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柱石是一种重要的含铍矿物,化学组成为:3BeO·Al_2O_3·6SiO_2,各成份含量的理论值为:BeO14%,Al_2O_319%,SiO_267%,其中部分铍常被钾、钠、锂、钙、铁等金属元素置换。 一般分析项目有:SiO_2、BeO、Al_2O_3、TiO_2、Fe_2O_3、CaO、MgO、Li_2O、K_2O、Na_2O、Rb_2O、Cs_2O、H_2O~±,有时还分析Nb_2O_5、Ta_2O_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疆卡鲁安矿区807号伟晶岩脉体蚀变围岩样品的研究,发现主元素Fe_2O_3、Al_2O_3、K_2O、TiO_2,微量元素Li、Rb、Cs、Be等的含量在距接触带0.5 m处出现极大值,向围岩方向元素含量逐渐减少,主元素SiO_2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情况;同时蚀变围岩中发育白云母化和电气石化蚀变,结合矿相学及探针数据分析,认为围岩中可能发生3NaAlSi_3O_8+2H~++K~+=KAl_3Si_3O_(10)(OH)_2+3Na~++6SiO_2和2KFe_3(AlSi_3O_(10))(OH)_2+SiO_2+5Al_2SiO_5+2Na~++6H_3BO_3=2NaFe_3Al_6[Si_6O_(18)][BO_3]_3(OH)_4+2K~++7H_2O等反应。对蚀变围岩中组分含量变化率和距接触带的距离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蚀变围岩中组分的迁移方式以扩散为主,组分含量变化率是影响扩散距离的主要因素,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时间起次要作用,同时组分的扩散时间和扩散距离呈正比。从807号脉蚀变围岩Isocon图解可看出Li、Rb、Cs等元素具有较高的迁入率,与前人研究的Li、Rb、Cs具有较高的活动性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探讨了藏南地区三叠系涅如组含放射虫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区的硅质岩呈黑色、灰黑色或灰褐色薄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对研究区的硅质岩的主量元素运用了Fe-Mn-Al三角成因判别图、Al/(Al+Fe+Mn)比值、K_2O/Na_2O比值、Si/(Si+Al+Fe)比值、100×(Al_2O_3/SiO_2)-100×(Fe_2O_3/SiO_2)、Al_2O_3/(100-SiO_2)-Fe_2O_3/(100-SiO_2)及Al_2O_3/(Al_2O_3+Fe_2O_3)-Fe_2O_3/TiO_2图解等,显示硅质岩为具有生物成因的非热水或弱热水的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硅质岩的稀土元素ΣREE变化较大,通过对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和球粒陨石标准模式图对比、Al_2O_3/(Al_2O_3+Fe_2O_3)-LaN/CeN图解及特征指数Ce/Ce*和LaN/CeN分析研究,显示硅质岩为大陆边缘、大陆边缘—深海的过渡环境;对硅质岩的微量元素运用了U/Th及Ni/Co比值,显示了非热水沉积物的环境特征。综合研究分析岩石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等因素及生物特征,可以得出研究区的硅质岩具有生物特征的非热水的大陆边缘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用计算机选取地球化学找矿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总结的地球化学找矿参数,大多数是作者个人对该矿种地球化学特征的经验性总结,局限性较大。为了探索更有助于找矿的地球化学参数,我们以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矿床为例,用计算机对国内外已知含金刚石程度的17个岩体的30件样品中SiO_2、Al_2O_3、Fe_2O_3、FeO、MgO、CaO、NaO、K_2O、CO_2、MnO、P_2O_5、TiO_2共12个分析项目进行了任一组合方式的计算,然后对每一组合参数进行错判率检验,最终选出错判率小于6—10%的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矿床地球化学找矿参数为:MgO/MnO、CaO/TiO_2、SiO_2/(Na_2O+K_2O+CO_2)、K_2O/(CO_2+MnO),MgO/(MgO+CaO+K_2O+NO_2O)等22个  相似文献   

5.
