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琼北断陷盆地及海南岛西南沿海地区分布新第三纪上新世海相沉积地层。对于采用岩石地层单位有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前者采用望楼港组而后者采用莺歌海组。笔者认为前者应采用海口组,而后者采用望楼港组。  相似文献   

2.
琼州海峡海底地层划分及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州海峡工程地质钻探表明,上新世以来的地层包括:全新世北尖组、更新世玄武岩、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上新世望楼港组。其中北尖组厚度不均;更新世的玄武岩及湛江组仅分布于琼州海峡两岸,海峡中部缺失;望楼港组分布广泛,以浅海沉积为主,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和粉土质砂。在海峡的滨岸-岸坡地段,地层较复杂,且随着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大,上部地层缺失增多;谷坡-谷底地段,地层相对较单一。从上至下,地层的总体土工指标增大,承载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3.
章正军  丁俊 《云南地质》1995,14(3):238-248
根据滇东南地区奥仑期沉积组合特征及其空间展布,永宁镇组中能识别出四个三级层序,九个高频层序。三级层序Ⅰ和Ⅱ及层序Ⅲ和Ⅳ分别代表盆地的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前者属盆地稳定阶段周期性海平面下降时期的层序组合;后者属基底断陷和周期性海平面上升复合作用的层序组合。  相似文献   

4.
对汝箕沟煤田含煤地层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3个岩石地层单位(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用于鄂尔多斯西缘的侏罗系.新的研究表明,像汝箕沟盆地这样一些鄂尔多斯西缘的小型聚煤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是分离的.因此建议将汝箕沟盆地的侏罗系自下而上称作汝箕沟组、木葫芦组和缺台沟组,它们分别由汝箕沟煤系、缺台沟系和木葫芦系沿革而来,且其均属于中侏罗统地层.其中汝箕沟组为含煤地层,木葫芦组和缺台沟组不含煤或前者含煤线.  相似文献   

5.
宗冠福 《地层学杂志》1995,19(3):237-240,F003
元谋盆地南部的甘棠村西剖面和沙沟村西剖面的岩性岩相及其所含生物化石性质,应属同时同相的地质体,沙沟组已具“甘棠组”的内涵,后者应予废除。北部的小河组与沙沟组,不仅是截然不同性质的两个地质体,其中含有的生物化石也不同,小河组的层位低于沙沟组,故把小河地区合古猿化石层(小河组)划归沙沟组不妥。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白垩纪茅店组、河口组及塘边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白垩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散布于大小30余个“红色盆地”中。因以往的划分以年代对比代替岩石对比,将不同的岩石组合划归同一地层单位,混淆了岩性岩相的一致性,同时也忽略了沉积盆地发生—发展—衰亡封闭演化之不同阶段所形成岩石组合及延伸变化。现根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和划分准则,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原赣州组、圭峰组均提升为群级单位,前者下部创建茅店组,后者下、中部分别创立河口组和塘边组。  相似文献   

7.
通化光华一带出露有一套变质玄武岩-含榴黑云变粒岩-石榴二云片岩的岩石组合,被称之为光华岩群,经笔者重新厘定,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双庙岩组、同心岩组,前者为一套变质气孔状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后者为黑云变粒岩及石榴二云片岩、砂岩,为一套杂砂岩及泥岩建造,其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与集安岩群时代相当,分别属古元古代早期裂谷盆地的边缘相和盆地边缘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浙江横山组的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横山组被认为与寿昌组上段呈整合接触而归入建德群,由于生物化石稀少,又无年龄资料,因而地层时代和层位认识分歧较大。对寿昌盆地横山组与寿昌组之间的接触关系作了重新研究,证实是假整合而不是整合。在兰溪墩头盆地、淳安甘坞盆地以及常山朱村盆地,横山组均假整合或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上,在墩头盆地横山组下部发现大量永康馆头组中常见的...  相似文献   

9.
阳原盆地晚新生界以其出露完好, 层序清楚, 富含古生物、古人类遗存而闻名于世。近年来, 随着研究精度的不断提高, 在地层详细划分与地层单元的使用上却不很统一, 甚至较为混乱。我们在开展《1:5万化稍营、北水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泥河湾层研究》和《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标准地层单元“许家窑组”再研究》等科研项目中, 对阳原盆地东部上新世红土、泥河湾层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地层单元的厘定。鉴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就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许家窑组, 以及许家窑组与泥河湾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介绍。其主要成果有: 一、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古环境分析, 应属一套多成因的红层建造, 不应重复建组, 建议合并, 沿用石匣组。二、通过对许家窑遗址一带, 以火山灰层为标志的第四纪地质结构调查和剖面的测制, 化石的新发现, 证实含许家窑动物群、文化层之上的地层时代为晚更新世, 之下的岩石地层应属中更新世。这些成果为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标准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及属性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乐东县丘糖岭一带出露-套河流相的粗碎屑岩,通过对其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古生物面貌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与海南岛长昌盆地瓦窑组和长坡盆地长坡组差异明显,新建丘糖岭组,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丘糖岭组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海南岛新生代岩石地层序列,为深入研究该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背景及早新生代的盆地演化...  相似文献   

