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华山矿床赋存于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株西南缘。该岩株为同源同期五次侵入体。据研究大量地球化学资料认为,岩体为地壳深部重熔产物,属S型花岗岩。石英脉黑钨矿床与岩株为株连衍生关系。矿质、矿源主要来自花岗岩本身,成矿是成岩作用晚期进一步分异的产物。岩体中含量很高的W、Sn成矿元素,通过钾钠长石化浸出活化转移,以络合物形式带至岩体顶部或边缘裂隙中析出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有关内蒙安家营子金矿田赋矿岩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r、O、Pb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安家营子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与中国花岗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介于花岗岩与石英二长岩之间,属正常系列钙碱性岩石,成岩年龄为(132±5)Ma,属燕山晚期产物;岩体为岩浆成因,与国外Ⅰ型和国内同熔型花岗岩特征一致,侵位深度大于13km,结晶温度在750~800℃范围内;源岩来自上地幔和部分下地壳成分,形成于造山带挤压构造环境;岩体中的岩石-脉岩-矿石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属同源产物。  相似文献   

3.
花山花岗岩及姑婆山花岗岩是桂东北地区典型的岩基。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烃类组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姑婆山花岗岩SiO_2含量高于花山花岗岩,而MgO含量则要低的多,都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的特征;W、Sn、Pb、Bi均在两个花岗岩体中高度富集,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姑婆山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比花山花岗岩低,且Eu的负异常要更加明显;两大岩体的烃类组分曲线结构具有相似性,但姑婆山花岗岩总烃含量较高;两岩体均为S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姑婆山花岗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相对较浅的地壳上部,岩体分异性好,与钨锡矿的形成密切,且可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而花山花岗岩体成岩物质来源相对较深,为上地壳与中地壳混合的产物,其周围地区除了可以形成钨锡矿,还可形成铌钽、铀矿等,但岩体分异性较差,由其引起的矿化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4.
藏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成岩机制复杂.对花岗岩研究表明,区内大型岩基由成岩环境、成岩机制不同的岩石单元组成,不同岩石单元与金矿关系不同.金矿空间分布特征与岩体的空间展布密切相关.花岗岩主量元素及Sr、O同位素研究发现,随成岩时代变化,岩体成岩构造环境、物质来源、金矿化强度呈周期性(脉动性)变化规律.火山岩形成时地壳厚度变化与金成矿呈规律性变化.本区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表现出统一性和周期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小黑山岩体位于辽东半岛南部,由变形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上述三类岩石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70~174 Ma、174±1 Ma和177±2 Ma;后期花岗质伟晶岩脉的侵位时代为175±1 Ma。这些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相同,反映了小黑山岩体是一个侏罗纪侵位的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铪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小黑山岩体主要来源于高压下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幔源岩浆不仅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而且直接参与了花岗岩的成岩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小黑山岩体乃至华北东部侏罗纪花岗质岩浆作用是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地壳增厚,进而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深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山钼矿深部钻探表明矿体下部存在着矿化花岗斑岩体,所获岩芯显示其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该岩体具有高Al、Na和Sr,低Mg、Y和Yb,以及高Sr/Y和La/Yb比值等特点,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来源于较深的含石榴子石的源区;岩石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构造判别图解表明,岩体形成于造山后的构造环境.因此,白山钼矿岩体可能为加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白山钼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与埃达克质岩浆活动有关,其成矿过程得益于高Mo丰度的地壳源区、成岩过程中提供流体和岩浆高氧逸度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花岗岩成因与银矿床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额仁陶勒盖花岗岩的地质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它为岩浆成因,是壳幔混合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岩浆后期及期后热液中银的富集,银矿床与石英斑岩(花岗岩结晶分异的产物)在地质及地球化学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类型、矿化特点、同位素特征等综合研究结果,将华南花岗岩类及其有关的矿化,划分成两个成岩成矿系列。即以地壳重熔为主要物质来源的成岩成矿系列,称为系列Ⅰ;以地幔或地壳的下部为主要物源的称为系列Ⅱ。现将华南215个岩体的764个样品副矿物鉴定结果(部分引自文献资料),按两个成岩成矿的系列性整理(见表1)统计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来源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东祁连马衔山变形花岗岩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林  邓颖晖 《甘肃地质》1997,(1):38-39,41,43,44
马衔山变形花岗岩体位于祁连造山带的最东端,表壳岩属前长城纪地层,侵入时代为吕梁期,已获单矿物锆石U-Pb等时线年龄值2152Ma。主体岩石类型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钾长花岗岩,后者侵入前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马衔山变形岩体的岩石类型存在明显的岩石成分演化关系,成岩物质来源于地壳  相似文献   

