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三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km,宽10~200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km,宽20~120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km,宽20~200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km,宽10~100m。矿体一般长100~2560m,厚0.80~10.01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m,厚1.46~32.53m,平均厚约7.60m,最厚28.40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马元地区铅锌矿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具有形成超大型铅锌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陕西南郑县马元一带发现大型层控型铅锌矿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陕西省南郑县马元地区碑坝穹隆周缘的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长大于60km、宽10-200m的铅锌成矿带。南矿化带长大于20km,宽20-120m,已圈出多条铅锌矿体;中矿化带长大于30km,宽20-200m,地表已发现多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km,宽10-100m。主矿体长2560m,平均厚度8.60m,平均锌品位4.14%。初步认为该铅锌矿带属层控型,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3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 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 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地层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矿化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研究表明,基底岩系可能为成矿元素Pb、Zn的主要来源;原始铅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的造山带;硫同位素富集重硫,可能主要来源海水硫酸盐;矿石中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分异较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成矿流体推测为热卤水性质;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具有低压浅成成矿特点;矿床形成的初期应始于震旦纪灯影世晚期。结合成矿地质特征,与国外MVT型铅锌矿对比,初步认为区内铅锌矿成因类型类似于MVT型铅锌矿,但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称之为“台缘型”或“扬子型”铅锌矿。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甘沟铅锌矿的地质矿产勘查,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含矿层位为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圈定了4条铅锌矿体,已获铅锌矿资源量9.78×10^4t。该含矿层矿体单个长180-580 m,平均厚度1.22-1.79 m,平均锌品位5.42%-8.37%,平均铅品位1.93%-11.04%。认为该矿床成因属沉积-变形变质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铅锌矿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10~50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含矿层位为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圈出了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和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1Mt以上。矿床(点)单个矿体长75~1400m,平均厚度0.50~14.00m,平均铅品位0.14%~3.69%,平均锌品位0.96%~36.00%。铅锌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相、构造等诸多因素控制。经预测,本区铅锌资源量在2Mt以上,安康—白河、平利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扬子地块北缘观音庵铅锌矿找矿模型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乡观音庵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北缘汉南—碑坝基底隆起的东南缘,属马元铅锌矿带南岸山—松坪铅锌矿东矿段沿倾向自然东延部分。区内地层产状总体东倾,倾角平缓,一般5°~15°,局部受断层或次级穹窿构造影响,具波状起伏特征,震旦系灯影组多处形成"似构造窗"。在观音庵沟一带圈定了4条铅锌矿体。铅锌矿体赋存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上段第二岩性层,赋矿岩石均为厚层角砾状白云岩,具有层控、岩控的特点;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顺层或微斜切层理产出,具有膨大狭缩、分枝复合、分段集中等特点。铅锌矿体长300~1440 m,厚度1.18~1.70 m,铅品位1.18%~2.20%,锌品位1.03%~2.32%。研究认为区内铅锌矿成因类型类似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但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可称为"台缘型"或"扬子型"铅锌矿。通过控矿条件分析及找矿模型建立,认为区内深部找矿应沿基底隆起周边向外深部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位,在扬子地块北缘∈1/Z2平行不整合面下10~50 m范围内的破碎角砾状白云岩带;重点区段是角砾岩带延伸方向及灯影组隐伏区。从而预测本区深部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8.
敞沟矿段位于山东五莲七宝山多金属矿区矿区中南部,共由10条多金属矿脉组成,产于次火山岩体内侧,其中以Ⅰ号铅锌矿体规模最为大,矿体主要延伸方向为近东西,倾向南西,倾角变化较大,35°~80°不等。采用OPIS软件,对控矿构造及矿石品位等的主要矿化指标进行趋势预测与分析,通过各个矿化指标的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对Ⅰ号铅锌矿体矿化富集规律进行简要描述,结合矿体形态变化,最终得出两个可能的找矿区域,G710线中浅部,标高约-50~180 m区域,G707线中深部,标高约-150~-290 m区域。  相似文献   

9.
