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沉积岩进行粒度分析和各种统计处理,研究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前人做过大量工作。笔者采用薄片粒算法,对川西北白垩系(城墙岩群)之剑阁组中砂岩段(表1)作粒度分析并与其它地区粒度分析资料之概率曲线图进行对比。以研究其沉积环境。运用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国内外所获资料的分析研究相比较,从而进一步研究该区白垩系的沉积环境均属河流(网状河)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在碎屑岩粒度及岩矿成分数据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如根  蔡忠 《地质论评》1993,39(4):329-335
碎屑岩的粒度特征和岩石矿物学特征是判别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动力条件、物源和母岩区性质的良好标志,因此,粒度分析和岩矿数据分析是碎屑岩沉积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建立粒度和岩矿成分数据库的基础上,设计了编绘粒度分析直方图、累积曲线图、概率图和C-M图以及岩矿成分图解的程序,同时计算统计参数,给出了利用粒度参数建立判别函数,自动判别沉积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粒度分析资料判别沉积环境近年来已应用在太原西山、山西阳泉、河南禹县等地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在常用的有Sahu的判别函数及环境鉴别图、各种粒度参数散点图、概略累积曲线图及C-M图等。   相似文献   

4.
陆源碎屑岩的研究 近二十年来这方面有很大进展,特别是应用粒度分析结果进行沉积环境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对现代沉积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性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整理,使粒度分析数据得到了更清晰的图象。如维谢尔(1963,1969)提出了概率累积曲线图;帕塞加(1957)的C—M图;多格拉斯(1968)粒度指数法;弗里德曼(1961,1967)的结构参数散点图;萨休(1964)利用福克和沃德的粒度参数所进行的判别分析;以及其它等等。这些粒度分析的整理方法使碎屑沉积物的成因解释和沉积环境的区分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漳州市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沉积相带(河道沉积相带和海湾沉积相带)的两个钻孔进行详细的第四纪沉积物激光粒度分析,综合研究区内代表性钻孔的岩性和岩相等资料,得出了研究区第四系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的认识。采用MS-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出频率曲线图、概率累积曲线图和粒度众数分布曲线图等,并进行沉积环境的解释。在粒度分析曲线解释意义上,提出激光粒度分析方法做出的粒度众数曲线能够较灵敏地反映沉积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可以作为环境分析的辅助手段。在环境解释方面,漳州盆地第四纪环境演化经历了:①晚更新世中期龙海组冲洪积;②晚更新世晚期东山组冲积;③全新世早、中期长乐组下部海积;④全新世晚期长乐组上部洪冲积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根据长江三角洲ZK01孔的粒度资料,从粒度参数、斜体图、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等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和有孔虫的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分析表明,ZK01孔末次盛冰期以来,沉积物自下而上可分为5段:河床沉积物以砂和砾质砂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以跳跃总体为主的两段式;河漫滩相为砂质和黏土互层,概率累积曲线呈以悬浮总体为主的具过渡的两段式,频率分布曲线为双峰或多峰式;河口湾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变化显著,在C-M图上表现为粗细分异明显的两类,对应两种两段式累积曲线,频率分布曲线亦有单峰和双峰式两类;浅海相主要为淤泥质黏土,粒度参数较稳定,概率累积曲线为一段式,几乎均为悬浮总体;三角洲沉积物以细砂和粉砂为主,概率累积曲线为以跳跃总体为主的具过渡的两段式。研究区该时期依次经历了河床、河漫滩、河口湾、浅海和三角洲等5种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忠惠 《贵州地质》1994,11(1):56-60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瓮福磷矿南沱组和陡山沱组沉积岩石碎屑粒度分析及粒度参数的研究,对沉积环境作出解释,与其它相素分析的结果是吻合的,这表明粒度分析可以作为确定沉积环境的参照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中坪地区上三叠统二桥组16件砂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合二桥组砂岩地层所在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砂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情况.对砂岩的粒度概率累计曲线、C-M图、粒度特征参数、结构参数散点图解等的分析显示,二桥组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图具有较好的正态分布特征,频率直方图多呈单峰式;正态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为多跳一悬式、一跳一悬式、一跳一悬夹过渡式,主要由悬浮组分和跳跃组分组成,缺少滚动组分.中坪地区上三叠统二桥组从下部到上部处于一个由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相向浅湖相过渡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砂岩的粒度特征是其成因的重要标志.概率图解、C—M图解、粒度参数散点图等是目前粒度分析资料处理上使用最多最广的几种方法.概率图解主要是通过总体筛分、识别不同总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来阐明沉积物的搬运机理、水动力条件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C_M图、粒度参数散点图则是从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粒度参数作图,通过与已知沉积环境中同类型图像的对比来阐述沉积物(岩)的沉积环境和搬运机理. 这些方法在砂岩粒度成因研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向沉积岩(物)成因解释的定量化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但是,由于砂岩的粒度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陆源区的母岩类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砂岩油藏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清太 《沉积学报》2006,24(3):414-418
利用MS 2000激光粒度仪,对胜利油区砂岩油藏中112口井的3000多块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实验发现低渗透砂岩油藏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其沉积物粒度分布主要存在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粒度分布特征,并且与一定的沉积作用相联系。研究表明,沉积岩粒度中值分布、泥质含量、分选性等是影响油藏岩石渗透能力的重要因素,正态分布和混合正态分布能较好地描述低渗透砂岩油藏中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图门江下游沙丘粒度分布与石英表面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锋  刘立  王安平  曹林 《沉积学报》2004,22(2):261-266
图门江下游沙丘粒度频率累积曲线形态全部为双峰,负偏态,粒度变化范围大,平均粒度数值小,标准偏差平均值为0.61;粒度分布特征方法判断沙丘沉积环境以河流成因为主。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其石英颗粒表面结构,机械作用以贝壳状断口、V形坑和次棱角状形态组合为主,化学作用为中等-强烈溶蚀特征;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表明沙丘为河口沉积;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沙丘受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经历海水及风力改造。  相似文献   

