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张江台地表与深井地震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江深井综合地震观测站是上海市规则建设的深井地震综合观测系统中首先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站点,深井中安装了地磁仪、应变仪、倾斜仪、测震仪、孔隙压仪、地温仪、水温仪和水位仪,地表还安装了强震仪和GPS,总计十种测项,同时地表还配备气压计和气温计等辅助观测手段.张江台在2006年就建立了地表台,本文将地表台和新建的深井台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从而得出土层背景噪声的干扰情况;同时参照上海台网其他深井的资料分析综合深井系统对测震单分项系统是否有干扰.结果显示,深井台的背景噪声RMS数值比地表台小个数量级,可以更精确的记录到地脉动数据;深井台的有效动态范围比地表台超出30%;深井台不仅在低频,在高频段25 Hz附近也有噪声影响;深井台比地表台受环境噪声影响要小很多,特别是在低频段优势更明显.同时,对比张江综合深井台的地噪声、动态范围和上海台网其他深井台资料,认为综合深井测震分项数据未受到整体综合系统的噪音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崇明长江农场台和浦东张江台新建地震综合深井地磁三分量资料,宋用小波变化方法,研究地磁场井下观测方式、数据质量和噪声特性.结果表明:①深井地磁观测资料日变形态明显,与地面观测资料一致性较好;②深井地磁观测能滤除大部分空间变化磁场产生的扰动;③深井观测的背景噪声幅度小,扰动频段集中.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综合深井长江农场台建于2011年,站点深井中安装地磁仪、应变仪、倾斜仪、测震仪、空隙压仪、地温仪、水温仪、水位仪等多种观测仪器.通过地层的PS波波速测试可以了解该地的地层结构及工程场地地震效应.本次是在第四纪松散土层钻孔完毕,未下套管之前,进行了单孔法PS波波速测试,取得了珍贵的资料和良好的效果.通过计算,取得各土层的P波、S波波速和动泊松比数值.从波速测试的结果可以认为290m到360m为最适合的深度,同时参考了环境噪声影响的角度,从而可以认为290 m以下至最深度均适合投放地震仪器,最终该台选定了460m的深度放置地震监测仪器.基于对PS波速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科学合理选定投放地震仪器的位置,从而能够高质量得保证综合深井项目顺利进行,对以后的再建综合深井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深井地震观测是上海台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份,也是大城市进行地震观测的一个手段。本区共7个观测点,全部是深井。郊县是两口深井。观测点密度基本上达到平均每20平方公里就有一口观测深井。井深在550—600米范围内。上海台网观测深井自1975年4月始建、1980年9月竣工,现已正式投入使用。1.深井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江苏盐城地震台新台地磁FHD运行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观测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方面。经对观测数据进行地磁趋势变化、空间相关、差值等分析,认为观测数据在完整性方面比较好,可靠性比较高,背景噪声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阳江深井地磁观测系统所测到的地球磁场总场强度值数据与附近地面的流动地磁观测台、广东肇庆地磁基准台以及其它地磁台站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阳江深井地磁观测系统的地磁场总场强度记录数据与附近地面观测的相近。深井地磁观测技术和方法有效地过滤了附近的表面高频电磁干扰,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远处的中国南方电网的"糯广线"的高压直流干扰也起到了压制作用。在磁扰弱时,深处地下200m的地磁观测受围岩的感应地磁场影响不大;但当磁扰剧烈时,会受一定程度的感应地磁场影响。广东阳江深井地磁观测技术和方法的实践为深井地磁观测技术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对喀什地磁新台址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等技术条件,以及观测数据精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磁台的台址背景环境、场地环境以及局部观测环境,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现代数字化地磁观测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地磁台担负着监视全国地磁场变化,为地磁学、震磁关系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地磁数据,为区域磁测提供通化数据,部分台站参加国际资料交换等任务。我国地磁台的地磁观测系统由绝对观测和相对记录仪器所组成,这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状况。地磁台提供长期、连续、可靠的观测数据,主要体现在:①产出连续可靠的地磁信息磁照图。②精确测定地磁场绝对值。③编制地磁观测报告、磁暴报告等供资料交换使用。近年来,由于地震监测、地磁学科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地磁观测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为干扰因素逐渐增多,地震观测数据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对赵县地震台地表及深井地震计记录的数据进行幅频、功率谱分析,并对比二者的地震监测能力等,分析发现:与地面观测相比,深井地震计在避免噪声及提高地震监测能力范围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观测数据精度能提高1—2个数量级。通过总结分析地表及深井地震计记录的优缺点,为测震台网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国家土地资源,化解地电观测与当地经济建设用地的矛盾,以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地电观测人文干扰,提高地电观测数据的信噪比,推广应用新的地震观测技术,甘肃省地震局天水中心地震台原地电阻率观测由地面观测改为地下深井综合观测。对此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观测原理、实施方案经验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地表水平和井下水平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亚美尼亚地震观测的现状,描述了亚美尼亚及其邻国的地震活动性。文章证明亚美尼亚高地的地震活动受控于欧亚和阿拉伯岩石圈板块。文章还介绍了现有的地震台网(包括使用的设备)及其未来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2.
