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生产气象条件分析和最佳植期安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万宁市水稻生产气象条件分析和气象灾害调查,找出水稻产量低而不稳年际变化大的气象原因,提出水稻"早造推迟晚造提早"最佳植期安排,有效防止气象灾害,夺取水稻生产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
曾红玲 《气象》2009,32(10)
2009年7月主要气候特点: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全国平均气温为22.0℃,较常年同期偏高0.6℃.西藏7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云南为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9.6mm,较常年同期偏少6.3mm.青海7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 月内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黑龙江低温阴雨天气持续;热带风暴苏迪罗、台风莫拉菲先后在我国华南登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西北、华北等地气象干旱缓解,内蒙古中部气象干旱持续;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24个省(市、区)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相似文献   

3.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推动龙江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我省气象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社会各界对气象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是防灾减灾避灾对气象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我省是灾种多、频率高、危害重、损失大的省份,暴雨、低温冷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频发,森林火灾、农业病虫害等危害加重。随着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全疆年平均气温偏高,但北疆5-9月持续偏低;南疆降水偏少,北疆和天山山区略多;年内天气过程频繁,大范围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偏少,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强度大、灾害重。年度内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寒潮、局地强冰  相似文献   

5.
2003夏季异常天气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入夏后,河南省出现了干旱、大风冰雹、低温连阴雨、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尤其是进入8月份后,全省大部地区出现15~22天的降水日数,特别是8月下旬黄淮之间出现的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部分农田被淹,严重地影响了夏玉米、棉花、大豆、水稻等大秋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利用西宁地区辖四区三县1950-2010年气象灾害进行分析,西宁地区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雷电、干旱、大风、冰雹、沙尘、低温冻害、高温、连阴雨,由气象因素诱发的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和作物病虫害。从受灾频次分析,冰雹是最多的气象灾害,占总受灾频次的43%,其余依次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干旱和低温冻害;从受灾人口分析,冰雹依然是最多的气象灾害,占总受灾人口的45%,其余依次为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冻害;从各年代际分析,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气象灾害发生次数随年代为增多趋势;从地区分布分析,市区主要是地质灾害、洪涝、雹灾。湟源主要是雹灾、洪涝、干旱。大通主要是雹灾、洪涝、雷电。湟中主要是雹灾、洪涝、干旱和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阳市12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南阳盆地烟叶生长期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30%以上年份都会出现灾情,出现频率为:低温45 %,寒潮70%,干旱56%,暴雨34%,冰雹47%,对烟叶生长危害最大的是寒潮和冰雹.为了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南阳市建立了烟草防灾减灾系统,系统包括专项预报和灾害评价、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烟区抗旱增雨和削雹减灾作业三部分,由专业气象台、烟草部门、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联合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8.
1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出现了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其间全省平均气温之低、雨雪冰冻持续日数之长、范围之广,突破1959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极值。  相似文献   

9.
2003年气候异常对鱼台水稻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奇  李宪光  王燕 《山东气象》2004,24(4):41-42
根据2003年鱼台县气候特点,分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发现低温连阴雨天气是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找出影响水稻生长关键期的气象指标,并探讨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巴旦杏越冬冻害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冻害是危害新疆林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三大灾害之一,通过对越冬期间果树冻害历史灾情资料的调查及最低气温数据库的建立,研究冻害的发生时间、界限温度以及冻害发生年各项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阐明果树越冬冻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可根据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温天气及低温持续时间等确定该区巴旦杏越冬期发生冻害的气象指标.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范低温冻害提供理论依据,为林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1.
1994-2018年广东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4-2018年广东气象灾害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广东近25年台风、暴雨、低温、干旱和强对流等主要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倒塌房屋这5个灾情要素的特征.结果表明:台风造成广东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占气象灾害总损失的62.0%,其次是暴雨,占23.5%,第3、第4分别是低温10....  相似文献   

