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岩溶洞穴成层性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5,(Z1):107-116
本文对岩溶地区洞穴成层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一定的再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岩溶地区垂向上发育的岩溶洞穴,不存在着以前传统的洞穴成层性观念。不同高程的岩溶洞穴,是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相互交叉、相互叠置的混杂体。不能牵强地将垂向发育的洞穴和河流冲积阶地进行联系对比,也不能笼统地以洞穴化学堆积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的年代来代表洞穴发育的年代。用洞穴内机械堆积物的年代资料也要特别慎重。尽管鉴别、区分这些洞穴发育形成的年代比较困难,但仍是可以认识和区分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形成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荣 《广西地质》1995,8(1):67-80
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早侏罗世,气候条件仍然有利,热带岩溶继承发育,但因碳酸盐岩被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堆积物覆盖,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热带岩溶发育的强度。中侏罗世至白垩世,气候干旱炎热,降雨 ,“三水”活动不强烈,岩溶、岩溶洞穴不发育。晚白垩世,广泛发育内陆湖盆,岩溶作用有一定改善,但因仍处于干旱、炎热环境,湖水浅,堆积迅速,不利于大型洞穴的形成。第三纪是本区热带岩溶  相似文献   

3.
全充型复活溶洞—宜兴慕蠡洞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慕蠡洞洞穴是继宜兴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之后开发的又一个旅游洞穴,从该洞的洞穴发育分区,形成原因,岩溶现象以及溶洞堆积物质及其环境变化等特征分析,该洞为堆积物充填后重新活动的一个全充型复活溶洞(指全部被堆积物充填以后重新活动的溶洞),对它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充实了洞穴学的内容,而且为这类溶洞地区寻找岩溶地下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金荣 《广西地质》1997,10(3):29-36
文章以桂林三叠世时的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地及堆积物和残留物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中晚三叠世桂林热带岩溶发育的程度,认为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极为强烈发育时期,也是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时期,从此奠定了桂林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迄后的地质历史中,其热带岩溶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发育。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一九八四年我队开展贵州省瓮福磷化基地供水水文地质普查以来,在瓮安南部至牛场间,多次对米洞进行踏勘和专门调查(图1)。 米洞发育在下三叠统茅草铺组第一段(T_1m~1)石灰岩层中,洞穴规模庞大,形态变化奇特,洞内堆积物十分发育;竖井溶洞、漏斗和落水洞、裂隙及地下河管道系统纵横交错,在区内构成一幅多层复杂的岩溶洞穴和堆积物空间分布图(图2)。  相似文献   

6.
贵州荔波岩溶洞穴发育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荔波位于云贵高原岩溶向广西岩溶丘陵和孤峰岩溶平原过渡的岩溶斜坡地带。区内岩溶洞穴极其发育,岩溶洞穴(在时空分布上受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的控制,表现出对地层岩性的选择性和洞穴发育的成层性特点,岩溶洞穴的发育规模、方向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的控制,表现出极强的方向性。本文主要依据洞穴的形成条件、洞穴空间展布的控制特征以及洞穴沉积物的特征等,论述了区内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洼阶段古岩溶沉积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碳酸盐岩地区,广泛分布大小不等、形态务异,以钙屑砾岩和角砾岩等组成的地质体。这中生代岩溶凹陷和洞穴中的洞穴堆积物--占岩溶沉积岩。有两个岩溶作用期:地洼初动期期,洞穴堆积物的时代,分别相当于白垩纪-早第三纪,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洼初动期岩溶沉积体,有广泛的矿化,如Cu、Zn、Sb、Mo、Ag、Au、Pb、U等、在我国尚属新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田明中  曹伯勋 《现代地质》1993,7(4):421-427
本文对周口店新发现距今11~1.9万年的东岭子洞穴堆积物进行了成因研究,认为该套堆积物并非全属岩溶堆积物,其中也有风成黄土沉积。应用古地磁、热发光及铀系法等年代学方法测定,认为这套堆积为距今11~1.9万年间沉积,弥补了周口店地区近5万年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空缺,是一个含有丰富地质事件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9.
正武都万象洞省级地质公园位于甘肃南部的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地处白龙江南岸高中山地,面积115km~2,园内以溶洞、洞穴堆积物及岩溶夷平面等地质遗迹为主。1、万象洞与南方岩溶洞穴毫无二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洞穴之一。洞口标高1100m,总体走向为南西向,已探明总长度约5km,共有5个洞室,最宽22.5m,最高40m,最窄处仅容一人能通过。东侧姊妹洞与主洞基本平行,洞长约600m,洞高3-4m,宽6-9m。2、万象洞是国内少有的以坍塌成因为主的岩溶洞穴,洞内分布有多期坍塌形成的堆积物。洞穴堆积物石乳、石笋、石  相似文献   

10.
轮古西奥陶系潜山洞穴型岩溶储层发育特征与充填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穴型岩溶储层是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多数高效井均钻遇大型洞穴型岩溶储层。依据轮古西奥陶系潜山大量单井资料分析,洞穴型岩溶储层可分为充填洞穴、半充填洞穴和未充填洞穴三种类型。结合古地貌精细刻画与岩溶垂向分带成果,认为古地貌位置由岩溶台地向岩溶缓坡和岩溶盆地逐渐降低,而洞穴发育和充填程度在逐渐增高。未充填与半充填洞穴主要发育在岩溶台地和岩溶缓坡的溶峰边坡、溶丘边坡及沟槽谷洼地边坡等地貌单元。表层岩溶带、径流溶蚀带洞穴型岩溶储层发育频率最高,其次为垂直渗滤带和潜流溶蚀带。未充填与半充填洞穴型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表层岩溶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