尽管短临地震预测非常重要,而且已经经过多年的研究,但仍然不能说是成功的。近期有许多关于地震的地磁前兆的文献报道。其中,ULF电磁现象和电离层扰动现象被认为是观测地壳活动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在台湾的东海岸,中/大地震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几乎是日本的10倍。因此,在台湾安装了地磁仪和电极来测量ULF地磁场和地电势差,以评价以前获得的研究结果,并试图阐明与大地震相关的ULF电磁现象的物理机制。同样,为了阐明大地震之前出现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的可能机制,还开始了监测大气电场的变化。本文中将会陈述台湾的地震电磁现象观测的策略及最初始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use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UVs) for lake observ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is demonstrated at the lake Biwa in Japan using the test-bed AUV the "Twin-Burger 2" availabl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The proposed AUV system is capable of moving autonomously to predetermined locations carrying different kinds of sensing equipment for lake survey and sensors for navigation. In this system, the predetermined path of the AUV is marked by laying an underwater cable. At the lake Biwa the Twin-Burger 2 successfully followed the cable while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cable was lost from the image a search algorithm was activated and if not recovered the vehicle will come to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的地震活动性主要与该地区的现代地质构造有关。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是: 墨西哥南部从地表到地下250 km 深处, 在这里, 里韦拉板块向北美板块下俯冲, 科科斯板块向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下俯冲。与该消减带有关的海底构造是墨西哥太平洋沿岸近海的中美洲海沟。太平洋-北美板块边界是引起墨西哥地震活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沿该边界观测到扩张和走滑特征。在墨西哥西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 右旋位移导致了活动走滑断层的形成, 这些断层组成了加利福尼亚圣安德烈斯断层系的向南延伸部分。加利福尼亚湾的地震活动发生在由短距离扩张中心所抵消的转换断层上。再往南, 太平洋板块和里韦拉板块被太平洋里韦拉海丘和一条转换断层所隔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震研究工作由地震与火山研究室和国家地震局承担。国家地震局的任务包括:管理固定的标准、宽频带台网; 维护便携式宽频带地震仪; 为政府、公众和个人测定地震的位置和震级; 出版《地震通报》; 承担与国际地震中心联络的任务。地震与火山研究室对墨西哥的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和震源等领域进行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火山地震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和地球深部构造。该研究室还负责向联邦政府报告有关地震和火山危险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被认为是东南亚地震活动性最高的地区之一。这是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构造,也归因于它位于地震活动性集中的环太平洋火山带。菲律宾的地震活动性主要与板块消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的强震动观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综述了强震动观测的目的和意义及我国大陆强震动观测的发展过程,讨论并展望了我国强震动观测的发展策略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地震电磁观测研究简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电磁观测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炜  朱旭  朱涛  张世中  刘大鹏  胡哲  张宇 《地震》2011,31(1):20-31
目前, 我国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极距的, 这种观测方法在实际观测中普遍存在着地电阻率季节性变化的现象, 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地震异常变化一起叠加在观测值中, 给地震异常的识别和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电阻率的多极距观测。 本文介绍了采用ZD8MI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山丹地震台的试验观测情况, 该系统是最新研制的、 专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 一年多的台站试验观测和反演结果表明, 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 而深层的相对变化较小, 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层位的地电阻率观测, 对排除干扰和识别地震前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是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土耳其的地震研究与观测情况,其包括:人工地震波观测、水化观测和地震预报实验场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白家疃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况。利用二阶差分法处理了白家疃地震台地热观测井7年的地热观测资料,在时间域中提取出较为可信的地震前兆信息。探讨了地热异常变化对地震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