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叶子祥 《气象》1977,3(12):8-8
看了《气象》第8期《怎样做好县站预报?》讨论栏的编者按及两篇文章后,很有启发。佘修平同志的文章讲得具体,观点鲜明,看了以后有所教益。但对该文中的两个问题有不同看法: 1.该文对统计方法的看法存在一定片面性。 我认为统计方法在县站预报中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就拿我们温州地区来说,目前县站中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2.
韩正芳 《气象》1978,4(4):20-20
读了余修平同志《对当前县站预报的几点看法》一文,使人感到此文言之有物,观点明朗,对县站预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比较全面,体会比较深刻。该文指出:“在天气气候概念的基础上,对于各项预报指标的天气学意义比较明确的前提下,用这些指标作、为因子,进行必要的统计处理,建立必要的预报方程(或公式),就可以取得比不分析预报因子的物理意义所作的统计预报效果好得多”。可见,该文并没有否定统计方法的作用,而是各取所长。同时,我理解,该文也从另一方面提出了一个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问题。这点我是非常同意的。  相似文献   

3.
张之锜  陆庠 《气象》1981,7(1):14-15
一、前言 我国的气象站预报(以下简称县站预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它在为生产服务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近年来,不少同志提出了一些问题,诸如县站预报的理论是什么,预报工具和预报方法应否统一,如何实现图资群结合,数理统计在县站预报中的作用以及时间剖面图和曲线图的优劣等;并且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设想。这些,在《气象》1977—1978年举办的“怎样做好县站预报”的讨论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为了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查阅了近二十年来有关县站预报的大量文献,回顾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并且到一些台站进行了调查学习。 我们体会,目前在县站预报领域内提出的问题虽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广东省各地区局都加强了对县站预报改革的组织领导,采取了积极措施。特别是1975年以来,各地区都成立了预报改革的领导机构,省、地气象局领导和业务管理人员,深入基层抓点,和县站同志一起学理论抓路线,协助县站开展好预报改革,加强了对县站预报改革的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县级终端的预报系统与地面观测系统被集成在一块,而大多数县站的预报工作与观测工作是相互独立的,这就必然地存在着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便。为此,我们建成了一种方便实用的县站网络,为县站的业务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读了《广西气象》1981年第四期刊登吴晖、陆皆泰、侯瑞明等同志的文章,释卷辗转,心沸难抑,不禁对调整县站预报业务的讨论叫声好。吴、侯等同志的文章,从调查历史和现状入手,披露了预报业务的几条弊病后,提出了调整三级台站任务的观点,并建议:县站主要负责三天内短期预报,包括灾害性天气,同时要有能力补充订正地台发布的中期预报,不再自己制作长期预报,只传递区、  相似文献   

7.
白肇烨  陈敏连 《气象》1981,7(9):15-16
二十多年来,气象站天气预报在我国气象服务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因此,现在人们对于县站预报的发展和前途问题都十分注意,尤其是许多在基层台站工作的同志对此更为关心。我们现就县站预报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来,对县站是否作长期预报问题有些争论。 有人说,“今后可以充实加强省、地两级的长期预报业务,县站只对大台发布的长期预报进行补充订正”。我是不同意这种主张的,因为县站如果不再制作长期预报,就难以对大台的长期预报进行补充订正,也就不能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借这次讨论机会,结合我地区预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县站预报应如何在调整中加强,谈几点看法。一、对县站预报任务进行调整。现行的三级预报、逐级具体的预报业务体系,使区(省)、地、县三级台、站各自发布长、中、短期天气预报。造成了预报层次重叠,预报内容重复和预报服务混乱的现象,同一服务单位同时收到几份预报,有时是相矛盾的预报,造成服务上的矛盾。三级预报任务有必要进行调整。目前县站预报人员在数量、质  相似文献   

