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都兰热水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发育着大量花岗岩岩石组合,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报道了对都兰热水地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完善的年代学格架和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东昆仑东段都兰热水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结晶侵位时代分别是232.4±1.3 Ma、230.8±1.1 Ma,属中三叠世花岗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矿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较高的K_2O含量(2.2%~4.74%);铝饱和指数A/CNK值都小于1.1,显示准铝质特征;P_2O_5与SiO_2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还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La),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及Eu负异常特征。结合前人区域地质研究,我们认为东昆仑东段都兰热水地区花岗岩岩石组合是受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发生不同比例混合,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分离结晶作用。晚二叠世阿尼玛卿洋向东昆仑板块俯冲,直至中三叠世都兰热水地区仍处于洋壳俯冲而产生的火山弧环境,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就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产物。  相似文献   

2.
东昆仑中灶火地区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连续的成分变化。岩石具有中等到高的Si O_2含量(58.15%~71.12%),适度的高铝和全碱含量,为中—高钾钙碱性的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并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弧岩浆岩的一般地球化学特征。锆石地质年代学分析获得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结晶年龄约为243Ma,表明本文研究的花岗岩类为中三叠世岩浆岩。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这套花岗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是古特提斯洋俯冲晚期的岩浆记录。其成因为俯冲动力学背景下,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随后壳源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形成母岩浆,又经历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形成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序列。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沟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样品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震荡环带较发育,为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5±1.7)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钛特征,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东昆仑沟里地区花岗岩形成在晚三叠世碰撞到后碰撞造山阶段,且该岩体的形成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俯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青海岗察花岗岩类的成因机制,通过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岩体由辉长辉绿岩、辉石闪长岩、紫苏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组成。岩石里特曼指数δ=1.37~2.36,属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0.765~1.018,属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在ACF图显示岗察岩体主要属I-S型花岗岩。稀土总量48.11×10-6~249.35×10-6,轻重稀土比值4.12~10.72,LaN/YbN比值3.30~12.85,稀土元素分配曲线显示轻稀土元素曲线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呈平缓型,说明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显示岩浆源区的残留矿物含有角闪石。δEu=0.34~1.21,铕元素具负异常,说明源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有斜长石的残留。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Rb具有明显富集,K,Th含量较高,Ba相对亏损,Ce,Hf,Zr,Sm,Y,Yb等明显低于洋脊花岗岩,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岗察岩体侵入时间上发生在陆陆碰撞期后的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其构造环境属后碰撞陆内造山叠覆-底侵构造环境。其成因是中三叠世,大陆碰撞地壳加厚的地质背景下,岩浆底侵-混合作用形成,为中央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基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构造走廊域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类的野外地质学、岩石学、时空分布和同位素定年资料,可以识别出5个构造岩浆阶段和5个构造岩浆带。研究区的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早中二叠世阶段、晚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中二叠世阶段的岩浆活动产物为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组合、石英闪长岩+斑状石英闪长岩组合及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晚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254.1~240.6Ma)为(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中三叠世(安尼期晚期—拉丁初期)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合;晚三叠世(212~225Ma)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瑞替—郝塘期)代表性的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斑状)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这些火成岩组合有规律地分布在构造走廊域内,是揭示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沙乐花岗岩位于滇西思茅地块南涧县南西沙乐乡一带,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被少量正长斑岩侵入。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46.4±2.6Ma,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45.7±3.6Ma,表明该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属于早三叠世。岩石Si O2含量71.44%~76.39%,Al2O3含量12.72%~16.15%,K2O/Na2O=0.1~1.30,均属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样品点主要落入"火山弧花岗岩"、"板内花岗岩"区域,少量落入"碰撞花岗岩"区域,表明其形成于俯冲-碰撞岩浆弧转换环境。在Sr-Yb花岗岩分类图解中,主要属常见的低Sr高Yb花岗岩,少数样品属低Sr低Yb花岗岩,其物质来源为含砂质的变质泥质岩。结合锆石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沙乐花岗岩形成于缅泰马陆块与思茅地块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初始阶段,同时表明昌宁-孟连洋碰撞最早时限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7.
