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通过对山西岩溶洞穴的地域分布特征、发育地层时代以及洞穴形态的分析,揭示了山西岩溶洞穴主要发育于奥陶系中统、寒武系中统的质纯灰岩中.洞穴形态千姿百态,洞穴沉积物千奇百怪,洞穴文化瑰丽多彩,具有较高的考古、观赏价值,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对岩溶古水文网研究、现代岩溶水的形成和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提出了山西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分区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青海省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和分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人文、景观及地学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讨论,初步将青海省旅游资源划分为西宁、环青海湖、三江源区、海西昆仑区、祁连山区五个大区及若干个小区,同时对地勘单位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镇江市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已迈人中国旅游城市行列.从地学旅游的角度,介绍了镇江市的山景、水景、洞景、观赏石和地学人文等方面的景观资源,对镇江市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开发前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凤凰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各种资源配合好且相对集中,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但同周边地区资源存在一定的趋同性。该文立足凤凰县资源的优势,探讨凤凰县旅游资源的合理捆绑开发和利用,旨在推动凤凰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西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规律明显,其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其次是人文景观。目前,广西的山区旅游资源现状如何?怎样进行有效地开发?对此,笔者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旅游,很少有人想到富川,以前因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致使富川的一些珍贵旅游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开发。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富川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富川的旅游业也将从沉睡中醒来,充满蓬勃生机。如今该县委、县政府决心充分开发本县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水域风光,将富川瑶族自治县打造成旅游大县,成为广西旅游的新亮点。现将富川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介绍如下:一、人文历史文化资源1.潇贺古道文化据考证,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地图上标注  相似文献   

7.
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健康旅游资源。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资源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历史较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温泉仅占少数,开发强度由赣北、赣中到赣南依次递减。依据江西省内各区域温泉资源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采用网络化模式发展温泉旅游,通过“点—轴”渐进式扩散,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统,形成“一心两核、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嵩山不仅是中外地质学家憧憬和瞩目的地质场所,而且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嵩山的山石景观、岩溶景观、天然地质博物馆及人文景观。嵩山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分布集中,开发潜景远大。作者对开发嵩山旅游资源,加强资源保护等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质旅游资源是以地质遗迹为依托的旅游资源 ,开发地质旅游资源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 ,实现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茂名市滨海地区旅游资源分类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标准对茂名滨海地区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将其共划分为8主类、21亚类、40基本类型。评价结果表明,列为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各有4处。根据茂名滨海地区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开发价值大、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旅游资源普遍保护好等优点,提出了8项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以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逐步把茂名滨海地区建成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示范区,带动全省滨海旅游业向高层次、多内容、具有海洋特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梯度推移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科中的基础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对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试图综合个体旅游资源各方面的开发条件,在梯度推移的视角下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梯度划分,进而发现区域旅游开发的弊端,并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以太原市城区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平均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和空间句法模型,分别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街道路网形态对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城区旅游资源呈单核集聚分布,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与街道路网方向相似。②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方向和核心具有差异性。其中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呈多核心均匀态势,分布方向为“西北-东南”向模式。③不同尺度下,无论对于整合度还是选择度,全局性路网核心与局部性路网核心在分布形态上呈现出延续性和相似性的特征。④相同尺度下,与整合度相比,太原市城区街道路网穿行能力核心呈现外扩型的分布特征。⑤太原市城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街道路网形态。休闲娱乐类旅游资源高度依赖路网结构,其中受路网整合度的影响大于选择度的影响;人文景观类对街道路网依赖性一般;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与街道路网相关性较低,几乎不受城市街道路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依据国家标准对茂名滨海地区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将其共划分为8主类、21亚类、40基本类型。评价结果表明,列为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各有4处。根据茂名滨海地区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开发价值大、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旅游资源普遍保护好等优点,提出了8项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以对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逐步把茂名滨海地区建成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示范区,带动全省滨海旅游业向高层次、多内容、具有海洋特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丹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档次高、具有开发潜力.该文分析介绍了南丹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开发、保护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南丹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辽宁省的温泉开发历史悠久、资源分布广泛。目前全省14个市都发现了温泉旅游资源,并且拥有鞍山汤岗子、丹东五龙背、兴城温泉、辽阳弓长岭温泉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2011年,辽宁省政府提出将辽宁打造成全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的战略目标,规划到2015年底,建设10个温泉旅游集聚区,打造50个温泉旅游小镇,建设100家投资10亿元以上的温泉旅游企业。在  相似文献   

16.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独有的岱崮地貌群景观以及长江以北最大地下峡谷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且从超基性金伯利岩到酸性花岗岩的岩石地貌类型丰富。同时,地质公园旅游种类众多,且地质旅游资源较为集中,适合开展地质旅游。通过介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和主要地质遗迹景区,并运用了综合评价法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主要地质遗迹景区的地形与地质资源较为独特,地质遗迹景观较为丰富,但文化资源方面未引起足够重视;景区的相关设施与交通建设尚可,但相对不完善,有待提高。目前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适度,但保护的力度有所欠缺,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地质科普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宣传,应更加突出科普教育意义,体现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通过地质旅游资源评估,对该区域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的认识,激发游客和学者对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热情,实现地质遗迹价值,推动景区的地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溪市具有丰富多彩的旅游地学资源 ,本文阐述了已知的旅游地学资源的特点 ,提出了加强旅游地学资源重点景观区的开发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GIS在中国旅游资源研究与应用中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在旅游研究与应用愈来愈深入。目前,GIS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旅游资源研究中,尤其在旅游资源空间分类、评价、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管理、旅游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首先,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GIS在旅游资源研究中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在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旅游资源认知、分类及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次,在总结前人和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认知、分类与标准化理论进行了相关论述。通过梳理GIS建模技术与空间分析方法在旅游资源信息提取与分析、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中发现,旅游资源研究方法已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模型,应用成果不断增多,涉及综合评价、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与选址、空间发展趋势预测、空间利用规划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未来在旅游资源知识模型、旅游资源图谱、旅游资源多维仿真以及旅游资源大数据等方面的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完成1:25 000新乡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基础上,对太行弧內风景点的分布做了较为系统的野外调查,并收集整理了该区大量的地质遗迹资料编写完成.通过对太行弧内风景区的种类、分布及特点介绍,探讨了其成因演化,从而更好地为开发旅游资源及申报更高级别的地质公园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其目的是促进当地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使地质遗迹风景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从岳阳旅游资源现状出发,在综合考虑了岳阳旅游资源的优、劣势之后,提出了岳阳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