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县地处桂南,属丘陵地区,晚稻面积60多万亩。在晚稻生产中,常常受到不同程度寒露风的危害,因而在群众中流传着“禾怕寒露风”的说法。 为了掌握寒露风的规律,我们组织全站同志深入社队调查访问,总结群众经验。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找出了我县历年寒露风的发生规律,确定了寒露风的类型及其农业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2.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受寒露风危害的晚稻,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如何有效地避过寒露风,提高晚稻产量,这是当前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研究,寒露风(常规秈稻品种,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1℃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干冷或湿冷)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主要是在齐穗前后的扬花授粉阶段。这就是说,晚稻能在寒露风到来前齐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5,(2):32-33
寒露风对晚稻生育后期影响甚大,轻则减产,重则失收。因此,比较准确地作出寒露风的长期预报,对于过好寒露风关,夺取晚稻大丰收,推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是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缺乏预报寒露风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坚持“实践第一”  相似文献   

4.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如能了解掌握好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情况,对部署晚稻生产有所帮助。为此,我们对全区台站1958~1980年的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兹介绍于下。 一、标准 根据我区晚稻的常规品种,群众实践经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西1961—2020年8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寒露风初日时空变化特征、50%及80%保证率初日,并结合水稻发育期资料对广西双季晚稻抽穗安全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时间上,广西寒露风初日以0.23 d/10a(P<0.05)的速率呈微弱提前趋势,呈不对称的“W”形特征;在空间上,广西寒露风初日呈高纬度早、低纬度晚,山区早、平地晚的“阶梯式”分布特征。(2)广西寒露风初日存在22年、12年、8年、3年4个周期变化,其中22年是广西寒露风初日的主要周期,未发生明显突变。(3)广西双季晚稻平均齐穗期以0.22 d/10a(P<0.05)的速率推迟,抽穗扬花期遭遇寒露风影响频率为21.9%。建议适当调整晚稻播种期,使其齐穗期提早3~7 d。桂中北地区应谨慎推广晚稻中晚熟品种,以避免受突发性的寒露风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与秋季寒露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富年 《气象》1979,5(9):14-15
秋季寒露风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常常造成减产。因此,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寒露风的研究和预报工作。我省规定寒露风的标准为:轻度寒露风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2℃者(适用于晚稻杂交品种);重度寒露风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0℃,或连续2天日平均气温≤20℃,且其中一天的最低气温≤16℃者(适用于晚稻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于寒露风(也称秋季低温)的预报服务工作,我们开始认识比较模糊。有一年,我们在二晚栽插后的8月份,才作出寒露风预报。结果这一年的二季晚稻在抽穗扬花季节,正好遇到了寒露风的袭击,使丰收在望的稻子变成了空谷。干部、群众批评我们是“事后诸葛亮,没啥用。”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狠批了刘少奇、林彪散布的“群众  相似文献   

8.
林肖 《气象科技》1975,(6):32-33
我们把南昌地区的“寒露风”标准定为入秋以后第一次强冷空气的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低于20℃时,并维持阴雨,或有北风大于4米/秒的气象情况。历年南昌地区寒露风出现的平均日期为9月30日。规定出现在9月30日以前的为○(早);在10月1日以后出现的为1(晚)。从基本资料分析中发现寒露风出现早,晚与当年1月中旬最高温  相似文献   

9.
寒露风是影响我区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往往造成晚稻大面积减产。农谚“禾怕寒露风”,便是广大群众多年来对寒露风危及晚稻生长的经验总结。因此做好寒露风的预报是十分重要的。一、思路农谚有“惊蛰不冷,寒露不猛”的说法,其含义是:如果惊蛰节气内冷空气不强,则秋季寒露风也不强,对晚稻影响就不大。大家知道,寒露风实际上是入秋以后第一次最强的冷空气南侵造成长江以南的低温天气。它发生在大气环流由夏末向秋冬转换时期。这时对我国天气有巨大影响的西太平洋付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模型在寒露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娄秀荣  杨成钢 《气象》1990,16(7):52-54
寒露风是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生育期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每年9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抽穗开花的关键时期,常常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形成低温过程,出现寒露风,使双季晚稻开花结实受到影响,导致减产。因此,准确地预测寒露风出现的时间,对调整双季晚稻品种和播种期,避开冷害,争取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寒露风的预测,已有很多的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11.
叶发浓 《广东气象》1997,(4):10-10,13
1思路我县地处粤北山区,一半以上的水稻耕种区是在海拔400m以上的山地,由于山高气寒,历年寒露风天气都严重地威胁着晚稻生产,轻则可减产1~2成,重则可达到3成以上。因此做好寒露风预报,防御寒露风灾害,提高晚造产量,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用韵律关系对寒露风进行趋势预报,以便提早做好晚稻品种安排、耕作布局,使抽穗扬花期避过寒露风影响,达到高产稳产。2寒露风规律与起报信号2.1寒露风出现规律如日平均气温≤23.0℃,而且连续3天或以上为一次寒露风过程,并以过程3~6天为轻,≥7天为重,两次过程中隔一天算作一次,则在1956…  相似文献   

