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方法选用台风中心距我国东南沿海线约750公里的一条设想线一警二、三线作为起报线。应用1960—1979年6—10月过警线的157个台风(内有13个过警线是低压,以后发  相似文献   

2.
气旋暴雨是我区暴雨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根据25年(1960—1984年)5—10月份的资料统计,≥50mm降水共58次,其中气旋暴雨次数占93.1%。平均每年出现2—3次气旋暴雨,最多年份(1957年7月)为5次,没有出现的只有两年(73、81年)。最早出现在5月7日(72年);最晚出现在10月28日(77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5—10月出现次数的80.8%。 本文应用1960—1984年6—8月500mb、709mb、850mb及地面实况资料和我区各站25年降水资料。前20年(60—79年)作为历史资料,后5年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  相似文献   

3.
台风强度是台风预报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尝试用逐步回归分析寻找西北太平洋台风初始场气象要素与其后各预报时段台风强度变化的统计关系,试图建立对台风强度正常变化具有一定预报能力的统计预报方程,定名为SJ—81方案。 一、资料与样本 资料取自1971—1980年中央气象局《台风年鉴》及上海历史天气图。样本取自1971—1979年7—9月资料。1980年的11个台风作为独立样本试报。 取样范围为15°N以北、145°E以西洋面上的台风,至登陆前6小时为止,共得样本264个。  相似文献   

4.
应用1965-2003年39a《台风年鉴》等资料,选取直接造成南宁市日降水量达50mm以上的热带气旋,对其时空分布、移动路径、登陆地点、暴雨前24h关键影响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9a中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暴雨以上降水有50次,主要出现在7、8月份,Ⅰ类路径最多达22次,Ⅱ类路径次之19次,Ⅲ类路径最少。日降水量达100mm以上的路径,以Ⅱ类路径居多,台风暴雨的Ⅱ、Ⅲ类路径08时主要关键影响区,其东部界限比原影响广西区域界限偏东。对于已进入广西台风警戒线内,时速达20km以上的台风,更要有高度警觉性。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热带气旋暴雨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965-2003年39a《台风年鉴》等资料,选取直接造成南宁市日降水量达50mm以上的热带气旋,对其时空分布、移动路径、登陆地点、暴雨前24h关键影响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9a中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暴雨以上降水有50次,主要出现在7、8月份,Ⅰ类路径最多达22次,Ⅱ类路径次之19次,Ⅲ类路径最少。日降水量达100mm以上的路径,以Ⅰ类路径居多,台风暴雨的Ⅱ、Ⅲ类路径08时主要关键影响区,其东部界限比原影响广西区域界限偏东。对于已进入广西台风警戒线内,时速达20km以上的台风,更要有高度警觉性。  相似文献   

6.
1983年10月份,南海地区先后有3个台风生成,此外,9月底生成的8311号南海台风于10月初在广西沿海地区登陆;在菲律宾东侧的西太平洋生成的8314号台风,于10月中旬初移入南海得到加强;这样,10月份南海地区先后有5个台风活动,据历年10月份南海台风、强台风资料统计(表一),1983年10月份南海地区活动的台风为近10年来最多者,由于南海台风的活动,造成了华  相似文献   

7.
应用1979—2005年的台风资料和NCEP/DOE AMIP-Ⅱ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生成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的热带气旋(MTTC)活动特征及季风槽强弱对MTTC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9—2005年5—10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TC)共有672个,年平均24.9个,其中MTTC为491个,占73.1%,占登陆中国TC频数的79.2%。②27年间MTTC年频数经历了正常期(1979—1987年)—多台期(1988—1994年)—少台期(1995—2005年)3个阶段;具有准4年和准2年的变化周期,1994年为MTTC频数由多台向少台转换的转折点。③MTTC频数异常年份,MTTC生成起止日期和生成位置有明显差异:MTTC异常偏少(多)年,MTTC活动起始日期较晚(早),且5—10月皆不活跃(活跃),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小(大)。④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和位置异常与MTTC活动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1959—2012年我国极端降水台风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漫  漆梁波 《气象》2016,42(10):1230-1236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59—2012年台风最佳路径和台风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单站台风极端降水阈值,针对单个台风影响过程中所造成极端降水的影响范围、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异常等指数进行逐个评估,建立了极端降水台风综合指数,依据该指数确定了影响我国的57个极端降水台风,并统计分析了这些台风个数及强度的月际分布特征和路径特点。结果表明:台风极端降水阈值在我国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小的分布特征。极端降水台风影响我国的路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穿过台湾或经过台湾北部洋面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另一类则于华南沿海登陆或在其近海活动。极端降水台风在20世纪60—70年代及2000年以后相对频发,70年代平均综合指数最高。极端降水台风均出现在5—10月,7—8月频次最多。57个台风中达到台风和强台风级别的最多。  相似文献   

