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馗 《山地学报》2006,24(B10):313-317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探讨南方山区以集体林为主的县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旨在为相类似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研究提供借鉴。在借鉴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南方山区县域和森林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保障条件、森林资源状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森林生产、生物多样性、土壤和水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等七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永安市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 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不仅需要有符合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并与特定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且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实践中,特别需要关注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这是因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社会行为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体制改革目标和科技政策的基本导向,建立符合本地区价值观念、制度框架、地域文化、产业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有力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体制改革、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论述了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又从组织结构、功能结构、技术结构、地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从论述可持续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趋势入手,探讨了可持续林业的涵义、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 穆棱林业局在1997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正式批准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作为穆棱林业局来说,在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林业局要接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理论,并变成实际行动;其二,通过开展活动,为林业部门提供示范。因此,构思穆棱林业局在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并积极把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重要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城市防震减灾是地震潜在频发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福建省永安市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探讨设计防震减灾数值模型,分析模型集成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估算、救援与救灾管理调度等模型和基于GIS开发的震害预测和应急模拟系统。该系统在福建省永安市的实际应用表明,通过对地震灾害预测结果的分析,可加强城市抗震中的薄弱环节,为灾区政府应急响应和制订对策提供决策支持辅助信息,从而显著提高城市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61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映各方面特征的典型敏感指标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四个层次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目标层从宏观层次刻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作用规律 ,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状况。准则层是对评价目标的分解 ,是为了进一步表征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可接受性。因素层表征土地利用系统中每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每个评价因素由若干评价元素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8.
面向建设实践,促进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长期的、基本的国策,可持续发展纲领从总体战略上、社会发展上、经济发展上、生态发展上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框架。在此框架下,地理学可以在人地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及地理信息技术等领域发挥学科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巩固理论基础、扩展应用领域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的可再生性使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文章对比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与其他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差异性,认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具有"过渡期"性质。从区域内生发展能力、替代产业发展的区位制约、林区功能转换以及林权等角度分析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障碍,并探讨了资源替代、森林保育基地及林业资源综合开发三种发展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继而提出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林业资源城市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通过建立永安市低丘缓坡林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得到永安市低丘缓坡林地资源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图,结果表明:永安市最适宜开发建设用地的低丘缓坡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偏北地区,基本适宜开发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的比重最大;不适宜开发区域所占比重最小。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1.
论西藏的天然林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藏的天然林资源和林业经营现状 ,概述了天然林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资源过度消耗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以及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意义和西藏林业实行分类经营的基本恩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森林资源的特点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海南岛森林资源的特点,指出林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其特点,构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基本模式,并对海南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和制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臧淑英  祖元刚 《地理科学》1999,19(5):466-469
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探讨了ARC/INFO7.0.1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并以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源林场为例,对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There is plenty of forests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produces timber products, and provides habitats for a huge number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With change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as well as the geophysical conditions, there are dramatic changes 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orest area. In this sens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hed light on the dynamics of forest area changes to find the underlining reasons for shaping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forest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To explore the dynamics of forest area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an econometric model is developed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equations identifying forestry production, conversion from open forest to closed forest and conversion from other land uses to closed forest so as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n the forest area changes from demographic, social, economic, location and geophysical factors. On this basis, we employ the Dynamics of Land System (DLS) model to simulate land-use conversions between forest area and non-forest cover and the land-use conversions within the sub-classes of forest area for the period 2000–2020 under business as usual scenari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enario and economic growth scenari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 area will expand continuously and there exist various kinds of changing patterns for the sub-classes of forest area, for example, closed forest will expand continuously and open forest and shrub will decrease a little bit, while area of other forest will keep intact.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meaningful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for conserving and exploit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making out the planning for forestry production in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林地面积变化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is plenty of forests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produces timber products, and provides habitats for a huge number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With change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as well as the geophysical conditions, there are dramatic changes 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orest area. In this sens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hed light on the dynamics of forest area changes to find the underlining reasons for shaping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forest area in Northeast China. To explore the dynamics of forest area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an econometric model is developed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equations identifying forestry production, conversion from open forest to closed forest and conversion from other land uses to closed forest so as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n the forest area changes from demographic, social, economic, location and geophysical factors. On this basis, we employ the Dynamics of Land System (DLS) model to simulate land-use conversions between forest area and non-forest cover and the land-use conversions within the sub-classes of forest area for the period 2000–2020 under business as usual scenari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enario and economic growth scenari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 area will expand continuously and there exist various kinds of changing patterns for the sub-classes of forest area, for example, closed forest will expand continuously and open forest and shrub will decrease a little bit, while area of other forest will keep intact.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meaningful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for conserving and exploiting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making out the planning for forestry production in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重要自然基础,林业系统占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绝大多数。本文对林业系统内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别、级别、区域和面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森林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SD模型的森林生态安全情景分析和调控模型,设计了林业政策扶持型、社会经济中速发展型、环境管理强化型、森林-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型等4种发展情景,并对各情景下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仿真和动态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初始状态中(即情景0),2000-2020年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估值(FES)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最佳状态为0.527,但到2020年小幅下降到0.519,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状况改善并不明显。与情景0相比,情景1~4均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水平,到2020年FES分别达到0.541,0.525,0.559和0.604,且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4种调控方案的模拟结果显示,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受林业政策实施、森林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只有保持森林资源的生产力和持续活力,注重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健康,兼顾引导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即情景4),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才会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河南省近期(1998年)森林资源清查结构和1993-2000年年度平原绿化复查情况,分析了河南平原绿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河南平原绿化应以建立持续,高效的平原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高标准建设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城镇村庄和通道绿化,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积极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并对河南平原绿化建设布局,内容及实现手段和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于森林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概括介绍了芬兰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系统分析了芬兰这样一个以森林起家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以伊春为例提出了森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可资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1979、1984、1990、1995、2000年5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总结了该省近20年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详细资料,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林业用地面积、天然林面积与蓄积量均呈下降趋势;其后,由于贵州省政府及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如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等,贵州森林资源自1990年以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