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优势.但区域性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性状况不清,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快速、科学、经济、有效地查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为四川规划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为四川农业和食品安全把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关.  相似文献   

2.
四川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劳动力优势。但区域性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的质量与安全性状况不清,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科学支撑。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可以快速、科学、经济、有效地查明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为四川规划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布局、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为四川农业和食品安全把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关。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通过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总体综合评价,系统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47 954 km2(包括10 m水深以浅的近岸海域)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按照双层网格化方法系统采集了陆域土壤、近岸海域和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沉积物表层和深层样品,测试了71项元素和指标,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全面查明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量计算了镉、铅、汞等主要异常元素经河流、成土过程等自然来源和大气干湿沉降、施肥、灌溉、使用农药等人为来源贡献量,阐明了其迁移转化途径及生态安全性。项目紧密结合本地区特点,在国内首次开展了三角洲形成演化过程地球化学研究、区域辐射环境质量评价、酸雨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模拟实验、土壤环境质量地方标准研究与制订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5):F0002-F0002,F0003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由原海涂土壤研究室、土壤资源调查评价研究室、土壤生态研究室、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室合并组建,由农业部批准设置。目前没有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土气交换与温室气体实验室、土壤生物与生态实验室、滩涂与海洋农业工程中心、土壤资源遥感与GIS应用实验室、农业环境保护与环境质量实验室等专业研究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依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取得的部分成果(如:国土环境质量状况、农田区土壤肥力和营养状况、规划特色优势农作物产地、部分地方病分布区和影响因素等),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调查成果的意见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年来,江苏已开展并完成了大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方面的丰富资料。本文通过对江苏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的有关资料分析比较,总结了江苏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探讨了江苏进一步开展农业地质环境环境调查研究的有利因素及主攻方向,指明了今后工作的前景,认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特色农产品产地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等应作为江苏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研究近期主要成果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杨应奇  丁蔚文 《地质学刊》2005,29(4):238-238
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出资实施的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是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规模最大的省部合作项目,项目主要调查全省土壤环境和地面沉降两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旨在为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等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项目核心部分“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采集地球化学样品,样品覆盖全省土壤面积约9.81万km^2,对全省土壤环境现状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陈永宁  赵宁  夏玲  曹恒  丁相玉 《安徽地质》2007,17(2):118-123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正在兴起的学科,目前主要在环境、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等领域中得到应用.本文就地球化学调查在特色农产品种植区环境和种植适宜性评价方面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对安徽省某草莓种植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条件、种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种植区规划.  相似文献   

10.
国外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国外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论述了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特点、目标、原则和任务,指出了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未来发展趋势.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任务包括4个方面;土地合理利用和区域规划研究、环境地球化学基准调查及其与健康关系研究、矿产资源预测和农业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河套地区盐碱化和砷氟中毒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表明,河套地区总体上为无公害、绿色土地。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可以为全国生产出优质的绿色产品;但河套地区也具有比较严重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首先是土壤的盐渍化制约了河套地区农业的发展,其次是全区以砷氟中毒为主的地方病比较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该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此外,包钢尾矿坝作为一个局部性的生态问题,对包头市民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其周围的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食品安全。通过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和总体综合评价,系统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47954 km2(包括10 m水深以浅的近岸海域)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按照双层网格化方法系统采集了陆域土壤、近岸海域和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沉积物表层和深层样品,测试了71项元素和指标,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首次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全面查明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区内一级和二级土壤分别占总面积的19.9%和57.3%,三级和三级以上土壤占22.8%。定量计算了镉、铅、汞等主要异常元素经河流、成土过程等自然来源和大气干湿沉降、施肥、灌溉、使用农药等人为来源贡献量,阐明了其迁移转化途径及生态安全性。结合研究区特点,系统开展了三角洲形成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在国内首次制定了符合地区特点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壤环境质量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设施快速增加,势必要占用大量的农用地。因此,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必须加强和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防止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名,滥占乱用土地,促进耕地保护和设施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大力推进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揭示了微观世界中大量未被发现和认识的现象,进行生态环境研究和评价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和探讨了关于生态地球化学及其评价问题,包括定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全球的、区域的与局部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天然富硒农产品是人体摄入硒元素最安全有效的途径,依托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建立的富硒农业和富硒特色小镇等富硒产业,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支柱,其规划和建设需以富硒土地质量等级为基础,但国内缺乏富硒土地资源评价体系。【研究方法】本文以新田县为例,从耕地的开发利用条件和潜力、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开发制约条件着手,构建耕地地力、经济质量和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的富硒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新田县新圩镇富硒土壤详查数据和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开展富硒耕地质量评价研究,对耕地的自然属性、环境属性、经济属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其评价结果与农产品质量和富硒程度耦合良好,真实反映了耕地资源开发条件与潜力。【结论】构建的富硒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对富硒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有较科学指导价值,为富硒土地资源和富硒产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创新点:从耕地的开发利用条件和潜力、开发利用价值和制约条件着手,构建耕地地力、经济质量和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的富硒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制定指标权重、调查评价单元、单因子等级和综合等别划定等方法与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昭觉县是大凉山腹地的典型彝族聚居县,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以传统农业居多,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昭觉县开展了现代农业园建设。笔者通过无人机航测,获取了拟建园区的高分辨率影像,使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软件,快速提取了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结合收集的其他资料,筛选了坡度、坡向、断层、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灌溉、交通、自然保护区8个评价因子,在GIS的支持下,先开展单因子土地适应性评价,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拟建园区土地适宜性以适宜性高和适宜性较高等级为主,二者合计2.56 km2、占79.26%,超过3/4,土地适宜性好,适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适合建设标准化蔬菜温室大棚和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建成后,不但可以为周边地市提供蔬菜供应,还可带动园区周围农户增收,促进周围农户脱贫,发展前景好。小型无人机遥感系统具有机动灵活、成本低的优势,能快速获取小区域、大尺度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数据,在西南地区小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效果好。小区域土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对单一,许多大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并不完全适用,需要根据土地利用的主要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鉴SDS(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评价区气候条件、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植被条件、人类活动强度等控制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的基本指标,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海南省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