9.
用《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浙江省68个常规气象站12 h间隔雨量资料以及欧洲中心(ECMWF)0.5°×0.5°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登陆浙江省的台风路径和暴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8年平均0.61个/a台风登陆浙江,2004年有3个台风登陆浙江,为1949年以来最多。台风登陆浙江的最早日期为5月27日,最迟为10月7日;6月无台风登陆浙江,以8月份最多,占44%。登陆浙江台风在进入东海时其路径趋势可分为3类:1)西行登陆浙江类。台风在冲绳岛及以北区域偏西行进入东海,约50%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一般在三门湾及以北登陆浙江后在内陆减弱消亡。2)西北行登陆浙江类。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24%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冲绳岛到石垣之间进入东海;多数在登陆后转向东北入海。3)北上登陆浙江类。台风向偏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11%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石垣以西进入东海,一般先登陆台湾后登陆浙江温岭以南沿海地区,之后在浙江东部北上转向入海。3类路径登陆台风其平均过程雨量的中心都出现在温岭,以第2类降水量最大,平均过程雨量中心达199 mm,而且24 h达特大暴雨的都在这类台风中,第1、第3类台风没有出现特大暴雨。台风登陆浙江时,丽水西部、杭州西南部、衢州地区出现暴雨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冷空气活动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在高原西部增设了四个高空站。本文用这些资料对1979年夏季高原冷空气活动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冷空气活动概况 我们把1979年5—8月科实期间高原降温天气过程按日平均气温48小时内连续下降的度数分为三个等级:48小时降温(-Δ(?)_(48))2.0°—4.0℃为一般冷空气;4.0°—8.0℃为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9年5—8月青藏高原科学实验取得的资料,对1979年6月15日00GMT100—850hPa 等9层 FGGEⅢb 分析的高度和风场进行了客观分析订正,并以订正前后的资料为初值,用 T21L5和 T42L9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北半球谱模式作了5个5天预报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原实验资料对 FGGEⅢb 资料的订正,将使 FGGEⅢb 资料在高原地区的分析得到改善。对流层上层的资料订正比下层效果明显。高原地区初值场的订正对数值预报结果有显著影响,并且对较高分辨率模式的预报结果影响更大。初值订正后不仅影响未来高原地区的预报,而且通过能量频散可以影响到我国东部和日本,大约经过5天左右,甚至可以影响到阿拉斯加和北美。  相似文献   

12.
国际台风业务试验(简称TOPEX)经过1979、1980两年的准备和1981年的預试验,定于1982、1983年进行为期两年的正式试验。这是亚太地区有关台风业务试验的首次国际合作,将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对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监测和预报能力。 1982年第一次正式国际台风业务试验期为8月1日至10月15日,共对四个台风作了试验,这篇技术报告针对其中两个试验台风强度变化的显著差异作了初步分析,由北京试验分中心供稿。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9年5—8月青藏高原科学实验取得的资料,对1979年6月15日00 GMT 100—850 hPa等9层FGGE Ⅲ b分析的高度和风场进行了客观分析订正,并以订正前后的资料为初值,用T21L5和T42L9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北半球谱模式作了5个5天预报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原实验资料对FGGE Ⅲ b资料的订正,将使FGGE Ⅲ b资料在高原地区的分析得到改善。对流层上层的资料订正比下层效果明显。高原地区初值场的订正对数值预报结果有显著影响,并且对较高分辨率模式的预报结果影响更大。初值订正后不仅影响未来高原地区的预报,而且通过能量频散可以影响到我国东部和日本,大约经过5天左右,甚至可以影响到阿拉斯加和北美。  相似文献   

