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和昆明的大气视宁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云南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和丽江高美古两地点的大气视宁度。利用云南天文台于1994年建立的3孔较差视宁度监视仪(3孔DIMM),对这两个地点的视宁度对比观测。还利用云南天文台的1米望远镜所得到的视宁度与3孔DIMM所测的视宁度进行对比。1米望远镜和3孔DIMM同时观测了7个晚上,各取得308组数据,它们的视宁度平均分别为0.90〃和0.84〃。还讨论了3孔DIMM采用不同曝光时间对视宁度测量值的影响,从实验得出3孔DIMM采用20ms曝光比采用8ms曝光所测视宁度的值要好15%左右。从1995年5月-1996年12月,对丽江高美古和昆明凤凰山二地进行了视宁度的对比观测。在高美古和昆明分别观测了234夜和256夜,观测结果是两个点的视宁度平均;丽江为0.70〃,昆明为0.95〃,同时也统计了两个点的月平均视宁度和最好夜的视宁度,并讨论了两地视宁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轿子山大气视宁度观测的组织实施情况,给出了观测的结果。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观测的时间内(4月和5月),轿子山的视宁度是比较好的,在国际上也属上等。此外,我们的观测还表明,山顶的视宁度比半山腰好。因条件所限,其它月份没有得到观测资料,因此对轿子山全年的大气视宁度的情况无法下结论。但是,按照云南省的气象特征和过去的选址经验,4、5月是云南视宁度最差的季节,因此可以推断,轿子山的大气视宁度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丽江高美古二期选址在踏勘和筛选工作的基础上,对3^#点和6^#点的视宁度进行了对比观测。通过对1999年2月6日-1999年12月31日2个点共4756组同时段观测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得到:3^#点的视宁度平均值为11.2623cm,6^#点的视宁度平均值为11.5952cm。经F分布检验和t分布检验假设成立,作出3^#和6^#点的视宁度无显著性差异的推断,与初期用衍射环观测视宁度的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了高美古整个山头的视宁度都是优良的。  相似文献   

4.
报导了2000年和2001年丽江高美古所观测到的大气视宁度,文中统计了14个晚上的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视宁度为0.97″,变化在0.73″~1.42″之间。这些视宁度值是用国际上天文台站测大气视宁度通用的DIMM方法,采用8ms单幅采样曝光取得的。本文还统计了丽江高美古1995年以来每年12月份的大气视宁度,可以看到高美古不同年份大气视宁度的部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高美古的大气视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2000年和2001年丽江高美古所观测的大气视宁度,文中统计了14个晚上的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视宁度为0.97″,变化在0.73″~1.42″之间,这些视宁度值是用国际上天文台站测大气视宁度通用的DIMM方法,采用8ms单幅采样曝光取得的。本文还统计了丽江高美古1995年以来每年12月份的大气视宁度,可以看到高美古不同年份大气视宁度的部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丽江高美古二期选址在踏勘和筛选工作的基础上 ,对 3 # 点和6# 点的视宁度进行了对比观测。通过对 1 999年 2月 6日~ 1 999年 1 2月 3 1日 2个点共 4 756组同时段观测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得到 :3 # 点的视宁度平均值为 1 1 .2 62 3cm ,6# 点的视宁度平均值为 1 1 .5952cm。经F分布检验和t分布检验假设成立 ,作出 3 # 点和 6# 点的视宁度无显著性差异的推断 ,与初期用衍射环观测视宁度的结果一致 ,进一步说明了高美古整个山头的视宁度都是优良的  相似文献   

7.
丽江高美古的天文观测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对丽江高美古的视宁度、天光亮度、消光系数进行观测的原理、仪器、观测方法和结果.结果表明,高美古是我国南方的优良光学天文台址,视宁度达到世界优良台址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圆顶引起望远镜附近的大气湍流,造成望远镜成像质量与观测精度下降,较差的圆顶视宁度浪费了优秀台址的观测条件。圆顶通风是大型望远镜圆顶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圆顶视宁度问题。为了减小兴隆2.16 m望远镜圆顶视宁度对观测的影响,将圆顶吊装通道改造为通风口,并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通风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将圆顶吊装通道改造为通风口可以提高圆顶内外热平衡速率,使圆顶内空气更稳定,从而降低圆顶视宁度对观测的影响。根据通风效果模拟结果,可对通风策略进行优化设计。圆顶通风的研究可为2.16 m望远镜圆顶通风改造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望远镜成像质量和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9.
云南天文台大气视宁度观测和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为云南丽江高美古选址点作对比的云南天文台点的大气视宁度观测统计和结果,对观测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高美古和云南天文台的1995年5月和1995年12月20日观测资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高美古选址点的视宁度明显优于云南天文台。  相似文献   

