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共生。世界著名产地有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中国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黄石和赣西北。  相似文献   

2.
黄铜矿     
《地球》2013,(1):95
正致密块状及粒状块体,铜黄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密度中等,性脆,导电。黄铜矿也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金属矿物,主要产于热液矿床及矽卡岩矿床中,也产于硫化铜镍岩浆矿床中,风化后可变成孔雀石、蓝铜矿及褐铁矿等。肉眼鉴定颗粒较大的黄铜矿是比较容易的,注意其颜色及硬度特征即可,但如遇细小颗粒时,则可能误认为黄铁矿,区别的方法除了进行铜的焰色反应外,最好是将矿物颗粒置于锌板上加盐酸,观察其表  相似文献   

3.
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矸”。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0,(3):78-80
矿物与绘画艺术渊源深厚,比如国画、唐卡、壁画中的许多施绘颜料都是矿物的磨粉制成的,所以历经千年亦可保持鲜艳的色彩。颜料中蓝色系的石青由蓝铜矿制作,绿色系石绿来源于孔雀石,红色系赭石出自赤铁矿,黑色系岩黑则是用钛铁矿制作的。  相似文献   

5.
正5月16日在长沙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上,一块由4名安保人员看护的自然金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自然金(nativegold)是自然产生的金元素矿物,是一种产自脉矿或砂矿的自然金块。因形状酷似狗的头形,又名狗头金。产于原生矿床中的自然金俗称山金,产于矿床(自然金混在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永定山口钼矿区圈出工业矿体4个,产于闪长玢岩体内,受东西向断裂控制。主要蚀变类型为磁铁矿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钾化等。金属矿以辉钼矿、磁铁矿、黄铁矿为主。矿床地质特征与斑岩型钼矿类似,为斑岩型钼矿。结合山口钼矿的成矿特征,提出区内钼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兴奇 《地球》2014,(3):104-106
粤西地区锡矿床分布于吴川-四会断褶带及其北西侧。与区内燕山晚期复式花岗岩类关系密切,斑岩型锡矿主要产于花岗岩岩简内部及其接触带,蚀变与矿化具分带现象;云英岩型锡矿主要于花岗岩体顶部隆起部位面型云英岩化带中;层控矽卡岩型锡铁矿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震旦系云开群中段矽卡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本文着重从锡矿类型及地质特征进行概述,并对其成矿条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松花石是吉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于长白山区的江河之畔,色泽丰富,石质温润,纹理天然。而松花石砚,最初出现在明代,后来受到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的青睐,被清朝的皇室定为"御砚"。不久前,"投石问道——彭祖述松花石砚艺术作品巡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行,108方松花石砚的精品集中亮相,汇集了篆刻、雕刻、书法、微刻等技艺,尽显松花石砚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韩朝 《地球》2014,(5):88-91
墨玉是一种珍贵而稀有的矿石,仅产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部山区,其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如墨,光洁可爱,极负盛名,素为治观、刀工之上佳珍料,古人将其与钻石、宝石、彩石并称为“贵美石”。  相似文献   

10.
在对西秦岭重点地区地质建造、结构构造等研究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西秦岭造山带地质结构、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等提出了新的认识,包括:1,首次对前人在西秦岭北带厘定的晚泥盆世磨拉石地层-大草滩群(D3dc)进行分解,认为它是晚泥盆世滨浅海相砂岩、粉砂岩及碳酸盐岩在不同地段分别逆冲到二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之上所形成的岩片叠置体系。并根据构造解析的原则,结合区域地层结构,将西秦岭北带构造-地层体划分为三个单元,即上古生界-中生界表构造层次准原地系统、古生界浅构造层次推覆岩片及元古界中深构造层次推覆岩片,它们相互叠置而成的西秦岭北带的岩片堆垛体系;2,对西秦岭西成矿田的研究表明,西成矿田的容矿地层不仅包括泥盆系,而且还包括元古宇,其中最大的矿床-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产于元古宇而不是泥盆系,西成矿田是后生热液矿床而不是海底喷流沉积矿床,它的形成完全受元古宇构造岩片由西向东的逆冲-推覆及其所造成一第列构造效应所控制;3,西秦岭南带勉略构造带为一构造走滑体系,产于勉略带的蛇绿岩与产于勉略宁地块内部的蛇绿岩是同一时期、同一构造背景的产物,为中新元古代板块构造演化的记录,在南秦岭,不存在可靠的晚古生代蛇绿岩。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揭西金坑矿区目前已初步查明的(333+334)级矿石量为2245464.8吨,其中金属量Cu:17596.7吨、Sn:5945.3吨、Pb:31536.9吨、Zn:58095.2吨。矿区主要矿体为脉状,均受滑动破碎构造带控制,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分布于灰白色花岗闪长斑岩中,在空间分布上受滑动破碎构造带控制,矿体顶底板为片理化带,蚀变强,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的片理化带所产生的滑动破碎带中。另一类则产于石英片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层间滑动破碎构造带中,主要由多个连续的或间断的扁豆状、透镜体状的矿脉组成。矿体赋存严格受岩层控制,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本文旨在通过对矿体特征、成矿机理的深入分析,为矿区为进一步扩大资源量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江西弋阳铁砂街中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弋阳铁砂街铜矿产于中元古代晚期海相火山岩中,矿床在大地构造环境、含矿地层建造、矿体形态、喷流岩组合、喷流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都具有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的典型特征,是扬子板块、华夏板块边缘中元古代裂谷海底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5)
正新疆"魔鬼城"附近的茫茫戈壁滩上,有一种质地细腻温润、色彩丰富的"石头",其极品可以散发出璀璨光芒。因产于古丝绸之路,且玉石为金黄色、内部带萝卜纹而得名"金丝玉"。尽管这种玉石最近几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但相传它早在楼兰  相似文献   

