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前一年秋冬季500hPa气压场、海温场、海平面气压场,与典型年合成场计算相似指数,取典型年关键区因子建立预报模型等方法,提前4-6个月对我省夏季东西片旱涝趋势做出预测,试报7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96.7”新疆特大暴雨过程中T63数值预报模式的高度场,气压场,涡度场,散度场,垂直运动场,相对湿度场,降水量等部分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寒潮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84-1994年3-5月的B模式物理量预告资料、ECMWF的500hPa高度场、地面气压场预告资料,逐个考察它们对寒潮暴风雪天气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高度场、气压场、涡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温度、全风速、温度露点差等预报量对阿勒泰区域性的寒潮暴风雪天气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96·7”新疆特大暴雨过程中T63数值预报模式的高度场、气压场、涡度场、散度场、垂直运动场、相对湿度场、降水量等部分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欧州中期数值预报格点资料,采用PP法建立了全年分季分站逐日降水预报方程。实际应用时,直接从网络上调取欧州中心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1000hPa气压场48—120h预报场格点资料,可作出一周逐日晴雨、分级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6.
ECMWF数值产品在热带气旋(TC)路径预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应用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海平面气压场(MSLP)、850 hPa涡度场和风场,对2004—2008年西北太平洋(WNP)和南海(SCS)所有编号热带气旋(TC)进行路径预报。结果表明:基于850 hPa涡度场的TC预报效果好于气压场预报,而综合考虑850 hPa涡度场、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预报效果最好,且有效预报次数更多。与中央气象台(CMO)主观定位及预报对比发现:ECMWF客观预报的0 h的TC平均路径误差为79.9 km,24 h平均客观预报误差大于中央气象台的主观误差,而48~96 h则小于中央气象台的主观误差;误差年际变化分析表明:主观预报水平进步缓慢,而客观预报水平进步明显。ECMWF客观预报效果优于中央气象台效果差的主观预报。  相似文献   

7.
华北夏季降水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近几十年来华北干旱频繁发生,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寻找影响华北夏季(6~8月)降水的预报因子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提出气候场的主分量回归预测模型,对1951~2001年华北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拟合并预报。研究发现,所选取的70个预报因子分别为高度场、海温场和海平面气压场不同区的前2个主分量,所建立的回归预报方程反映出在夏季来临的前2个月,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对华北夏季降水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ENSO的信号。研究结果也指明ENSO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在20世纪70~80年代之间的反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短期气候数值预测可预报性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 IAP L2 AGCM1 - 1模式进行 1 7年 ( 1 980~ 1 996年 )、每年 9个单个积分的集合后报试验 ,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可预报性研究 .结果表明 :在热带地区 ,海表温度 ( SST)异常引起的可预报性较高 ,50 0 h Pa高度场高值区沿热带呈带状分布 ,在热带外仅有部分相对高值区 ;在中高纬度地区 ,春季的可预报性高于夏季 ;一般来说各场的可预报性海洋高于陆地 .在北太平洋春季 ,50 0 h 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和表面气温场有一可预报高值区 .在中国区域 ,降水场、海平面气压场和表面气温场的可预报性从我国南海向西北递减 .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十几年对绥滨县冰雹天气的分析,发现绥滨县冰雹产生与高空要素场、地面气压场配合有很大关系,同时在云图上也有明显的特征。高低空要素的配合及云图发展变化和新一代雷达图的特征对冰雹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使用湖北省10个气象代表站汛期前期逐月降水量及逐月平均的太平洋海温、北半球500百帕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分别建立了湖北汛期总降水量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该模型在1999年汛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对湖北汛期总降水量的预测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华洪 《贵州气象》2005,29(2):34-36
介绍了在充分分析初始场的基础上,配合数值产品的850hPa温度场及地面气压场预报未来5~7d天气晴、雨、冷、暖的预报模式。并在成功地对2003年冬末春初长时间的高危森林火险天气进行防灾减灾决策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2004年的雪凝、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及大型活动进行了“精细化”的防灾决策及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5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和地面报文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湖北省76个县(市)气象台站短期最高和最低温度的预报模型。经1999年9~11月试验发现,该模型预报效果较好,特别是在气温较大的强冷空气爆发过程中的预报效果比一般线性预报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13.