12.
201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劭  王东阡  尹宜舟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18,44(4):556-564
2017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攀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位列2016年之后,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二高值,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全球冰冻圈持续萎缩,冬季北极最大海冰范围创历史新低,南极海冰范围全年处于历史低位。全球海表面温度显著高于常年,海平面持续上升,海洋热含量创历史新高,海洋酸化的影响持续加剧。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异常活跃的北大西洋飓风、印度次大陆的季风洪水、东非部分地区的持续干旱,以及全球多地的暴雨洪涝、高温热浪、低温寒流和强对流天气,2017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年份。本文总结了2017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大西洋飓风季异常活跃和美国西海岸高温热浪天气两个典型事件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8月底至10月初,加勒比海和热带西大西洋海温偏高,对流活动旺盛,风速垂直切变偏小,为飓风的发展加强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加之北美副热带高压出现阶段性减弱,导致4个强飓风接连登陆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7月上旬,受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东伸,东北太平洋切断低压维持影响,北美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美国西南部地区,是当地高温热浪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0—2006年内蒙古农业气象灾害中干旱、洪涝、低温和风雹发生规律及发展的趋势,分析表明干旱灾害发生和成灾面积呈直线型上升趋势;洪涝、低温和风雹灾害发生趋势均呈抛物线型,其中洪涝、风雹灾害前期重,后10年灾害较轻,低温前期轻,后期加重。文本在讨论灾害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基础上,提出4点防灾减灾对策:提高防范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络,提供防灾减灾基础数据;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面开展应急减灾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尹宜舟  李多  孙劭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20,46(4):538-546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涝侵袭,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和欧洲多国受干旱影响,全球极端热带气旋频发,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遭遇异常高温热浪天气,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袭击,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印度洋偶极子(IOD)处于正位相、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暖以及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是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严重的森林山火;前期异常偏强的IOD正位相叠加持续时间异常偏长的热带低压,促进了2019年印度7—8月强暴雨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2008年1—2月贵州省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形成机理、造成的灾害强度以及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原因;强拉尼娜事件是导致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贵州各区域雨凇分布的差异;同时初步提出从4个方面入手做好气象灾害的应急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留喜  李朝生  侯英雨  钱拴  唐世浩 《气象》2006,32(12):88-95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留喜  李朝生  侯英雨  钱拴  唐世浩 《气象》2006,32(11):105-112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盘锦水稻产量灾损风险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和文  李春  曹士民  杨文艳 《气象》2008,34(5):38-43
应用滑动平均模拟方法,计算了盘锦地区1977-2006年30年水稻趋势单产,并据此求算出气象产量.以减产率>5.0%界定灾年,分别从不同气象灾害损失等级出现的概率、变异系数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盘锦地区水稻生产的灾损风险.并通过计算水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寻找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和气象灾害.结果显示:盘锦地区水稻产量波动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减小,盘山县的灾损风险大于全市水平;热量条件的丰欠是造成盘锦地区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其中5-10月≥10℃的积温,5、6月份的平均气温及9月份平均最高气温对产量影响显著;而在5月、6月和9月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低温冷害,这与实际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9.
华南江南强降雨 两个热带风暴登陆——2008年7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鲜艳 《气象》2008,34(10):124-125
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2.0℃,较常年同期(21.4℃)偏高0.6℃;上海月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23.3mm,比常年同期(115.9mm)偏多7.4mm;福建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大值.7月份,华南、江南中西部、淮河流域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海鸥"、"凤凰"登陆台湾后再次登陆福建;甘肃宁夏气象干旱缓解,陕西山西气象干旱发展;局地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江南、华南及四川东部等地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20.
1引言海南是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冬春季有干旱、低温冷害,夏秋季有台风、强对流、暴雨洪涝及高温酷暑,秋冬季有大雾等灾害。为了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全面及时地掌握各地发生的天气实况和灾情,拟建灾害性天气视音频信息采集传输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取海南气象灾情的影视资料,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气象灾害实况,为电视、网站、微博、手机等媒介或其它监控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