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概括了烟记录和墨水记录短周期地震仪的主要优缺点,提出了烟记录地震仪的改造方案。介绍了593型烟记录地震仪三种实用幅频特性及实现途径。同时列举了一些实际观测记录,并与原烟记录及DD-1型墨水记录地震仪作了对比,证明改进后的烟记录地震仪的记录质量比原烟记录地震仪好,更优于墨水记录地震仪。  相似文献   

2.
喀什台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向抗干扰能力差的原因及改进赛来义,王居云,阿衣夏木,庄茂良,沈新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震台,喀什,844000)763长周期地震仪在全国已有20多个台站安装试记,总的看来工作是正常的。垂直向记录一般都很好,抗干扰能力比...  相似文献   

3.
应变地震仪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应变仪器的信息量,研究了具有高速采集事件触发能力的应变地震仪数据采集系统。此采集系统除了 正常记录潮汐应变信息外,还具有记录应变地震波等非潮汐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着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如何应用于工程地震领域中,进行基底勘查这个问题,从地震仪的改制原理、模拟磁带记录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数字化地震仪的分级结构,基础知识以及在时域从数字化记录中除去模拟级仪器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63地震仪测定电流常数的改进方法严旭东(中国广东510320广州基准地震台)由于763地震仪是一套光记录测震系统,按要求对电流计的常数(D。。、a。及P。)测定也应用光记录的方式来进行,然后做量算确定。其中D。。、a。的测定记录、量算,根据规范的要...  相似文献   

