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12):8-13
2011年11月18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合同。勘探合同的签订,使我国继2001年在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后,获得了第二块具有专属勘探权和商业开采优先权的国际海底合同矿区。这是对我国大洋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为此,《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特别专访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金建才秘书长。  相似文献   

2.
简讯     
我国已圆满完成国际海底采矿区的圈定工作,1998年11月2日,承担这一任务的“大洋一”号调查船已顺利返抵青岛港。这次调查历时200天,总航程25092海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要求及我国的有关计划,受中国大洋协会委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组织实施了这次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的勘探任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5月 1 0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从广州黄埔启航 ,赴太平洋进行富钴结壳资源的勘察和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的调查。这一航次是中国大洋勘察开发活动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拓展为面向国际海底多种资源战略调整的重要航次。“海洋四号”船预计行程 1 90天 ,肩负着 3项重要的科学考察任务 :一是在国际海底区域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进行富钴结壳新区和预选区的加密调查 ,为基本圈定满足商业开发规模所需资源量要求的富钴结壳区域打下基础 ;二是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实施示范区的详细调查 ,为结核…  相似文献   

4.
具有世界一流海洋科学调查和深海设备试验水平的“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2 0 0 3年 4月 9日离开青岛 ,前往太平洋 ,将在国际海域执行为期八个多月的大洋资源勘查任务。“大洋一号”此次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实验工作。1 999年 3月 ,我国通过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批准 ,获得了太平洋上 7 5万平方千米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这一矿区在当前预期的回采率条件下 ,可满足年产3 0 0万吨多金属结核、开采 2 0年的资源需求。执行本次勘查任务的首…  相似文献   

5.
陈荣发 《海洋测绘》2003,23(5):65-66
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主任金翔龙就把记者从电脑中带进了海底世界 ,几千米深的海底山脉 ,陡峻的峡谷 ,广阔的“高原”和“平原” ,让人一目望穿海底。这些太平洋底的彩色海底地形图都是通过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等设备在海底侦察后 ,经过自动绘图仪绘出的。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洋底被誉为“金属地毯”的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的分布。由金翔龙主持的国家“八五”重大专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 ,已经为我国最终圈定了 7 5万平方千米的可年产 30 0万吨 ,持续开采 2 0年的“丰产田” …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底筹委员”)于1987年12月7日至1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专门召开了一次总务委员会会议,审查了法国,日本、苏联三国勘探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矿区的申请。12月17日,由包括我国在内的36名成员组成的总务委员会通过决定,批准了这三国作为先驱投资者对国际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矿区的申请登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5月19日下午3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4号远洋科学考察船驶离广州,奔赴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执行中国大洋协会下达的为期6个月的DY95-9航次勘探任务。我国自80年代起开始进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调查和勘探,且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大洋协会,从事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开发工作。1991年3月,联合国批准了中国大洋协会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并获准了位于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15万kmZ为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必须在1999年3月前放…  相似文献   

8.
DY85—1航次(1992年5月24日—11月21日)由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利用《海洋四号》船实施的我国“八五”期间在东太平洋我国申请区的开辟区(东太平洋海盆西部,夏威夷岛东南海域,其地理坐标大致是8°52.5′—11°22.5′N,151°7.5′—153°22.5′W)内进行的第一个航次调查,也是我国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大洋协会)的名义,向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筹委会申请作为先驱投资者并获批准后实施的首次调查,其目的是在“七五”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开辟区西部进行进一步的勘探,圈定出区内富矿区,计算出多金属结核的资源量,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评价,同时为“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和采矿,选矿与冶炼试验研究采集样品,具体任务有: 1.通过地质取样、海底照相、多频探测和其它地球物理方法的调查,以及结核样品的测试分析,查明多金属结核类型、形状、丰度、覆盖率、品位及其分布规律,计算出资源量。 2.通过较详细的测深资料,查清区内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区内结核分布(丰度、品位变化)与宏观、微观地形,地貌、水深的关系,依照调查精度,圈出坡度大于5°的地形障碍物。 3.采集足够的结核和沉积物样品,查清区内沉积物类型、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系统的概括了1983年以来,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历届会议,关于国际海底资源勘查登记制度的审议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人类进行勘查、勘探和开发活动的有效控制,反对任何国家背离《公约》的基本原则,单方面从事国际海底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多金属结核西示范区的结核小尺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中国多金属结核西示范区加密调查中获取的海底视像资料,通过水下定位数据处理和结核覆盖率计算,并结合多波束地形测量数据,从结核覆盖率分布角度对多金属结核的小尺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金属结核分布与地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地形平缓区域,结核覆盖率变化较平缓,而在某些地形陡峭区域,由于块状结壳的形成,结核/结壳覆盖率出现明显的跃升;西示范区为结核高覆盖率分布区,结核覆盖率沿东西方向变化不大,由北向南呈增高趋势;地形坡度对结核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在区内0°~3.6°的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结核覆盖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0月1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全面完成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协会“九五”第10航次的大洋考察任务返抵青岛。科考船于今年6月16日从青岛港起航,来自国内外十多个单位的101名调查队队员及船员,辗转太平洋,历时119天,航程20143km,圆满完成富钻壳预选区、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环境基线调查任务,取得海底结核样品、岩石样品7000多公斤,海底照相资料17多公里长。“大洋一号”科考船返青  相似文献   