11.
藏北羌塘盆地东部地区三叠系巴贡组之上沉积超覆了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该套地层下部玄武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明显可以分为2组,一组年龄相对年轻(220.4Ma±2.3Ma),代表了羌塘东部地区鄂尔陇巴组火山岩的喷发年龄;另外一组年龄相对较老(241.4Ma±3.6Ma),可能与中三叠世羌塘地区普遍存在的碰撞隆升事件有关。羌塘中生代(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盆地演化早期的沉积作用经历了由陆相至海相的超覆过程,沉积超覆作用从冲洪积相开始,伴随着岩浆侵入、火山爆发及火山碎屑沉积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向上变深的海侵序列,显示裂谷盆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杜长洲  孙亚力  刘青 《安徽地质》2007,17(3):161-165
古近纪时期明光盆地前人曾将西部的沉积称"舜山集组",东部的沉积称"土金山组".经工作证实古近纪明光盆地为统一盆地,其地层为定远组,ESR测年后认定时代为古新世--始新世.明光城北的原下草湾组,ESR测年后认定为渐新世的沉积并更名为明光组,填补了省内渐新世的沉积空白.  相似文献   

13.
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充分利用研究区的野外露头,特别是露头所显示的砾石排列方向和各种层理构造、地震资料、岩芯重矿物资料,系统分析了能够指示物源方向的4种参数-古水流方向,地震反射特征、重矿物稳定系数及组合分异特征、鸡西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参数的匹配情况良好,总体显示城子河组时期盆地大致存在西部和东南部两个方向的物源,其中西部物源为主要物源区,分别从西北、西部以及西南3个方向供给盆地沉积物,东南部物源区为次要物源区,影响范围较小;穆棱组时期基本继承了城子河组时期的物源体系,只是源区相对后退,反映出从城子河组到穆棱组为水进和湖盆范围变大的过程,东南部物源的影响范围较城子河组时期变大。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源区对比,认为盆地西部物源区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盆地东南部物源来自延吉褶皱带。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南部中新世构造活动的地质证据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进  马宗晋  肖文霞  任文军 《地质学报》2006,80(11):1650-1660
通过区域性新生界的对比及不整合面分布的研究,发现宁夏地区中新世曾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一次发生于早中新世,另一次发生于中中新世晚期,但以后者明显,分布也最广。其中前者集中在六盘山以西地区,后者分布在查汗布拉格—三关口—青铜峡—固原(查-固)断裂沿线。宁夏中北部大部分红柳沟组是在受中新世构造运动影响的环境下沉积的。发生于早中新世的构造运动集中体现在六盘山以西的地区和甘肃部分地区,该期运动使渐新统清水营组变形,由于这些现象多发生于海原断裂附近,因此推测在早中新世海原断裂就可能已活动了。而发生于中中新世晚期的运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贺兰山中南段西侧发现了中中新世晚期的逆冲推覆活动,堆积了厚度较大的同构造沉积(红柳沟组);在查-固断裂沿线发现了由于中中新世晚期的构造活动而形成的红柳沟组与清水营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这些说明在该期青藏高原的变形前锋已到达查-固断裂,也就是鄂尔多斯西缘地区,早新生代盆地因此解体;与此同时盆地内部红柳沟组向上逐渐变粗,也说明中中新世晚期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已影响到了该区,香山地区开始隆起并分割了早先的盆地,使之成为背驮盆地。宁夏中南部并入到青藏高原东北缘逆冲构造楔之中,该逆冲构造楔中新世向北东扩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原北部在同期显著的隆升运动使得逆冲楔顶角超过临界值,而向前扩展的,查-固断裂是早期类似于目前海原断裂的青藏高原变形前缘,整个高原东北部的扩展并不是前展式,而是一种没有特定顺序的变形。上述这些现象否定了前人认为宁夏地区第三系的变形发生在上新世末期—更新世以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南部沙河子组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1)克拉梭粉(Classopollis)-拟云杉粉(Piceites)-紫箕孢(Osmundacidites)组合,分布于沙河子组一段.2)三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三角瘤面孢(Lophotriletes)-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组合,分布于沙河子组二段.上述孢粉组合研究证明,沙河子组一段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Valanginian),沙河子组二段的地质时代为欧特里沃期(Hauterivian).  相似文献   

