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超  潘广东 《遥感学报》2000,4(1):51-54
海洋雷达后向散射回波主要来自短重力波的Bragg散射,这种散射与海面风场信息、边界层涡旋等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从雷达散射截面反演风场信息。对1994年4月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C/X-SAR)获取的南中国海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SIR-C数据,从SAR图像谱提取了风向;根据CMOD4模型,从C波段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反演风速;利用双尺度散射模型对反演的风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  相似文献   

2.
海洋雷达后向散射回波主要来自短重力波的Bragg 散射,这种散射与海面风场信息、边界层涡旋等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从雷达散射截面反演风场信息。对1994 年4 月航天飞机成像雷达(SIRC/XSAR)获取的南中国海合成孔径雷达(SAR) 图像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SIRC 数据,从SAR 图像谱提取了风向;根据CMOD4 模型,从C波段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反演风速;利用双尺度散射模型对反演的风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SIRC雷达数据可以反演海面风矢量,星载SAR是提取海面风场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ERS-1散射计数据用于全球陆地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介绍了ERS-1(欧洲资源卫星1号)WSC(风散射计)数据结构。描述了全球雷达后向散射系数(σ°)图的成图方法。展示池中国第一幅全球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分布图。重点分析了WSC数据用于全球陆地监测的能力,并对全球典型地物地雷达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侧重反映了全球值被图和地形图的叠合信息;2.WSC数据能够以区域和全球尺度分区分6类主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它们是:  相似文献   

4.
ENVISAT ASAR 数据用于水稻监测和参数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雷达后向散射模型模拟了水稻生长周期内入射角对雷达后向散射的影响关系。用模拟结果归一化雷达数据的后向散射系数,得到同一入射角下水稻周期内后向散射系数时间序列值。分析了归一化ASAR数据与水稻生物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ASAR数据可以用来估测水稻参数。  相似文献   

5.
面元匹配是散射计海面风场反演的重要预处理步骤。为保障海洋二号卫星散射计(HSCAT)业务化海面风场反演,提出了一种可业务化运行的HSCAT面元匹配算法。HSCAT面元匹配算法包括地面网格划分和后向散射系数观测结果重采样两个关键部分。为简化计算,HSCAT采用以星下点轨迹为中心,以顺轨向及交轨向为坐标轴,分辨率为25 km×25 km的网格划分方式。重采样利用卫星星下点经纬度数据,对每个后向散射系数观测结果,以后向散射系数与各星下点球面距离的最小值为依据进行交轨向重采样,并以取得距离最小值所对应的星下点与该轨数据星下点起始位置的距离为依据进行顺轨向重采样,实现对后向散射系数观测结果的面元匹配。实验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面元匹配算法可对后向散射系数进行有效的重采样,风矢量面元的位置分布均匀,每个风矢量面元均有足够数量的独立观测后向散射系数,可在全球范围内满足高质量海面风场反演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测绘科学与工程》2005,25(3):F0003-F0003
卫星测高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型星地观测技术。它是利用星载雷达测高仪测量卫星到海面的高度、有效渡高和后向散射系数,从而大规模探测海洋重力场、海洋环流、海洋风场、海底地质和地貌等海洋环境信息。西安测绘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利用Topex/Poseidon、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高度计的海面回波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采用经验海浪谱仿真了三维海面,进而在此基础上根据镜面反射理论计算了海面小面元散射系数。然后根据雷达方程和合成孔径高度计的合成孔径处理计算了海面回波信号的矩阵,以便给出最终的功率回波。在目前国内外缺少相应试验数据的条件下,验证了合成孔径高度计工作方式的有效性,经验证其回波模型基本正确。同时,为了与传统高度计比较,给出了传统高度计在相同参数下的回波仿真结果。文章还通过展示合成孔径高度计在同种波高、不同涌浪和风浪方向情况下的回波,说明波浪方向也会影响合成孔径高度计回波。  相似文献   