14.
金龙山金矿带是我国南秦岭沉积岩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带,产于南秦岭晚古生代镇旬盆地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细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通过地层、沉积环境、成矿有关微量元素、矿石化学成分及显微组构研究指出赋矿有利岩性为泥质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质灰岩等,典型的浸染状矿化产于以粉砂质为主(SiO2多变化于38%~73%),含一定钙质(CaO多在10%~25%之间)的岩石中,即以钙质粉砂岩为主要的赋矿岩石类型;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生物成因黄铁矿不富集金.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受与断裂连通的有利岩性(可渗透性层位)控制;是"岩性控矿”,而非地层时代控矿.主要赋矿地层南羊山组是"赋矿之所”,而非"生矿之源”.以钙质粉砂岩为代表的沉积岩石控制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具有普遍意义.断裂与有利岩性一起控制了浸染状矿化.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南天山查岗诺尔大型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岗诺尔铁矿床为新疆南天山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磁铁矿床。该矿床产于南天山造山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碳酸岩建造中,储量达到1.3亿吨。矿床由多个平行于地层层理的矿体组成,其主矿体位于隐爆角砾岩内。主要的矿物组合包括磁铁矿、磁赤铁矿、穆磁铁矿、赤铁矿、假象赤铁矿及极少量的镜铁矿等。通过对矿石的结构、构造以及矿石矿物化学成分的综合分析,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火山通道附近的潜火山构造隐爆作用密切相关。该矿床的发现为区域上寻找同类矿床提供了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西南“三江”地区嘎村与老厂两个大型海相火山岩型银矿床和我国东部及新疆天山地区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型银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海相火山岩型银矿床主要产于岛弧、裂谷构造环境的次级火山-沉积盆地中,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下部为脉状-网脉状矿化,上部为产于热水沉积岩中的层状矿化(主矿体),从地表向深部成矿元素为As(Au)→Ag,Pb,Zn→Cu,嘎村矿床的层状矿体全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04±14)Ma,主成矿期为晚三叠世。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斑岩)型银矿床银矿形成时代多晚于围岩,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和团块状为主。并详细地研究了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型银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银矿床或银与萤石、卤素元素、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和岩性地层柱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产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带范围内的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并系统地研究滑移介质、中-浅源和深源构造块的基本特征。在深源构造岩块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壳幔过渡带至上地幔段的岩性地层柱,对上地幔可能存在的地质作用类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董文伟  陈少玲  杨绍文 《地球》2013,(11):94-97
金厂河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矿床呈隐伏状产于金厂河隆起核部薄一中层状大理岩化灰岩下部的矽卡岩中。矿体呈脉状一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具Pb、Zn—Cu—Cu、Fe—Fe垂直分带和Fe、Cu—Pb、Zn—Cu水平分带,边部铜矿向铅锌矿过渡,具多层楼结构。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交代矽卡岩型铜锌铁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范疙瘩金矿位于熊耳山断隆的东南部,马超营断裂带的北侧,金矿体产于北西向M14断裂带内。本文通过研究断裂构造的方向、规模、分布特征,分析断裂活动历史及矿体产出特征,总结成矿规律。金矿体严格受M14断裂控制,离断裂越远金矿化越弱,M14断裂带倾向上引张部位及断裂分支复合部位是金元素的富集地段,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秦岭卡林型金矿带是世界第2大卡林型金矿集中区,与形成于新生代活动大 陆边缘盆岭省的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不同,产于中生代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成矿同 位素年龄集中于 197.45-129.45 Ma,属碰撞造山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表明成矿与碰撞同步.包裹体、同位素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西-印支构造层,中生代时海西-印支构造层沿双河-公馆断裂等的陆内俯冲导 致了金龙山等金矿床形成,基此建立了“秦岭式”卡林型金矿构造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