甘肃毛藏寺铜钼矿是与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型矿床,矿区内花岗质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对矿区岩体进行年龄、地球化学研究,以约束其形成时代,并探讨岩石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谐和年龄为455.8±3.1Ma和425.0±2.8Ma,属于晚奥陶世和晚志留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属于过铝质钙碱性岩浆系列,花岗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二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弱正Eu异常(δEu=1.18~1.24),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北祁连洋俯冲消减阶段,由俯冲洋壳(含海洋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源区主要残留物为石榴子石。花岗闪长岩显示弱负Eu异常,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是洋壳板片断离后软流圈上涌诱发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符合成矿期埃达克岩特征,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结合前人资料,在北祁连东段寻找和勘查与埃达克岩有关的铜-钼-金矿可能是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贵池铜山岩体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铜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是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 燕山早期) 三个侵入阶段的产物, 铜山岩体幔壳同熔型的复式岩体, 属太平洋钙碱性岩石系列。铜山铜矿床的形成与铜山复式岩体的岩浆充分演化分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6,他引:14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重点讨论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从62%至72%,Na2O/K2O=0.64-1.79,多数样品大于1.0;K2O+Na2O值为7.34-8.49%,铝指数A/CNK=0.82~1.1,属于准铝质或过铝质Ⅰ型花岗岩;高Sr含量(Sr>800μg/g)、低Y和Yb含量(Y<10μg/g;Yb<1.0μg/g)、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N/YbN=17.4~47.8);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dakite、太古代TTG岩系、Na质花岗岩及HiSrBa花岗岩而不同于岛弧环境的英安岩.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94~0.7114),负的δNd(t)值(-11.2~-17.5),表明花岗闪长岩与adakite、HiSrBa花岗岩的成因不同而类似于Na质花岗岩和TTG岩系,即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由下部地壳镁铁质岩石脱水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Nd同位素与胶东地区基性脉岩的Nd同位素组成相近,表明二者有可能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源区.但基性脉岩出露面积明显小于花岗岩,二者之间存在着SiO2成分间隔,并且基性脉岩的不相容元素明显高于花岗闪长岩,从而表明花岗闪长岩不是基性脉岩结晶分异的产物,这与由幔源岩浆直接分异形成的高Sr、Ba花岗岩(HiSrBa)的成因不同.因此,花岗闪长岩有可能来源于早先与脉岩源区相似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而形成的下地壳镁铁质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少量地壳混染作用.Mg#>50的岩石具有高Sr、Sr/Y、La/Yb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形成时源区残留相中含有密度较大的石榴石,从而可能引起下地壳物质及岩石圈地幔的拆沉.这对研究胶东地区地区乃至中国东部在中生代期间岩石圈强烈减薄作用的机制和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园带状杂岩体主要由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官山石英二长岩、沙峪斑状花岗岩和西后峪花岗岩4个侵入体构成。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富镁贫铁,准铝质,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弱的Eu负异常,Sr/Y值较高,是中性埃达克质岩。官山石英二长岩富碱富镁,Sr/Y和(La/Yb)N值高,具弱的Eu负异常,是典型的"C型埃达克岩"。沙峪和西后峪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低,具负Eu异常。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和官山石英二长岩是高Sr的基性原始岩浆在中等压力(0.8~1.2GPa)条件下分离结晶的产物。沙峪斑状花岗岩和西后峪花岗岩则是由幔源岩浆与地壳岩石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长园带状杂岩体的实例表明,埃达克质岩起源或形成的压力可以相对较低(1.2 GPa)。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东北部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前人划分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花岗岩有相当一部分是侏罗纪花岗岩。根据时间先后关系,可将本区侏罗纪花岗岩的侵位顺序划分为早、晚两期,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190Ma和171~181Ma,这些侏罗纪花岗岩的年龄数据与东北其它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完全可以对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以将这些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低Sr高Yb型和高Sr低Yb型两类,它们有相同或相似的源岩组成而起源的深度不同,早期侵入的花岗岩为低Sr高Yb型,起源于压力较低的中地壳,而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为高Sr低Yb型,类似于"C"型埃达克岩,起源于压力较高的下地壳。