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范蕙君  马培民 《气象》1981,7(7):42-44
一、卫星云图的原理 气象卫星云图是在高空俯视较大范围的云景图片。初期是电视云图。这种云图是卫星携带照相机,在空间轨道上,向下对地球大气进行照相,然后分解成许多扫描线变成电信号向地面发送,地面站得到一张张平面图象。由于夜间无法照相,只有白天的云图。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第二代业务卫星则用扫描  相似文献   

2.
卫星云图对于航空保障很有用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使用情况。 一、用卫星云图直接为飞行服务 1.作为气象文件提供机组在飞行中使用:在所有的气象文件中,飞行员最喜欢的是卫星云图,特别是作远距飞行、跨洋飞行以及有台风的时候。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空间内,卫星云图较之其他气象资料,有直观、形象、准确、具体等优点。因此,在国际航空气象服务程序中把云图(卫星云图、雷达云图)列为必备资料。  相似文献   

3.
黄元勋 《气象》1980,6(1):22-23
目前我国卫星云图的接收、显示都是在各个地面接收站上进行的。这类接收站配备有从天线、接收机到传真机的成套地面接收设备。本文介绍利用电话线传输接收机收到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低分辨率图象信号,使其在一定距离之外,多点同时不失真地显示和记录云图资料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利用电话线传输低分辨率云图时,地面接收站上只要给接收机加一个补偿放大器,各用户只需一台118传真机作为终端设备即可。  相似文献   

4.
廖博真 《气象》1982,8(6):42-43
在红外云图上,图片上的灰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辐射温度。分析人员是通过灰度的识别来确定温度的,并进而推算云顶的高度。因此,了解图片上灰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GMS-1气象卫星所播发的红外云图有两种:一是高分辨率图,一是低分辨率图。两种图片上都有灰  相似文献   

5.
魏信增 《气象》1978,4(2):35-35
我台卫星云图接收机在使用中,发现在开始接收和快结束时两头干扰较大,影响图片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卫星接收机前放通频带比较宽,灵敏度低,使干扰也同时被收进来的缘故。此外接收天线地面反射也有影响,最好把天线放在泥土地面。但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我台天线是放在四层楼顶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沙漠中心地区的气象状况,以前仅有一些来自探险者或勘探者的传闻.自从有了卫星云图以后,对塔里木盆地中心地区的云况、积雪、浮尘、风沙有了些宏观的了解,有些同志已作过一些分析.由于过去我区的卫星云图是低分辩率的apt图片,大气过程对下垫面的影响因图片的分辨率低而了解不清.去年以来,区气象台甚高分辩率云图的使用,使我们陆续发现了新的现象,最为突出的是沙漠腹地的水迹分布.  相似文献   

7.
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预报和研究工作中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我们制作日常天气预报的有效工具。我台接收、分析和使用卫星云图资料已八年有余,分析方法还停留在定性阶段,这影响着卫星云图资料的进一步使用。能否在现有条件下,用一个量的概念来描述卫星云图呢?它的效果又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台风路径预报中试了一试,有一定效果,于是就引出了下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卫星云图讯号处理器。对讯号进行了灰度拉伸、线性增强和量化增强。从而能使用电化学纸代替照像纸来显示收到的云图。图片上各种气象讯息清晰丰富,完全可以满足业务工作的要求。该设备已在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中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1985年南京气象学院研制出一套彩色卫星云图快看系统,其原理是通过微机处理把卫星低分辨红外云图表示的不同灰度、级次转换成六种不同的颜色(白、玫瑰红、草绿、黑、桔黄、天兰)显示在屏幕上. 一、红外云图灰度分级的原理及其应用红外云图是通过卫星红外通道观测所获得,它反映了地气之间长波辐射的情况.因而红外云图实际上是一张温度分布图.云面和地面的辐射,在红外云图中表现出不同灰  相似文献   

10.
118型传真机接收卫星云图图片,在使用有效期为1989年7月、1990年1月等几批相纸时,按以前的处理方法冲洗,曾发现图片底色发灰,云图层次不清。查其原因,发现这几批相纸对显影药的温度较为敏感。如果降低显影液的温度,虽然解决了图片底色灰的问题,但是云图影象又太淡。我们对118传真机进行重新调整,在常温下进行暗室处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以前的相纸也能正常收图。  相似文献   