12.
“寒露风”是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的第一次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在这种冷空气影响下,我区吹偏北风,气温明显下降,使稻叶枯萎,光合作用减弱,扬花受粉受到影响,灌浆结实少,空秕粒增加,造成减产,是我区晚稻稳产、高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农业部门的要求,希望在晚稻播种前做好寒露风的长期天气预报,以便掌握好播种期,趋利避害夺取农业丰收。因此开展寒露风的长期预报研究,对夺取农业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谚语“冬暖防秋风”为线索,以前一年秋末冬初(10—12月)、高纬度环流特征等要素为依据,选关键区普查因子,建立桂南寒露风的长期趋势预报方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吴全衍 《气象》1980,6(8):22-23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晚稻受寒露风危害的主要特征是空秕粒增加,结实率下降,导致减产。 近几年来,我们用分期播种法进行试验。试验品种为杂交稻南优二号、汕优二号和晚稻常规品种包胎矮。试验从第一播种期抽穗开花始期至最后一个播种期开花末期止,每天进行定穗、定花考查空秕率和取  相似文献   

14.
寒露风是“寒露”节气前后,由于北方较强的冷空气侵入我县,温度急降的一种干冷或湿冷天气。是我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寒露风期间,正是晚稻进入孕穗、扬花、灌浆的时期。水稻对低温的反应特别敏感。在寒露风的影响下,由于气温急降,低温干燥天气或者阴雨天气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水稻幼穗发育,花粉受精和灌浆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受害较轻的一般空粒或半空粒异常增多,出现豆鼓谷;受害较重的,出现“万年青”现象或者全穗不结实,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禾怕寒露风”的谚语。因此,在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对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寒露风特征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广东省寒露风变化特点;再利用广东省1983—2010年晚稻产量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全省寒露风过程总次数减少3成多;寒露风发生强度变轻;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提前;重度寒露风发生次数、天数及频率与晚稻产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按照目前的晚稻播期制度,中部及东南部晚稻抽穗期是该地区重度寒露风的平均出现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中部地区晚稻生产需要合理安排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江西省2016年10—12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其间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为10月初寒露风、10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初台风、11月连阴雨和大雾;总体上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10月,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日照明显偏少。月初受冷空气影响,全省73县(市、区)达轻—中度寒露风气象灾害标准,造成崇仁、都昌、上高、安义等地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晚稻结实率下降,减产10%—30%;但全省90%以上的二晚已于低温前安全齐穗,寒  相似文献   

17.
我县耕作制度的基本形式是一年三熟,春花、早稻、晚稻三季作物收种时期接连,季节紧凑。在温度偏低或秋季低温出现早的年份,晚稻往往因受低温影响,导致减产。为此,我们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对我县秋季低温气候资料作一些分析,供农业生产参考。一、我县晚稻生育期的热量条件: 我县夏秋季节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和日照都适合晚稻生长发育。据新仓公社农科站六年在公社丰产方的晚稻生育期温气记载,晚稻农虎66号和44号的全生育期为143天±1.1天,总积温为3315℃±60℃,其中播种到齐穗的总积温为2426℃±38℃,统计我县1954年来的25年中,6月20日到11月10日,总积温为3414℃±83.7℃,其中6月20日到9月25日的总积温为2620℃±74.9℃。因此,我县晚粳的热量条件是可以满足的,而且是稍有余额,这是我县夺取晚稻稳产高产的基本条件。见表一、表二。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1—2017年江西省23个代表站逐日气温资料和1984—2017年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晚稻发育期资料,根据晚稻不同发育阶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晚稻寒露风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简称“赣”)轻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最高,赣北地区约3 a一遇,赣中地区约10 a三遇,赣南地区约5 a一遇,且由东南向西北呈增多趋势。中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较低,赣北、赣中约10 a一遇,赣南约20 a一遇;重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极低,赣中、赣北分别为0.4%和1.2%;中、重度寒露风由南向北呈逐渐增多趋势。轻度寒露风在晚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扬花阶段出现的频率为34.1%,灌浆阶段为26.9%;中度寒露风在晚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扬花阶段出现的频率为7.5%,灌浆阶段为8.0%;重度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各发育阶段出现的频率均不到2%。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连州市1952—2013年地面测站气象资料以及农业气象测站水稻观测资料,对寒露风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连州市的寒露风初日呈现缓慢的逐年推迟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推迟趋势更为明显;连州每年基本都会出现寒露风天气,平均每年出现2.1次,年最多次数为4次,中、重度寒露风平均每年出现1.03次,出现类型主要以干型寒露风为主。中、重度寒露风往往会引起晚稻大范围的减产。  相似文献   

20.
寒露风对晚稻生育后期影响甚大,如果不采取措施,轻则减产,重则失收。因此,比较准确地作出寒露风的长期预报,对于战胜寒露风的危害,夺取晚稻丰产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站在缺乏气象资料的情况下,坚持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放手发动群众,经过不断摸索,初步找出了一些寒露风长期预报指标。现着重介绍一下我站运用193天韵律作寒露风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