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斯库德罗首提南极“中立化”《南极条约》是南极洲的“基本法”,它规定了南极洲的中立化地位。根据1959年12月由美、英、法、苏等12国签署的《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2.
张侠 《海洋世界》2009,(7):75-77
可以说,这些南极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提出,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它提醒国际社会,南极大陆领土主权的归属问题不会因为《南极条约》而真正冻结。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南极条约》签署50周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条约体系屡遭非缔约国挑战。挑战国家中,马来西亚可谓一个旗手。20多年间。马来西亚与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问题”上数度交锋,并未取得多少进展,却最终接受《南极条约》的原则,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南极条约》。从激烈批判到认同妥协,马来西亚的南极之路成为体系外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选择。可以想象,一旦马来西亚加入《南极条约》俱乐部之后,其捍卫南极条约体系的“诚心”会同样坚决。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倡议下,1959年12月1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抑制了南极领土争端引发的国际冲突,《南极条约》因此被称为冷战时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在《南极条约》出台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南极中立化与美国的南极政策实现了契合。但人们也许疑虑,在现实主义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牵制着美国,使美国的南极政策最终走向倡导中立化?回望南极中立化路程,人们会发现,南极中立化是美苏两国争斗和妥协的结果。在南极问题上,两极格局发挥了独特作用,它排斥了一国独霸南极处理权的可能性,使全人类得以保留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5.
南极旅游是近些年的热点研究问题,日益引起国外学术界和有关国家南极战略决策者的重视。文章在搜集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南极旅游概念与内涵,对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发现国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下述领域:南极游客行为分析,包括南极旅游分布特征及其原因、核心吸引力的构成和环保意识等;南极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包括旅游开发与环保两者关系的代表观点、环境影响的具体形式与评估;南极旅游全球治理机制分析,覆盖《南极条约》框架下的治理特征与困境、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主导的行业自治特征与挑战,以及实施全面旅游管理的探讨。最后探讨了国外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启示,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7,(2):6-6
据《中国海洋报》消息,为更好地履行作为《南极条约》和《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义务,规范我国公民在南极的活动,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规范管理南极活动的行政法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各国在处理南极问题时应保持理智和克制的态度,从全人类的福祉出发,妥善处理南极的主权和资源问题。应该指出的是,在当代国际社会还没有出现能够替代《南极条约》的其他条约或者协议的情况下,保持南极的和平和非军事化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3):6-6
最近发表在《新科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南极冰川融化后产生的水并不是平均分布到全球海洋中去的,而是聚集在北美和印度洋周围。这对美国东海岸来说是个坏消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将要承受海平面突然上升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海洋地质前沿》1996,(4):21-22
南极冰川变化莫测,各国专家说法不一英美科学家:气候变暖引起南极冰架脱落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英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南极冰架融化脱落,并且脱落的浮冰很可能会引起海平面上升.英国研究人员说,南极半岛气温的持续上升使...  相似文献   

10.
南极冰山     
解思梅 《海洋预报》2001,18(3):79-81
乘船赴南极考察看到冰山是一大美景和乐趣。可以说冰山是大自然塑造的最美丽的景观,其形状千姿百态,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由于反射、散射、折射等光学作用,可以出现美丽耀眼、奇彩夺目的光学现象。冰山有其壮观美丽的一面,也有其危害的一面。冰山是南极船航行安全的最大障碍,一艘2万吨的破冰船“雪龙”号见了它,还是要绕道而行,稍有不慎,就会撞得粉身碎骨。冰山又是南极冰盖向海洋输送淡水的途径,直接影响海平面的上升。其移动的规律又是研究海流和风力共同作用的标志。因此,对冰山的形成、移动等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  相似文献   

11.
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2倍,为世界第五大陆。南极洲四周围绕着多风暴且易结冰的南大洋,为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延伸,面积约3800万km2。为方便研究,被称为世界第五大洋。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km的德雷克海峡。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500km;距离非洲约有4000km;中山站距北京约有12000…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于2007年11月12日从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改造一新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中国海洋报》记者徐小龙作为特约记者,随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本刊将在今年的“2007—2008国际极地年”的栏目中隔月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3.
南大洋是世界上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也是唯一一个完全环绕地球、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大洋围绕着南极大陆,从地理上看属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向南极大陆的延伸,后因在那里发现了重要的不同洋流,国际水文地理组织才于2000年将其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大洋。但由于南大洋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大洋中脊,因此将它划作一个大洋是否恰当仍存在争议。又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在极地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南大洋成为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14.
南极科学考察论文集,是由我国赴南极考察人员及有关科研工作者共同撰写而成的。主要阐述南极海域的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化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其重点为海洋初级生产力、冰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 本论文集属专业性著作,可供海洋、生物等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需订购者请与青岛市98号信箱《黄渤海海洋》编辑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地质矿产部《海洋四号》调查船于1990年10月25日远航南极南大洋,参加中国第七次南极科学考察,已圆满完成任务,于5月3日回到广州,它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海洋四号》调查船,在南极南大洋海区取得了地球物理剖面1.7万测线公里,做了地质站位43个,分别是原设计的166%和215%。在南极南设德兰群岛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完成了339个地质点。返回途中还在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域进行了海洋地球物理综合考察,特别是在号称世界第二海沟的汤加海沟进行的地质和地形调查,是迄今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南极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人类发现南极以来,南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固有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与资源价值一直吸引着探险家、科学家、企业家和旅游者赴南极考察和旅游观光。尤其近几年来,国际南极旅游呈现上升的趋势。《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及历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的相关措施、决定和决议为南极旅游等人类活动提供了环境管理与保护的基本框架,国际南极旅游者行业协会据此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步骤从一定程度上防止、降低或减少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或损害。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11,(9):9-9
欧洲空间局8月9日表示.3月的日本海啸影响到了13万千米外的南极冰架.部分冰层碎裂成巨大冰山。在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由冰川专家凯利·布伦特领导的一个团队对海啸引发的冰崩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8月8日公布在了在线期刊《冰川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与南极的冰川作用有关,但是至今尚未确切地了解它的质量平衡(冰的堆积和消耗之间的差)过程。不久前借助卫星雷达高度测量,使我们发现并确定了地形高度的变化(精确度达10cm)。在广阔的南极地区,冰川的下降也反映了冰的体积减少了。  相似文献   

19.
南极旅游管理的国际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环境保护委员会(CEP)和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南极条约体系(ATS)是南极一切活动必须遵循的国际协议,南极旅游活动须充分维护ATS的基本价值与原则,维护和平、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是ATS的三大原则。1998年协商国签字生效的《环境保护议定书》...  相似文献   

20.
南极是南极洲和环绕着它的南大洋浩瀚水域的总称。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南极大陆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后发现的大陆,也称第七大陆,它是我们星球上研究得最不够的地区。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的1.5倍,几乎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洲的2倍。从面积上看,它是地球上的第五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