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然资源统一分类标准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内容之一。针对长期以来土地、矿产、森林、湿地、草地、水等管理部门使用的分类标准之间存在语义不统一、分类冲突的情况,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常用的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对比分析了不同专业、不同时期自然资源分类标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桂林阳朔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试点工作,着眼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依据现有的各类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兼顾科学性、适用性和衔接性原则,提出了自然资源统一分类标准的分类体系、分类编码、术语定义的编制思路;并从自然资源实体的自然属性、管理属性、生态属性角度重新梳理了分类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框架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需要分析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并结合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制定可行的分类标准。通过分析基础调查的分类标准,研究了现有地理国情监测的分类体系,提出了新的分类构想,以期更好地与自然资源调查工作衔接、与前期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衔接,为开展各项自然资源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
草地调查是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调查成果在草地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长期以来土地调查草地数据与林业调查草地数据存在冲突矛盾的问题,本文对比分析了土地、草地及林业管理部门使用分类标准和调查数据的差异,并结合广西桂林阳朔县第三次国土调查,着眼于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依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探讨了草地数据的衔接方法,提出新时期开展草地资源调查工作的一些建议,为推进林草调查工作融合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分散在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农业等各个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成果难以共享。本文依托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分析了省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现状,探索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为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此前,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各要素的调查监测分别由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组织开展,这导致了各类要素调查监测存在数出多门、标准不一、成果矛盾和难以共享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广西自然资源全要素进行统一调查监测。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构建,将为自然资源不动产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提供准确、可靠、科学和权威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首先,从调查监测理论体系研究入手,研究符合广西区情的调查监测方案,并强化应急监测的作用;再重点研究了调查监测的云平台架构,分别从多维立体观测网络的搭建、遥感大数据的云计算、数据成果的分发服务等方面进行讨论;然后,分析了体系构建中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最后对基于调查监测成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的地表覆盖成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空间数据,将发挥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基础支撑作用,其成果质量水平将影响各类自然资源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根据测绘重大工程质量控制实践,为确保最终成果质量,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成果质量评价标准,并开展全面、高效、准确的成果质量检查。本文深入分析了地理国情监测、国土调查等已开展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程中地表覆盖相关数据成果的质量特性,以及相关工程中地表覆盖成果质量评价标准、质量检查技术方法的现状及关键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定量化指标评定法的地表覆盖成果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应用面向对象、深度学习等遥感影像智能信息提取技术辅助的地表覆盖分类精度质量检查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新型远程化、增强化外业调绘核查技术辅助的地表覆盖成果外业质量检查技术方法,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地表覆盖成果质量控制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工作中分类标准不同、调查口径不同、调查方法不同,造成的各部门调查软件平台重复开发建设和调查数据结果地理信息特征表达不清晰等问题,本文结合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统一对象,构建了自然资源语义化特征模型,提出了表征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自适应野外调查方法,实现了灵活性高、性能优异的自然资源调查技术平台,形成了统一的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框架,可以有效提升多门类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业调查、动态调查的能力与水平,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监测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监测是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确权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资产监测概念和内涵的研究,从行政监测、航天监测、航空监测、地表监测、地下矿产监测、水资源监测、海洋监测等角度介绍了我国自然资源监测研究及工作实践的方法和手段;并对科学界定自然资源内涵与分类及监测目录、国家自然资源监测网络整合与建设、自然资源监测时空框架构建等主要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对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要实现自然统筹管理,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自然资源调查指标体系。研究以重庆市为例,在解读自然资源概念及分类基础上,对比分析各行业管理部门标准规范之间的异同性,综合各项自然资源分类指标优势,从自然资源管理角度,提出分类体系统一、技术标准一致的自然资源调查指标设计构想,以期为解决自然资源空间上缺乏整体控制、重复交叉等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资源长期分头管理,调查监测工作分头组织,导致调查监测在对象、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调查结果存在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监测技术手段获取周期监测数据源,利用移动GIS与GNS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外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并及时调整数据库,通过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监测调查,表明建设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三调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自然资源调查中单一数据源难以兼顾地物空间与光谱属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融合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源数据有限样本,实现了植被覆盖区精细化分类;并以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完成了示范区内自然资源类型提取,以及植被数量与质量调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自然资源类型提取与植被分类,林木数量探测正确率优于87%,显著提升了植被分类精细度,探索了基于精细化调查的自然确权登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的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调查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统一、六项职责”的前提和基础。第三次国土调查(简称“三调”)数据详细地记录了国土空间开发与利用现状、自然资源变化等情况,可以为自然资源调查提供优良的数据基础。因此,本文以“三调”数据为基础,结合原自然资源管理各部门提供的专题资料,进行自然资源要素分类与编码、自然资源要素提取等自然资源调查的分析与探索,并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例进行试验分析,旨在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的自然资源调查提供参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国土调查与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的分析集成,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南京市林地调查数据的整合为切入点,进行第三次国土调查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交叉分析、林地分类标准梳理及映射、空间冲突规则制定、林地调查数据整合流程探索,为构建自然资源调查“一张底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永崇  郭岚 《测绘工程》2007,16(3):74-75,78
在分析了地籍测量课程的产生、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后,针对土地资源调查其它方面工作的逐步开展,提出了将其内容扩充,改革为土地资源调查课程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与技术及其课程的主要内容与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信息动态监测是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广东省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从2004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至2008年全面建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而每一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的完成都有严格的时效性,使得生产单位对数据生产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进行考虑.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更新应用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上,是各工序进行有效衔接和保证产品最终质量的必要前提.结合工作实践,以数字高程模型DEM如何利用其他3D数据(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或旧DEM数据的更新,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从而保证产品的时效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充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成果,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成果、基础测绘及相关技术获取的各类自然资源资产基础数据。按专业部门现行标准与有关行业部门进行必要的专题数据整合和处理,建设市级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库,摸清自然资源的存量与变量,为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长效机制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成果质量控制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以1:10000彩色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底图。本文以"江门工作区"为例介绍了"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成果质量控制方法,对不同检测方法的误差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质量控制的要点。对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