12.
继大洋多金属结核被发现之后,海底热液矿床又成为重要的大洋多金属矿产之一海底热液活动向大洋输送物质的通量及海洋物质收支平衡的研究成为当前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热点.东北太平洋是大洋多金属结核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国际海底先驱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底区域占世界海洋面积的65%,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最有可能进行商业开采的是大洋多金属结核,该资源分布于世界大洋底层,以太平洋分布最广,估计储量为17000亿吨,是一项巨大的战略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财团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展开勘察活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这一活动达到了高潮,采矿、冶炼技术研究和试验工作已具相当规模;进入80年代,一些国家已完成勘探目标区的圈定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的采矿和选矿试验研究;估计21世纪20年代后即可进入商业性开采,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正在引起激烈的国际竞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大洋底,即国际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最有开采远景的为锰结核或称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含有30多种有用金属,其中最有提取价值的是锰、铜、钻、镍等四种金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中明确规定,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国际海底资源的开发应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公约》第十一部分和附件三、附件四,以及与《公约》同时通过的《关于多金属结核开辟活动的预备性投资》决议(即决议二)等,就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的各项法律制度做了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地矿部“海洋四号”地质科学考察船完成东太平洋地质科学调查任务,其重点由以前科研探索转向矿产资源评价.历时227天,创国内同类船大洋科学考察持续时间最长的新记录.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对太平洋洋底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夏威夷南面洋区圈定锰结核矿区15万多平方公里,对30万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成果展示出我国深海底矿产资源调查技术已渐趋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申请登记国际公认海底富矿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11月18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在京签署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合同,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与管理局秘书长涅·艾洛提·奥丹敦分别代表双方在合同文本上签字。该合同的签订,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大洋约有15%海底被多金属结核结壳所覆盖,但各海区地质环境不同,其结核结壳富集度和品位有巨大差别.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分布广泛,品位与富集度不成正比.而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金属品位和富集度不仅高,而且分布广,成为深海多金属资源开发前景区.克拉里昂与克里帕顿两断裂带之间也为世界的多金属结核富集带,总储量达150亿吨.  相似文献   

18.
深海浅地层剖面特征及其与多金属结核富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太平洋 C C 区内 1 万多公里的浅地层剖面探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对深海浅地层剖面特征及其与多金属结核丰度的关系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多金属结核的富集度与海底声反射率呈正比关系, 影响和控制结核丰度的主要因素是海底地形。一般透明层愈厚, 结核愈富集, 但不是对应关系; 层状层或散射层发育, 则多金属结核富集, 反之则不富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洋一号"2007年在中印度洋海盆采集的多金属结核和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X荧光分析、ICPM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化学成分分析,并与东太平洋海盆我国开辟区多金属结核进行了对比.印度洋结核区海底沉积为含黏土硅质软泥,结核呈菜花状、碎屑状、杨梅状和连生体4种类型产出,大小为0~6 cm,平...  相似文献   

20.
概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规章,有利于我国正确合理实施勘探和开发“区域”内资源活动,确保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资源,并推进我国深海事业发展。为此,文章系统阐述了管理局首部规范“区域”内多金属结核资源活动的勘探规章,重点指出了承包者和管理局的权利、义务及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