16.
三江盆地是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重要的中—新生代盆地。本文从三江盆地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格局、中—新生代古气候演化、主要盖层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对三江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盆地西部具有较好的铀源条件,好于盆地其他地段;盆地中生代以来存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早期和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两期构造反转,在构造反转作用的控制下形成了盆地的主要找矿目标层下白垩统猴石沟组和古近系宝泉岭组含煤碎屑岩;猴石沟组、宝泉岭组及富锦组在盆地内发育有良好的地层结构和岩性岩相条件,同时在局部地区发育有氧化带,其是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线索。盆地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总体较好,其中西部坳陷为重点工作区,猴石沟组和宝泉岭组为重点找矿层位。  相似文献   

17.
Fan deltas, constituting proximal depositional systems adjacent to boundary faults, are common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rift basins. The Cretaceous fan delta systems of the Salvador Formation, deposited during the rift phase of the Recôncavo-Tucano-Jatobá Basin, were first reported in the Recôncavo Basin and later discovered in the Tucano Basin.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any outcrops in the Jatobá Basin until now, these alluvial fans were interpreted solely through seismic analysis. We report the first revealed outcrops of the Salvador Formation in that basin and characterize their depositional systems as interlayered with the lacustrine Candeias Formation. Based on facies and architecture, the alluvial system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associations: (1) proximal fan delta, characterized by meter-scale conglomerate bodies with a predominance of boulders and cobbles with thin sandstone layers; (2) distal fan delta, characterized by sheet-like pebble conglomerate and sandstone layers with flame and load structures; and (3) lacustrin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shallow lake facies reddish shales and mudstones with oolitic limestones and deep lake facies grey to green shales with pyrite. Paleocurrent measurements for the proximal fan association show paleoflow direction varying from SW to SE, which is expected for the rift phase alluvial system. The Recôncavo-Tucano-Jatobá rift system has two conglomeratic units, namely the Salvador and Marizal Formations, the former a syn-rift and the latter a post-rift unit. The absence of sedimentary clasts in the conglomerates, very low maturity, the presence of giant clasts, and a vi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undary faults in the outcrop, define the syn-rift Salvador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facies and paleocurrent analyses, the Salvador Formation deposits in Jatobá Basin were interpreted as a deposition of a debris flow-dominated fan delta, indicating the lacustrine setting represented by the Candeia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王仁农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4,18(1):17-23,T002
研究区石炭系属残留海盆沉积。在固始柳林泥盆纪(?)花园墙组上部首次发现社内期Dibolisporitesdistinctus-Aurorasporamacra孢子组合,据此建立固始组。上覆大杨山组为典型磨拉石建造,推论造山运动发生于中、晚泥盆世。杨山组植物组合的特点似显示在早石炭世末华北、华南板块已互相接近,局部地段可能已拼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层序列中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及其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晋东北地区侏罗纪地层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确认宁武—静乐盆地下侏罗统永定庄组的存在;(2)宁武—静乐盆地天池河组可以与鄂尔多斯盆地安定组相对比,归属于中侏罗统;(3)浑源盆地髫髻山组应归属于中侏罗统上部,该套火山岩地层在整个燕—辽地区具有穿时性;(4)广灵盆地中侏罗统窑坡组底部厚层砾岩的沉积时代可能与燕山造山带的南大岭组相当,应该属于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构造运动的产物。通过地层序列的重新厘定,确认了159.0~(152.77±0.63)Ma区域角度不整合的存在,该期构造运动可能与侏罗纪东亚大陆多向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区3口钻井岩芯、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阴极发光、X衍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呵叻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发育缓坡型无障壁碳酸盐台地沉积,研究区位于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部位,以海水浪基面为界,可划分为台地前缘浅水斜坡亚相及较深水斜坡亚相。浅水斜坡亚相指示沉积环境为位于浪基面以下或附近、水动力弱、弱还原-弱氧化的台地前缘斜坡环境;较深水斜坡亚相组合指示沉积环境为位于浪基面以下、水体较深、水动力弱、弱还原-中等还原的前缘斜坡环境。整体来看,研究区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时期主要为水体较深、水动力弱、垂向上沉积环境稳定的低能环境沉积。该沉积环境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基质孔隙条件,有利储层发育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岩地层后期改造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