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海外区块遇到了大量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样,致使其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参数难以准确计算,油气储量难以客观评价。文中针对研究靶区这一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首先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得出在不同岩性之间,孔隙类型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孔隙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同种岩性之间,泥质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孔隙结构的品质。另外,成岩作用对颗粒粒径较大的岩石的影响更大一些。其次,讨论了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由于不同类型孔隙的共存,导致孔隙度相似,而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却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指出了可以采用核磁和成像等特殊测井资料来表征不同类型孔隙的数值分布,利用三维数字化成像技术来展示不同类型孔隙的空间分布,为储层参数的准确计算和油气储量的客观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军  陈果  郑荣才  游李伟  汪彦 《地球学报》2005,26(6):557-563
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其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本文以百色盆地那坤地区那读组三段下部的湖相灰岩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储集物性特征等方面详细研究了湖相灰岩的储层特征。指出储集岩主要为各种类型的颗粒灰岩,沉积相以颗粒滩相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和铸模孔,以单一介质的中、细喉(即中小孔结构组合)为主,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25%之间,渗透率基本上小于1×10-3μm2,滩核微相储集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最高。并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特征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研究了储层物性的下限值和储层类型划分的界线值,将研究区储集岩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张翔  张伟  靳秀菊  刘红磊  姜贻伟  毕建霞 《地球科学》2016,41(12):2119-2126
普光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没有严格通用的数学关系,导致储层渗透率计算具有很大困难.通过对该地区测井资料、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岩心物性等资料进行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孔隙类型是影响孔渗关系的主要因素.基于常规测井资料构造出对孔隙结构比较敏感的测井特征:声波时差与密度比值和深浅侧向电阻率比值,可用于对该地区碳酸盐岩孔隙类型进行识别,再针对不同的孔隙类型建立相应的孔渗关系模型,用于计算该地区储层渗透率.实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符合较好,且井间规律具有一致性,基于孔隙结构建立的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模型能较好地确定储层渗透率.   相似文献   

4.
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由于缺少相应的岩石物理模型,储集层渗透率地震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作者以普光气田为例,通过分析复杂孔隙类型对储集层渗透率的控制作用及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在常规测井和声学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引入反映孔隙形态和连通性的 “孔构参数”表征相似孔隙度样品的岩石物理参数变化;进而建立基于孔构参数的孔隙类型判别标准和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孔—渗关系模型,对储集层测井渗透率进行精细解释和评价;并通过分析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的弹性参数与孔构参数的关系,建立起基于孔构参数的岩石物理量版;采用叠前统计学反演方法首先开展孔隙度、孔构参数的地震反演,进一步开展基于孔隙度和孔构参数的渗透率地震反演,实现了复杂孔隙类型储集层渗透率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5.
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由于缺少相应的岩石物理模型,储集层渗透率地震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作者以普光气田为例,通过分析复杂孔隙类型对储集层渗透率的控制作用及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在常规测井和声学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引入反映孔隙形态和连通性的"孔构参数"表征相似孔隙度样品的岩石物理参数变化;进而建立基于孔构参数的孔隙类型判别标准和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孔—渗关系模型,对储集层测井渗透率进行精细解释和评价;并通过分析不同孔隙类型储集层的弹性参数与孔构参数的关系,建立起基于孔构参数的岩石物理量版;采用叠前统计学反演方法首先开展孔隙度、孔构参数的地震反演,进一步开展基于孔隙度和孔构参数的渗透率地震反演,实现了复杂孔隙类型储集层渗透率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从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储层参数表征、流体性质判别到数学方法的应用等4个方面,系统总结厘定了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方法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评价方法可知:根据一定的数学算法,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不仅能很好地识别储层类型,而且能实现对储层参数的半定量、定量计算评价。利用常规测井和测井新技术资料(电测井和声波测井)计算出缝洞储层的各项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偶极横波测井能进一步判别出流体性质。通过与岩心分析结果比较,该储层参数计算方法不仅有效,而且简单可行。数学算法和测井新技术资料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解决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计算评价问题。以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为切入点,结合各种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数学算法,准确地识别储层类型与判别流体性质,并精确求解碳酸盐岩储层特别是缝洞储层的物性参数,将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重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传统的饱和度评价模型无法表征岩石的微观结构,给饱和度评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以毛管压力曲线资料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结合核磁共振测井的Thomeer饱和度模型。