STM32F429IGT6芯片作为主控CPU,搭载GPS/北斗定位模块及无线通讯模块,使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巡航和自动调节路线.该机器人配备的多种传感器模块可以实现对环境温湿度、风速等参数的采集,同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发送.基于该功能开发的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的实时监测,包括运动轨迹和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对机器人发送控制指令,实现远程遥控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自主巡航机器人及其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和路线实时调整,提高了机器人探测工作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progress of mobile GIS technology 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for adop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mapping services for 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grams and natural habitat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a NASA-funded research project that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GIS tools and wireless Internet Map Server (IMS) services to facilitat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tasks. By developing and testing wireless web-based map/image servers, mobile GIS applications, and global positional systems (GPS), this research created an integrated software/hardware infrastructure for a prototype mobile GIS application. The mobile GIS prototype allows multiple resource managers and park rangers to access large-size, remotely sensed images and GIS layers from a portable web server mounted in a vehicle. Users can conduct real-time spatial data updates and/or submit changes back to the web server over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general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mobile GIS, their current technological limitation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during implementation. Key research agenda for mobile GIS are identified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The latest evolution in digital wireless technology, third-generation (3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ingle Carrier (CDMA2000/1X) wireless network, is applicable for transmitting real-time kinematic (RTK) GPS correction messages. Fast and reliable, publicly available wireless networks, combined with highly accessible Internet connectivity, allows the multicasting of messages to mobile users, who are no longer restricted to traditional private UHF wireless networks. Nationwide public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continue to expand and can provide an inexpensive infrastructure for the emerging multi-reference network system.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via the Internet-based CDMA2000/1X outperforms UHF technology in transmission throughput and latency, as well as in the RTK initialization time and positional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