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第四纪研究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种多样的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陆地和海洋,黄土、沙漠、红土、湖泊、岩溶、冰川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气候环境演变信息,全球在第四纪时期发生的各种变化,出现的各种事件几乎都可以在中国找到记录。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乃至全球的环境演变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2.
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长安  顾延生 《地球科学》1997,22(2):195-198
长江中下游地区网纹红土中的古气候记录,在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江西修水网纹红土的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重点讨论了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及其古气候信息,根据植硅石形态的环境意义,结合因子分析,将修水剖面网纹红土所含的植硅石划分为12个组合带。并将其与黄土-古土壤气候旋回和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旋回进行了对比,提出网纹红土也是第四纪全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3.
夏应菲  杨浩 《江苏地质》1997,21(4):220-223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是过去全球环境变化的有效信息载体之一,详细叙述了适用于南方红土测年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的原理,样品自理流程,等效剂量,年平均剂量的求取方法。并简要介绍了ESR方法在红土地层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红土环境磁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升高 《第四纪研究》2007,27(6):1016-1022
第四纪红土是中国南方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之一,记录了南方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变迁信息.典型红土剖面由现代红壤层、均质层、网纹层、砾石层或基岩层组成,均质红土磁化率值多在80×10-8~250×10-8 m3/kg,网纹红土磁化率约低一个数量级.红土的磁化率-温度(χ-T)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XRD和TEM分析认为,成土过程产生的细粒磁性矿物(包括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是红土磁性的主要载体.对红土的岩石磁学和矿物学综合分析认为,红土磁性矿物的含量、粒度、类型等可能指示其形成时期的某种环境变化,红土磁性是南方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红土的物源以及受后期化学风化改造的复杂性,红土的环境磁学研究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红土·黄土·全球变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热带区红土的分期及其时间序列和红土中的古环境记录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联是华南第四纪研究中的两大重要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多旋回的红土-沉积系列和红土-火山岩系列的时代及其环境记录所反映的华南气候、构造环境变迁的多旋回性,并指出红土系列也是全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华南环境变迁的多旋回性与黄土-古土壤系列、冰碛系列以及河-湖相系列所记录的全球变化的多旋回性振荡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准周期为0.8Ma、0.4Ma、0.1-0.08Ma和0.04-0.02Ma的环境变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红土·黄土·全球变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热带区红土的分期及其时间序列和红土中的古环境记录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联是华南第四纪研究中的两大重要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多旋回的红土-沉积系列和红土-火山岩系列的时代及其环境记录所反映的华南气候、构造环境变迁的多旋回性,并指出红土系列也是全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华南环境变迁的多旋回性与黄土-古土壤系列、冰碛系列以及河-湖相系列所记录的全球变化的多旋回性振荡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准周期为0.8Ma、0.4Ma、0.1-0.08Ma和0.04-0.02Ma的环境变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湖南洞庭湖地区红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土作为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松散岩类,其蕴含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和养分状况使得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对洞庭湖区红土地层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红土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第四纪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区域气候环境、流域物源特征和红土化作用强度的变化,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彩彩  邓成龙 《地学前缘》2011,18(4):158-170
南方红土是中国分布最广的第四纪土状堆积,蕴含丰富的古气候、古地理以及古人类演化的信息。然而,南方红土地区长期高温多雨的气候造成许多定年材料的缺乏,导致其年代学研究进展比较缓慢。磁性地层学方法是一种适合于中、新生代海陆相沉积物定年的快捷、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南方红土的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文中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南方红土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方面的进展。这些研究显示南方红土中的载磁矿物包括赤铁矿、磁赤铁矿、磁铁矿和针铁矿,其中磁铁矿和赤铁矿是特征剩磁的主要载体。磁性地层结果表明南方红土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时晚期至Brunhes正极性时早-中期的沉积,其沉积起始年龄不晚于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即早于11 Ma。这些磁性地层学结果为揭示南方红土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早期人类演化提供了年代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成都盆地位于长江上游二级阶梯向一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并且广布第四纪红土沉积。