用微量技术进行化学分析,可以比一般的常量技术大大节省矿物样品消耗,较早的硅酸盐矿物微量分析方法能够取得准确的全分析结果,但是要求很高的个人实验技术,而且方法已经过时。国内目前流行的少用样品的方法误差过大,不能适应地质科学研究要求。本文提出一个比较准确而又不要求分析人员具有特殊技术训练的实用有效的微量化学分忻方法,其中只使用一般化验室的常用设备。 这个分析方法包括SiO_2、Al_2O_3,Fe_2O_3,FeO,MgO,CaO,Na_2O,K_2O,H_2O+、H_2O、P_2O_s、TiO_2,MnO,BaO和F,共15项目。方法中保留必要的系统分析以节省样品,采取充分利用称样的方法简化操作技术,同时保证容量法有足够的准确度。全分析共消耗矿物65mg。此方法中SiO_2和BaO禾用重量法,Al_2O_3、Fe_2O_3T、MgO和CaO采用容量法。文中比较详尽地描述了分析技术,对于已有硅酸盐经典分析经验的分析人员不难掌握。除了将常用的比学分忻方法实行微量化以外,对于SiO_2,H_2O+、F等项目采用新的微量方法和仪器,对于Fe_2O_3和Al_2O_3用同一份溶液成功地实行连续测定,节省了样品。 此方法节约试剂,操作迅速,已成功地用于分析多种硅酸盐矿物(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石榴子石、斜长石)。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雷州半岛48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常量组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通过常量组分含量分布特征、富集与淋失系数、相关性分析等研究发现:表土中SiO_2、Al_2O_3、Fe_2O_3含量较高,占常量组分总量的88.13%;同时, Al_2O_3、Fe_2O_3、TiO_2富集,明显高于全国土壤元素均值,且Fe_2O_3显著高于UCC均值,具明显的富铁化,而K_2O、CaO、Na_2O、MgO显著低于全国和UCC平均值;受母岩影响,研究区SiO_2含量异常低值集中分布区域与基性火山岩出露区高度耦合,异常高值分布区则主要位于海成阶地、海积平原和花岗岩、砂页岩出露区;SiO_2与Al_2O_3、Fe_2O_3、TiO_2呈强烈负相关关系,Al_2O_3与Fe_2O_3、K_2O、CaO、MgO、TiO_2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黑云母热光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本文研究的黑云母(少铁黑云母Meroxen),颜色为黑褐色,折射率Ng=1.6112,光轴角(-)2V=4°,色散V>γ.其化学成分(重量%)如下:SiO_2 36.95,Al_2O_3 16.69,Fe_2O_3 1.94,FeO6.37,MgO 20.22,CaO 0.14,Na_2O 0.45,K_2O 9.63,H_2O~+ 3.96,H_2O~- 0.68,TiO_2 2.38,P_2O_5 0.12,MnO O.12,F 0.62,总和为100.27.晶体化学式为:(K_(0.90)Na_(0.06)Ca_(0.01))_(0.97)(Mg_(2.21)Fe_(0.39)~(2+)Fe_(0.11)~(3+)Mn_(0.01)Ti_(0.13)Al_(0.15))_(3.00)(Si_(2.71)Al_(1.29))_(4.00)O_(10)(O_(1.23)OH_(0.62)F_(0.15))_(2.00).从常温到1500℃,每隔100℃,在高温炉内加热一个样品,恒温一小时后取出淬火.对加热后的样品分别作了肉眼及光性鉴定,其中折射率用油浸法,光轴角用弗氏台干涉图法测定.  相似文献   

8.
