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OPO萃取光度法连续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铀和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钍在地壳中的含量平均约3ppm至8ppm。地球化学探矿样品一般要求测定低于地壳平均值的含量,如1—2ppm的铀或钍。在一次分离的溶液中测定两个痕量元素是最可取的。Pollock在抗坏血酸存在下以硼酸掩蔽氟,用TOPO(三辛基氧膦)的环己烷溶液一次萃取铀  相似文献   

2.
青海尕斯库勒盐湖沉积物孢粉组合特征与铀分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盐湖干盐滩ZK06钻孔岩芯为研究对象,结合孢粉、年代学和铀含量数据,探讨了盐湖沉积物中铀分布与古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自280 ka以来,尕斯库勒盐湖经历6次成盐期和6次淡化期;植被演化趋势为疏林草原—灌丛草原—荒漠草原;气候由凉略湿逐渐变为冷干.盐湖沉积物中铀含量与孢粉总浓度、灌木浓度、蒿属浓度呈明显正相关;与草本植物浓度呈正相关.孢粉带内沉积物的铀含量比成盐期高得多,平均铀含量为成盐期的3倍.孢粉组合特征可能为研究铀及其他元素在盐湖沉积物中的影响因素提供一些古植物和古气候条件证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Tessier的五步提取法,对位于河套平原杭锦后旗沙海乡四个钻孔沉积物进行铀的五个赋存形态(包括可交换态、碳酸盐吸附态、铁锰氧化物吸附态、有机物或硫化物吸附态和基质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含量为0.140~0.328 mg/kg,占总铀量的34.7%;基质态中铀的含量为0.256~0.405 mg/kg,占44.0%。对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含量与铁、锰含量呈正相关性,其中铀与铁线性相关系数0.311~0.482,铀与锰线性相关系数0.506~0.642。表明,沉积物中锰氧化物对铀含量的影响大于铁氧化物对铀含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沉积物岩性对铀含量的影响较大,总铀在细砂中平均含量为0.088 mg/kg,在黏土中平均量为0.260 mg/kg。不同深度地下水中铀浓度和沉积物铀含量的研究表明,随深度增加,地下水中铀浓度与含水层沉积物中铀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地下水中铀浓度受含水层中可交换态铀含量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钻孔沉积物和地表沉积物中铀和钍含量的研究,探讨了盐湖沉积物中铀和钍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钻孔沉积物中铀和钍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横向上,随地表取样点逐渐远离湖表卤水,沉积物中铀和钍的含量先增高后又急剧降低,且受补给水铀含量影响大;在纵向上,同一个晶间卤水层或者碎屑物沉积层内铀含量垂直分异明显,铀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增。就沉积物中铀和钍的赋存形式而言,2/3的铀被黏土质点吸附,1/3的铀夹杂在盐类矿物中;而90%以上的钍被黏土质点吸附,10%以下的钍夹杂在盐类矿物中。干盐滩中毛细蒸发和淋滤等化学沉积分异作用造成盐湖沉积中心的沉积物铀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郊区不同地貌单元的12个土壤—沉积物剖面进行铀、钍含量调查的结果显示,各剖面铀、钍的含量均处于中国土壤背景值范围之内,且表土和下部沉积物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尚未遭受到人为污染。铀、钍含量的分布与地貌环境(包括物质来源、物质颗粒组成、有机碳含量以及pH值等)密切相关:贝壳砂堤和火成岩残丘附近剖面的铀、钍最为富集,而新形成的潮滩剖面中铀、钍含量最低。在砂质沉积物占主导且pH值较大的河口沙岛和新滨海平原环境中,铀、钍含量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上升,而在泥质沉积物占主导且pH值偏低的淡水湖沼区,铀、钍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6.
杜布鲁矿点是一个中前寒武纪流纹质熔接凝灰岩中的层控铀矿化点。熔接凝灰岩及其底部角砾岩不整合地位于时代为1790百万年的强烈风化的花岗岩之上,而又被厚的红色砂砾岩等河流沉积物所覆盖。红色砂砾岩之上为一套酸性到中性的陆相火山岩。熔接凝灰岩层厚度约60米,长度约4—5公里。最高的铀含量(平均为200—300ppm)产于熔接凝灰岩的含有石泡的地段内,构成几个厚1—25米,长约1000米的含矿层。铀大部分存在岩石的基质中,经受了层间的淋滤和再分布。铀有在深部和岩石界面处富集的趋势。富铀部位可能受上覆的砾岩控制。砾岩起一个物理化学圈闭的作用。下降的运移的溶液具有氧化的性质。铀在有利的条件下,以细粒状沥青铀矿和复杂的含铀钛酸盐类矿物沉淀,存在于基质的绿泥石-绢云母组分中。铀的富集一般来说与铅、钒和钼相关,但实际上,相关性是弱的。最后,扼要叙述了使用的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7.