分析压汞资料的孔隙系统结构信息,利用Thomeer函数拟合得到多孔隙类型的毛管压力曲线分布,将复杂的孔隙结构表征为多条Thomeer曲线的共同作用。核磁共振测井是唯一能够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测井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谱参数T2算术平均值(T2LM)与核磁孔隙度(MPHS),结合R35岩石物理分类计算Thomeer参数Bv、Pd、G和最大孔喉直径模态元素Porositon,构建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的饱和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实验手段无法开展连续地层孔隙结构评价研究的问题。将该模型应用到中东X油田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饱和度评价,与J函数模型、阿尔奇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联合模型方法相比于J函数模型与阿尔奇公式,相对误差分别从0.496、0.442降低到0.272,且能较好地表征变化趋势,无论是...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微生物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在中国古老深埋碳酸盐岩地层中它们是主要的岩石类型。微生物碳酸盐岩通常可划分为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和核形石等五种类型。储层孔隙系统与微生物岩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密切相关,窗格孔(洞)和格架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全球中新元古界至中生界都发现了以微生物碳酸盐岩为储层的油气田,资源潜力巨大。 微生物岩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相序结构、沉积模式和储层有利相带尚有许多不明晰之处,是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真实、精确、直观地表征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不同岩性的岩心样品进行CT扫描成像并构建三维数字岩心,应用最大球算法提取数字岩心的孔隙网络模型,最终实现岩心孔隙结构特征的三维显示和定量表征。该方法在莫北油田116井区三工河组储层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溶蚀孔和少量晶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半径33.11μm,平均喉道半径1.47μm,喉道细小是造成研究区储层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与核磁共振Coates模型渗透率计算结果相比,数字岩心技术对于渗透率的计算更加精确;数字岩心孔隙结构表征结果与常规压汞资料对比,一致性较好,该技术还可定量识别孔隙和喉道,并具有形象直观、样品无损等特点,对于岩石孔隙结构的表征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是一套由喀斯特改造的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或与裂缝相关的溶蚀孔洞,岩石基质孔隙很低.这些储集空间主要是由多期表生溶蚀作用与后期上升型溶蚀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因此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针对这类储层的发育特点,从储层地质静态描述的角度,按系统论思想,明确了“孔洞-裂缝储集系统”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以缝洞储集单元为核心的解剖思路和方法,并以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叠前裂缝预测技术、碳酸盐岩古地貌分析技术、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技术以及三维地震属性提取及雕刻等所揭示的信息为基础,综合考虑储层发育的构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对缝洞储集单元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岩心及测井分析获得储集空间类型、结构及其成因信息,将该区缝洞储集单元划分为表生岩溶型、热液岩溶型和裂缝型3种成因类型,明确了部分储集单元的成因属性.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类型识别与分类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储层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是其关键,而储集空间决定了储层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以沉积以后的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改造的次生孔隙为主。由于次生改造作用的千差万别,再加上不同期次的改造作用的叠加,使得碳酸盐岩储层的次生孔隙结构异常复杂,储集空间的复杂性也造成了储层类型的多样性。文章根据研究区块常规、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取芯、地质以及测试资料对储层类型进行识别,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储层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类型主要分为孔隙型、孔洞型、裂缝型储层,并将其分为四类储层,为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极强,使得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识别和评价一直以来是测井分析的热点和难点。文章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识别、储层参数计算、储层有效性评价以及储层流体识别等4个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的方法技术。在正确认识各种方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技术,并结合地质、地震等相关手段,可以提高碳酸盐岩测井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研究了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的沉积相及其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区Khasib组主要发育碳酸盐岩缓坡和局限台地两种沉积相。Khasib组与下伏Mishrif组之间为不整合接触。Khasib组的沉积演化从碳酸盐岩缓坡泥岩开始,逐渐过渡到局限台地环境,发育多期叠置的生屑滩和砂屑滩。Khasib组碳酸盐岩是研究区重要的含油层系,主要储集岩为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平均孔隙度22.17%,平均渗透率4.622×10-3μm,为高孔中低渗孔隙型储层。研究表明沉积相对Khasib组储层发育具有控制性,主要影响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Khasib组沉积相研究能够为该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储层非均质性评价中表征方法单一、评价仅限于一维的研究现状,提出利用FMI成像测井评价储层井周二维孔隙空间非均质性的方法。通过比较目标储层的孔隙度频数分布曲线,从宏观上判断储层井周二维非均质性。选取合适的孔隙度二值化阈值,明确原、次生孔隙的所在位置。利用成像孔隙度谱将储层进行分类,判断目标储层的储集特性。利用储层非均质程度系数T定量评价储层井周二维非均质性。相比于利用常规测井识别裂缝、孔洞,通过FMI成像测井判断储层非均质性具有评价形式多样化、连续性、方位性、直观性和分辨率较高的优势,从而提高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5.
