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翟庆国  李才  王军  陈文 《地质通报》2009,28(9):1221-1228
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期间,在藏北戈木错北部发现了一套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对保存较好的3处火山岩的样品进行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了30.6Ma±0.4Ma、30.0Ma±0.2Ma和29.8Ma±0.3Ma三个坪年龄,代表该地区火山岩的喷溢时代。戈木错北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钾质火山岩的类似,它与鱼鳞山、走构由茶错、多格错仁等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共同构成了羌塘地区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它们的形成与印度大陆同亚洲大陆的碰撞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北部黑石北湖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宁维坤  迟效国  刘建峰  赵芝  李才 《地质通报》2009,28(9):1355-1360
昆仑岩带新生代钾质火山活动是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记录。有关岩浆源区的性质和岩浆产生的机制一直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阐述了昆仑岩带黑石北湖钾质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与西昆仑康西瓦和泉水沟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成因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昆仑火山岩带玄武质岩石的K2O和Na2O含量变化较大,从钠质过渡到钾质,硅碱图显示玄武质初始岩浆向钾质安粗岩方向演化。黑石北湖火山岩的高场强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源区具有EMⅡ的性质。岩石LREE的强烈富集和HREE的强烈分馏指示岩浆来自富集型含石榴子石地幔源区。不相容元素K/Nb、Ba/La等比值具有岛弧火山岩与OIB型玄武岩的过渡特征,指示源区为曾遭受软流圈流(熔)体交代的古俯冲地幔楔。  相似文献   

3.
西藏措勤地区发现第三纪富钾岩浆岩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马润则  刘登忠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28-731
西藏措勤地区发现了第三纪富钾火山岩及正长岩,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8~15.9Ma和27.15Ma。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粗安岩,少量粗面岩、玄武粗安岩、白榴石玄武粗安岩;正长岩主要岩性为中—中粗粒或似斑状霓辉正长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初步研究表明其属于钾玄质-超钾质火山岩和碱性正长岩。这一发现填补了冈底斯北部新生代富钾质岩浆活动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羌塘错尼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羌塘错尼地区火山岩可以划分为3套岩石组合:①高钾钙碱性火山岩(44Ma~38Ma);②钾玄岩质火山岩;③强碱性火山岩(34Ma~19Ma)。3套火山岩均是大陆碰撞造山后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始新世以来,随着该区由碰撞、挤压作用发展到出现走滑,应力环境由挤压转变为张性,导致依次喷发高钾钙碱性火山岩、钾玄岩质火山岩和强碱性火山岩。强碱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岩浆源区受到过地幔流体的强烈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万明 《地学前缘》2003,10(2):471-478
在青藏高原及邻区考察了新生代火山岩 ,并对西藏的 5个火山岩省进行了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火山岩的源区特征。西昆仑省喷发了钠质熔岩 ,而其它省均为钾质熔岩类 ;甘肃礼县新生代盆地主要以超镁铁质熔岩为主 ;云南的金沙江北段、腾冲以及滇东南的火山岩类在岩石组合、喷发时代和意义上独具特色。文中以陆内俯冲、岩石圈深部的大地构造演化 ,特别是“壳幔过渡带”的部分熔融 ,对它们的成因及科学意义进行了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MgO=8%标准化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表现为高Al2O3/TiO2、SiO2,低CaO/Al2O3的特征;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表现为低SiO2和低Al2O3/TiO2;高Fe8.0、Na8.0、CaO/Al2O3的特征。与区域软流圈地慢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桂东南钾玄质岩石的高Fe8.0、低Na8.0和CaO/Al2O3值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东部中一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主量元素的特征,可能反映了与桂东南钾玄质岩石不同的形成环境。而中、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主量元素特征上的差异反映了岩浆来源区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始新世 (4 5Ma)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以来 ,藏北新生代火山活动相当频繁 ,在空间上自南向北随时间早晚依次形成了羌塘、可可西里和喀喇昆仑—玉门 3个火山岩带 ,依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 5个火山岩系列 :①钠质碱性玄武岩系列 ;②白榴石碧玄岩 -响岩系列 ;③高钾钙碱性系列 ;④可可西里钾玄岩系列 ;⑤喀喇昆仑—玉门钾玄岩系列。通过对各系列火山岩成因的研究 ,可以作为了解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岩石圈物质组成、壳幔结构以及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8.
羌塘腹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羌塘腹地新生代火山岩产出于青藏高原地壳向北减薄、地壳泊松比值向北发生异常增高的过渡地区。该区火山岩在藏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中形成时代最老,为 4 4.1± 1.0Ma~32.6± 0.8Ma。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为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的混合产物。藏北高原的隆升与岩石圈地幔的拆离、地壳拉伸减薄及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由此推测藏北高原的主要隆升起始期为 4 0Ma左右。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中生代发育的大量火山岩多数属于钾质火山岩的范畴,这已经被许多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所证实(汪洋等,2004;汪洋,2007).  相似文献   