铀、钍在地壳中的含量平均约3ppm至8ppm。地球化学探矿样品一般要求测定低于地壳平均值的含量,如1—2ppm的铀或钍。在一次分离的溶液中测定两个痕量元素是最可取的。 Pollock在抗坏血酸存在下以硼酸掩蔽氟,用TOPO(三辛基氧膦)的环已烷溶液一次萃取铀和钍;由于要分取萃出液测定,故不能充分降低检出限。陈文华等先用氟掩蔽钍TOPC萃取铀,再用铝掩蔽氟连续萃取钍,虽弥补了上文之不足,但需两次萃取。本文采取一次萃取铀、钍,然后用0.8%氟化铵的2N硝酸溶液反萃取钍,分别在有机  相似文献   

8.
南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12°N以北的南海海区(以下简称南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南海沉积物样品94个,用Jarrell-Ashl·160等离子体多道直读分光计15个稀土元素同时进行测定。统计结果表明,南海沉积物中稀土平均含量为152ppm,是L.A.Haskin等人所计算的沉积物稀土总量(150—300ppm)的下限。统结计果还表明,随着沉积物中粘土加粉砂含量的增加,稀土含量一般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
冀北地区是火山岩型铀矿的产出远景区,以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及区域岩石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冀北地区铀的时空分布特征,目的是为本区的铀矿勘查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从空间分布上看,内蒙古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及内蒙地轴铀含量较富集,铀地球化学异常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于崇礼石窑子—丰宁森吉图,向东北延伸至围场老窝铺—姜家店一线,与沽源—红山子成矿带南段分布范围相一致。铀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受区内燕山期中酸性岩体、白垩系张家口组及大北沟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火山盆地等地质因素的联合控制,与铀矿关系密切,现已发现的几个铀矿床都位于铀异常带上,因此铀异常可以作为铀矿的找矿标志。从时间分布上看,地层及岩体存在较一致特征,随地质体时代从老到新,铀含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太古宇及元古宇铀含量低,上侏罗—下白垩统铀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末期,我队由单一磁测发展为拥有磁、能谱和电磁等方法的航空综合物探测量。目前,航磁测量使用光泵或核旋磁力仪,记录灵敏度分别为0.25γ和1γ,测量精度为±2γ左右。航空伽傌能谱测量使用四道(总计数、钾、铀和钍)能谱仪,探测器NaI晶体总体积达49.2升,可以测出的含量变化:铀—1ppm当量铀;钍—2ppm当量钍;钾—0.4%。航空电磁测量,使用三频(520HZ、2020HZ和8020HZ)补偿式航电仪;噪声水平20ppm。  相似文献   

11.
法国地质调查局(BRGM)研究表明;红海是一个正以极低的速度发生膨胀扩张而逐渐形成大洋化的活动地带,其海底为一条狭长的、并为大量转换断层切割的深海峡谷。在红海中的大约20余个深海沟中均见有金属矿化现象。 在研究得最为详细的 AltantisⅡ深海沟中,人们发现这个金属含量最丰富的海沟自11000年以来共沉积了大约10亿吨松散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中金属的平均含量为:锌约3.5%;铜0.5—1%;铅0.1%;银50ppm;金0.5ppm(干燥后沉积物中的重量比,因为这种沉积物中实际包含着60—90%的含盐卤  相似文献   

12.