锆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侏罗纪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新元古代和显生宙期间增生的地壳物质及两期增生地壳物质的混合物。本区侏罗纪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为准铝质或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Ⅰ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属于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的中国东北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带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熊子良  张宏飞  张杰 《地学前缘》2012,19(3):214-227
文中研究了北祁连东段冷龙岭地区毛藏寺岩体和黄羊河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毛藏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锆石U 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24±4) Ma。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Mg#(约55),K2O/Na2O=0.77~0.91,A/CNK=0.92~0.94,表明岩石属准铝质。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花岗闪长岩富集LILE、亏损HFS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6.9~19.5],具有弱的Eu负异常(Eu/Eu*=0.75~0.83);花岗闪长岩具有ISr=0.706 3~0.706 5,εNd(t) =-1.5~-1.1,TDM=1.10~1.16 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和Sr Nd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为基性下地壳变玄武质岩石,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黄羊河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结晶年龄为(402±4) Ma。岩石富碱(K2O+Na2O=6.91‰~7.66%),K2O/Na2O>1,A/CNK=0.97~1.05。钾长花岗岩富集LILE及HFS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中等[(La/Yb)N =10.6~17.8],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43~0.68),表明钾长花岗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具有ISr=0.710 3~0.711 3,εNd(t)=-6.7~-6.0,TDM=1.46~1.55 Ga,反映岩浆主要来自地壳中长英质物质的部分熔融。冷龙岭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因及其岩浆演化揭示了北祁连山造山带从加里东早期的挤压构造体制向加里东晚期的伸展构造体制的演化。这些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岩浆的产生可能与俯冲的北祁连洋板片的断离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西准噶尔西南部的拉巴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285.7~295.1 Ma), 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基和一系列花岗闪长斑岩、闪长岩、花岗岩等岩脉组成, 矿物主要包括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 CaO、Na2O含量较高, Eu弱负异常, 高εNd、低(87Sr/86Sr)i, 具有中高硅、钙碱性、贫镁铁、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特点, 属典型的I型花岗岩, 可进一步分为高Sr低Yb的高压型埃达克岩和低Sr高Yb的低压型岛弧花岗岩, 均形成于洋壳俯冲的岛弧环境, 西准噶尔地区在早二叠世可能仍存在未完全关闭的有限洋盆, 对完善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牧场早石炭世花岗岩体进行野外观察、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以及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构造环境,进一步为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依据。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3306±18) Ma,二长花岗岩为(3277±26) Ma,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闪长岩为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亲缘性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闪长岩具有典型下地壳来源特征并伴有部分幔源岩浆混合作用,为弧岩浆岩。二长花岗岩为具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两类差异明显的岩石稀土配分曲线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下地壳岩浆重熔的演化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样品为大陆弧环境下壳源重熔的成熟弧花岗岩。构造判别图显示花岗闪长岩为代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I型花岗岩,而二长花岗岩则为指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环境的A2型花岗岩,二者构成I-A型复合岩体,说明研究区在早石炭世仍存在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推测古亚洲洋此时尚未闭合。  相似文献   

15.
