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1949—1986年资料分析每年南海形成台风的年频数与前期北太平洋SST变化的关系,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副热带中太平洋海区和东太平洋赤道海区超前一年8月份至当年2月份各月的SST与南海形成台风数之间存在稳定的、大范围的、持续时间长的显著相关区。还得出厄尔尼诺事件与南海形成的台风数有一定的关系。对上述遥相关关系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CHGS模式对南海北部海区3个台风过程进行了台风波浪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通过本文的分析比较,可以认为CHGS模式用于台风波浪数值计算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wAVEwATCH-Ⅲ模式对台风玲玲、天鹅和达维期间南海海域风浪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高风速作用下波高与周期的关系以及波龄与波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与南海台风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厄尔尼诺(EL-Nino)与台风活动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曾分析过1982—1983年厄尔尼诺出现期间南海台风活动的特点。这里试就近百年来厄尔尼诺与南海台风活动关系作一初步分析,希望能得到对南海台风长期预报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收支的年循环特征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化中年周期(1波)和半年周期(2波)信号的空间结构;从而初步解释了南海SST年循环中的增温、平衡和降温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容志明 《海洋预报》1989,6(1):36-40
为了对南海西北部近岸及浅水台风波浪进行计算,本文选择了个台风影响西沙或硇洲时期的两站水文气象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这两站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台风波浪计算公式及周期计算公式;并把这些计算公式做为南海西北部近岸的台风波浪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一次台风浪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瑞  侯一筠  李健  胡珀 《海洋科学》2013,37(12):76-83
采用Holland 模型将2009 年6 号台风莫拉菲参数化, 并通过一个权重系数将模型风场和背景风场叠加起来, 构造了南海北部台风过境时的风场。随后通过时空插值, 将该风场以空间分辨率5′×5′、时间步长1 h 的精度输入到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模式中, 模拟了莫拉菲台风通过时南海北部的海浪场。然后使用Jason-2 卫星波高数据对模式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模式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利用模式结果我们分析了台风中心和海浪场的最大有效波高中心的位置关系, 以及台风风场结构和海浪场结构的关系。最后, 通过计算海浪场的能量并将其与风要素和浪要素对比, 我们研究了台风过境期间海浪场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推算台风浪的方法主要是由台风气压场模式计算海面风场,再由计算出的风场推算台风浪。因此,对于台风浪的推算来说,选择或建立什么样的气压场模式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目前常用的各种台风气压场模式的比较分析,并根据南海台风风场的一般特征,提出一个适用于南海的台风浪推算的台风风场和气压场的合成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南海实际地形和真实的台风过程,对影响SWAN模式在南海台风浪推算中的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对不同的模型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准确的风场是正确推算台风浪的关键。同时对SWAN模式中的白冠耗散作用、风能输入与白冠耗散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折射项作用等因素对台风浪推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模式中的各影响因素给出了合理建议。使得SWAN模式在南海台风浪推算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1984年9月8日互12日《实验3》号调查船在南海北部考察所获海洋水文气象资料计算的三种热交换量,结果表明;海-气热输送与天气形势和海洋水文条件关系密切。在副高控制下南海北部的大气从海洋得到热量,海洋主要以潜热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大气,在500hPa层以下各等压面高度和热输送日总量之间的变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1970—1980年7—9月31个南海台风的资料,挑选出与台风关系密切的环境流场因子及台风前期移速变化的三个层次八个因子。经过标准化处理,建立各因子样本的隶属度函数,并采用相关系数法作标定公式,求出模糊关系矩阵R,且进行复合运算直至R矩阵具有传递性为止。根据客观分类、归并,将31个影响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分成三个类型。然后将1981—1985年6个南海台风个例和三个太平洋台风个例进行验证,正确率均为80%,效果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近年来,南海海气热量交换方面的研究表明,南海加热场对天气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已引起了有关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我们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初步分析了南海海域水文气象要素与海气热交换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南海海气热交换,对天气过程有重要影响的事实。