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新 《广东气象》2003,(3):33-34
热带风暴“北冕”登陆前4小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并于2002年8月5日06时15分在陆丰沿海地区登陆,从4日08时到8日08时,全市普遍出现了连续性暴雨,市区和普宁降了特大暴雨。本文从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变化、高低层环流、云图演变等几方面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北冕"和"黑格比"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物理量综合诊断分析方法,对路径相似的强热带风暴"北冕"和强台风"黑格比"在西进途中进行水汽来源、不稳定层结的维持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台风及其减弱后的低压环流发生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北冕"和"黑格比"路径相似,两次台风大暴雨落区比较一致,而它们减弱后台风低压环流仍对桂西南造成强降水,低空急流的存在是台风低压环流维持并造成强降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 过程概况 2008年第9号热带风暴"北冕"于8月5日中午在南海东北部海面生成,然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8月6日凌晨,"北冕"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傍晚在广东省阳西县溪头镇沿海登陆,"北冕"登陆后移向转为偏西南,经过茂名、湛江后穿过雷州半岛地区,于8月7日早晨在21N°附近进入北部湾海面,中心强度为8级,移向又转为偏西北,风暴中心经过涠洲岛附近海面,14时50分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再次登陆,18时前后"北冕"从广西进入越南境内,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4.
2002年第3季度,广东省各地降水偏多,部分地区降水特多,各月降水分布较均匀.季平均气温东南部地区偏高,北部地区及中部偏西地区偏低,季日照时数普遍偏少.今年登陆我省的初台出现时间较晚,8月和9月各有2个热带气旋登陆我省,它们是12号强热带风暴"北冕"、14号强热带风暴"黄蜂"、18号强热带风暴"黑格比"、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  相似文献   

5.
0212号强热带风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坤林  欧阳桂生 《气象》2003,29(9):47-49
0212号强热带风暴“北冕”对闽南粤东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天气形势、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本站气象要素等资料,对“北冕”强热带风暴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引导气流的调整,高空辐散场的抽气作用使“北冕”路径改变,强度加强: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存在和维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是强热带风暴后部暴雨产生和维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结构特征及其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玲  娄小芬  胡亮  何金海 《气象科学》2013,33(2):208-21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的OLR及红外云图资料,以及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结构特征以及对其登陆后深入内陆造成强降水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结构不对称,南部云系发展旺盛,强降水集中在风暴南侧,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分布;(2)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使得热带风暴登陆后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与南海季风相互作用,激发了中尺度强降水系统的不断发生;(3)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并伴有深厚的较强上升运动,以及有利的地形都是热带风暴长时间维持并产生大范围强降水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0809号强热带风暴"北冕"路径和强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北冕"登陆后路径发生左折进入北部湾的主要原因是,(1)副热带高压影响,(2)"北冕"结构不对称,(3)辐合带吸引作用及"双台风"效应,(4)"北冕"环流东北风分量大于西南风分量,(5)沿海地形作用;"北冕"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是,(1)热带辐合带在华南沿海活动,(2)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  相似文献   

8.
漳州市0604号强热带风暴强降水天气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高低空环流场分析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移动路径及其登陆后造成的漳州市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在福建登陆后西行南折的强热带风暴,是造成漳州7月14甘20时-16日20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稳定度条件;中高层正涡度平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来自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南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为漳州的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此外,台湾地形对台风的削弱作用不明显,也是"碧利斯"造成漳州市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强热带风暴"莲花"登陆后引发的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形势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变化以及风廓线等资料,对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登陆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地区6h后引发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局地强降水进行分析,探讨了该次强降水发生的成因.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过程是"莲花"外围云系带来的,是高低层各要素场共同配合作用的结果,强盛的暖湿西南气流为该次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有利...  相似文献   

10.
强热带风暴“北冕”登陆前后的风场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Q3000型车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对强热带风暴“北冕”登陆前后的风场情况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资料反映了“北冕”登陆前后观测点上空风场的变化:“北冕”中心临近时风速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弱,风向在垂直空间及时间上存在有规律的切变。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对于研究热带气旋内部的平均风特性、垂直结构、湍流输送性质及风压分布等有重要意义,可以弥补地面探空站在台风期间无法获取有效探空资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料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对两个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北冕"、"黑格比"进行对比,发现:"北冕"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低压环流的西南侧,随着中心移动强降水中心也自东向西移动,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黑格比"强降水强度更强,范围更大,移速较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的强降水天气进行了物理量分析,结合云图、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发现高空反气旋和低空急流的存在使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具有影响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雷达资料在联防、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8月2日08时热带低压在南海东北部生成,4日05时移到大亚湾偏南方约220km海面处加强为0212号热带风暴“北冕”,于5日02时(即登陆前4小时)继续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并于6时15分在陆丰碣石湾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登陆减弱为热带风暴后继续向北稍偏东方向移动,进入江西境内,减弱为低气压。  相似文献   