张善明 《地质与勘探》2018,54(5):890-901
多年来,北山内蒙地区金矿勘查进展不大。2014年,在北山内蒙黑山咀南发现了金多金属矿带,其位于古生代火山盆地过渡带。探槽控制了三条矿带,Ⅰ号矿带长约1500m,宽0.8~5m,刻槽样显示石英脉Au品位在1.00~45.30g/t间,Pb品位在1.00%~26.86%间,蚀变岩Au品位在1.00~39.90g/t间,伴生Ag品位在60~528g/t间,局部地段Cu品位在0.50%~13.70%间。Ⅱ号矿带长约3800m,宽0.3~10m,刻槽样显示北东向石英脉Au品位在1.00~95.80g/t间,近东西向石英脉Au品位在1.00~4.20g/t间,蚀变岩Au品位在1.00~16.60g/t间,局部地段Cu品位在0.50%~1.30%间。Ⅲ号矿带长约1300m,宽1.2~6m,刻槽样显示石英脉Au品位在1.00~23.20g/t间,蚀变岩Au品位在1.00~13.90g/t间。块状方铅矿脉Pb品位在1.00%~78.73%间,伴生Au、Ag、Cu品位分别在1.00~20.20g/t、60~1088g/t、0.50%~21.54%间。拣块样显示Au、Ag、Pb品位最高达1223.00g/t、1760g/t、81.38%。系统的地表工作表明,该区找矿潜力巨大,该矿带的发现对北山内蒙地区的区域找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铁 《地质与勘探》2015,51(2):275-283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11.
何艳丽  李玲辉 《云南地质》2009,28(4):398-402
铜银矿产于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玄武质凝灰角砾岩的构造破碎带中,局部为破碎带旁侧蚀变带、蚀变发育的方解石脉中。品位均较稳定。已发现矿化体5条。矿床成因为与火山岩有关的中温热液型铜银矿床。  相似文献   

12.
新疆萨尔朔克金铜多金属矿床产于中泥盆统阿舍勒组上亚组的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地表以金(铜)矿化为主,矿体形态及空间分布严格受NN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金(铜)矿石以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赋矿围岩为黄铁绢英岩化流纹斑岩。金主要赋存在微细粒黄铁矿等硫化物和脉石英中,黄铜矿常呈不规则细脉状出现。在地表100m以下,出现铅锌矿化,且向深部铅锌品位较高,一般3%~5%,最高达12%以上。流纹斑岩与金铜多金属矿关系密切。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Hf同位素测试分析,获得流纹斑岩的成岩年龄为386.2±1.5Ma,εHf(t)在7~13之间,主要集中在8.5~12.5之间。上述结果表明,流纹斑岩可能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俯冲增生的产物。铅锌矿化是386Ma流纹斑岩期后岩浆作用的产物,而金铜矿化则是在含矿流纹斑岩的基础上,经其后火山热液叠加作用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昆仑锑富集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东昆仑存在一条长达700 km的锑异常带,在新疆该带锑元素富集程度最高、富集规模最大。西段的黄羊岭地区,已发现大面积锑矿化,其中的黄羊岭锑矿由4个长1 000~1 500 m、宽200~400 m的矿化带组成,含矿岩系为二叠系黄羊岭群碎屑岩,带内各类矿化脉体发育,锑矿化与石英脉关系密切,品位较富,呈现脉状矿化的特点,其资源远景在大型矿床规模以上。通过锑元素富集特征、控制因素、锑矿化特征及其与异常关系的研究,认为东昆仑地区具有寻找大型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该区资源潜力巨大,是新疆最有希望找大型锑矿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邢台县谈话石墨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邢台谈话石墨矿含矿岩组大和庄组分为四个岩性段。石墨含矿(矿化)层位为大和庄组二段及四段下部和中部。石墨含矿(矿化)层(段)有7条,分属上述三个矿化层位。石墨矿体有两个,分属两个含矿层,均属大和庄组四段下部的含矿层位。1号矿体长约400m±,斜伸约55m±,均厚2.40m;2号矿体长约560m±,斜伸约55m±,均厚2.50m。矿石类型有两种:斜长石型块状矿石,属1号矿体,品位2.02%~2.93%;蓝晶石型片状矿石,属2号矿体,品位2.40%~5.46%。两个矿体中可综合利用成分均为金红石和蓝晶石。窑子沟村周边大和庄组三段中石榴石含量较高,推测有一定资源量。  相似文献   

15.