7.
1987年在克里特海设置了5台海底地震仪。在9天的时间里记录到了430个地方震,测定了其中85个微震的震中。根据海底地震仪和一些陆地上的希腊台站同时记录到的14个地震的数据,发现了震级ML与海底地震仪记录上的地震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由海底地震仪记录到的ML=2-4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绘制了描述克里特海岩石层体波振幅衰减的曲线图。通过对比实验和理论振幅曲线,对品质因素作了评估。计算出克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改制后DD-1型地震仪放大器,稳频器,稳压器的工作原理,简述了其主要技术指标,并给出了仪器标定和试验结果,DD-1型短周期地震仪改制,是为了使仪器更好地适应地震预报与基础研究的观测需要而进行的,将改制后的仪器经室内测试标定和实际观测,并与沈阳地震基准台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改制后的DD-1型短周期地震仪主要技术指标与工作性能已达到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短周期地震仪拾震器的频率特性测定误差,时间服务精度,系统线性记录误差分析,找出了上述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供从事测震台工作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遥测地震仪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遥测地震仪已经成为地震勘探中的主流设备,在各种勘探和工程地质评价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遥测地震仪具有采集道数多、采集率高、数字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越性.本文首先按照数字地震仪的数据传输方式对遥测地震仪进行了分类(有线遥测地震仪、无线遥测地震仪);并对国内外遥测地震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对比了国内外有线遥测地震仪的性能指标;最后总结了国内遥测地震仪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琴朝智  郑炳钧 《地震学报》1983,5(4):491-497
本文介绍的两套地震计是为电信传输地震台网配套设计的.目的是拾取周期较长、位移较大的地震信号.其特点是周期长,灵敏度高,多量程,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体积小.仪器采用了簧片轴承及零长弹簧.因而振幅-周期效应小,摆位-周期效应小.调试情况表明,长周期地震计要取得良好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耐心细致的调整.记录情况表明地震计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在地方性微弱地震的观測中,通常总是采用高灵敏度电流計記录地震仪借照相紙感光方法进行記录。但是采用电流計記录方法有它的弱点:首先,仪器的放大特性,在向更高的放大倍数,較寬的頻率特性方向的改善,受到了种种技术条件(如磁鋼強度等)的限制。其次,在高灵敏度电流計記录地震仪中,摆与电流計間的耦合系数口σ2不得不做得很大,因之无論在仪器的理論分析或实际測定它的工作常数,都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wo electromagnetic seismographs HSJ-I, which are coupled with short-period galvanometers, record the velocity of the ground motion in the range of periods from 0.3 to 20 s in the seismological station Moxa. In this way the magnitude of an earthquake can be calculated without respect to the period of the ground motion. The results of such a determination of magnitud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reached in the usual manner from short and long-period seismographs recording the ground displacement.Publication No. 45 of the Institut für Geodynamik, 69 Jena (DDR), Burgweg 11, der Deut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zu Berlin, Forschungsgemeinschaft. Presented at the IUGG-Assembly, Zurich 1967.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一套三分向检流计记录地震仪。仪器系统是按世界标准地震仪台网(WWSSN)长周期地震仪特性设计,并在北京、牡丹江、乌鲁木齐、佘山、泰安等地震台运转了一定时期,获得了许多过去的仪器记录不到的宝贵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沈梦培 《地震学报》1981,3(4):440-446
本文主要讨论观测仪器的质量问题, 着重讨论影响初动的有关仪器部件和它们的参数.提出用升起时间ts作为评价仪器记录初至波质量好坏的特性参数.给出升起时间ts和仪器频带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地震台站上常用地震仪器的升起时间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对六十年代生产的烟熏记录地震仪进行技术改造:保留烟熏记录,保留65摆(或DD—1摆)以ARA积分放大器代替线性放大器,以线性笔头代替积分记录笔,增配电子报警器及交直流自动切换电源,组成新的地震观测仪器系统。技术改造方案在广东地震台网实施、两年来仪器运行正常、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川南、滇北地震台网区域壳幔介质分层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川南、滇北21个地震台短周期地震仪的深源远地震波形作为观测资料,通过调整地壳和上地幔介质模型并计算相应的综合地震图的方式,直至获得与观测波形可相比拟的综合地震图。据此,推断该地震台网区域的地壳中下部由一组高速和低速相间的薄层所组成,且大部分台站下的地壳厚度达到或超过54km。此外,文中还研究了该区域壳幔介质的吸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最小相位系统判据,对目前我国地震台站普遍使用的几种类型地震仪做了分析指出,这些仪器都是最小相位系统;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可由其幅频特性计算出来.作者按照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规定,标定了 DD-1型、DK-1型和基式地震仪的幅频特性.然后,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由实测幅频特性计算了它们的相频特性.并把计算结果与用相位特性测试仪器实测的结果做了比较:对于 DD-1型地震仪,在从0.0125秒到12.5秒的周期范围内,最大误差小于5;对于 DK-1地震仪,在从0.05秒到100秒的周期内,最大误差小于5;对于基式地震仪,在从0.01秒到100秒的周期范围内,最大误差小于1.5.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台站仪器相频特性的标定问题.标定精度比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和用近似解析表达式计算方法要高.应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能对被测系统幅频特性曲线高频段和低频段的斜率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方法的误差取决于幅频特性曲线的标定精度.用插值方法计算,计算的尾差和截断误差可以不必考虑.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速度型数字地震仪记录测定面波震级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根据LASPEI所推荐的面波震公式,本文发展了一种利用长周期速度型数字地震仪记录测定面波震级的新方法,由于长周期数字地震仪基于上都采用速度平坦型设计,周期从3s到280s范围内仪器的放大倍数(增益)是一个常数,用本文的方法可以非常方便,准确地测定面波震级,实际计算表明,测定的面波震级与美国NEIC公布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长周期地震观测的理论和我国763长周期台网的观测实践,分析了长周期观测中的环境干扰。认为长周期观测对环境干扰(主要指温、湿度)敏感,但影响长周期仪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是潮湿,尤其是记录室的潮湿。文章以763台网优秀台站的观测实践为例,认为只要掌握了环境干扰的规律,在防潮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长周期地震观测是完全可以做到仪器工作稳定,管理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