14.
登陆热带风暴Bilis(2006)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NCAR 1°×1°格点再分析资料、FY-2C TBB(black bright temperature)资料及中国740站降水资料,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登陆后的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Bilis登陆过程中强降水中心位于风暴中心西北侧沿岸,主要影响福建和浙江两省;进入内陆后强降水中心向风暴中心以西转移,最后在风暴中心西南侧聚集,主要影响广东东北部、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2)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为Bilis陆上西行过程中产生持续性降水提供了稳定的背景场。(3)Bilis西南部季风环流的发展增强为Bilis登陆后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4)涡合并和自激增长形成的中尺度系统与风暴涡旋的相互作用,是Bilis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登陆时的破坏力和灾害经常非常严重.其强灾害的产生与热带气旋登陆时能量短时内的突然释放及台风中强烈的中尺度扰动特征有很大关系.常规观测站网及常规观测设备,无论时间和空间的分辨能力,都不能很好的反映这种特征,因而给台风灾害的准确预报带来困难.该文采用CLATEX(China Landfall Typhoon Experiment)登陆台风现场科学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2002年强热带风暴"黄蜂"的风场、中尺度扰动场及动量通量特征;研究其登陆期间湍流动量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使用首次在登陆台风外场观测试验中的风廓线仪观测资料,能较好的分析强热带风暴"黄蜂"的风场结构.有助于对登陆台风的风场和湍流动量通量时空分布及机理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分析结果表明: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是造成广西1960年以来7月份最强的一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因素,虽登陆地点远离广西,但台风低压稳定维持在江西到湖南境内,其倒槽暖式切变进入广西并与南方季风相互作用,造成大范围暴雨。  相似文献   

17.
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异常强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恒德  孔期 《气象》2007,33(5):42-48
基于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异常强降水对我国造成的巨大影响,使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尺度模式输出的产品,对此次强热带风暴登陆减弱后缓慢移动且长时间维持而引发的湖南、广东等地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方大陆高压、青藏高原东部高压及低纬赤道高压的包围,低压移动缓慢,而西南季风气流及副高西南侧的东南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到低压环流中,有利于其强度经久不衰,低压持续存在。对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物理量场的分析发现,水汽供应充沛,低层气流辐合性较强,垂直对流旺盛,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致洪暴雨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28,他引: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资料、NCEP/NCAR分析资料等,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引发的致洪暴雨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陆副高的加强,使“碧利斯“从福建进入江西后路径南折.正是由于处在大陆副高和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有利环境场中,再加上强盛的西南季风的输入,使减弱后的“碧利斯“气旋性环流长时间在江西、湖南以及广西上空维持,从而导致强降水的持续.强的东南至偏南气流遇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后的爬升作用是东南沿海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前期华南北部的大气不稳定热力结构也是强降水出现的有利因素之一.偏北、偏西、偏西南3支气流强力辐合以及南岭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是湖南南部及广东西北部一带强降水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引起“碧利斯”强降水的MCS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传海  路秀娟  陈涛 《气象》2009,35(4):11-19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在湖南、广东等地引发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碧利斯"登陆后西行减弱过程中,由于西南季风的持续维持,"碧利斯"减弱后的低压环流中仍保持有强降水所需的充足水汽供应,造成局地强降水的MCS十分活跃.ARPS模式较好地模拟了7月15日发生在湖南南部的中尺度降雨过程,并揭示出"碧利斯"变性过程中,环境风场垂直切变结构强迫的次级环流决定了MCS活动特点,同时利用湿Q矢量诊断了低压次级环流的垂直运动特征.造成这次强降水过程的MCS在台风低压切变线以北的偏北潮湿气流中生成发展,低层偏北急流造成的动力辐合效应、对流不稳定性层结的建立是MCS在湖南南部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在热带气旋北冕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  覃丹宇  黄小燕  徐建文 《气象》2010,36(9):21-28
利用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的各项分析功能,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热带气旋北冕的天气形势、云图演变以及路径变化、风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摆动,中纬度西风小槽东移,低层西南气流加强和减弱是"北冕"出现两次北抬和一次南折的直接原因;对流云团的发展和减弱对应低层西南气流的加强和减弱;强降水与云顶亮温的最低值中心及强度密切相关,而云团面积和云顶亮温与强降水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发展的云系是强降水发生的信号。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较好地分析了"北冕"整个过程的变化特点,对于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