12.
冰碛物的粒度参数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粒度是碎屑沉积物(岩)最重要的结构特征。粒度性质主要受沉积介质、营力强度的控制,与沉积物形成的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因而,粒度分析资料已被广泛用来研究沉积岩的成因,成为研究沉积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沉积岩粒度分析专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帆  冯英进 《沉积学报》1995,13(1):126-132
本文介绍了沉积岩粒度分析专家系统的构成和其知识库、信息库(包括数据库)、扩展表格条件、文本文件等,推理机及知识获取部分的特性。该系统建立在IBM及其兼容微机上,模仿专家解答问题的方式,采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沉积岩粒度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经该专家系统咨询后,用户能得出沉积岩的名称、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相似文献   

14.
高纯石英砂粒度分析与粒度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国家标准(GB/T 6005-2008-R40/3)和国际标准(ISO 565-1990)筛孔尺寸为依据划分高纯石英砂粒级,用筛孔直径d微米单位对数换算值Φ=-log2d进行粒度分组和统计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和偏度对粒度分布特性予以精确表征,用粒度分布直方图和频率百分图形象地显示粒度分布特征,用累积正态概率图检验分布性质,以此弥补高纯石英砂粒度分布研究和评价体系空白,为高纯石英矿石研究、高纯石英砂制备、高技术石英玻璃熔制工艺以及贸易往来提供统一而精细的粒度评价依据。高纯石英砂最佳粒度特征是平均值应趋近熔制工艺最佳值,σ<0.35,SK→0,正态或近正态分布;不良的粒度分布包括双峰、平顶、细偏和粗偏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岩石分类命名原则》一书是贵州省地矿局实验室主编的一本基础地质工具书,全书约12万字、图17张、表72张、照片416幅。贵州省是一个沉积岩极为发育的省份,沉积岩类齐全,其中又以碳酸盐分布最广,编写的重点放在沉积岩上。全书将岩石分为28类,现将沉积岩篇中主要岩石分类命名简介如下: 1.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主要以熔岩、正常沉积物与火山碎屑物的相对含量变化;胶结物的种类;碎屑物质的物态和粒度对岩石进行分类命名(表一)。  相似文献   

16.
粒度分析是测定沉积岩(物)中的碎屑不同粗细颗粒含量的一种方法。不同粒度的分选和岩石分布与当时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水动力能量是不同的,导致沉积(物)颗粒碎屑大小也不相同,为此想通过此方法测定沉积岩(物)中的颗粒碎屑大小及含量来判断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对大型湖泊盆地沉积物粒度组成进行研究,有助于解读全球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与其记录的古气候信息。 文章对青海湖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采集覆盖大部分湖区的27根近现代沉积岩芯,并对湖心的三根 典型沉积岩芯进行了137Cs测定获取沉积岩芯的年龄;基于磁化率地层年龄模式,建立了整个湖区沉积岩芯的年代框架。粒 度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湖岩芯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呈多峰,以细颗粒沉积为主,其中粉砂含量60%~70%,粘粒组分为10%~ 35%,砂粒组分低于20%。青海湖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在空间上相对较复杂,中值粒径呈现明显的砂岛附近、西部和西南湖 区高,其他湖区低的特征。在时间上,大体上自1960年到2017年呈现变粗的趋势,砂粒组分增多,粘粒组分减少。这些粒 度的时空变化可能是受风砂活动、流域土壤侵蚀、河流径流变化、湖平面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8.
杨忠芳  陈岳龙 《地质论评》1997,43(6):593-600
为探讨粒度分选沉积作用对沉积物化学成分配分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五台群中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粉砂岩和粘土岩等不同粒度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度沉积岩的主元素及微量元素均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SiO_2与Al_2O_3及TFe_2O_3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关系还表现在SiO_2与REE,Rb,Sr之间,这种特征可以用石英的稀释作用进行解释;铁族元素Cr,Ni,Co和REE,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与Al_2O_3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元素易在富铝的粘土岩中聚积。不同粒度成分沉积岩的稀土  相似文献   

19.
“1∶5万区调中地质填图方法研究”是地矿部“七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该项目下设三个二级课题,即:花岗岩区1∶5万区调中单元一超单元填图方法研究;变质岩区1∶5万区调中构造—地层填图方法研究;沉积岩区1∶5万填图方法研究。三个子课题试点工作均将于今年结束,其中沉积岩区工作方法研究选择了安徽、陕西、贵州三省进行试点。现将贵州省“方法研究”评审会议主要成果和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0.
为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工作底图(沉积岩区)提供依据,按照沉积岩建造组合划分原则和大地构造相研究的有关要求,划分了山东省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和沉积岩建造组合,将山东省沉积岩区大地构造相划分为2个相系(Ⅰ级)、3个大相(Ⅱ级)、15个相(Ⅲ级)、27个亚相(Ⅳ级)及40个建造组合(Ⅴ级),并简要介绍了主要沉积岩建造组合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