本文将以实际资料分析南海海气热交换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南海海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1960-1983年10-11月南海台风的路径,得出秋季南海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变化与北侧大陆上的气压、温度、风场有关,认为在秋季低层气流对台风的引导是显著的,而低层引导气流的强弱又与副热带高压脊西伸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区域海面热量平衡特性及其对海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近年来,中外许多从事气象工作的研究人员,已揭示了海洋对大气过程有着直接影响的重要事实,特别是在长期天气预报中,海洋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人们知道,海洋和大气之间存在着连续的热量交换过程,探讨其间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于进一步揭示和研究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南海区域的海—气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开展的不多。本文采用实际资料计算了我国南海区域(9°N—21°N,110°E—120°E)逐月海面热量平衡诸分量,对其特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状况对该海域海洋水文和中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对该海域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平均和年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分别就资料处理和计算方法、年平均状况、年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作为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讨论了所用的资料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在稳定温度层结条件下的交换系数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49—1986年南海秋、冬季台风活动的规律,对38年的台风序列按给定的Fα值,用周期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秋、冬季台风的气候振动为19年、4年、11年、17年4个周期迭加,并作出未来5个年份预报。在此基础上、对秋冬季台风异常多年和异常少年形成的长期天气过程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得出异常年份的特征值与埃尔-尼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状况对该海域海洋水文和中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对该海域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平均和年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分别就资料处理和计算方法、年平均状况、年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作为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讨论了所用的资料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在稳定温度层结条件下的交换系数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台风加(减)速运动的诊断预报方法及路径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仲荣根 《海洋学报》1995,17(4):55-62
本文用1980~1986年20时欧洲中心的1000、850、700、500、300、200及100hPa共7层的网格点资料,挑选了进入南海的若干个台风个例对台风中心运动方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求出了台风前后12及24h的移速(V)、移向(θ)、移速差(ΔV)及移向差Δθ,分析得到,台风主要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阻力三力等的作用下运动.当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近于平衡时台风减速移动;当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不平衡时台风将加速运动.计算的12hΔV与实际的ΔV(≥5km/h)的符号相同者达90%,平均移向差Δθ为13°:计算的24hΔV与实际的ΔV的符号相同者达88%,平均移向差Δθ为15°.预报路径与实际路径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用1958—1967年海上调查和船舶报水文气象资料,计算了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各分量及其总和的年平均状况;分析了各热量分量的平面分布;估算了各分量的量级;讨论了海面热量平衡与水团分布和海洋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气界面上,海洋获得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失去的热量主要是由于海水的蒸发;暖流区海洋失热最多,尤其在黑潮主干区明显。同时还指出,年平均各热量分量的总和基本上反映了海洋环流的形势,而海洋内部的平流热输送为本海区带来大量的热量,从而弥补了通过海、气界面海洋释放给大气的热量。  相似文献   

20.
对南海台风浪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64年至1987年在南海产生发展的台风的风场资料以及波浪观测结 果,总结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南海台风浪分布的模式以及相应的波高预报关系 式。 结果发现(1)在南海台风的初生阶段,台风区内的波浪主要属于风浪性质。 (2)在南海台风的发展阶段,台风区内的波浪是一种混合浪,风浪的主浪向沿着 风向从台风边缘向内传播,它是对数螺线,而涌浪则是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区 内向外散播,台风区内的浪主要是这两种浪的叠加。(3)在南海生成的台风内的 波高分布与西北太平洋台风不同,但当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入南海后,其波高的分布 逐渐变为与在南海生成的台风的波高分布相接近。(4)台风在广东及海南登陆后, 其台风浪的减弱情况随登陆地段而有不同。 最后用香港横栏岛和南海北部的一些波浪自记仪记录以及沿岸海洋站的波浪 观测结果对预报作了验证,波高的预报值与观测值符合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