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灾情普查数据库中龙卷风灾情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1984—2013年中国龙卷风发生频次及其灾情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龙卷风及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中国龙卷风灾害年发生次数和龙卷风导致的死亡(含失踪)人数、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龙卷风灾害发生频次和死亡人数下降趋势明显,而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趋势较弱;中国龙卷风灾害发生次数及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倒损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均表现为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其中,7月份龙卷风发生次数最多且灾情最重;空间分布上,中国龙卷风灾害发生次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表现为西少东多的特征,死亡人数和倒损房屋数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偏南地区;西北和西南地区龙卷风灾害发生少、灾情轻,而中东部地区的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龙卷风发生频次高、死亡(含失踪)人数多且经济损失较重,其中江苏和安徽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飑线、龙卷风是武昌县春季、夏季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多发源于湖区,具有系统发展猛烈,影响范围狭小,维持时间短促,摧毁力极大等特点.据有关资料统计:武昌县卅一年中先后发生飑线、龙卷风共计84次,其中:造成重大损失的有26次.共倒塌房屋2000余间,揭顶4000多间,倒(断)电杆5600多根,伤亡350多人,其中死亡27人,有百万  相似文献   

3.
以低纬度高原城市昆明市为对象,利用城市庭院内1月(冬季)和7月(夏季)不同高度气温实测资料和不同下垫面(球场、草地和屋顶)气温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城市庭院气温垂直分布特征及不同下垫面对其的影响。得出:城市庭院气温垂直分布在不同时间(季节、昼夜)具有不同特征;在后半夜和下午,庭院气温垂直变化程度大于时间变化;而上午和前半夜时间变化程度大于垂直变化;在冬季屋顶面对屋顶高度附近的庭院气温具有较强的加热作用,使得庭院气温在屋顶高度附近形成逆温,导致垂直分布曲线发生改变;混凝土结构的下垫面,对庭院近地层大气具有加热作用,而草地则具有冷却作用,其效应在冬季明显。  相似文献   

4.
1995年4月19日,我省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强对流天气,其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19日07:45左右,惠州市部分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的袭击,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损坏房屋2000余间。高压线路和通讯线路一批、厂房和果树一批,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下午至上半夜(14~20时),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袭击了肇庆、广州、番禹、中山、深圳等地。在强雷雨、大风、强降水、冰雹以及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下,造成四人死亡,5000人受伤,倒塌房屋达ZI00间,损坏房屋4000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9公顷,一批船只沉没,珠江…  相似文献   

5.
福建龙卷风的活动特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鹿世瑾 《气象》1996,22(7):36-39
分析福建千余年25次的龙卷风记载,得出如下几点认识:(1)福建的龙卷均在春夏两季,且几率相近;1949年以来的12次龙卷有11次出现于13-18时(占92%),另一次是上午9时(占8%)。空间分布为:沿海地区有20次,占80%,内陆5次,占20%,且有多发挥地段,(2)龙卷风多出现于低压,高温,高湿点附近,天空以积雨云占多数,地面多有强风相伴,(3)福建12次龙卷风的诱发系统为:台风(6次,均在7  相似文献   

6.
<正>初春气温异常偏高破纪录全疆3月气温异常偏高,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常年偏高5.5℃、5.0℃和3.9℃,偏高幅度均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塔城、吐鲁番、昌吉等66站月平均气温偏高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博乐、乌鲁木齐、阿克苏等17站居第二位;伊宁市、克拉玛依、阿瓦提等18站居第三位。新疆首次遭遇龙卷风7月5日19时25分至45分,位于天山西段的伊犁河谷昭苏县萨尔阔布乡遭遇龙卷风袭击,摧毁房屋、棚圈、电力设施等,并造成多人受伤,牲畜死亡。此次龙卷风是新疆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监测到的接地龙卷风。  相似文献   

7.
龙卷风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据联合国公布的一份资料称 :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的龙卷风次数高达 10 0 0次以上 ;美国在 1980~ 1984年的 5年中 ,龙卷风就发生过 45 0 0多次 ;仅在 1947~ 1970年这 2 0多年中 ,全世界就有 74.5万人被龙卷风夺去了生命。我国龙卷风出现频次也较多。如上海市近 3 0多年中 ,龙卷风肆虐达 74次 ;广东湛江地区在 1981年 4月到 5月的 40多天里 ,竟 4次遭龙卷风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龙卷风 ,难道人类真的就束手无策难逃厄运吗 ?龙卷风 ,又称龙卷 ,是一种破坏力最强的小尺度风暴 ,系自积雨云中下伸的漏斗状云体。龙卷漏…  相似文献   