10.
滇西南澜沧江带三叠纪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西南澜沧江带三叠纪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微量元素和矿物学特征表现出钾玄岩系列火山岩之主要特征。据火山岩的地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确定为陆内弧火山岩。中三叠统忙怀组富K_2O、富Al_2O_3流纹质火山岩属碰撞型弧火山岩,上三叠统小定西组高钾玄武岩—钾玄岩—安粗岩火山岩组合和芒汇河组钾质粗面玄武岩—高钾流纹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属滞后型弧火山岩。  相似文献   

11.
西藏高原前新生代时期的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时期的高原隆升历史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两个长期被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但迄今对西藏高原自身的物质组成和前新生代演化历史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直接限制了对新生代时期西藏高原隆升历史的更深入研究。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早—中二叠世时俯冲背景和伸展背景共存于现今的冈底斯带和喜马拉雅带,中二叠世末期(大约263Ma)侵位的皮康过铝质S型花岗岩以及同期发生的松多榴辉岩的高压变质作用和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指示现今的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在那时经历了同碰撞造山事件。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表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带存在以古元古代甚至太古宙物质为特征的古老基底物质,而北冈底斯带和南冈底斯则分别以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和显生宙新生地壳为特征。已有高质量年龄数据和锆石Hf同位素指示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在大约110Ma发生了带状岩浆大爆发并伴随着幔源物质显著增加。新的可靠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喜马拉雅带东部措美(Comei)地区大面积出露的白垩纪火成岩侵位于132Ma左右,代表了新近在藏南和澳大利亚南西部识别出的经历了强烈变形和深位侵蚀的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的残余。以这些新资料为基础,讨论了西藏南部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特提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许继峰  王强 《地学前缘》2003,10(4):401-406
Adakitic火成岩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岩浆作用方式产生,其中下地壳镁铁质岩石的直接部分熔融和拆沉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两种重要的adakitic火成岩形成方式。在一个大陆厚地壳背景,adakitic火成岩的产生指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位于大于40 km的下地壳之中,因此,暗示该大陆地壳的最小厚度超过40 km。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地区分布有40 Ma左右的“低镁”和“高镁”adakitic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它们应分别是青藏高原厚大陆地壳下部镁铁质岩石直接部分熔融和拆沉的下地壳脱水熔融的产物。这套adakitic火山岩的厘定指示出在40 Ma左右时,青藏羌塘地区或更大范围的大陆地壳已经加厚到超过40 km,其地表在当时或稍后可能已经开始了隆升。  相似文献   

13.
Developed in the Mt.Kunlun orogenic belt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n active Cenozoic volcanic zone which is more than 1000km in length and some ten to hundred kilometers in width.It extends east-westwards and is roughly parallet to the strike of Mt.Kunlun.The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are divided into the northern(N-)and southern(S-)subzones.Eruptions of volcanic lavas in the S-subzone are related to an initial rift zone within the north Qiangtang terrane,but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N-subzone are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Mt.Kunlun and the Tarim terrane.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can be explained by a model of southward intraplate subduction of the Tarim terrane.  相似文献   

14.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可可西里地区的新生代火山岩属于藏北火山岩带的东段。火山岩主要以熔岩台地、桌状山的形式产出,熔岩厚约40—100m。除少量的高钾流纹岩、粗面岩和粗面英安岩外,在数量和分布上以普遍含二辉石斑晶的安粗岩占优势。岩石以富碱(尤其富钾)和富LREE为特征。火山活动发生在中新世,根据K/Ar定年结果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本区火山岩的特征与西藏境内的同时代岩石完全可以对比。火山活动与高原新生代以来的岩石圈演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E EARLY UPLIFT 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ROM THE STUDY ON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IN QIANGTANG REGION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青藏高原钾质火山岩发育,主要集中于藏北地区和拉萨地块内,仲巴地块中鲜见报道。对仲巴地块中发现的加达钾质火山岩进行研究,其岩石类型以粗面质为主,岩浆以溢流相-喷发相不间断喷发。样品普遍显示高钾高铝,低碱,偏酸性,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负Eu异常,贫Y和Yb,Sr含量较高,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粗面玄武安山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03±0.32Ma,形成时代为中新世。加达钾质火山岩浆来源于挤压增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其产出的构造背景是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Tengchong Cenozoic volcanics that have record key information o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mantle features of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because of its unique eruption history spanning the entire Quaternary period. Magma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engchong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Nd-Sr-Pb isotope and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data from different eruptions in the Ma’anshan area. Different samples within one eruption show relative identical lithologies,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However,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for the five eruptions are distinct from each other. These volcanic rocks show low Mg# values (<45), moderate to high fractionation of LREEs and HREEs, and enrichment of Pb and Ba and depletion of Nb. Tengchong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an enriched mantle based on Nd-Sr-Pb isotopic studies. And lines of evidence show that crustal contamination should be involved before the eruption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Tengchong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Older subducted component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adakite recycling at various stages of evolu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origin of the enriched mantle source magma accounting for the isotopic features of Tengchong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Segregated primitive magma pulsating injected into magma chamber, fractional crystallized and contaminated with crust component. Finally, magmas with distinct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for each eruption formed. The extension of the northeast segment of the Yingjiang tectonic belt triggered the pulsating eruption of the Cenozoic volcanics in the Tengchong area.  相似文献   

