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区域地质调查中农业生态地质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东临淄城幅、青州市幅及河北龙华镇幅、流常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发农业生态地质研究,总结出应主要从基础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3个方面与农业生态结合。基础地质地貌条件控制着农业的布局、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且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营养元素含量等;其中水文地质特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  相似文献   

3.
生态地质环境从生态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发展而来,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与环境类承载力结合形成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表征环境能够承受的人类活动阈限。国内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分为2000年以前的准备阶段、2000-2010年探索前进阶段、2011年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实施和重大生态地质环境事件影响了承载力的研究方向。生态地质环境子系统和系统的承载力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较多、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次之、社会经济环境承载力研究相对较少,系统承载力研究处于不断整合之中。已有研究在学科交叉融合、耦合机制、模拟预测模型集成和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响应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应坚持系统观,统合子系统和系统两个尺度,从拓展学科纵深关联、深化多维耦合机制、发展集成模拟预测模型、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将研究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岩溶环境系统的水文和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岩溶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植被发育状况、群落特征、水化学特征对系统的响应、表层岩溶带功能、系统生态效应及水文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特征较好地反映了生态环境系统遭受破坏的程度及所处的演化阶段;因表层带本身结构的差异,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别是表现在对系统小气候和表层岩溶带水资源的调节方面;水化学对系统的响应过程,反映了不同系统中物质运移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水地质生态监测是地球物理-生态监测的一个方向,是动态观测地下水要素系统,其目的——通过解决人为(经济)作用研究课题实现水地质生态预报。指出,В.А.Мирон-енко所指的水地质生态监测系统——不仅是整体上的水地质生态学,而且要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布局和新要求下,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更加紧密的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综合考虑青海省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赋煤特征,按照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生态功能、土壤类型、水系分布、冻土分布、生态自修复能力、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问题)、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活动强度等因素的明显差异划分出5大生态地质勘查区及相应的13个含煤盆地生态地质勘查分区。通过生态地质勘查分区的划分和其生态地质环境特点的总结认识,进而为今后地质勘查工作的生态文明开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农业地质调查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现今农业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农业地质环境、土壤元素有效态概念和样品采集控制方法:农业地质环境是忆地区域地质地貌背景的总合;土壤元素有效态含量包括土壤中元素活性态、部分Fe-Al共沉淀态和有机结构态含量,它们是植物天然营养元素的来源,根据农业地质环境类型的差异,划分采样单元、进行系统采集农业地质分析样品。  相似文献   

9.
地质背景多因子的综合作用(或地质背景系统的制约),无论对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增加或减弱,或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综合治理,都会有相当深刻的影响。本文在探讨我国西南地区陡坡耕地的生态地学类型和水土流失治理与地质背景系统的关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陡坡耕地生态治理中应加强地质背景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系统研究了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并从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入手,分析其形成条件,认为是本区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对矿区增储和区域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内容与方法--以河北平原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农业及农村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调查要以关键带的地质环境演化和对农业的影响来划分并确定调查的时段和重点,深部以编为主,浅部以验证调查为主;总体上为网膜控制,灰度界线,其工作精度由下部至上部逐步提高。以河北平原为例,划分了4个层段:地表层段,为调查重点,作为综合成果的主体;全新统上段和全新统层段,分别以洛阳铲和浅钻验证调查为主;第四系层段,开发已有资料,以编为主。综合性调查成果的主图及图例表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地质条件,镶图及辅表反映调查区域的农业生态地质工程区划等,剖面图辅助揭示区域农业生态地质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初论农业环境地质与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提出了农业环境地质的概念,对它的科学地位和学科体系进行了探讨,并简述了五类主要的农业环境地质问题,以期丰富环境地学学科内容,保进农业环境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江西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具有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通过对其地质构造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地质灾害是人为因素与地质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乱砍乱伐、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是加速加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态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生态农业、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德兰  曾勇 《江苏地质》2003,27(3):159-163
在界定景观及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景观地球化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其中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国内外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单学科深入与多学科交叉整合发展是2l世纪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浦东开发区地质条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汇总了浦东新区业已完成的各项地质勘查成果,全面轭要地介绍了规划区及邻近地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对新区地下水开采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及饮用开发作了初步预测;详细地简述了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并进行了地基土体结构类型划分与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对地面沉降和基底构造稳定性作了评述与初步分析。这是一份基础性地质资料,可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侯江  詹庚申 《江苏地质》2011,35(4):432-442
综述民国时期各种类别的地质矿产博物馆,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说。地质科研机构附设的地质馆、大学的地质标本陈列室、专类地质陈列馆、综合性博物馆中的地质馆以及临时性的地质展览会。在各类地质矿产陈列馆中,由科研机构附设的地质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各种类别地质馆共同构成的民国时期地质矿产类博物馆体系,为博物馆史研究者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伊通火山群是以新生代火山地质环境为主形成的自然形态、自然环境系统,在火山地质构造、成因机制、典型岩石露头、地形地貌等方面有其自己的特色。因特殊的火山成因机制被火山学者命名为"伊通型"火山,所在区域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地质公园。伊通火山群地质遗迹具有火山地质科学研究的典型性和科学性、可供游人欣赏和休憩的自然性与观赏性。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非线性、多回路的反馈系统,目前,对这一巨大复杂系统的修复或重建还没有较好的研究方法.以吉林西部平原的长岭县为例,应用生态经济学、反馈控制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变量进行调控,进行建设方案优化,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泽  马巍  张中琼 《地球科学》2016,41(2):351-360
冻土属土质学范畴内的一种“特殊”土类,以地学研究的问题类型和俄罗斯工程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科学哲学的手段对冻土学研究的问题、系统类型、学科结构、研究任务、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对冻土进行了重新定义,从冻土的形态多样性入手说明了冻土学的研究对象;其次,提出冻土学中“今日”、“昨日”和“明日”3个问题;再次,针对冻土学研究的系统类型,并结合工程、冻土和环境的动态变化关系,将冻土学研究系统分为冻土-工程系统和冻土-环境系统,并从各个子系统(圈)的动态变化入手深入阐述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将广义工程地质学的学科结构应用于冻土学,并针对现今冻土学的发展状况,简要地展望了冻土学未来的理论-方法研究任务;最后对冻土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冻土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闫震鹏  梁世云 《地下水》2010,32(5):29-3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合理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提高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障能力的基础。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下,河南平原人口密集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尤其是城市地下水超采以及引起的环境问题和地下水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勘查、规划、利用和保护等方面据出了会弹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