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65—2020年广西9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广西的台风与非台风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暴雨和非台风暴雨时空特征差异明显。从时间变化看,两类暴雨过程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显著负相关,台风暴雨过程的平均综合强度、持续天数均大于非台风暴雨过程;两类暴雨过程发生频次的月际变化均呈单峰分布,非台风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4—8月,而台风暴雨主要在6—10月,期间其过程强度月平均值整体高于非台风暴雨过程。从空间变化看,台风暴雨过程降水中心集中在桂南和桂中部分地区,非台风暴雨过程降水覆盖广西大部地区;台风暴雨过程主要影响桂南沿海地区,各地受台风暴雨影响频率由桂南沿海向桂北地区逐级递减;非台风暴雨主要影响桂北地区,各地受影响频率在桂林、柳州、贺州、河池等市形成高值区。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1-1998年广西8地市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广西气候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关系,认为ENSO事件对广西气温影响比对降水的影响明显。在厄尔尼诺年,广西气象以正距平为主,尤其桂北偏暖明显,拉尼娜年广西气温以负距平为主,表现为明显的偏冷现象;厄尔尼诺年,桂北、桂东及沿海降水增多,桂西、桂南降水变化不大,拉尼娜年广西以降水偏少为特点。  相似文献   

3.
ENSO事件对广西气候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51-1998年广西8地市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广西气候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关系,认为ENSO事件对广西温影响比对降水的影响明显。在厄尔尼诺年,广西气象以正距平为主,龙其桂北偏暖明显,拉尼娜年广西气温以负距平为主,表现为明显的偏冷现象;厄尔尼诺年,桂北、桂东及沿海降不增多,桂西、桂南降水变化不大,拉尼娜年广西以降水偏少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月我区各地气温明显偏高,霜冻少而轻;降水分布不均,干旱还在继续。与常年相比,本月各地的气候状况为偏好与正常类型。 一、气候特点 1.气温明显偏高,霜冻少而轻 本月我区气温明显偏高,桂北及桂西山区各县市的月平均气温在8.5-11.8℃之间,其余地区在12.3-17.7℃之间,均比常年同期高2.2-3.6℃,大部分县市出现了建国以来同期的最高值,是少见的暖冬。本月的有  相似文献   

5.
EOF在广西春季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F方法对广西1961-2003年春季(2-4月)降水进行分析,得出广西降水一致性即旱或涝为春季主要降水类型与桂北-桂南和桂东南-桂西北反位相型。依此广西春季降水可分为桂东北、桂东南和桂西三个区。利用第一时间系数、67个站平均降水距平值和正负距平站数三种方法统计出广西春季历年的旱涝年,1961-2003年期间存在11a涝和14a旱。在降水异常年里桂东南降水变化最大,其次为桂东北,变化最小为桂西。  相似文献   

6.
EOF在广西春季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F方法对广西1961~2003年春季(2~4月)降水进行分析,得出广西降水一致性即旱或涝为春季主要降水类型与桂北-桂南和桂东南-桂西北反位相型。依此广西春季降水可分为桂东北、桂东南和桂西三个区。利用第一时间系数、67个站平均降水距平值和正负距平站数三种方法统计出广西春季历年的旱涝年,1961~2003年期间存在11a涝和14a旱。在降水异常年里桂东南降水变化最大,其次为桂东北,变化最小为桂西。  相似文献   