乌石垄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东北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矿岩体。地质特征表明乌石垄岩体沿太平复式向斜轴部侵入,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次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年龄在148.9±2.0 Ma~148.0±2.5 Ma之间,显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燕山早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类岩石均属高钾钙碱性和过铝质岩石。花岗闪长岩具有高SiO2(>65%),高Sr/Y比值(样品平均值>21.7)和(La/Yb)N(样品均值>15.33),高Al2O3(均值>15%),低MgO(<1.86%),低Yb(<2.50×10-6)和Y(<23×10-6),低Sr(292.38×10-6~424.60×10-6)含量,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而二长花岗岩具有较低Al2O3(<13.5%),低Yb(1.29×10-...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是中国显生宙花岗岩极其发育的地区,构造演化复杂。研究大兴安岭东北部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是解决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的重要突破口。塔河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性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运用LA-ICP-MS测年方法对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测年,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1Ma(MSWD=0.73)和130±1Ma(MSWD=2.2)。早白垩世侵入岩SiO_2含量为61.32%~71.68%,为中酸性岩类。Al_2O_3含量为13.53%~15.62%,显示为准铝质或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REE为(152.28~253.85)×10~(-6)。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高Sr低Yb型和低Sr高Yb型两类侵入岩,起源于地壳的不同深度。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洋盆自西向东的剪切式收缩闭合作用,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陆-陆碰撞导致下地壳加厚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园包山晚古生代花岗岩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园包山一带,其岩体特征对红石山蛇绿岩带属性及北山北带的构造演化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确定园包山复式岩基中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奥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317.1±3.1、314.8±2.7和313.7±2.3 Ma,均属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园包山花岗岩高硅(SiO_2=67.77%~73.00%)、富钠(K_2O/Na_2O1),A/CNK=0.95~1.13,属偏铝到弱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具有中等强度的负铕异常(δEu=0.46~0.65),呈现出岛弧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中奥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又有所不同,岩石样品富硅,具非常弱的负铕异常(δEu=0.81~0.99),高Sr/Y和La/Yb,在Sr/Y-Y图上落入埃达克岩区域。上述特征差异暗示两者具有不同的源区。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来看,晚石炭世早期研究区南侧红石山洋向北俯冲启动了这次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具岛弧性质的园包山花岗岩复式岩基,其中具埃达克质特征的奥长花岗岩来源于俯冲的洋板块的部分熔融,暗示红石山洋可能属较为年轻的热洋壳。  相似文献   

18.
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北部宗乃山岩基包括中二叠世钾长花岗岩(272±1 Ma)和早三叠世闪长岩(249±1 Ma)、花岗闪长岩(247±1 Ma)。中二叠世钾长花岗属于准铝质和钾玄质系列,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早三叠世闪长岩属钙碱性系列,而花岗闪长岩为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属于I型花岗岩。宗乃山地区这些中酸性侵入岩都显示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并且具有微弱-中等的Eu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都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和Ti等)。宗乃山地区侵入岩的锆石绝大部分具有正的εHf(t)值(+0.3~+11.6)和相对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CDM=1 275~533Ma),表明源区主要为新生地壳物质。这些特征与同一构造带上沙拉扎山地区的侵入岩十分类似,而明显不同于具有古老基底的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侵入岩,因此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具有亲中亚造山带的特征,中亚造山带与阿拉善地块的界线应位于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以南。  相似文献   

19.
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北缘的浙江安吉多金属矿区发育侵位序列复杂的坞山关杂岩体及与其有关的蚀变和矿化.为了探讨区内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该杂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并籍此对其成因类型、源区特征进行了探讨.坞山关杂岩体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前者具富碱、高钾特征,属准铝质-钾玄岩系列,花岗闪长岩具高钾特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正长花岗岩具高硅、低钙、贫镁、高FeO/MgO值、富碱特征,属准铝-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该杂岩体的∑REE为(123.5~216.47)×10-6,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明显的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型,Eu呈不同程度的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各岩石单元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是Rb、Th、K)明显富集,Ba、Sr负异常明显,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该杂岩体成矿元素ω(Mo)、ω(W)明显高于克拉克值,暗示其具有提供成矿物质的潜力.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分异Ⅰ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Ⅰ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多数特征,但从杂岩体各岩石单元的成岩年龄相差不大、具地球化学亲缘性以及A型花岗岩不具高分异特征来考虑,将其归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更理.La/Sm-La图解显示出,该杂岩体为平衡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其轻稀土元素富集、Ta-Nb、Ti、Eu、Sr、Ba负异常可能是源区为含角闪石族、金红石、斜长石作为难熔相遗留在残留物中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青海南山构造带西段黑马河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及花岗闪长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及暗色微粒包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44.4±1.1 Ma和243.0±1.2 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暗色微粒包体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具有轻重稀土明显分异的右倾特征,具弱负Eu异常(δEu=0.65~0.8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Th、K)和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Ba负异常。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黑马河花岗杂岩体具壳幔岩浆混合特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环境,石英闪长岩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则源自壳源岩浆与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合。黑马河花岗杂岩体是中三叠世早期宗务隆洋向南俯冲消减的岩浆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