建水矿是一种类似黑锌锰矿的含镁新矿物,它是含锰白云岩在表生条件下衍变的产物。建水矿的单晶细小,(5×0.5μm),不透明,棕~棕黑色,密度3.50~3.60g/cm~3。平均反射率(SiC标准,空气中)23.0%,470nm;19.9%,546nm;19.1%,589nm;18.6%。650nm。化学成分(%);CaO1.97,MgO5.29,MnO8.02,MnO_267.65,H_2O~+13.37,K_2O0.00,Zn0.00,SiO_21.20,Al_2O_30.78,P_2O_50.59,Fe_2O_30.52,总计99.39。实验式:(Mg_(0.51)Mn_(0.44)~(2+)Ca_(0.08)_(Σ1.03)Mn_(3.03)~(4+)O_(7.10)2.90H_2O。X射线衍射和红外图谱类似于黑锌锰矿。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a=0.7534(4)nm,b=0.7525(6)nm,c=0.8204(8)nm,a=89.753(8)°,β=117.375(6)°,γ=120.000(6)°在同一矿区还曾发现少量接近镁端元的建水矿,其化学成分(%)为:MgO 8.52,CaO 2.03,MnO 0.92。MnO_2 68.49,H_2O~+12.60,SiO_23.94,Al_2O_30.91,Fe_2O_3 1.41,P_2O_5 1.63,总计100.45扣除杂质后得到的实验式为:(Mg_(0.85)Mn_(0.05))_(Σ0.91) Mn_(3.15)~(4+)O_(7.20)·2.80H_2O。  相似文献   

9.
1972—76年我局对南黄海西北部(123°E以西,34°N以北)62个沉积物样品(13个站表层样,21个站采样,深度<225cm)作了化学全分析。分析项目是SiO_2、Al_2O_3、MgO、Fe_2O_3、FeO、MnO、CaO、TiO_2、P_2O_5、E_2O、Na_2O、Li_2O、Ci_2、S、cl和H_2o~ 。本文讨论了沉积物中主要元素相关性,讨论了沉积物颗粒组分与主要元素的关系,整理了沉积物粒度类型化学成份变化曲线图。掌握了这三点,就为了解本区沉积物化学成份空间分布规律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沉积物类型图上任一站,根据其所在的沉积物类型和上述三点可以描绘出该沉积物化学成份的轮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扬子地台西缘黑色页岩土壤(BSS)及其成土新鲜黑色页岩(FB)的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黑色页岩土壤成土地球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黑色页岩土壤明显亏损MgO、CaO、Na_2O、P_2O_5和LOI(有机质),而富集Al_2O_3和Fe_2O_3等主量组分;且明显亏损Ba、V、Ni、Cu、Zn和Sr等微量元素,但其他微量元素则不然。与成土母岩相比,黑色页岩土壤的化学组成相对均一。主量组分对黑色页岩与黑色页岩土壤之间化学组成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与CaO、Na_2O和MgO等碱质组分、LOI所代表的有机质等的淋滤释出,及Fe_2O_3和Al_2O_3等氧化物的次生富集有关,其影响程度顺序为:CaONa_2OLOIMgOAl_2O_3Fe_2O_3MnOK_2O SiO_2P_2O_5。推断黑色页岩风化-成土过程中有机质、黄铁矿、方解石、钠长石、斜绿泥石等不稳定矿物的化学蚀变分解和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水解导致CaO、LOI、Na_2O、MgO、K_2O和SiO_2等主量组分,以及V、Cr、Ni、Cu、Zn、Ge、Ba、Sr等微量元素的淋滤释出;而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等次生矿物的次生富集,导致Fe_2O_3、MnO和Al_2O_3等主量组分,以及Pb、Cs、Co、Th、Sc、Ga、Rb、REE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形成次生富集。故而黑色页岩可为环境重金属污染源,而黑色页岩土壤本身也可存在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1.
辉沸石在我省是首次发现。产于桂阳锡坑岭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二迭系上统大隆组(P_2d)硅质岩接触的构造破碎带中部,呈脉状产出。共生矿物石英。矿物呈白色、黄色或微红色。形状为薄板状、片状半自形或自形晶。颗粒大小为0.2—20mm。玻璃光泽。硬度为3.5—4。比重为2.18。二轴晶负光性。2V=42°。Ng:1.499,Np:1.492,Ng-Np=0.007。化学全分析结果(%):SiO_2 60.06,Al_2O_3 14.35,TiO_20.01,Fe_2O_3 0.27,FeO 0.13,MgO 0.01,CaO 7.89,Na_2O 0.08,K_2O 0.1,P_2O_50.01,H_2O 17.64,总和100.55。化学式为Ca[Al_2Si_7O_(18)]·7H_2O。最强的粉晶X射线衍射线是9.211(100),4.678(70),4.047(100),3.043(50)。  相似文献   

12.