为研究成都盆地中黏土矿物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采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技术,对胜利剖面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盆地胜利剖面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有伊利石、高岭石、蛭石、蒙脱石以及少量伊利石-蒙脱石混层黏土矿物和高岭石-蒙脱石混层黏土矿物。根据黏土矿物组合含量的变化特征,可以将成都盆地第四纪早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先后经历了湿热-温凉-温湿-干冷2个周期性的气候旋回,黏土矿物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与土壤沉积物的CIA指数共同揭示了研究区第四纪以来的气候有逐渐干冷的趋势,这与全球性的第四纪气候尤其是中国区域内的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X射线衍射、热分析和理化分析,对西峰三趾马红土的粘土矿物组成进行较系统研究,并与上覆第四纪黄土和古土壤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粘土矿物类型相似,以伊利石为主,其次是绿泥石、蒙脱石和高岭石; 但伊利石结晶度明显低于第四纪黄土,而与发育较好的第四纪古土壤(如S4和S5)相当; 三趾马红土中的粘土矿物组成主要为碎屑成因,成壤作用只对伊利石结晶度有明显影响.根据现代土壤粘土矿物地带性分布规律,三趾马红土的粘土矿物组合指示了大约6Ma以来,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一直处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润的环境条件下,以后的气候主要在此范围内波动.但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指示了晚中新世-上新世总体比第四纪较高的风化成壤强度,体现了较强的夏季风效应.  相似文献   

11.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性西太平洋边缘海浅水陆架的出没,这些海洋事件都可能是许多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现象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古全球变化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深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全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性西太平洋边缘海浅水陆架的出没,这些海洋事件都可能是许多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现象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古全球变化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以及相关的海洋研究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与全球变化”,是本届国际第四纪大会的主题。为了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的全球环境变化规律,必须加强对过去全球变化历史的研究;而第四纪,尤其是晚第四纪的沉积记录,正是研究过去全球变化最有价值的信息库,是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童潜明 《地质论评》2017,63(2):337-346
通过十多年来反复观测到的洞庭湖周边近岸岗地的巨砾和网纹红土中孤立镶嵌的包括巨砾级的砾石,以及浏阳市大围山花岗岩岩面上无以数计的臼状圆穴,用排他法进行研究;结合前人对洞庭湖区第四纪的气候信息研究。认为湖南有第四纪山岳冰川活动,支持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华南沿海第四纪类网纹红土的赋存层位及其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学、地貌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将华南沿海(南岭以南)不同时代的杂色粘土(暂称"类网纹红土")划分为基岩风化壳型和松散沉积风化壳型两种类型;将第四纪松散沉积系列中的杂色粘土划分为第四纪早期(年代为1.8~1.6 Ma BP)、中期(年代为1.0~0.8Ma BP)和晚期(年代为0.07~0.01 Ma BP)3个发育期;主要讨论了发育好、厚度大、分布广的第四纪中期杂色粘土与长江流域和西南丘陵区典型网纹红土之间在赋存层位、剖面结构和发育年代等方面的差别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杂色粘土-网纹红土的年代和发育规律及其反映的中国南方地质-气候环境演化规律等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研究》2007,27(4):631-631
《第四纪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第四纪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第四纪研究》为国内外第四纪科学家发表和交流新成果提供了新的舞台,刊物有良好的国际影响,也是国外第四纪科学家关注中国第四纪研究进展的重要信息源。热忱欢迎国内外从事第四纪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第四纪研究》编辑部将以最快的速度和优质的服务,报道第四纪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第…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全球变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四纪地质工作者面临全球变化研究的形势,应主动调整自身的研究战略,注重最近0.15Ma环境信息的提取,加强地质过程的研究,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调模型的模拟和检验。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质特征与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发育了完整的晚新生代湖相、黄土、红土和冰川沉积系列,不同成因的沉积物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古环境时空变迁的信息。上新世昔格达湖相沉积发育于4.2~2.6MaBP,具有9个冷—暖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川西风尘堆积始于1.15MaBP,连续记录了14个古季风变化旋回,成都平原红土记录了1.13Ma来的5个古环境演化阶段。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了约4.3MaBP的老冰期,第四纪时期出现了5次极端古气候事件,对应为5期冰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季风气候区包括了大部分具湿润-半湿润环境的东部地区,在纬度上为热带到温带。这个地区有的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在重建第四纪时期亚洲季风的变迁历史以及探讨其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上是很有用处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资料检验那些有关植被动力学和生物分异的理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在研究第四纪孢粉学和古生态方面有重大进展。据我所知,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研究》2007,27(5):667-667
《第四纪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第四纪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第四纪研究》为国内外第四纪科学家发表和交流新成果提供了新的舞台,刊物有良好的国际影响,也是国外第四纪科学家关注中国第四纪研究进展的重要信息源。经研究决定,《第四纪研究》2008年1~3期的主题初步拟定如下:第1期: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的气候记录与生态环境第2期:遥感地质与构造、地貌和环境演化第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