11.
1.引言某一给定地区内任一时刻的天气,如反映在雷达荧光屏上的降雨、卫星云图上的云等,都造成那个时刻特有的图形,这图形与其它任何时刻的图形都不大可能相同。同样,从一时刻至另一时刻的变化也是独一无二的。图形及其变化都是受该地区的基本气候特点所制约的。某一地区的这种基本气候特点必然包括该地区这类事件的概率或统计特性。如果已知事件的概率,比如某一测点24小时降水超过10毫米的概率,则我们必定会问:在周围地区或周围某一部分地区每一点均出现同样情况的概率是多少?这种类型的气候学问题就是本文的主题。卫星云图记录了云量的区域覆盖,最终将有助于提供我们要探索的云的气候学特征。雷达提供了  相似文献   

12.
王兆义 《气象》1977,3(11):20-20
目前接收卫星云图使用的118传真机没有频率调整装置,往往由于多普勒效应而引起图片弯曲。我们搞了一个频率自动微调装置,可使传真机内2400赫音叉锁定在云图的副载波频率上,从而收出的云图不再弯曲,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经过我们一年半的使用,效果基本良好。 这个装置的线路如图所示。 云图信号由传真机输入变压器  相似文献   

13.
对地面观测疑难问题的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泽民 《气象》1988,14(1):55-55
在地面观测中,常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笔者在此列举两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同行们探讨。 1.在夜晚,前半夜下雨,后半夜雨停云散,并有露产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在通常情况下。观测员只记雨而不记露。记雨又记露,会使报表审核员产生疑问,从而有可能计算错情。笔者认为,这两种天气现象应该如实记录,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天气状况。降落在地面上的雨与凝结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的露的区别是较明显的。同时它们所代表的天气意义也不一样:雨是降水的标志,露是晴天的反映。 2.当露与霜同时并存时,如何记录?对于这一  相似文献   

14.
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时7时08分49秒,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准确地收到了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二圈下发的甚高分辨率图片传输(HRPT)、低分辨率云图(A PT)、国外记录回放云图(DPT)图像和双频信号,并通过高速卫星通信电路及时地传到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倾刻之间,地面站沸腾了!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相互祝贺.是啊!《风云一  相似文献   

15.
地面温度观测是目前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中问题较多的项目,究竟什么是地面温度?使用什么样的仪器?怎样安置仪器?才能测得真实的地面温度,目前仍是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将地面温度定义为: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我国从50年代初至今,一直采用前苏联的地温观测方法,用玻璃水银温度表,半埋式安置测量地面温度.为准确测量地面温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  相似文献   

16.
周莉 《气象》2004,30(8):57-57
云的形态是一刻也不停地在变动。标准云图上的图片和说明只提供了某一时刻的一些形态,因为它所搜集的各类云状多为特征显著且易辨认的,由于受摄影条件、时间限制,不能表示出各种云在天空分布及增减情况,也不能把全部天空摄出。初参加观测工作者,多以云图为蓝本,对照识别常觉得又像又不像,难以确定。在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把云图和实测的现象反复印证,逐渐掌握了广东本地一些云及其变化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登陆北上台风暴雨突发性增强的一种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一个三维混合模式对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次登陆北上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与地面倒槽相一致的地面降水位置及降水量值。模拟的台风云系结构与卫星云图比较表明,外围云场与实例云况吻合很好,验证了本模式模拟卫星云图的能力,对卫星云图预报有实际意义;暴雨突然增幅的直接原因是高层冰云与低层供水云的突然北移重叠造成的。受地面倒槽附近强烈辐合抬升的动力作用,各相态云系的分布与垂直运动紧密相关;辐合线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为降水的增幅及维持提供水汽来源;云的相变潜热非绝热加热作用对暴雨的增幅及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它对暴雨维持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有人问及我们,你们常说某日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到底降1毫米的水,在一亩地上有多少公斤或多少担?我们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5页注释得知: 1mm的降水相当于31.4克,  相似文献   

19.
“98.7”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徐双柱 《气象》2002,28(7):54-57
使用红外云图、雷达回波、武汉市城区自动雨量站和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对1998年7月21-22日武汉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武汉市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为此后进行武汉市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志根 《气象》1985,11(11):27-29
增强显示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预报中是十分有用的资料,尤其是在台风定位、确定强降水中心及中尺度对流辐合体方面,作用更为显著。由模拟量增强显示设备处理过的云图目前已在一些气象台站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了进一步对现有的增强显示设备进行更新改进,扩大增强云图的种类,更广泛地在全国各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中使用增强显示云图,本文介绍一种用TP-801单板机设计的极轨卫星云图增强处理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