岩石化学     
地质辞典给出的岩石化学的定义是:岩石化学成分的研究,属于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但不包括石油化学(Bates and Jackson,1980)。一般认为,地球化学是研究元素和同位素在地球和天体各部分的化学组成及迁移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岩石化学研究的对象则是氧化物,通常是组成岩石的下述11种主要氧化物:SiO_2、TiO_2、Al_2O_3、Fe_2O_3、FeO、MnO、MgO、CaO、Na_2O、K_2O和P_2O_5等。其中,Ti和K作为微量元素,也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莫来铁尖晶岩中的莫来石是首次发现的一种火山岩型莫来石。在全岩X射线粉晶衍射图上莫来石的d值(nm)为:0.5378(5),0.3428(9),0.3385(10),0.2693 (4),0.2545(5),0.2295 (2),0.1601 (2),0.1542 (4),0.1443 (2)。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莫来石的成分(%)为:SiO_2 28.96,TiO_2 0.53,Al_2O_3 67.13,FeO 3.06,MnO 0.05.MgO 0.02,Na_2O 0.21,K_2O 0.02,Cr_2O_3 0.05, NiO 0.02。这种莫来石是从玄武岩浆演化后期产生的富Al_2O_3、FeO(Fe_2O_3)和贫SiO_2的莫来铁尖晶岩浆中直接结晶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核桃箐铁铜矿位于滇中武定断陷盆地内,与迤纳厂铁铜矿同属于滇中地区的IOCG型矿产。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虽与迤纳厂铁铜矿有一定相似性,但富集的成矿元素类型和蚀变特征等方面却与迤纳厂不同。核桃箐矿区主要的赋矿地层为落雪组(Pt_2l),成矿元素只大量富集Fe元素,局部富集Cu元素,没有富集Au元素。矿石类型以致密块状磁铁矿石为主,围岩蚀变类型较少但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是硅化。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从围岩到蚀变岩,核桃箐矿区内主要的迁入元素是SiO_2、Al_2O_3、MnO和Na_2O,主要的迁出元素是CaO、MgO、H_2O和CO_2,表明核桃箐矿区内的硅化与去碳酸盐化是同时进行的,而钠化则与其同步或者稍晚于硅化。岩矿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核桃箐含矿围岩的n(SiO_2)/n(Al_2O_3) 3. 6,n(Al)/n(Al+Fe+Mn) 0. 5,n(Al_2O_3)/n(Al_2O_3+Fe_2O_3)=0. 12~0. 36,反映其形成于拉张环境、成岩时海水深度较浅的成岩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讨论中国东部与铁、铜、钨、相及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特征:铁矿成矿母岩通常为SiO_2 52—63%,Fe_2O_3 FeO 5.2—10%,K_2O Na_2O 5—10%。正常系列。S=62—72,b=10—20,σ=3—5。当PH_2O=500~1000巴时,初始结晶温度≥820°C。铜矿成矿母岩通常为SiO_2 61—70%,Fe_2O_3 FeO 2—5.2%,K_2O Na_2O5—7%。正常或铝过饱和系列。S=70—80.5,b=6—12,σ≤3。当PH_2O=500—1000巴时,初始结晶温度为780—820°C。钨、钼和锡矿成矿母岩SiO_2 70—77%,Fe_2O_3 FeO<5%,K_2O Na_2O 7—10%。铝过饱和系列。S=77—83,b=1—9,σ≤3。当PH_2O=300—1000巴时,初始结晶温度<780°C。  相似文献   

16.
