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震科学的发展对地震观测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研制高灵敏度、宽频带、大动态范围的地震仪以及在降低环境对地震观测的不良影响,大区域地震观测网方面的一些动态。  相似文献   

2.
针对2000 m深井观测的国家需求,应用 “解构与重构” 设计思路,共性赋能技术与地震技术深度融合的设计方法,对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进行创新性总体设计;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设计等定型技术设计;结构、功能与外壳的设计。测试和试运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完全达到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续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速率按指数增长,这意味着震源波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将成为21世纪地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关系将日趋紧密,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的作用和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温高压高湿环境下,长距离数据传输抗干扰技术,设计有效的数据传输方式,组建稳定高效的传输系统是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研制项目的重要环节。长距离数据传输抗干扰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功耗、小型化、高分辨率、大动态范围的数据采集核心模块,传输抗干扰技术,数据传输协议及高精度授时等。   相似文献   

5.
宽频地震仪及由其组成的宽频地震台网、流动式数字地震台阵是一种探测地球内部构造新技术,在研究方位各向异性、壳慢速度结构、天然地震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是进行天然地震波速度成像和利用地震噪声成像探测地下精细结构的必需设备.本文主要介绍了宽频地震仪的特点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详细总结了国外较成熟宽频地震仪的性能指标;分析了宽频地震仪适用于背景噪声成像法的原因;列举了其在背景噪声成像中的实际应用;简述了其结合接收函数法、波形反演法、层析成像法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宽频地震仪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海底地震观测是观测地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近三十年来国际海洋地震观测的发展,阐述了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类型,沉浮式海底地震仪、海底井下地震仪、海底电缆式地震仪的基本结构、性能,及其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关键装置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分向核心芯体机械及簧片系统、核心反馈调理系统及井下定位定向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日本1999年度与地震调查研究有关的政府预算已经确定,总额约为187亿日元。在1998年12月确定的1998年度第3次补充修正预算中,日本政府已对高灵敏度地震观测设施等与地震调查研究有关的项目采取措施,预算额约为100亿日元。在1999年度预算案的主要项目中,科学技术厅用于基岩地震调查观测设施(高灵敏度地震仪、宽频带地震仪及电缆式海底地震仪)建设的资金约34亿日元;用于与地震有关的基础调查的资金(活断层调查等)为14.5亿日元。尤其是在高灵敏度地震观测设施方面,加上1998年3次补充修正预算,将…  相似文献   

9.
分析讨论了JCZ-1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在武汉地震台观测记录的典型特性,并与该台短,中、长周期模拟地震仪的同步观测资料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地震震相记录清晰,丰富。应用JCZ-1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能有效地提高地震台的地震监测能力和全球大震速报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名为WP-2的新井下地震观测站由ODP Leg191成功地布设在西北太平洋海盆的ODP1179E钻孔。为了研究地球构造,WP-2台站被安置在一个独特的点位。两套宽频带地震仪用水泥固定在玄武岩层内,通过ROV号潜艇来驱动系统并检查系统的工作状态。ROV也用于回收初始数据。WP-2台站的地震噪声水平对地震观测而言是足够低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新疆地震观测台网发展过程,包括台站建设以及观测设备的更新和发展。观测设备在历经模拟和数字化阶段发展后更加智能化,能够实时、准实时进行数据传输,有效提高了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网的监测能力。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网的服务对象不同,地震观测设备和仪器参数、选址条件等也不同,但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观测设备不断完善更新,测震宽频带仪器包含强震仪器频带范围,2类台网记录互为补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现今国际地球科学观测的现状和最新动向.最近20多年来由于地震台网、台阵理论的发展以及数字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在一系列国际地学计划的广泛使用,使人类对地球的了解在深度、广度和精度上都取得巨大进步.并用大量统计数据说明了现代地震观测中数字地震仪器的使用情况、国际上主流地震检波器及采集器的性能及其相关问题,以期对我国未来各类地震台网的设计以及台网在观测能力和数据质量上与国际接轨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已实施3年,进入项目结题阶段,已形成海域地震区划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即将开展的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组分析和探讨了海域地震区划研究基础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关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介绍和分析了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包括海域断裂活动性探测和地震构造...  相似文献   

14.
The devastating 05/12/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Mw7.9)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 showed very few precursory phenomena and occurred on a fault system once assigned to be of moderate long term seismic risk. Given the existing coverage of seismograph stat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real-time seismology could have been effective in avoiding some earthquake damage and helping post-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In a retrospective view,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picenter can be located with 20 km accuracy using just two broadband stations with three-component, which takes only about 10 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earthquake. Initial magnitude is estimated to be M7 with the Tc measurement over first 4 seconds of P waves. Better magnitude estimate can be obtained within 2 min by modeling Pnl waves for stations about 500 km away where the S waveforms are clipped. The rupture area is well revealed by teleseismically-recorded >M5 early aftershocks within two hours after the mainshock. Within a few hours, teleseismic body waves were inverted to derive a more detailed rupture process and the finite fault model can be readily used to calculate ground motions, thus providing vital information for rescue efforts in the case where no real-time strong motion records are available.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nt No. KZCX2-YW-116-1) and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6BAC03B0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泉州地震台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测震观测的台基地动噪声、监测能力、震级偏差和震相特征分析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减少测震台基地动噪声影响、提高测震监测能力、减少震级偏差、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加强观测系统的维护、提高测震速报与地震编目的水平及规范观测质量的管理等方面相应的技术对策,有关研究结果对寻求和提高泉州台测震观测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日本造船振兴财团的经费赞助下在中国渤海地区发展海底地震观测的初步技术报告。本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估计; (2) 渤海地区海底地震观测的条件; (3) 渤海地区海底地震观测仪器与技术的某些初步研究结果; (4) 浅海情况下海底地震观测噪声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文中研究了该地区的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长期地震危险性以及发生在华北与日本的大地震之间的关系。还讨论了渤海强震和海啸对渤海及其邻近海域航海的影响问题。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在渤海地区开展海底地震观测的必要性进行了解释。本文探讨了在渤海地区进行海底地震观测的某些仪器和技术问题。天津市地震局曾在渤海地区石油平台的油井中作过初步地震观测试验。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发展的海底地震观测中有关降低噪声与信号传输等方面的新技术与经验可用于渤海地区的海底地震观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中国渤海地区发展渤海地震观测的初步设想。指出渤海海底地震观测试验应从观测和研究渤海海底海洋噪声谱开始。为了研究浅海情况下海底地震观测的噪声,本文完成了一项新的模拟试验工作。分别对海面源及海内源产生的噪声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给出了一些重要实验结果。本文所得的初步结果,对发展渤海及邻近地区海底地震观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国家"九五"期间建设的重大科学工程,自1998年开始观测以来,获取了大量的地壳形变GPS观测资料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为认知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定量约束。"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二期工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对网络中观测站点的空间密度、观测方式和应用功能进行大幅度强化。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运行现状和主要成果及二期工程的建设规划。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二期工程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地学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地测量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地震分析是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的基础,是研究震源性质和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利用喀什地震台基式和763型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单台地震分析报告、结合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编制的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分析和总结了该台记录不同地区、不同震中距地震的震相特征及其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