10.
朱官忠 《气象》1978,4(11):10-10
做好县站预报,关键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县站预报工具和方法。我国县站预报从1958年诞生以来,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创造了曲线图、时间剖面图、点聚图等各种县站预报工具,为我国县站预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县站预报工具和方法,还有待于继续开展县站预报工具的研究和改革。 为了适应县站独立制作预报的需要,一种好用的县站预报工具或方法,必须具备:①反映天气过程较明显;②反映天气系统的能力较强,③对本地未来天气(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有较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开展《怎样做好县站预报》的讨论是完全必要的,我们热烈支持这场讨论。我们相信,总结数千县站的丰富经验,发挥数万气象员的聪明才智,科研单位、院校、省地台的同志都来努力,我国县站预报一定会在其基础理论上和技术方法上有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县站是我们气象部门的基层,是为农业服务的第一线。把我们工作重点放到县站,加强县站预报工作建设,对于促进气象工作为  相似文献   

13.
气象传真工作是一项新业务,它是形成预报业务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传真通信可以逐步改变目前各级台站重复劳动以及预报依据不足的落后现状,使县站预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由定性预报发展到定量预报的预报业务新体系,从而达到提高预报服务质量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气象传真工作呢?通过对宝鸡,咸阳、渭南三地(市)区六个县站气象传真工作的检查,使我们进一步认  相似文献   

14.
自五十年代中期县站开展预报工作以来,我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级预报、逐级具体的预报业务体系。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实践,它在发展我国的天气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扩大气象服务经济效果方面,做出了贡献[一]。但近若干年来,县站预报准确率无重大突破。人们试图从技术方法上求得改进,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一、开展县站预报的理论研究 目前县站预报技术处于徘徊,停滞不前的状态,预报质量不稳定。这大概是由于有不少的方法缺乏物理意义,有些方法在实用上虽然还行得通,但其理论依据说不清。县站预报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它与其它科学一样,需要有理论指导,才能不断发展。县站预报业务技术的发展,需要实实在在地总结分析各个阶段的经验。这工作分散单干,或靠少数站来做是难行的。必须有一定的人员来系统地研究。因此,建立一个省、地、县结合的县站预报科研体系,开展县站预报方法理论研究,探索有理论指导下的县站预报  相似文献   

16.
张宝元 《气象》1982,8(3):35-36
由于气象站天气预报的广泛开展,逐步健全了我国的气象服务体制,增强了预报服务的针对性、广泛性和及时性。为了提高县站预报的水平,当前人们比较关心县站预报技术的特点及其改进和提高的问题。对此问题已有不少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现在我仅对县站预报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73年春,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我站党支部带领全站同志,认真学习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实践论》、《矛盾论》等马列和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力求弄懂弄通一些基本观点,用以洗刷唯心精神,端正认识路线,指导预报实践。两年来,我们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县站预报中的矛盾,回答预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县站预报工具和寻找预报指标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王永祥  焦佩金 《气象》1979,5(7):7-9
去年夏季,我们在广东省向一些沿海台站的同志们学习,学到他们在台风预报方面的不少经验。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对大台台风预报工作很有启发帮助。我们设想将县站预报台风的技术方法同气象台的天气图预报方法结合起来,同时用几个站的资料进行分析,可能会提供一些新的判据。  相似文献   

19.
鲁青 《气象》1978,4(2):21-21
近年来,不少县站使用了统计预报方法,使县站预报进入了数学这个领域。由于统计预报可以定量计算,因此也有人把它称做县站的“数值”预报方法。从我们使用的体会来说,感到这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董焕军 《气象》1988,14(2):55-55
实践证明,MOS预报方法在县站的推广和使用,不但对稳定和提高县站预报质量有一定作用,而且为县站预报业务向客观化、定量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市自1984年开始向县站推广MOS预报方法,目前大部分县站都有了多套MOS方程,并已成为各站预报业务中的主要预报方法。但在引进、推广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为总结经验,以利于改进工作,现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同行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