10.
程黎鹿  曾铃  张帆  刘明  罗照华 《岩石学报》2013,29(10):3533-3539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红格铁矿区的大老包花岗岩侵入到含矿基性-超基性杂岩,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大老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大老包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55.1±3.6Ma。该研究结果与前人通过红格东侧的矮郎河高铝花岗岩的U-Pb测年得到的花岗岩成岩时代(255.2±3.6Ma)结果一致,表明大老包花岗质岩体与矮郎河高铝花岗岩是同阶段的,可能是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晚期的产物。这一成岩时代晚于攀枝花铁矿成矿时代(~260Ma)。通过本文得到的大老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前人测得的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体岩浆的活动时间,笔者基于国际上最新的下地壳热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幔源岩浆底侵过程中可以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大老包花岗岩可能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喷发过程中底侵的玄武质岩浆在4Myr内部分熔融下地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张广才岭新华屯岩体的形成时代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岩-矿物的锶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出露在张广才岭花岗岩带上的新华屯岩体属中侏罗世晚期的产物,其同位素年龄为160~165Ma,表明该晶洞花岗岩体不属于印支期。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属于长英质“I”分异型,并在岩体就位和岩浆结晶过程中存在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控制岩体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仍是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年轻的钕同位素模式年龄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显生宙的地壳增生。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平顶山巨眼球状片麻状花岗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以东天山平顶山岩体为例,探讨中天山晋宁旋回晚期巨眼球状片麻状花岗岩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野外地质关系、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平顶山岩体是岛弧钙碱性火山-沉积岩系经原地改造的产物,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927 Ma。花岗岩形成作用的动力、热力来源可能与碰撞后天山岩石圈的拆沉有关。拆沉导致的底侵和内侵引发了地壳岩石的韧性剪切,剪切后的岩石有利于部分熔融、熔体-流体运移和化学反应,而熔体和流体的作用反过来又会促进韧性剪切,并将较浅层次的变形变质岩石改造为片麻状花岗岩。平顶山岩体的成岩作用体现了部分熔融、韧性剪切和流体作用的相互反馈,也是这些作用的共同产物。这种原地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岩过程主要为深源熔体和流体与原岩的相互作用,并使原岩发生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因而其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受到原岩和外来熔体-流体的控制。底侵和内侵是造山过程晚期-期后挤压-拉张转折期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方式,而平顶山这类片麻状花岗岩则是这种垂向增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带的西南端,赋矿岩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腾冲花岗岩带古永复式岩体小龙河序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8.6±1.2 Ma,属于燕山晚期,相当于晚白垩世;矿体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78.5±3.7 Ma,略晚于成岩时间,为本区首次获得的精确成矿年龄.其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成矿年龄、成矿岩体年龄接近,约为78 Ma,与小龙河岩体年龄(79~6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床的热液演化活动时间较短,矿化和成岩均发生在岩浆活动的早期阶段.它们同为燕山晚期,是在新特提斯洋渐次东向俯冲过程中地壳加厚重熔引发的岩浆活动与热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南岭东段淋洋岩体的锆石铀-铅定年及其构造和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岭东段淋洋岩体研究程度低,成岩时代众说纷纭,其主要由中细-中粗粒斑状黑云(二云)花岗岩组成。本研究运用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对岩体进行锆石U-Pb精确测年。定年结果表明,淋洋岩体某一断层附近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33.1±1.3)Ma(MSWD=1.11),下村矿点附近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3.3±2.1)Ma(MSWD=2.3),二者均属于印支期,说明淋洋岩体形成于印支期陆陆碰撞和地壳抬升和增厚的构造环境,暗示淋洋岩体可能存在印支期或燕山期的成矿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冈底斯中部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对冈底斯花岗岩带中段罗扎岩体淡色花岗岩进行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33.9Ma 0.9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暗示着本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发生过同碰撞事件。这一研究成果为冈底斯地区早白垩世时期发生地壳缩短增厚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6.
兴宁温公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霞岚岩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公岩体由含辉石、角闪石的钾长花岗岩和花斑岩构成,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岩石主要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80±1)×106 a,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主要由幔壳混熔或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原生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与霞岚岩体岩石发生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藏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成岩机制复杂。金矿时空分布特征与岩体密切相关,初步研究表明,与金矿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火山弧环境下的同熔型花岗岩,结合同位素研究,认为该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壳幔过渡带或基底。花岗岩主量元素,Rb、Sr、O同位素研究发现,随成岩时代变化,岩体成岩构造环境、物质来源、金矿化强度呈周期性(脉动性)变化。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表现出统一性和周期性的变化特征,是和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北秦岭漂池岩体的源区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宏飞  骆庭川 《地质论评》1996,42(3):209-214
北秦岭漂池花岗质岩基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通过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及Nd,Sr,O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其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地物质来自壳源碎屑物,研究表明,秦岭群片麻岩类是形成漂池岩体的主要源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岩体并不形成于板块碰撞环境,而形成北秦岭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受板块俯冲作用的动力学影响所诱发的陆缘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因此,漂池岩体形成的构造类型是活  相似文献   

19.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存于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体中, 整体呈平卧的柱状大矿体, 矿床蚀变发育。本文报道了该矿床赋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 阿林诺尔赋矿花岗岩侵位于229.0 ± 2.2 Ma(MSWD=1.16), 为中三叠世, 与他人测定该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227±3.1 Ma, MSWD=0.07)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表明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体的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成岩成矿的年龄也与该区蒙古?鄂霍次克残余洋盆消减作用处于同一时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岩体具有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特征, 富集Rb、Ba、Th以及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Nb、Ta以及Ti等高场强元素, 具有Climax型斑岩钼矿的特征, 其形成过程可能与俯冲板块上方地壳伸展作用过程中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有明显的联系。阿林诺尔钼矿赋矿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是蒙古?鄂霍次克残余洋盆向两侧大陆俯冲构造体制下地壳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粤北大宝山矿区徐屋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屋岩体位于粤北大宝山矿区南部,是区内花岗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徐屋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成岩年龄为441.2±4.2Ma(MSWD=1.02),表明其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前人年龄数据表明,大宝山矿区存在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期2次成岩作用和1次成矿作用,且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