累托石发现于辰溪县西北部一个水晶矿床的泥质物中。呈白色板状或片状,镜下呈纤维状。油脂光泽,比重2.25。SiO_2和Al_2O_3的含量分别为50.78%和33.69%,F_2O_3、FeO、MgO、K_2O、Na_2O、CaO、MnO和P_2O_5的总含量为4.91%。化学式为(Na_(0.415),Fe,K_(0.025),Mg_(0.018),Ca_(0.015))_(0.519)(H_3O)~+{Al_2[Al_(0.582)Si_(3.418)O_(10)](OH)_2}·3H_2O。  相似文献   

17.
核桃箐铁铜矿位于滇中武定断陷盆地内,与迤纳厂铁铜矿同属于滇中地区的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矿产。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其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虽与迤纳厂铁铜矿有一定相似性,但富集的成矿元素类型和蚀变特征等方面却与迤纳厂不同。核桃箐矿区主要的赋矿地层为落雪组(Pt_1l),成矿元素只大量富集Fe元素,局部富集Cu元素,没有富集Au元素,其矿石类型以致密块状磁铁矿石为主,围岩蚀变类型较少但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是硅化。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从围岩到蚀变岩,核桃箐矿区内主要的迁入元素是SiO_2,Al_2O_3,MnO和Na_2O,主要的迁出元素是CaO,MgO,H_2O和CO_2,这表明核桃箐矿区内的硅化与去碳酸盐化是同时进行的,而钠化则与其同步或者稍晚于硅化;岩矿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核桃箐含矿围岩的n(SiO_2)/n(Al_2O_3)3.6,n(Al)/n(Al+Fe+Mn)0.5,n(Al_2O_3)/n(Al_2O_3+Fe_2O_3)=0.12~0.36,反映其形成于拉张环境,成岩时海水深度较浅的成岩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伯利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振信 《地球学报》1991,12(2):99-114
本文利用了100多个金伯利岩的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用Si/Mg、C.l——(SiO_2+Al_2O_3+Na_2O)/(MgO+2K_2O)、Mg/(Mg+Fe)比值及SiO_2、Al_2O_3及Na_2O含量研究了金伯利岩的混染程度。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金伯利岩受到了混染作用的影响,它们的成分实际上不能代表形成这些岩石的岩浆的成分。金伯利岩的Al_2O_3和Na_2O的含量比其他碱性超基性及基性岩石的Al_2O_3和Na_2O含量低得多。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比不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的MgO、(Cr_2O_3+NiO)高,而TiO_2+Al_2O_3+Na_2O+K_2O+P_2O_5低。 我国金伯利岩中Cr-Al,Ni-Co,Ni-Cr,Ni-V,Sc-Ti,Zn-Ti,Ba-Sr,Zr-Hf,Nb-Ta,U-Th,K-Rb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莹  何保  滕寿仁  邓颖 《矿物岩石》2019,39(1):74-81
为探讨辽宁大台沟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选取典型铁矿石5块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大台沟铁矿床保存有明显的化学沉积特征,化学成分主要由Fe_2O_3,FeO和SiO_2组成(Fe_2O_3+FeO+SiO_2=87.33%~96%),其他组分(MnO,MgO,CaO,Na_2O,K_2O,TiO_2,P_2O_5,Al_2O_3)含量较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为稀土总量低(ΣREE平均为19.65×10-6),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且具有一定的Eu(Eu/Eu~*=1.52~2.72),Y(Y/Y~*=1.18~1.52),La(La/La~*=1.17~2.26)的正异常,弱的Ce(Ce/Ce~*=0.79~0.92)异常;Y/Ho值平均34.19接近于海水的分布范围;Sr/Ba值平均1.79,属于火山岩和海相沉积物;Ti/V值平均38.84,属于火山建造。这些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海相火山沉积物有关,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范围;成矿物质来源于热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矿床形成于相对于缺氧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高岭土中 SiO_2与 Al_2O_3之间的比值是确定高岭石矿物含量的一个重要参数,而 Fe_2O_3与 TiO_2的含量则是评价高岭土质量的重要参数。所以 SiO_2、Al_2O_3、Fe_2O_3、TiO_2是高岭土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重要分析项目。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岭土中的 SiO_2含量增高,Al_2O_3含量则相应降低;而 Fe_2O_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