7.
我国沿海地区降水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康  毛秀凤 《气象科学》1990,10(3):295-303
本文利用月降水资料讨论了我国沿海地区降水量的年变化、年际变化以及各地相关性等气侯学特征。分析了各地汛期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关联,得出汛期降水与前期海温的相关场的三类代表型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省21个气象台站降水自记资料,分析了降水a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各地降水日变化主要有夜雨型、日雨型和双峰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天气发生器对陕西降水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状态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两参数GAMMA分布为天气发生器,利用陕西省6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转移概率P(WD)、P(WW)及GAMMA分布参数ALPHA和BETA。根据各地不同月份计算的4个降水模拟参数对各地的逐日降水进行模拟,最后利用1971—2000年的实测数据对30a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广西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南半球印度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广西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环流差异及其与前期南半球印度洋海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前汛期整体一致变化的降水分布型具有20年左右年代际振荡及3年左右的年际周期,桂南、桂北反相变化的降水空间型具有6年和准两年振荡.在前汛期降水偏多期,欧亚大陆地表温度偏高,热力作用增强,造成大陆热低压偏强,海陆差异加大,广西区域气柱不稳定性增强,上升气流显著增强,Hadley环流减弱,西太平洋副高及南亚高压减弱,南北半球越赤道气流增强,高原南侧南支槽气流加强,水汽输送增多,造成广西降水偏多;降水偏少期形势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前期2~3月南半球中纬度印度洋海温与广西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呈明显负相关,意味着南半球海温对广西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有调控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海温异常影响越赤道气流从而影响亚洲季风的强弱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一)天气概况本月陕北降水偏少,关中,陕南降水偏多。陕北的四次降水过程均以小雨为主,局部中雨或大雨。关中、陕南,降水主要集中在上、下旬二次连阴雨过程并伴有暴雨。降水日数多达二十二天。各地月降水量(图1)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降水自记纸预处理的内容及扫描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各地在进行降水自记纸的信息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史凤苓  潘汉明 《气象》1982,8(12):41-43
本月降水的大致分布是:西南、中南大部偏多,华东地区及西北、华北、东北大部偏少,华南沿海基本正常。湘、鄂、川、黔、桂等省区月降水量一般为100—200毫米,比常年偏多3成至1倍;其中四川盆地、湘西、黔南、桂北为200—300毫米,偏多1—2倍。东北北部及江淮流域月降水量为50—100毫米,比常  相似文献   

14.
西南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0年西南地区包括(川、渝、黔、滇四省(市))91个气象站的小时降水量自动记录信息化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西南地区过去40年间逐月逐日逐时的降水频率和降水比率.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各地各季逐时降水最大频率出现的时间较为分散,但四川、重庆和贵州部分地区夜雨频繁,而云南的降水则以白天降水为主;西南地区逐时降水相...  相似文献   

15.
(一)天气概况本月,我省的降水普遍偏少,各地持续干旱虽然出现了六次全省性降水过程,但是均以小雨为主,局部地区有中雨。各地月降水量:陕北北部10—20毫米,陕北南部、关中大部、商洛和巴山地区30—50毫米;关中中部、汉中和安康大部分地区20—30毫米。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烤烟适宜移栽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烤烟移栽期的气候因子有温度、降水、无霜期,其中降水(含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尤为重要河南省各地确定移栽期的方法、依据、分析的气候因子虽有不同,但最后确定的移栽期却比较一致,为4月中旬 ̄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利用昌都地区7站1980~2010年逐日、逐月降水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对昌都地区汛期(5~9月)降水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昌都地区汛期降水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NESO)事件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在ENSO发展阶段昌都地区汛期降水除八宿县外,各地均偏少。影响逐月降水的原因在于降水日数的变化,降水偏多月份中雨与大雨的降水日数增多,大雨日数增加明显;降水偏少月份,中雨与小雨降水日数偏少。对ENSO发展阶段和常年的大气环流对比得出,南亚高压偏东是影响汛期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一、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降水化学是大气科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大气降水是净化大气环境的有效手段,但在净化大气环境的同时其本身化学特征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因此降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环境的变化。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理环境复杂,各地影响降水的前体物排放源也不同,导致降水化学特征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5个气象站1960~2009年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中雨及以上降水(日降水量≥10 mm)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中雨及以上降水南部明显多于北部;各地中雨及以上降水日数的年变化不太一致,天祝、永昌、民勤呈增加趋势,凉州、古浪呈减少趋势.中雨及以上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4~10月,以7月、...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石立  王馥棠 《气象学报》1993,51(2):209-216
本文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小麦生育期内不同时段的温度、降水与产量的关系,分别得到了不同类型的偏回归系数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季节温度升高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温度、降水同时变化综合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地不同季节气候变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同:北部、中部地区秋季、冬季变暖将导致增产,春季减产;而南部地区则秋季、春季将减产,冬季增产(河南南部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对各地各季气候变暖产量效应的迭加作用不同:北部、中部地区秋、冬季降水有利于增产,春季降水对减产略起缓解作用;南方各季降水过多均对小麦不利。总的说来,大部分地区若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暖变湿,将有利于增产,但南部地区降水过多有不容忽视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