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创新思维改变地图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地图学经历了并正在继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应当是人类创新思维的推动.从8个方面论述了改变地图学的创新思维,正是这些创新思维使地图学这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今传统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已发展成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传统地图学已经被数字化地图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首先论述了地图学家和地图制图工程师们是怎样通过数据、大数据、时空大数据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并由此推动地图科学进入以“数据密集型计算”为特征的“第四科学范式”新时代;接着, 通过国家基础测绘地图产品(4D)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功能和作用及其特性(一览性、解析性、知识性、基础性、表示内容的广泛性、表示对象的外拓性和时序性等)分析、非国家基础测绘地图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进展、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一体化数字化转型及2021年出版的有代表性地图集的介绍和特色分析, 认为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第三, 以地图制图综合“百年国际难题”的智能化突破、地图(集)“设计→编绘→出版”全过程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优化升级的深化研究为例, 总结了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制图综合研究四个演进过程、难点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深入分析了地图(集)“设计→编绘→生产”全过程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图应用得从基础教育抓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近仁 《地图》1995,(1):32-34
地图应用得从基础教育抓起王近仁(南京师大)70年代以来,遥感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了地图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地图学理论上的充实,信息传输论、地图模式论和感受论的兴起,已使原来困于地理一地球科学的地图学,转变到跨学科的边缘科学的地位。各种...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根据2019年以来中国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进展状况,对地图学理论、数字地图制图与出版技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地图集编制出版、新型在线地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进行总结,报告最后对中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认知科学是地图学基础理论之一,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思想,建构主义倡导的"知识主动建构"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地图是地理空间环境认知的结果,同时也是认知地理空间环境的工具。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所倡导的新理念与"互联网+时空大数据"时代地图服务的理念高度吻合。分析了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地理信息传输和地图认知,提出了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地图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对立统一的学说。文中论述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专题制图、地图概括、地图现势性的演化和地图制图过程等地图学中的对立统一问题,说明对立统一在地图学中普遍存在,从而在哲学层面上阐释地图学发展演进的动力机理。  相似文献   

7.
从地图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心象地图在一则寻亲成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地图认知的空间认知、心象地图、认知制图等基本概念,阐述了心象地图在传统地图学三角形模型中的位置和作用;然后,对该案例中寻亲者和被寻者双方的认知过程进行细致的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访谈中的3个地理空间认知问题:地图工具对空间认知阶段的适应性差异,心象地图匹配的空间尺度和时间特征,以及认知主体的知识经验对认知结果自上而下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地理空间认知在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推动下稳健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梁宇  陈会仙  石磊  吴佳桐 《北京测绘》2021,35(8):991-996
为有效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地理信息安全,防止"问题地图"的产生,结合公开地图表示的各类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以地图学的视角将公开地图的表示要点进行分类解析.首先,根据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将公开地图表示要点分类,并且解析各地理要素的常见表现形式以及在公开地图中的表示要点;之后,针对减少"问题地图"的发生频率、提升地图技术审查工作效率,提出完善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等建议.本文有助于在公开地图中正确表示国家版图,减少"问题地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万刚  武易天 《测绘学报》2021,50(6):726-738
地图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获取地理空间知识的效率.地图设计、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新型智能化地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指导.本文提出地图空间认知应基于数学基础进行研究的观点,并对多种地图空间认知数学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地图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算机的地图传输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博  赵军喜 《地图》2000,(3):5-8
一、传统的地图传输理论地图信息的传输是指地理环境信息在地图上的选择和符号化 ,并能够为使用者认识和解译的过程。只有当编码的信息已经得到了辨认和解译 ,地图信息的传输才完成。可以说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 ,近几十年来地图学中没有其它任何一个概念比它的影响大。它的提出 ,使人们对地图的作用和地图学的认识起了很大的变化 ,并对研究的内容引出了新的探讨。1 .地图传输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的传输系统相似 ,地图传输系统也是由信息源、传递信息的信道和接受信息的接收者组成。在这里 ,制图者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相当于信息源 ;将地理…  相似文献   

11.
地图可视化设计常包含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地图视觉效果设计。其中地图认知功能设计是地图集的设计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形态分析、数据处理与转化、制图模型的建立等过程,形成制图数据以及地图集的内容体系结构。本文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的设计为例,展示了地图集的地图认知功能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和地图空间认知论的思想,蕴含了地图的思想美、科学美、技术美和功能美。  相似文献   

