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珠江三角洲1990、2000和2006年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珠三角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及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990―2006年,珠三角耕地和林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快速增长,其它地类有所增加;研究区发生变化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9.38%,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来自耕地、林地和水域;由于水域生态价值系数相对较高,水域的增加抵消了由耕地、林地减少造成的生态服务总价值的下降,使得区域生态服务总价值略有减少;珠三角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874.38亿元减至2006年的846.47亿元,变化率为3.19%;研究区内单位生态服务价值差异明显且逐渐扩大;单位生态服务价值与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所占比重明显相关,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林地和耕地减少是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杭州市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估算杭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对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杭州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化;杭州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1990年增加了34.60亿元,变化率为6.09%;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减少的趋势,到2020年将下降到5 558.06元。杭州要打造生态幸福之城,就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冯应斌  何建  杨庆媛 《地理科学》2014,(12):1504-1510
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市云阳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以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及谢高地等制定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为基础,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景观格局视角定量估算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以土地生态功能建设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快速提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强屏障区调节气候、保持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能力,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2010年的15.53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19.98亿元,年均变化率达到2.87%;至2020年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初步构建一个以"林地为骨架,耕地、园地、草地为补充"的生态系统服务格局;同时,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价值表现出显著地空间分异特征,其中磨刀溪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幅度最大,澎溪河流域次之,长江沿岸生态服务系统价值保持稳定增长,而长滩河流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是评估生态工程效益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面积和植被覆盖度等指标,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换和土地覆盖渐变两个角度揭示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并运用改进的当量因子法,评估同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区域草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一半,总体上呈现草地和耕地集中分布,林地、沙丘零散镶嵌的格局。1990—2018年,区域沙地、草地面积减少,耕地、林地面积增加;同时,沙地上表现出植被覆盖增加的渐变特征,增速为每10年约增长4.22%。同期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生态工程实施后,201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明显。199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增加了3 655.21亿元,其中,由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导致的价值增加量为120.53亿元,而由土地覆盖渐变导致的增加量为5 355.04亿元。土地覆盖渐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建议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退耕还林、未利用地造林种草等土地利用/覆盖方式的改变,更要关注草地和林地的修复和恢复,注重生态工程成果的维持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量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湛江市为研究区,采用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角度对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5年,湛江市耕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沼泽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减少,园地、水域和其它未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增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略有增加:2006-2010年,湛江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进一步增加,但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沼泽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一步减少;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生态效应,但远未达到规划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1995—2020年甘肃省黄河流域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选取甘肃省黄河流域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单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进行修正,计算分析了研究区6个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20年,研究区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减小,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增加,变化最大的是建设用地;(2)1995—2020年,研究区草地的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其他地类转为草地的面积最大;(3)1995—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共增加5.104亿元;(4)从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达255.016亿元;从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来看,保持土壤生态服务价值最大,达87.94亿元;从生态敏感性指数来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1,研究结果可信;从生态系统服务加之分级来看,中级比重较大,面积占比为82.07%;(5)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  相似文献   

7.
采用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TM影像,运用GIS方法提取了各年的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多伦县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测算了多伦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5年间多伦县土地利用变化十分剧烈,耕地、林地、城镇用地、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向林地、耕地变更,并且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城镇用地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多伦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87~1995年间呈下降趋势,而1995~2005年间呈增加趋势,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耕地、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多伦县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比例较大,耕地、林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增加趋势,而草地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多伦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服务价值指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8.
以干旱区生态脆弱区新疆艾比湖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手段和生态经济学的方法,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并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探讨了艾比湖区域1990—2007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7年间,艾比湖区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大趋势;1990,2001和2007年艾比湖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53.63,63.01和56.96亿元,呈波动性变化;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服务性功能远大于生产性功能。2001—2007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速度较快,作为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退化的趋势,需要加强管理,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度。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贵州省1996-2008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敏感性指数和灰色预测模型, 对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估算, 对区域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灰色预测。结果表明:贵州省近13 年来, 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均呈现减少的趋势, 而林地、园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贵州省2008 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1996 年增加了59.08 亿元, 变化率为3.01%;贵州西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变化率较贵州东南地区显著;敏感性分析表明采用的生态价值系数是合理的, 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贵州省2015 年和2020 年的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预测, 未来10 年贵州呈现林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2015 和2020 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别为1.4320 和1.4331, 表明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均衡, 2020 年区域生态资产增加到2119.03 亿元。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河流域草地类型特征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新疆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分析了伊犁河流域草地类型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伊犁河流域草地资源丰富,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0.88%以上,草地产草量及载畜能力均处于全疆最好水平,其中山地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占草地可利用面积的27.91%。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价值为200.47亿元,山地草甸类草地、温性草甸草原类以及温性草原类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达145.3亿元,占到全流域草地总生态服务价值的72.48%,是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的主体部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性功能远大于生产性功能。总体看来,伊犁河流域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山间盆地、丘陵区较高;而平原区相对较低。草地存在退化现象,1985—2005年间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takes a new approach to investigating people who age in place. It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for why people age in a place that can be useful in government and corporate planning. Our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principal factors that drive the decision of a rising number of older Australians to age in place. Many older people wish to age in place rather than move in with their children or be institutionalised. They wish to continue to be active in their local communities and maintain their existing social ties. The concept of ageing in place covers two distinct groups: those who are able to stay in their current dwellings and age in home and those who move house but remain in their local community and age in neighbourhood. Age-friendly home modification is a response to ageing in home, whereas the provision of institutional healthcare and the provision of age-suitable housing to facilitate downsizing are associated with ageing in neighbourhood. Using 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HILDA) survey data,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mobility decisions of older Australians and identifies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a decision to age in place. This research argue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geing in place,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hose ageing in home and those ageing in neighbourhood.  相似文献   

