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利用黔南州12市、县2019年自动站与人工的日照观测月整编数据从理论上分析黔南州自动站与人工日照观测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黔南州1-12月自动站观测的小时日照次数均高于人工观测到的次数;自动站观测的小时日照次数从1月起表现为明显、稳定的逐月上升趋势,并在在8月达到全年峰值;在观测小时日照时数时,人工与自动站的观测数值接近,误差小。总体来讲,光电式日照计比暗筒式日照计有着更好的感光能力,所以自动站的日照观测数据更为客观和准确,但二者之间的日照观测数值仍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曾英  张红娟  李亚丽 《气象科技》2010,38(5):659-660
选取陕西省5个基准站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自动站和人工站平行观测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研究同一地点温湿传感器校准(更换)后人工站和自动站月对比差值的变化。研究表明,温湿传感器校准(更换)后易形成两个不同的人工与自动站对比差值序列,对比差值突变的节点是今后进行单站资料订正非常关健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障自动气象观测站实时观测资料达到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考核要求,以DZZ4新型自动站为例,介绍了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六要素传感器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查,为台站业务人员在自动站传感器突发故障时的应急处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更换地温传感器过程中,管道拐角太多,传感器连接线之间相互缠绕,给台站换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该文论述了自动站地温场地温传感器布线改造的方案,为规范、简化台站更换地温传感器提出了思路和方向,也为以后自动站地温传感器的室内送检流程简化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5.
自动站单轨运行后,日照观测主要还是采用原有人工方式.每日日照观测后还需进行人工审核.为了减少人工审核造成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现根据日照审核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实现日照观测的自动审核.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6年8—12月北京观象台直接辐射传感器、FS-RZ1型日照计以及暗筒式日照计观测数据,对3种测量设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传感器两两对比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在雾霾日明显高于无雾霾日。在雾霾日,自动跟踪直接辐射传感器测量值比另外两种偏高,FS-RZ1日照计比暗筒式日照计测量值偏低;在无雾霾日,FS-RZ1日照计测量值比另外两种测量值都要偏低,暗筒式日照计比自动跟踪直接辐射传感器测量值偏高;暗筒式日照计受日照纸人为制作因素影响,测量值会出现高低不均。FS-RZ1日照计受多云天气影响,测量值会偏低。直接辐射传感器测量方式最贴近WMO对日照时数的定义,但在出现机械跟踪偏差时,测量值会偏低。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温传感器的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章丘站7月份20cm地温自动观测数据异常,将自动站与人工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自动站四支浅层地温传感器放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20cm地温传感器存在故障并及时进行了更换,保证了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Keithley2000表的自动站气压传感器批量校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开发了Keithley2000表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技术,实现了气压传感器模拟量的批量校准,解决了以前依靠自动站采集器校准气压传感器精度不高、数据不能溯源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自动站采集器通道误差影响校准精度,保证了自动站气压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石阡国家气象站2019年1—12月DFC1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简称自动观测)和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简称人工观测)的日照资料,对比分析时、日、月、年日照时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日、月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自动观测年日照时数低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有日照天数和早、晚日照时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分辨率更高和灵敏度更好,更客观反映日照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PTB220气压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析与研究,利用超级终端技术、Keithley 2000数字多用表、线性方程,实现了超差气压传感器模拟量的调整,并解决了数字量调整影响模拟量输出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自动站采集器通道误差影响校准精度,保证自动站气压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完善了超差气压传感器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动站A文件预审常见错误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在预审自动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下称A文件)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人为原因,也有设备和软件原因.本文结合省局审核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技术指导意见,分析了参数设置错误、自动站故障引起的A文件风向<180°和数据不全的情况、自动站滞后降水处理、日照与云的配合问题、A、Z文件不一致及草温数据跳变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对DZS-Ⅱ型大型低速风洞系统内试验段夹具、测风标准器和应用软件的技改情况.使DZS-Ⅱ型大型低速风洞能够安装新型自动站风速传感器和数字风传感器,使自动站风速传感器能够在此风洞中进行检定和测试,满足了新型自动站的业务保障之需.同时,更新检定测试设备,提高了检定和测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编制相应的风速检定用软件提高了整个检定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仪器更换速度,最大限度减少更换仪器对数据的影响,针对地面气象自动站仪器的更换,以CAWS600B型自动站为例,对各类传感器更换时的技巧经验进行总结,阐述传感器更换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自动气象站温湿度传感器更换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湖北省自动观测记录较长的38个站作为被检站,每个被检站选取3个邻近站,统计相对湿度、水汽压序列与邻近站的相关系数、平均值及方差变化情况,分析由人工观测改变为自动气象站观测后,两者存在的差异,并对其中4个国家基准气候站2003—2011年自动观测和同期人工观测进行对比,得到这4个站9年内每次更换温湿度传感器对相对湿度、水汽压记录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对比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两个序列,被检站与对应邻近站的相对湿度、水汽压的相关系数呈减小趋势,两种观测差值的平均值和方差差异显著;温湿度传感器的更换易产生相对湿度和水汽压记录的跳变;温湿度传感器的检定示值误差是加剧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序列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改进观测方法,完善自动气象站检定规程,是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序列均一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简述广西目前自动气象站采用的雨量仪器的技术要求、结构、应用参数、标准等现状,并结合实际业务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探讨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为提高自动站雨量仪器数据收集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2011年3-7月28次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与人工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动站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相比普遍偏小,30 cm土层数据偏差最小,20、40、50 cm土层次之,10、60、80、100 cm土层偏差较大;10、20、80、100 cm 4个土层自动站相对湿度演变趋势与人工测值较为接近,相关性较好;自动站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土壤水分变化敏感程度较低,其相同土层土壤相对湿度波动振幅小.分析结果可为评估DZN3型土壤水分自动站的监测能力及监测数据订正与应用服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新型站结构特点与故障现象,依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电信号传输流程,通过读取传感器数据、测试关键点电信号,排除称重降水及能见度传感器故障。最后总结了排查此类故障所需掌握的技术要点,从而为新型站中独立型传感器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柳红 《山东气象》2016,36(4):63-66
为保证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正常运行,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实时提供连续、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文章介绍了主采集器为HY361型区域自动气象站的主要组成,描述了HY361型主采集器、6要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部分技术要点,全面介绍了区域站各组成部分的日常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区域站“全部或部分数据缺测”故障原因、分析思路、维修测量方法、判断依据等作了比较详细、准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徐国元  陈明霞 《青海气象》2009,(2):43-45,40
大气探测自动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0年,青海省通过“青海省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建设,建成了34个MILOS500型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自动站)。根据中国气象局《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操作规范》,需要1—2年对自动站的传感器进行校准工作,对于MILOS500型自动站的辐射传感器(以下简称辐射)校准存在很多客观原因,如价钱较贵,进货时间较长,备份少等,从工作实际出发,从传感器的技术指标上、所采集数据上进行分析,国产辐射能够代替芬兰产的辐射应用到自动站业务上,实现辐射国产化。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现在,自动站虽已投入正常业务运行,但日照的观测仍为人工观测。 目前,台站观测日照时数采用的仪器大多是暗桶式日照计,它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桶内,使涂有感光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