12.
地图科学的几点前瞻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回顾了中国 2 0世纪地图学的理论研究与技术进步 ,包括古地图的发现、国家地图集的编辑、地图科学原理与方法的研究、地图科学利用等领域的开拓、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等等。建议组织系统性总结。地图科学即将进入互联网络时代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信息产业的兴起、远程教育的社会需求 ,呼吁地图科学工作者积极拓进地图产业的信息化与结构调整 ,创新设计科学深加工的地图精品 ,开拓电子地图新局面。提出开展地学信息图谱的探索研究 ,并作为地图创新的切入点之一 ,这样地图学家就具备了有利的优势和潜能。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Many map readers, including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find i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here they would be located along the edge of a world map after crossing that edge. Different types of markers have long been drawn close to the map’s edge – for example, in an atlas – to help map readers identify the map upon which they will find themselves if that edge is passed. In this study, a method similar to that used to show the continuity between maps in an atlas has been tes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ontinuity markers can also be used to help map readers find a world map’s actual peripheral continuity. The study involved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10 and 13 years and showed that continuity markers do help children determine the map’s actual peripheral continuity, in combination with a lesson that describes how to find the actual peripheral continuity of a world map. This article, therefore, concludes that continuity markers for world maps can be a useful part of map design that clarifies how the edges of a world map fit together for children who have learned to use this tool.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分析总结了地图表达形式、价值能力、评价标准、设计者和使用者相互关系以及符号认知规律等的历史演变,提出在当今的全球网络时代,地图学理论工作者和地图系统研发者有责任重新定义地图的范畴并采用可用性作为地图的评价标准。就地图科学的发展趋势而言,作者以为3维仿真虚拟地理环境的普及给地图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而正在兴起的3维非仿真虚拟地理环境将进一步保持和发扬传统地图的科学价值并使可视化技术走向可视化学。  相似文献   

15.
以新世纪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地图集》的编研为背景,探讨了新世纪地学研究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条件下经济地图集基础地理框架建立的若干问题。针对地图集的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态及内容的多样性等特点,通过对比与需求分析,重点探讨了地图集的地图投影、比例尺与分幅、地图定向及地理底图的设计与应用,并最终确定了地图集基础地理框架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数据要素和信息通信技术变革给综合性城市地图集的设计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包括制图对象拓展到城市三元空间,制图内容聚焦大数据揭示的"城市性格",地图符号表达融合信息图表设计,地图阅读方式趋向"线上线下"融合等。城市地图集设计亟需适应时代特征,从科学、技术、设计、文化、媒体和产业6个维度寻求创新突破。以2020版的《深圳市地图集》为例,分析其空间、时间和属性3条设计主线,以及在内容体系、地图表达和工艺集成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Atlases are changing. The paper paradigm of maps and atlases has pervaded recent cartographic history. By nature that paradigm serves, as well as defines, a specific audience in terms of use and presentation. In the lab and at the printing press, the paper paradigm demands certain design and production flows that will drastically change through evolutions in data structures, mapmaking techniques, and presentation methods.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 mapping influence much of this change.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cre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tlases are significant. With that in mind, this paper addresses a number of issues that relate to the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of atlases from paper to digital product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aper and digit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at distinction for atlas design—particularly for web-based services; facilitating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map/atlas products; and a redefinition of "atlas" and the "audience" for an atlas.  相似文献   

18.
省情综合地图集使用专题地图对省域的资源禀赋和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全面展示,是一项复杂的知识系统。通过对地图集中大量、复杂、非结构化的内容进行模式化重构,建立地图集的内容图谱,挖掘中国省情综合地图集的内容组织规律。首先,构建图集词汇向量和计算语义相似度,提取图集内容表达的标准主题词;然后,结合图集的“图组→图幅→指标”编排结构,对主题词进行语义层次聚类,构建图集内容表达的树型图谱;在此基础上,挖掘各省综合地图集内容图谱的频繁子图,形成图谱指纹,以此标识出中国省情综合地图集主题表达的共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情综合地图集的主题内容具有层次化组织特点,可将指纹图谱作为框架,指导省情综合地图集的主题选择和内容组织。借助内容图谱和指纹图谱分析,还可进一步揭示出中国各省综合地图集在内容表达上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和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新编省情综合地图集设计提供依据。未来还可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地图集的内容图谱构成,丰富地图集设计与编制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高俊 《测绘学报》2004,33(1):6-11
传统地图学研究3个关系:实地-地图,读者-地图,读者-实地.这个学科的框架可以称为"地图学三角形".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随学科和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数字地图的出现扩大了传统地图学的视野和服务面.现代地图学需要面对6个关系的探讨.除了上述3个关系外,还要增加数字地图-地图,数字地图-实地,数字地图-读者3个关系.新的学科框架变成了"地图学四面体".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反映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与变革.地图学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对地图永恒的需求和地图本身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图是地图设计编制者将地理空间信息、社会信息及相关资讯科学地获取、加工,进而设计表现为一种符合人们阅读思维的信息传播媒介。在这个将客观世界转化为地图并为读者所使用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认知心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影响地图作者的设计理念;又影响地图读者的阅读理解。因此,研究、理解和掌握认知心理学原理是对地图作者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电子地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旨在使地图作者利用认知科学的知识设计出更加易于儿童阅读的地图作品,进一步做好儿童的早期教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