利用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对阿勒泰地区2013-2018年5-9月36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场预报性能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48 h预报时效内模式对海平面气压场、2 m温度场和露点温度场、10 m风场,500 hPa高度场、850 hPa温度场和比湿场及对流层风场预报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在预报业务中为首选物理量;对700 hPa相对湿度场和垂直速度场预报误差较大,且以随机误差为主,在预报业务中注意订正运用。  相似文献   

14.
赵森 《四川气象》2000,20(4):29-32
应用1951年至1978年气象资料,通过108型电子计算机,对伏旱强度(天数)与(前三年元月到当年6月)各月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500和100百帕高度场及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进行相关场普查,共计得到289块信度在0.05以上的相关区,通过相关区的时空变化,充分地了解到盆东伏旱长期天气变化过程和前期环流特征;并且选择具有天气学意义的相关区因子制作盆东伏旱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5.
陆虹  邓潮明 《广西气象》1996,17(1):17-19
本文根据1980 ̄1989年南宁地区降水资料和南宁站日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用周期分析方法,分析桂西南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得出气压场和日降水量峰值的一些低频振荡的规律,并提出月、旬预报中的天气过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1951年至1978年的气象资料,通过108型电子计算机,对伏旱强度(天数)与(前三年元月到当年6月)各月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500和100百帕高度场及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进行相关场普查,共计得到289块信度在0.05以上的相关区.通过相关区的时空变化,充分地了解到盆东伏旱长期天气变化过程和前期环流特征:并且选择具有天气学意义的相关区因子制作盆东伏旱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夏季雨型的前期异常特征及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1951~1995年资料研究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各雨型的前期大气环流及我国地面气象要素场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冬季1月份北太平洋地区、秋季中国南海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有预报我国夏季雨型的信号.夏季不同雨型的前期冬季特征不同,我国的降水、气温场也有差异,4月份我国大范围的温度异常也是值得注意的预测信号.这些特征可以作为我国夏季雨型的预报信号及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8.
以2000—2009年416次银川市发生的灰霾天气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期NCEP逐日再分析海平面气压场、500hPa形势场资料,分析了银川市灰霾天气发生的变化特征及易产生灰霾天气的中层环流形势和地面气压场分布特征,给出了灰霾天气预报思路。分析发现:银川市灰霾天气平均每年发生近42d,最多可达61d;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且季节变化明显,秋冬季是灰霾和持续性灰霾天气易发季节,特别是每年的11~12月;灰霾天气多发生在环流形势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当500hPa宁夏处于西北气流、平直西风气流、西南气流中,地面位于锋前暖区或气压梯度较小区域或锋面过境前后易出现灰霾天气,有时受暖高压脊控制也可以出现灰霾天气。在灰霾天气易发季节,当出现有利于发生灰霾天气的环流背景和地面气压场分布特征时,要综合分析大气环流形势演变、高低层系统配置状况、大气层结稳定状态和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并结合卫星云图等观测资料来确定灰霾天气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春播期降水量序列利用3种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相关系数与符号相关结合选取因子,建立了6种回归方程,试报结果表明:多因子场序相关相似法有较可信的结果;在逐步回归预测方法中,多因子逐步回归优于单因子场逐步回归;集成预报的结果明显好于单一方法的结果.而在组合计算预报因子中,用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的滑动块状平均场作为基本因子,不仅符合降水发生所应具有的天气形势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给自动化编程也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20.
赵晓琳 《气象》2015,41(5):649-653
文章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T639、ECMWF(文中简称EC)及日本数值模式的中期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三个模式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及850 hPa温度转折性变化具有较好的中期预报性能,但都存在随时效增长的系统性偏差;对北方地区温度的预报, EC模式表现为预报较零场偏高,而T639模式表现为预报较零场偏低;对于海平面气压场,EC模式对冷空气前锋的预报与零场更加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