铀-煤共生矿的成因及矿石加工类型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仁里 《地质论评》1984,30(1):73-76
铀-煤共生矿是在一定的地球化学环境中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起初人们在褐煤层中发现铀矿化现象时,以为铀是被形成褐煤的原始植物吸收而进入煤层的。霍弗曼(Ho(?) fmann)曾为此调查过含铀地区和不含铀地区植物中的铀含量,结果表明,从不含铀地区收集的植物标本,其灰中铀含量非常低,即使生长在铀矿化土壤中的植物,其灰中的铀含量也只达到1ppm,个别情况下达到100ppm,可见植物吸收的铀量是很少的,褐煤中的铀不是来源于形成煤的植物,而是外来组分,铀-煤共生矿的形成是属于次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含铀碳酸型盐湖水、岩两相234U/238U综合分析表明,碳酸型盐湖铀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潜水对盐湖盆地周围中生代到现代富铀沉积物的溶滤、浸出,具有快速、近源物质来源特点。盐湖卤水和对应沉积物234U/238U值一般为0.8~1.2,湖卤水和潜卤水(晶间卤水)-岩两相中的铀处于沉积平衡状态。早白垩世~上新世含膏盐地层对比研究证实了富铀岩层234U/238U值随铀含量增大而减小,并趋近于1。室内盐湖水蒸发模拟实验发现残余卤水、沉积物234U/238U具有随蒸发程度增大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盐湖现代沉积物物相研究发现铀主要以碳酸铀酰和吸附形式赋存在富含有机物和碎屑成分的含盐粘土沉积中,铀在盐类晶体中含量极少,仅存在于封闭水和结晶水中。卤水和沉积物ARu值是盐湖铀源及铀含量水平的指示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近百年来,人类活动背景下近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沉积记录及其对物质输入与埋藏等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利用γ能谱法对渤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210Pb、40K和137C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渤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明显,铀衰变系核素238U、226Ra和210Pb不平衡,232Th和210Pb受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影响显著,238U与226Ra、232Th、40K存在显著相关性.226Ra/238U、232Th/238U和40K/238U比值时空差异显著,渤海沉积物陆源输入影响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受河流影响,渤海北部和南部的沉积物输入不稳定,近几十年波动显著.利用210Pbex和137Cs法的测年结果计算获得的渤海近百年来沉积速率在中国近海沉积速率研究背景值范围内;空间上,渤海北部、中部和南部沉积速率处于同一水平,其中北部偏高;时间上,近百年来渤海沉积速率随时间波动,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1980年之后,人类活动影响下渤海沉积速率增加幅度显著,与沉积物输入的波动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郊区不同地貌单元的 12个土壤-沉积物剖面进行铀、钍含量调查的结果显示,各剖面铀、
钍的含量均处于中国土壤背景值范围之内,且表土和下部沉积物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尚未遭受到人为污
染。铀、钍含量的分布与地貌环境 ( 包括物质来源、物质颗粒组成、有机碳含量以及pH值等)密切相关:贝
壳砂堤和火成岩残丘附近剖面的铀、钍最为富集,而新形成的潮滩剖面中铀、钍含量最低。在砂质沉积物占主
导且pH值较大的河口沙岛和新滨海平原环境中,铀、钍含量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上升,而在泥质沉积物占主导
且pH值偏低的淡水湖沼区,铀、钍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含铀碳酸型盐湖水、岩两相2344U/23898U综合分析表明,该类盐湖铀来源于降水和潜水对盐湖盆地周围中生代以来富铀沉积物的溶滤、浸出,具有快速、近源物质来源特点.盐湖卤水和对应沉积物234 U/238U比值一般为0.8~1.2,盐湖卤水和潜卤水(晶间卤水)岩两相中的铀处于沉积平衡状态.含铀盐湖水、沉积物的234 U/238U比值随其铀含量增大而减小,并趋近于1,富铀盐湖水及沉积物234U/238U比值介于0.9~1.5之间.室内盐湖水蒸发模拟实验发现,残余卤水、沉积物234U/238U、铀总量具有随蒸发程度增大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络合物和吸附形式赋存在富含有机物和碎屑成分的含盐粘土沉积中.卤水和沉积物234 U/238U比值是盐湖铀源及铀含量水平的有效指示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藏冈底斯构造带岩矿石中铀、镭测定结果的初步研究发现,铀矿(化)体中铀、镭平衡系数趋于1,而区内铀含量较低的水系沉积物、花岗岩、酸性火山岩等显示较强的偏镭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沿岸平原沉积物中铀、钍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U、Th元素化学性质上的某些差异研究它们在渤海湾沿岸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布以及沉积过程的地球化学特点。在渤海湾沿岸沉积物中U元素含量为2.41ppm,Th为13.0ppm。研究表明,沉积物中U与砂的含量成负相关而与粘粒含量成正相关,并且U、Th元素含量与一些金属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刘汉初 《岩矿测试》1987,(3):172-175
本文研究了用256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微量铀和Triton X-100-Br-PADAP-磺基水杨酸-铀(Ⅵ)四元体系测定铀的条件。样品分析证明了该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一人一天能分析40—50个样品,可测定岩石矿物中1ppm以上的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应用缓发中子法测定样品中铀含量的精密度可达0.2ppm,分析相对误差小于15%。文中还给出了该法在普查铀矿的区域化探中的应用实例,并指出对铀含量微弱增高地段的反映明显优于目视比色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