18.
岩浆作用与青藏高原演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青藏高原是我国岩浆岩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出露着从元古宇到新生代各个地质时期多种类型的火山岩与侵入岩,面 积达30万km2左右,占全区面积的10%以上。这些岩浆岩在青藏大陆动力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既是探测深部的“探 针”和“窗口”,又是构造演化的记录,并形成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本文拟通过岩浆作用和岩浆岩来研究青藏高原 演化的一些科学问题。(1)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限: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限是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问题,也是国际上争论的一个热点,到目前为止,分歧仍然很大,从主张早于70 Ma 到34 Ma都有。本文根据来自我国西藏 南部延伸1500 km以上的主碰撞带的综合证据提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开始的时间为70/65 Ma,完成的时间在40 Ma左右, 这个时期称为同碰撞期,40 Ma之后转入后碰撞期。(2)同碰撞阶段的壳-幔交换-底侵与岩浆混合作用: 南冈底斯带同碰撞 花岗岩中有着丰富的岩浆底侵作用与岩浆混合作用证据。这两种作用,是通过岩浆作用实现壳-幔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是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大陆地壳生长方式。(3) 青藏巨厚地壳的成因: 双倍于正常厚度的巨厚地壳,是青藏高原最显著 的特点之一,世界瞩目。通过对同碰撞与后碰撞火成岩的研究提出“两类地壳、两种机制”的认识,即新生地壳与再循环 地壳;构造挤压增厚机制与地幔物质注入增厚机制。(4)青藏岩石圈的组成、结构与演化:高原岩石圈地幔存在三种地球 化学端元,存在三种岩石圈结构类型,已在青藏高原多处发现地幔与下地壳岩石的地表露头及火成岩所携带的深源岩石包 体。(5)青藏高原深部物质的可能流动:青藏高原新生代碰撞-后碰撞火成活动有规律的时空迁移,以及深部地球物理探 测,都暗示碰撞引起壳幔深部物质的横向流动  相似文献   

19.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及温压条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藏北新生代火山岩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 ,时代上从南向北由老逐渐变新 ,表现为其带状由南向北迁移。岩石系列分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 ,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类、辉石类和长石类等 ,它们都有类似的演化特点 ,同一岩带中岩浆总体由东向西演化。运用相应的方法 ,计算出藏北新生代火山岩中不同矿物的结晶温度为 90 0~ 12 0 0℃ ,形成压力为 1 1~ 3 4GPa ,从而确定了岩石的近似来源深度 ,这对青藏高原隆升及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对脉动性的岩浆活动事件的主体时代的分析 ,认为 6 0~ 30Ma期间岩石圈持续增厚 ,表现为岩浆起源深度不断增大 ;30Ma以来 ,岩石圈厚度近于恒定 ,表明随地壳的持续增厚 ,岩石圈地幔发生了减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曾普胜  李华  朱晓华  麻菁  苟瑞涛  王聚杰 《地质通报》2015,34(10):1826-1836
云南曲靖盆地内的蔡家冲火山岩作为扬子克拉通内部深断裂受青藏高原向东南逃逸而影响强度的标志之一,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区新发现的新生代火山岩的斑晶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和少量黑云母,为钾质火山岩(粗面质火山岩);结合火山岩的全岩成分、微量元素分析,确定蔡家冲火山岩为粗面质火山岩(超钾质火山岩),经湖相水解后K、Na等碱质组分部分流失,导致该区火山岩在火山岩分类图解中落入碱质稍低的花岗闪长岩区域,其本质是水解的粗面质火山岩;全岩K/Ar同位素测年显示:火山岩活动时间范围在44.9±0.8~48.4±0.9Ma之间;火山岩下部至上部年龄差大致为3.5Ma,属于古近纪始新世路特阶的产物。该区的新生代火山岩反映出,曲靖深断裂的走滑拉分不仅形成了曲靖、陆良、弥勒、开远等一系列盆地,其活动强度还导致新生代始新世路特阶的蔡家冲组火山岩的喷发,曲靖深断裂同小江深断裂一样,新生代活动显示为超壳深断裂。火山岩显著富集Cd、Pb、Zn等元素,综合考虑东川播卡等地深部发现同时期的富碱侵入岩及金矿床,该区火山岩显示的金矿、铅锌矿的找矿潜力值得关注。曲靖深断裂还与地震活动、热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油气资源、固体矿产等密切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