太白岩体南缘铜(钼)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白岩体南缘发现了铜(钼)矿,圈出铜矿体2个,铜矿化体1个,钼矿化体5个。铜矿体长度245~445 m,平均厚度2.03~2.81 m,平均Cu品位1.57%~1.67%;钼矿化体长度50 m,厚度2.03~2.81 m,Mo品位0.01%~0.54%。铜钼矿化受岩体岩石、构造及蚀变带的三重控制。总结出了岩体、构造、围岩蚀变、氧化物及硫化物露头是寻找铜钼矿的重要标志。对矿区矿石中辉钼矿采用Re-Os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模式年龄119.3~123.7 Ma数据,说明本区铜钼矿化形成于燕山晚期。依据矿体与含矿岩体的关系、赋存状态、矿物组分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因素,结合区域上铜钼矿化形成规律,初步认为该矿成因类型可能为与区域性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这一结论对在本区寻找与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钼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产主要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地层中.全岛划分3条石墨成矿带,贯穿马达加斯加南北,矿化带最大规模长达200 km,宽度5000 m.石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条带状,近南北向展布,产状稳定.矿体规模不等,最大矿体长度6100 m,宽度327 m,深度延伸大于1000 m.固定碳品位2.66%~9.02%.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分布广泛,石墨矿床规模多为大中型或超大型,品位高,粒度大.石墨几乎全部为大片晶质石墨,资源潜力广阔.晶质石墨资源量大于2×108 t.  相似文献   

17.
新月地金矿位于康古尔断裂南侧韧性剪切带中,矿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干墩组碎屑岩中。岩浆岩以闪长玢岩、花岗斑岩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内共发现6条矿化蚀变带,5条金矿体,矿体长40~100 m,厚0.95~1.3 m,金品位1.08×10~(-6)~2.15×10~(-6)。伴生铅锌银矿,铅锌品位分别为Pb:0.55%、Zn:0.51%,Ag:13.8×10~(-6)。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区内花岗岩为造山类花岗岩,经后造山作用改造,具与俯冲带有关的岛弧构造环境特征。闪长岩具岛孤和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特征,沉积碎屑岩具大陆岛弧构造环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北天山洋壳向塔里木大陆板块俯冲,形成含矿物质来源,后造山运动作用的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形成韧性剪切带,该过程伴有中浅成和浅成侵入岩体形成,与浅成侵入体相伴的热液及矿质沿剪切带上升,当与大气降水混合时,发生了矿质沉淀和蚀变作用,形成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喀喇昆仑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北缘,该地区通过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已在铁矿、铅锌矿、锰矿等找矿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项目组最近三年通过多次野外勘查、系统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确认在新疆和田县喀喇昆仑腹地白龙山新发现了一处超大型锂铷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为花岗伟晶岩型,目前已确定含矿伟晶岩墙规模为长度3750 m,宽度46~165 m,其中I号矿带由3个巨大矿体组成,长990~1230 m,厚61.86~115.85 m,走向110°~120°,倾角65°~80°。3个主矿体Li_2O平均品位1.26%~1.60%,Rb_2O平均品位0.10%~0.12%,估算334资源量Li_2O为345.7647万吨,Rb_2O为17.682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有望成为一个世界级规模的巨型锂矿床。白龙山超大型锂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整个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稀有金属矿产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对喀喇昆仑锂稀有金属成矿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该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重要的锂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9.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带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该矿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10~50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有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含矿层位并划分为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在10×105t以上。经研究,矿床中硫来源基本一致,属混合型;矿床中的原始铅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反映热水沉积的水源可能是混合物;成矿流体来源于建造水;成矿流体的性质属弱-中酸性介质;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250~300oC,属低-中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20.
红柳疙瘩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的北山裂谷带,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主要岩石类型为含橄榄石角闪辉长岩和角闪方辉橄榄岩,岩石中赋存钛铁矿,具有全岩矿化特点。岩体出露长度6 km,宽度0.5 km,呈NE向展布,岩体经逆断层作用推覆至中生代碎屑岩之上。本文对矿区橄榄岩开展主要元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岩石m/f比值为0.16~0.33,为富铁质超基性岩,具有低碱(Na_2O+K_2O)、MgO,高TiO_2、Al_2O_3和TFe(Fe_2O_3+FeO)特征。AR-SiO_2和FAM图解显示岩体原始岩浆属亚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岩体具有较低的Mg#(0.30~0.49),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钛铁矿的富集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相关。红柳疙瘩钛铁矿经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圈定钛铁矿36条,主要矿体有7条,长度200 m~700 m,控制斜深75 m~150 m,平均厚度4.02 m~13.97 m,呈层状、不规则透镜状,TiO_2平均品位6.37%~7.19%,TFe品均品位为14.60%。对该岩体含矿性分析,有助于北山地区的勘查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