8.
1989年7月17日傍晚,山东肥城境内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17—19时两个小时内肥城县普降暴雨,其中四个乡镇为大暴雨,老城镇最大,达180mm。县城西北约20公里处的王瓜店镇一带并遭受龙卷风袭击。伤亡54人,其中重伤8人,轻伤44人,死亡2人。倒塌房屋1600余间,围墙3万多米,刮倒树木10万余棵,电线杆300余根,倒伏玉米3.5万亩,砸死畜禽10万余只(头)。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龙卷于17肘20分生成,持续10分钟左右,途经8个村镇,行程约10公里,宽度1.5公里,估计最大风力为11—12级。现对此龙卷风过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1998年4月21日受低空急流和脊后槽前形势的影响,湛江、遂溪、吴川等地先后降了64.4~183.4_的暴雨到大暴雨(图1),并伴有雷雨大风,局部地区还出现龙卷风。这场暴雨缓解了湛江地区的春旱。但龙卷风却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据调查,驻湛江市东北部调顺岛上的解放军某部营区在21日15时左右遭到龙卷风袭击,大片树木被拦腰折断,有的连根拔起,营区围墙倒塌200多米,营房门窗被毁坏,农作物受损,幸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几万元。图121~22日08时雨量图,21日14时地面风场图查历史资料,1951~1997年期间4月下旬湛江市曾出现过5次…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气象站记录、灾害大典、气候影响评价等多种途径,收集到湖北通山核电站周边300km×300km区域范围内1956-2000年龙卷风资料,对龙卷风的时间分布和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卷风有明显的时间分布,一年中主要集中在夏春季,以7月、4月最多;一天中,午后至傍晚最多;龙卷风平均持续时间为17min;近45年,1976~1985年这10年中龙卷风出现最频繁;龙卷风出现时,蒲福风力等级一般在10级以上,平均12~13级,最大17级,富士达风力等级平均F1级,最大F3级,风速约70m·s^-1;龙卷风从NW→SE向移动的频次最多;龙卷风影响宽度一般在0.5km内,平均带长为10.0km;龙卷风灾害呈并发性,主要是风灾,往往伴有冰雹、暴雨、雷击及飞射物,使灾害加重。  相似文献   

11.
龙卷型强风暴——1995年4月19日洪奇沥龙卷风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4月19日13:00至21:00,一次范围较广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波及了肇庆、佛山、顺德、南海、番禺、中山市等地。广州雷达站探测了这一过程,并取得了较为完整的雷达资料。该文主要对受灾严重的番禺市万顷沙地区龙卷风进行剖析,所得结果表明:(1)该龙卷是反气旋式龙卷,实属罕见;(2)尺度属微尺度—小尺度范围(120~4000 m)(3)与该龙卷伴随的风暴单体生命史长达4~5小时;(4)计算出的该龙卷风的破坏力以及龙卷环流等参量与Dellas、Fargo等龙卷风所得出的参量的量级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黑龙江省1956-2009年222个龙卷风样本进行分类、分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F2级以上龙卷风的环流背景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龙卷风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956-1987年发生次数明显高于1988-2009年,一年中龙卷风主要集中在夏季,以7月最多,且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龙卷风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很少或不发生,松嫩平原腹地是龙卷风高发地带,其中绥化地区出现的次数最多;龙卷风灾害呈并发性,主要是风灾,往往伴有冰雹、暴雨、雷击及飞射物,使灾害加重;不稳定的形势场是龙卷风产生的基础,暖湿气流的输送,冷暖空气的强对流运动为龙卷风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与气候     
一、气候和房屋房屋作为人类生活的安身之处,它的结构不仅随着气候的冷、暖和风暴的强度不同,而且,随着文化的发展,室内生活的时间越来越比室外多;因此,发展到目前有调节室内气候的设备:暖房、冷房、空调等。1)气候特征和房屋结构随着各地区气候的不同特征,房屋结构也因地而异。在寒冷地区,为了防止热量的散发,房屋的墙壁应较厚,室内使用的一切设备都应用导热率低的材料,门窗应较小,并都是双层的以增加保温的效果。例如,爱斯基摩人的房屋是最好的例子。相反,在热带地区,为了防热辐射,在房子的周围种树或在水上建房子,过着水上生活。多雨的地方,为了屋顶流水快,防止渗漏,屋顶坡度应陡。在潮湿的地区,应使用吸湿性低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湖北浠水核电站周边地区龙卷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栗  陈正洪  靳宁  郭渠 《气象科技》2011,39(4):520-524
根据湖北省浠水核电站周边300 km×300 km区域范围内1964—2007年龙卷风资料,对龙卷风的时间分布和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卷风有明显的时间分布,一年之中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冬季无龙卷风发生,以7月最多;一天之中,午后至傍晚最多,集中在16:00—18:59之间,龙卷风平均持续时间27 min。近44年,21世纪头7年中龙卷风出现最为频繁。龙卷风出现时,蒲福风力等级一般在10级以上,集中出现在12级;富士达风力等级集中出现在F0、F1级,F2级以上出现的几率较小。龙卷风多以自西向东方向移动,影响宽度平均1.20 km,平均带长21.66 km。龙卷风灾害主要是风灾,往往伴有冰雹、暴雨、雷击,破坏力极强。  相似文献   