12.
Nielsen, Bue and Sørensen, Peder Michael: Changes in regional employment in Denmark in the seventies. Geografisk Tidsskrift 84, 69–73. Copenhagen, January 1984.

The paper deals with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mployment in Denmark in the 1970's. It uses shift-share analysis to isolate elements and activities responsible for the regional dispersion experienced. In that contex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public services.  相似文献   

13.
The fractal theory put forward by American mathematician B B Mandelbrot (1967) suppli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The complex problems in geography have become the main positive study field of fractal theory. Based on the works of China’s geographers and the summarization of contents of fractal theory, the authors comment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applications to almost every branch of geography and discuss the related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s of fractal study in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物地理学研究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交叉非常明显的部门自然地理学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特点,同时研究成果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我国生物地理学基础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山地植被与地理环境、干旱半干旱区植被与地理环境、植物区系、植物物候、土壤动物与土壤生态功能、土壤生物结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同时拓展了传统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在植物地理学与全球变化、植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生物结皮研究、典型温带荒漠区原生荒漠植被对水分改变的响应与适应研究取得了令国内外关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16.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造林遇到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的红树林在过去50年里面积锐减了近70%,恢复和发展红树林迫在眉睫,红树林人工造林是必由之路。福建九龙江口湿地资源丰富,然而在红树林造林上却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九龙江口红树林的恢复和发展,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1IntroductionMany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zigzag coastline, various landforms, turbulent rivers, etc. cannot be described with traditional Euclid geometry, but they are of self-similarities. Fractal geometry takes the complex phenomena as its research objects and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 specific theory. So it has been praised as natural geometry. What is fractal means "irregular, fractional, fragmental" and its core is self-similarity (Wang and Cao, 1995). To characterize fractals differ…  相似文献   

18.
Drawing on conceptualization of statelessness and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 crucial insights of rightessnes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politico‐geographic‐legality constructs statelessness in the enclaves in India and Bangladesh. Following the decolonization process in 1947, both India and Pakistan/Bangladesh inherited more than 200 enclaves, which comprise 80 per cent of the world's enclaves. With improved bilateral relations, India and Bangladesh officially exchanged the enclaves on 1 August 2015, and the enclave dwellers will gradually be granted citizenship rights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In this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statelessness to statehood, this paper can be read as contemporary history. This paper will draw attention to three aspects of statelessness. First, conceptualization of statelessness not only applies to the refugeehood or de‐territorialization of people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ransterritorial stateless people. Second,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ondition of statelessness constructed in a politico‐geographic‐legal trap. And finally, the paper calls for a wider empirical and critical focus on the hidden geographies of de facto statelessness.  相似文献   

19.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文中首先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包括植物、凋落物、土壤三大碳库以及主要含碳温室气体通量等,对其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西方乡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性研究的社会、学术背景的基础上,聚焦于乡村性的社会建构流派及其对中国乡村转型与乡村地理研究的启示。社会建构流派将乡村性看作是社会、文化建构的过程与产物而非先存的事实,重点关注乡村转型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与差异性。由描述性流派、乡土流派向社会建构流派的过渡可以看作是从关注乡村性物质层面转向想象层面,由追求乡村性的本体、核心机制向探索乡村性的认识论问题,也就是从追求“乡村性是什么”到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如何认识乡村性”“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的乡村性话语和体验”。而目前的中国乡村性研究主要关注乡村性指标及其模型建构,相关研究对于各级政府全面地了解现存的乡村问题并合理地制定乡村发展、复兴政策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西方乡村研究中,乡村性指标由于暗含线性发展观、无法解读乡村变迁的机制和过程而饱受批判。在中国乡村急剧变迁的今天,现代化乡村发展话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公平的权力关系和霸权话语对部分农村、农民的边缘化基本没有提及。在这种社会与学术背景下,乡村性社会建构流派对于解构乡村性主导话语、揭示乡村变迁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及不同社会群体间利益冲突与协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