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6月25日第24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的主旨是:在当前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切实抓好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一、根本出路: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今年土地日主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主要背景。第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土地资源的基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呼吁全社会牢固树立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进一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年,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一年麦浪滚滚的丰收季。在中原大地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六月,我们迎来了第2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回顾历年主题,我们会发现,这是国土资源部连续第三年将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定位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第二次聚焦"土地利用方式转变"。2014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而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可以看出,虽然今年的主题和2014年同样强调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但今年特别强调了"根本转变"。几个字的差别,显示的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实现"四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国土资源部宣布了第25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个主题告诉我们,要紧紧抓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职责不放松,并以此推动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理解好这个主题,需要从"观大势、学先进、谋大事"9个字上着手。一、观大势──新常态呼唤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观大势",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认识新常态及其  相似文献   

5.
<正>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年来,我省以强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抓手,鼓励引导各类用地集中、集约、集聚使用,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书写着中原大地节约集约用地的美丽篇章。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行"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按照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来培育产业集群,从而推动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融合,提升竞争力,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正>1节约集约节约集约,无疑是2014年国土资源工作的最强音。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第一次部务会议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第24个全国"土地日"前夕,国土资源部将2014年的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于6月23~27日举行全国"土地日"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国土资源部门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9月,《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行,将在这方面作  相似文献   

7.
<正>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在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近期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全力以赴服务"稳增长"时期,我们迎来了第25个全国"土地日"。2015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是国土资源部连续第三年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国土视野     
第2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确定
  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是国土资源部连续第三年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土地日”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6月,大地盛装,麦香四溢,我们满怀期待,迎来第25个全国土地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寄托着人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愫,也总能引发我们对土地的理性思索。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是国土资源部连续多年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主题开展纪念土地日系列宣传活动。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在144个被统计的国家中远排百位之后,而城乡人均建设用地均高于国  相似文献   

10.
牟傲风 《国土资源》2011,(12):10-11
节约集约用地是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缓解资源约束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战略部署的现实要求。近年来,辽宁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多地少的河南,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通过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河南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服务保障发展的新路子。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各级土地利用管理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提升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2.
正繁华拥挤的上海,建设用地占比45%,几近规划设定的"天花板"。今年上半年,上海连续发布多个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大力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日前,记者专程前往上海采访,不过这次吸引记者的并不是土地政策本身,而是上海系列土地新政背后,地质工作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的服务与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曹县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坚持节约为先、集约为重,通过六项举措,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强规划计划引领。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突出产业特色,科学布局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积极争取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保障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用地,做到"计划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玉环市多措并举,着力在构建三项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上下功夫,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2011年以来,玉环市消化批而未供土地近1.2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近5900亩,闲置土地处置率达100%,拆除违法建筑1000多万  相似文献   

15.
6月25日是第21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 守红线 惠民生”。开展这一主题宣传,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正"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中期的我国而言,土地问题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重大问题。而在当今中国面临的各种土地问题中,最根本、最迫切的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第20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开展这一主题宣传,旨在促进全社会充分认识土地国情国策、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管地用地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更好地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相关政策,6月23日上午,广西国土资源厅与崇左市国土资源局在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联合开展第2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广西国土资源厅政策法规处、广西国土资源宣传中心以及崇左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在活动现场,主办单位摆放了国土资源知识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  相似文献   

19.
《青海国土经略》2014,(3):43-43
正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宣传主题,这是自设立全国土地日24年来第八次将"节约"或"集约"写入主题。可以说,节约集约已成为最能诠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要义的社会共识。然而,时代背景不一样,对节  相似文献   

20.
正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旨在感召人们充分认识土地国情国策,牢固树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思想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管地用地的氛围,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守耕地红线,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双赢,实现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