15.
1前言陆丰市地处粤东沿海,背靠海拔980m高的峨嵋蟑,面临南海,因同时受到南海季风的直接影响,和由北向南倾斜的地形抬升作用,使这里不但是广东三大暴雨中。动之一,而且也是龙卷风多发之地。据统计,建国以来陆丰市出现较强的龙卷风有6次,其中,强度达F3类(美国‘官士达”分类法)的有2次(据省气候应用研究所统计,解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粤东地区出现强度达F3类的龙卷风仅3次)。笔者曾对陆丰的两次强龙卷风作过实地调查,本文就两次强龙卷风作一概述,并从天气学的角度对89817龙卷风的成因作一分析。2两次强龙卷风的概况2.11958年6月…  相似文献   

16.
2016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曹艳察  张涛 《气象》2016,42(9):1154-1160
2016年6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成单极型,中心位于波弗特海北侧附近,较常年同期偏强;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同期面积偏大、强度偏强。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7℃,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7.0 mm,较常年同期(99.8 mm)偏多17.2%,气温和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月内我国出现7次主要的降水过程。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暴雨过程频发,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华北、黄淮、江淮北部多风雹天气,江苏盐城龙卷风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月内西北太平洋无台风生成。  相似文献   

17.
1概述1996年4月19日,受西南低压槽和南下冷锋的共同影响,出现了今年第一场强对流天气。我省的西南部、北部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共57个县(市)先后遭受了大暴雨、龙卷风和冰雹的袭击。其中,云浮市的云城区19日08时15分出现了17.3米/秒的偏北大风,日降雨量达966毫米(杨柳镇156毫米);该区有6个镇,22条村,1.5万人口受灾,损坏房屋30O间,倒塌4O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00公顷,经济农作物受灾600公顷,鱼塘受灾70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多万元。2环流特征2.l华南西南风低空急流的演变据预报员的经验,春末夏初,偏南风低空急流对…  相似文献   

18.
一次龙卷风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次龙卷风的调查与分析李拽英,光东华(山西省气象局030002)(昔阳县气象局045300)1995年6月30日,山西省昔阳县境内出现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龙卷风。为深入了解和探索这次龙卷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与分析。1概况1995年6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30年龙卷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郑峰  谢海华 《气象科技》2010,38(3):295-299
从3方面总结了龙卷风研究成果:①研究概况,最初的龙卷风灾后调查到开展天气气候特征分析至近年来开展龙卷风本体结构、产生机制的探讨,获得了丰硕成果;②研究方法提高,从事实调查到利用统计方法,从利用台站常规观测资料到运用卫星、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仪等非常规资料开展分析,近年数值模式WRF、ARPS等也被用来研究龙卷风,研究的方法手段不断得到改进;③龙卷风研究、预报面临的困难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旋衡风的受力分析,验证旋衡风遵守的基本物理原理:即旋衡风旋转的气流具有的离心力与其所承受的气压梯度力平衡。提出了龙卷风与旋衡风的统一认识:即龙卷风是旋衡风超高速旋转的极端存在形式。依据旋衡风所遵守的基本原理对龙卷风(或旋衡风)建立物理模型,根据该模型对龙卷风的角速度、密度以及其旋转气流层半径进行了参数化描述。依据龙卷风的模型分析探索龙卷风的压强差梯度场,得到龙卷风中心到边缘距离的气压变化值与龙卷风半径及其旋转气流层的角速度、密度的关系,并提出相关计算的数学表达式,以及龙卷风具有的能量与龙卷风旋转气流层各参数的关系。龙卷风及旋衡风的旋转运动还受其本身角动量守恒的制约,并论证了龙卷风旋转气流层的密度与半径以及角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