14.
9711号台风自1997年8月10日08时在太平洋生成时,正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期间,该台风在副高南侧东风气流引导下,持续向西移动,于8月18日21时30分在浙江省温岭市一带登陆。登陆后转为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仍为台风,经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于8月20日20时进入渤海南部海面,强度减弱为热带风暴,其中心位于38.5°N,119.5°N,中心气压990hPa,最大风速23m/s。从有关资料分析预计该热带风暴将于8月20日23时至8月21日03时前后在辽宁盘锦、营口一带沿海再次登陆。本文即对9711号热带风暴登陆进行定位分析。lbD密观测…  相似文献   

15.
何光碧  曾波 《气象科技》2020,48(5):695-703
应用1949—2016年台风资料和中国地面逐日降水资料,针对中国内陆西部地区,通过对较长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台风活动及其在台风登陆背景下,中国西部年、夏半年和盛夏平均降水特征。研究得到:①67年间登陆中国大陆的台风年平均9.09个,6—10月是台风活跃期,登陆台风最早在4月,最晚在12月,8月登陆台风频率最高。②台风活动对宁夏全省、陕西大部、四川盆地、甘肃中东部和青海大部降水影响明显,台风活动多寡与该地区降水多寡总体成正相关。新疆和西藏降水受台风影响极小,贵州、重庆降水与台风活动呈相反情况,台风活动对云南降水影响不明显。③台风活动与中国西部部分地区降水呈正相关特征,其年均降水最明显,其次是6—10月平均降水。此项研究首次聚焦在远距离台风与中国西部降水特征上,将有助于系统全面地认识台风活动特征、登陆台风与中国西部降水的关系以及中国西部降水机理。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汕尾市53个自动气象站常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及Surfer软件对2013—2017年62个大暴雨(≥100 mm/24 h)以上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汕尾大暴雨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5—8月,且大暴雨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特征。②前、后汛期大暴雨日变化特征有所区别,前汛期呈双峰型特征;后汛期日变化特征不明显。③汕尾大暴雨小时雨强与出现频率成反比,易出现日雨量300 mm以上极端强降水。④汕尾有2个大暴雨高发区域,分别位于海丰西南部和陆丰中部。⑤汕尾大暴雨影响系统大致分为台风型、季风低压型、冷空气切变线型、西南季风型、东南气流型和偏南气流型,其中5—6月以西南季风型为主;7月以台风型、季风低压型为主;8—10月多为台风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定位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3个台风生成,较多年平均值(27.0个)偏少4.0个;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多年平均值(7.0个)偏少2.0个。2020年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有:台风生成源地明显偏西;生成总数偏少,极值强度偏弱;7月“空台”,是1949年以来历史首次;8月台风活跃,出现多个近海快速增强的台风;8月下旬至9月上旬,3个台风连续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历史罕见;10月生成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先后影响我国南海或中南半岛。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CMA最佳路径数据集和天文软件对影响吉林省台风的气候特征和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日地月相对位置相似法.结果发现:在1949—2018年的70年中,影响吉林省的台风总数为107个,平均每年1.5个,占生成台风总数的4.5%;影响吉林省的台风均出现在6—10月,其他月份则没有台风影响,台风频数最多的月份为7月和8月;日地月位置相似法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所选取4个时段的确率均在75%以上,夏至前后的预报效果最好,确率达92%;当4个时段的最佳相似年相同时,所有被检验的年份预报的结果都是正确的,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重要天气过程评述1暴雨过程2007年7—9月,江西仅8月20日出现1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此次过程是由超强台风"圣帕"所致,有11个站出现暴雨,8个站出现大暴雨。暴雨主要落区为吉安、赣州和抚州市西部,其中乐安、万安、兴国、赣州4县市日雨量创8月份历史同期最高值,暴雨中心出现在乐安,日降水量为189.0 mm。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10日20时,8712号台风在福建晋江登陆,11日02时强度减弱为低气压。10日20时至11日20时我市总雨量为256.1毫米,破解放以来同时段的最高记录。11日11—13时平均雨强达56毫米/小时。这是一次发生在台风倒槽里的特大暴雨。查1951—1987年7—10月在福建崇武至广东湛江之间登陆的台风,在登陆后24小时内我市出现特大暴雨的有4个台风,即58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