10.
报导了用南方基地云南天文台太阳差分像运动视宁度监测仪和美国国立太阳天文台的太阳闪烁仪 ,在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老鹰地红外太阳塔选址点进行的对比观测 ,简要地介绍了这两种视宁度测量方法的原理 ,对观测的初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大气视宁仪和长焦拖影两种方法、两种仪器在同一圆顶内的同时观测结果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观测到的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γ=0.91。本文还论证了安徽光机所宋正芳等人所研制的大气视宁仪系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三孔较差视宁度仪(DIMM)已在丽江高美古和云南天文台投入观测,我们用云南天文台的一米望远镜测得的视宁度与DIMM所测得的视宁度进行对比。1995年上半年获得了5个晚上的资料,测得的结果表明DIMM测量的视宁度与一米望远镜测量的视中度是相关的。二套DIMM也进行了相互校正和对比,共用了8个晚上获得125组r0,二套DIMM的视宁度测量值是相关的,二套系统的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3.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拥有口径1 m的赤道式反射光学望远镜,于2007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天文台2008年、2009年的所有观测数据用编写的IRAF自动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得到了大气视宁度值,对得到的大气视宁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天文台气象站获得的气象数据一起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得到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的大气视宁度状况,同时得到了一些大气视宁度随气象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潘乃先 《天文学报》1999,40(2):122-129
依据声雷达资料和其他边界层资料讨论了大气边界层结构、地形等对视宁度的影响和有关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15.
It is shown that the short-period fluctuations of photospheric velocity record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canning effect of atmospheric seeing (image motion) and the velocity gradients present on the solar surface. Some observations supporting this explanation are presented.Mitteilungen aus dem Fraunhofer Institut Nr. 76.  相似文献   

16.
对绝对差分算法检测太阳边缘的起伏测量白日视宁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绝对差分的结果进行二阶拟合使之可以达到亚像素的检测精度。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噪声和像差等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算法的精度优于0.1”。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绝对差分算法可以对白日视宁度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最后用绝对差分算法对实际数据进行了处理,给出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The new 1.5‐m German solar telescope GREGOR at the Observatorio del Teide, Tenerife, is equipped with an integrated adaptive optics system. Although partly still in the commissioning phase, the system is already being used used for most science observations. It is designed to provide diffraction‐limited observations in the visible‐light regime for seeing better than 1.2″. We describe the AO system including the optical design, software, wavefront re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 2012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18.
Several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lunar transient phenomena (LTP) have been reported. These include: (1) brightenings - both sudden and slow, (2) reddish - both bright and dull, (3) bluish -both bright and dull, (4) fairly abrupt dimmings or darkenings, and (5) obscurations, which may be accompanied by any of the other four manifestations. Approximately 200 lunar features exhibiting such anomalies have been reported at least once, but 80% of all observations are found in less than a dozen sites and 60% are found in about one-half dozen sites. An observing program is being conducted for the Association of Lunar and Planetary Observers which is designed to monitor the LTP sites, the seismic epicenter sites and non-LTP comparison sites. It addresses the ‘brightenings’ category of observations and is designed to establish normal brightness of each observed feature for all phases of a lunation. It also seeks to establish a quantified ‘seeing’ scale. About one-half dozen observers have reported albedo measures (estimated from an albedo scale set up by each observer). The most extensive new data on albedo versus age (phase of Moon) are for the crater Dawes. Several LTP effects have been discerned in Dawes. In addition, seeing estimates, based on the behavior of a star's diffraction disk, provided some unexpected results when disk behavior is compared with other subjective estimates of se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