8.
陈瑜  胡云安  林涛 《遥感学报》2013,17(6):1345-1358
针对分形海面模型的功率谱在空间波数小于基波波数时不能满足正幂率的问题,提出一种统计模型和归一化带限Weierstrass分形模型相结合的1维海面模型,确定了表面功率谱的闭式解,表面功率谱和有关文献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在满足Kirchhoff近似的条件下推导该模型电磁散射系数的闭式解,计算了散射系数随时间变化的Hurst指数,进而求得其分形维数。从数值仿真结果可知,表面功率谱和PM谱、南海的实测数据都拟合得很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海面所接收信号随时间变化是分形的,并且其分形维数与分形海表面的分形维数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9.
星载散射计测量的归一化后向散射截面是有关海面毛细重力波的大小和方向的函数:散射计的回波强度与海面毛细重力波的振幅成正比;风向对后向散射系数具有调制作用。因此,可以利用散射计的数据,根据地球物理模型反演出具有高精确度、无雨和中低风速条件下的海面风场矢量。然而高达10%的散射计测量数据会受到降雨影响(Nie,etal.,2008),尤其工作在Ku波段的散射计。降雨对海面散射幅度的影响主要包括:(1)降雨对雷达波的衰减和散射;(2)降雨改变海洋水面形态和海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0.
地表土壤水分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及入射角之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雷达技术反演土壤水分较著名的经验模型有Oh模型[1]、Dubois模型[2]以及Shi模型[3]。本文在Shi模型的基础上,对土壤水分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反演出土壤水分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及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内波海面的电磁计算模型一般把流体力学-电磁波模型简单处理并与SAR图像模式相结合,根据电磁散射模型的计算要求,提出了一个等效的海浪谱模式,并用在电磁散射的计算,最后,用SIR-C/X-SAR在中国南海海面的内波表面图像进行了对比,对L-和X-波段具有很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海面微波散射与风生波短波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丰  贾复  马丽娟 《遥感学报》2000,4(4):251-255
从海面微波散射的物理机制出发 ,在短波平衡范围条件下 ,讨论了风生波短波谱形式 ,通过对不同波段的微波散射数据分析 ,建立起能适应相当宽微波波段 ( 0 .42 8— 34.4GHz)的海面微波散射模型。文中对若干个波段的微波散射系数进行了试算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凤凰”台风期间海面风、浪的高频地波雷达OSMAR071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OSMAR071高频地波雷达系统“凤凰”台风期间海面风、浪遥测结果。文中给出高频地波雷达OSMAR071 风、浪反演算法:利用SBM模型结合多波束采样法反演风向;利用改进的Barrick模型进行有效波高的反演;利用SMB关系式进行风速反演。将雷达定点观测结果与浮标数据进行对比,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其中有效波高相关系数为0.72,均方根误差为0.48 m,风向相关系数为0.97,均方根误差为27.7°,风速的相关系数为0.6,均方根误差为 3.5 m/s。文中还对影响探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Polarizat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tely diffuse light reflected from a wind roughened sea surface and its total reflectance are studied for various wind speed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distribution of wave slopes around their mean is Gaussian.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diffuse reflectance and polarization status of reflected light are also estimated with a view to exploring possibilities of using these parameters for remote sensing of sea state from a satellite, aircraft or an observation tower. The efficiency of Brewster’s angle technique in eliminating reflected light from the sea surface radiance for remote sensing of subsurface material is examined for non flat sea surface in the light of thes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use light reflected from the sea surface contains information on the sea state in the form of its status of polariza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n observational tool in remote sensing of sea state. The scop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ethod propose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一个异常的台风海面风、浪结构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义泉  施平  毛庆文 《遥感学报》1997,1(3):214-219
Geosat卫星高度计可广泛应用于如锋面,海面风,浪和高度等多方面的研究,但利用高度计资料分析台风的海面风,浪断面结构,因受卫星轨道,台风路径和高度计风速算法等多方面的制约,过去一直研究较少。该文以G3osat高度计1987年8月11日一上升轨道的风,浪资料为基础,研究分析了8708号台风影响下的海南风速和海浪断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GNSS-R航空遥感海面风场仿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晓中  邵连军 《遥感学报》2012,16(1):143-153
研究了机载GNSS-R遥感海面风场的仿真原理和技术,以KA-GO相关功率模型为基础,分析海浪谱,海面坡度和风速风向的关系,并针对不同风速、风向、接收机高度和飞行速度海面散射信号相关功率开展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并建立了仿真软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对海面反射信号的相关功率波形的峰值和后沿斜率均有影响。本文的仿真结论为GNSS-R海面风场反演打下了理论基础,建立的仿真软件为GNSS-R海面风场反演提供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7.
风速风向对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机理和M4S海面微波成像程序,建立了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仿真模型,改进了传统浅海水下地形成像仿真模型的缺陷.通过仿真研究和分析浅海水下地形SAR图像特征实例,对风速风向与浅海水下地形SAR图像特征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低风速条件下,浅海水下地形SAR海面后向散射强度整体偏暗,高风速下整体偏亮;sAR图像条带亮暗的程度与风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风向对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的影响明显,表现为,在逆风和顺风情况下,浅海水下地形SAR海面后向散射强度整体偏亮,SAR图像分别以亮条带和暗条带为主;侧风情况下,整体偏暗,SAR图像条带亮暗相当;最佳探测风向是逆风向.  相似文献   

18.
根据L/C双频共面SAR能够获取同一海域双波段电磁波后向散射系数,得到更多海洋目标特征信息的电磁散射特点,结合地球物理模型函数研究了一种新的SAR海面风场反演方法。利用L/C双频共面SAR的L和C两个波段的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等信息,通过地球物理模型函数联立以及构建和求解最小代价函数,直接从SAR数据本身获取海面风场信息,并借助辅助数据去除了风向的180°模糊,从而实现海面风场反演。仿真分析和海上机载同步飞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直接利用SAR数据本身获取精度较高的海面风速、风向;绝对辐射定标精度是决定海面风场反演精度的关键因素,海面风场反演误差随定标精度提高而减小;随着海面风速的增大,风速反演误差逐渐增大。论文提出的双频共面SAR海面风场反演方法解决了传统单波段单极化SAR海面风场反演存在的固有问题,机载同步飞行试验的海面风速和风向反演结果与调查船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3 m/s和19.39°,可为星载SAR海面风场反演业务化和载荷研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