正页岩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储集岩,它的孔隙状结构特征与常规储层差异较大,因此常规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对其孔隙的刻画往往并不准确。近年来发展的核磁共振技术在测井以及表征孔隙结构等油气勘探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重要的储层评价方式。核磁共振法测定孔径分布是根据岩石饱和单相流体的核磁共振T_2谱可以反映其孔隙内部结构,并通过孔径与其中流体的驰豫时间T_2的正相关关系来进行换算获得。岩石孔隙流体的T_2与孔隙  相似文献   

16.
裂缝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于页岩储层具有重要的作用。裂缝研究的难点在于难以像井震结合波阻抗反演一样综合测井和地震信息开展裂缝预测。提出了一种综合测井和地震信息预测裂缝的新思路:首先拓展了SPM软孔模型,把孔隙空间分为硬孔隙、基质孔隙和裂缝型孔隙,建立岩石物理模型,并求取裂缝型孔隙度曲线,通过FMI成像测井曲线证实了裂缝型孔隙度结果的可靠性;然后综合裂缝型孔隙度测井曲线和地震数据,通过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预测实现了裂缝型孔隙度的定量预测。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和原始测井曲线以及和蚂蚁体等地震几何属性的对比,证明裂缝型孔隙度反演结果比较可靠,可以用来定量解释页岩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本研究实现了综合测井曲线和地震信息定量预测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对于页岩储层定量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孔隙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储层地质建模和基于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储层预测5项技术系列,为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本文重点阐述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和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2项技术系列的技术内涵、技术进展及应用。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主要从不同角度开展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最基础的工作,为深化沉积储层认识提供了手段。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主要包括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检测,在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团簇同位素、激光原位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线取样测定和微量-稀土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等技术是近几年开发的核心技术,也体现了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从全岩溶液法到激光原位法再到激光面扫描成像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火成岩等复杂性油气藏具有岩性、孔隙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单纯用常规测井技术很难对这些油气藏进行准确评价,必须借助于成像测井等新技术资料。成像测井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各种裂缝、溶洞等地质特征,而且还能定量计算裂缝的各种参数,以及研究孔隙结构。这里详细介绍了成像测井新技术裂缝识别、储层划分、裂缝参数计算、孔洞频谱分析等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描述了车古20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以及溶蚀孔洞发育特征,识别出了此潜山的储层,还结合其它资料,得出了该潜山油气藏的储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工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针对工业检测与科学研究及量测应用的广泛要求,如无损结构检测和缺陷分析,质量保证和产品控制等,无损检测技术中的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越发成为强有力的检测工具,其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3]。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岩石样品全方位、大范围快速无损扫描成像,通过CT扫描得到的数字岩心可以更加直观地研究储集岩的孔隙特征,其在孔隙结构评价方向的应用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2)
研究区域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部的志丹区域,目的层位为马家沟组马五段上部和峰峰组。主要应用岩石薄片鉴定数据,测井曲线数据,物性分析数据和压汞数据对研究区的储层物性特征、结构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目的层位储层中原生孔隙较少,主要为次生溶洞。根据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测试结果,计算了储层流动带指标FZI,并据此将储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根据储层的储集与渗流空间特征,碳酸盐岩储层被划成四种类型:孔隙型、溶孔型、裂隙型以及复合型,其中溶孔型储层是该研究区内储集性能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