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东省作为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文化大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脱节,导致历史建筑破坏事件频频发生;省市层面对各地历史建筑保护的监管工作缺乏高效机制。针对广东省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的难点,综合运用高精度终端应用、网络平台、新型数据等多项技术,以全过程的信息互通、数据处理和管理手段规范管理历史建筑信息数据,便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实现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场景的高精细的点云数据,将点云与1∶500比例尺的DLG平面文件进行匹配,获取建筑的平面及高程信息。根据获取成果制作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建筑、场景的高精细三维建模,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内各类建筑、场景的三维仿真,建立数字化档案库。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以永久的记录城市面貌、建筑风貌以及文化底蕴,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复原、修缮、规划及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数字化的普及、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互联网技术的纯熟应用,3维场景数字化与虚拟技术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其应用领域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在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乃至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立足技术演变现实,回溯历史建筑的保存价值,在技术与艺术、建筑与科技的交互中把握时代脉搏,呈现现代科技如何承载厚重历史,开启灿烂未来。  相似文献   

4.
文中针对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与应用对三维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托高精度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移动道路测量、全景影像、3D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精细测绘与三维建模,并搭建数字化名城保护信息管理平台,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建设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苏州这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中保留的大批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对复杂的江南历史建筑实现数字化和三维建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技术的应用对研究如何更有效保护文化遗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实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理念的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首先通过三维激光仪采集点云数据,生构建绘图纸;再构建文化遗产建筑信息模型(BIM),并集成历史建筑的综合信息;最后结合VR技术实现效果展示,通过复原和再现将建筑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再生的数字形态,以全新的视角加以解读和利用。通过实际案例,系统全面地构建了以BIM为核心的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和实践路径,搭建了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桥梁。  相似文献   

7.
历史建筑数字化复原有助于建筑历史和文脉的研究,为建筑保护和修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上海徐汇区的1座历史保护建筑为对象,研究点云逆向建模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使用Leica RTC 360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清数码相机获取建筑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和纹理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部件化建模,构建精细的现状三维数字模型,并结合有关资料,对模型进行修改,复原80年前建筑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连城县综合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建立起翔实的历史建筑数字化档案基础数据,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并且因为是非接触测绘,能避免对历史建筑的二次损害[1]。多技术融合情况下,系统全面解构测绘目标对象,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各项工作任务的技术指标和重要环节的质量要求,确保测绘成果质量。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后续的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等非传统测绘需求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历史建筑普查方法,普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GIS技术,结合区县申报、专家推荐、市民推荐、相关历史文献与线索以及实地踏勘等形式,实现历史建筑普查工作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夯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础工作,提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的积淀,是一座城市在时间长河中的注脚.沿着古建筑往前追溯,可以洞察一座城、一方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如何将"无声的历史"守护原貌、复刻全面、传播出去,一直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许亚 《现代测绘》2014,(2):38-39
本文以古建筑档案管理工作需求为基础,兼顾古建筑展示需要,介绍了基于Flex开发的南通市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管理信息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较好地管理古建筑测量数据,展示古建筑测绘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万飞  刘子旋  谭明 《测绘通报》2021,(2):108-111
南粤古驿道遗留了众多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历史建筑损坏较为严重.为推进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本文采用精细三维建模技术与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南粤古驿道的数字化保护.首先对南粤古驿道遗址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几何模型加工、纹理贴图等方面阐述对历史遗迹进行精细三维建模和VR场景构...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刁常宇  葛云飞  裘霖山  李丽 《遥感学报》2021,25(12):2351-236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石窟寺文物数字化采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分析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中三维信息获取、三维重建评价以及三维打印等相关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工程实践中的难点,给出采用激光脉冲三维采集细部结合多视图重建采集整体形状的三维重建结合三维打印的解决方案。同时,针对摄影测量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整体形状偏差,采用脉冲式激光三维扫描仪在石窟中进行整体扫描来建立石窟三维形状的框架,以对多视图重建计算中的空间解算误差进行约束。其中,提出了基于关键参数一致化的分布式集中约束调整方法,在保障精确度的同时得到更好的计算效率。然后通过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字化保护和利用的经典案例,具体分析工程实践中的难点,并探讨以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考虑成本与效果等多种因素,该方案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性价比相对较高,同时可以兼顾色彩与质感原真再现的解决思路。最后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相关技术和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齐全、规范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数据信息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十分重要,而普查作为数据信息获取的有效手段,其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本身的价值。本文深入研究并阐述了如何根据成果特点创新地运用质检标准,确定错漏计分与质量评定的方法,从而对历史建筑普查成果进行质量检验,并展望了该质检方法在普查类项目成果的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村落在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和保护中需要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目前面临的困境,研究了在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理论实践,努力结合实践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及城市的快速扩张,文物保护管理规划无法与城市规划对接,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陕西省文物保护区划项目为背景,选取铜川市延昌寺塔保护范围为试验区,对延昌寺塔保护区划进行实测,并结合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探讨综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方法在文物"两线"精准划定中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本文的研究示范,为提升文物保护规划权威性,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其技术方法及手段可以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套基于遥感信息和DSM的变化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DSM数据管理模块、DSM变化检测模块和变化结果表达模块。系统利用多时相的数字表面模型(DSM),通过变化检测模块检测出城市地区人工建筑物、植被等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可以应用在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以及违法用地查处等方面,为地理国(市)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检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8.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需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延续人类历史文明。本文以彬县大佛寺石窟为例,在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立面影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CAD建模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石窟寺三维立体模型,借助CityMaker软件对模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文档资料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GIS组件的二次开发方法,借助于CityMaker SDK组件进行三维数字化档案系统开发,探索石窟寺三维数字化档案的建设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对石窟寺三维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客观详实地记录了石窟寺现状,为文物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9.
祖立辉 《北京测绘》2020,(3):347-351
以地面相机影像、低空无人机影像和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为融合对象,研究空地影像融合、低空影像融合地面三维激光点云和低空影像融合三维白模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法,并对其三维建模精度和建模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这3种融合方法进行三维建模丰富了三维模型的色彩纹理信息,提高了三维模型的几何结构精度,能满足较大场景的三维实景模型的建模要求,为数字化古建筑(古文物)保护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