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角闪岩在前寒武纪变质岩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科拉超越深钻资料为依据做一介绍。在CT-3科拉超深钻岩心剖面中,太古宙杂岩总厚度的30%为角闪岩岩石.它们多数呈浅成整合和不整合层状产出于片麻岩和花岗岩围岩中.根据产状结构构造特征和矿物成分,整个剖面中的角闪岩可分为二个成因类型和12个组。其中1-5组为副角闪岩总的具典型结晶片岩外貌;6-12组为正角闪岩,总的成因标志按年代系列为变辉长岩杂岩→变玢岩和变超镁铁岩,最后为年轻的喷出一杏仁状变焊绿岩。  相似文献   

2.
科拉超深钻:期望与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拉超深钻的钻进和探测首次提供了以前无法达到的深度的有关古老大陆地壳成分和构造的直接资料,岩石密度和它们弹性的各向异已成为当今地表地质正式描述形式和参考剖面的主要参数,所给出的完整模型的证据是基于科拉超深钻的探测及辅助的地表地质研究,模型认贝辰加矿区是一个幔源火山岩-侵入岩中心式成矿系统的水平部分,本文还对铜-镍硫化物矿床出条件给予了新的解释,并用助于理解贝辰加矿区在贝辰加一依曼德-瓦尔朱格缝合带  相似文献   

3.
科拉超深钻的钻进和探测首次提供了以前无法达到的深度的有关古老大陆地壳成分和构造的直接资料。岩石密度和它们弹性的各向异性已成为当今地表地质正式描述形式和参考剖面的主要参数。所给出的完整模型的证据是基于科拉超深钻的探测及辅助的地表地质研究。模型认为贝辰加矿区是一个幔源火山岩-侵入岩中心式成矿系统的水平部分。本文还对铜-镍硫化物矿床产出条件给予了新的解释,并有助于理解贝辰加矿区在贝辰加—依曼德—瓦尔朱格缝合带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Cг-3科拉超深钻所揭露的剖面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元古与太古杂岩连续的岩心创面引起了各方面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书中将剖面中太古宙杂岩划分出10个韵律性交互层,组合成5个相似的韵律.整个太古宙剖面上部相对含富铝高的矿物,下部相对含富钙高的矿物.分布最广的岩层是各种成分的片麻岩.夹有厚度不大的铁质石英岩、角闪岩.太古宙杂岩中已发现有近40种金属矿物.Ni、Co、Cu和Ti富集达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从60年代至现在,在外高加索、乌拉尔、滨里海,千岛群岛和卡累利阿等地打过许多深钻和超深钻,大部分深度在3—6km,其中最深的科拉井可达12261m。大量收集地球深部的各种信息,目的在揭露整个地壳剖面。迄今为止,这项世界上规模最大、钻探最深的超深钻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深部的含矿信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科拉井在1540—1800m处发现了含镍超基性岩带,铜镍矿化与变橄榄岩体有关;在6380m处的  相似文献   

6.
СТ-Э科拉超深钻所揭露的剖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元古与太古杂岩连续的岩心剖面引起了各方面研究人员的极大闪注,书中将剖面中太古宙杂岩划分出10个韵律性交互层,组成成5个相似的竭律。整个太古宙剖面上部相对含富铝高的矿物,下部相对含富钙高的矿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对东欧地台前寒武纪基底中科拉超深钻和其他几个深钻剖面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科拉钻分别在0~6842m和6842~12064m已揭示出构成Fechenga古裂谷的元古宙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与下伏太古宙花岗—片麻岩基底。由封闭体系条件下递进变质作用引起的水充裂隙而造成的密度降低带可在上地壳4500~9000m范围内识别出来。截然的岩石结构变化,孔隙度的增加与矿化流体的存在是这些带的特色,它们可能引起了构造变形和变生矿床。在Tatar穹窿剥蚀较强的太古宙基底上的深孔提供的资料用于构造深大25~30Km的下部地壳的岩右—地球化学模式。从建立的下地壳地球他学趋势外推计算出原始大陆壳具有石英二长质—奥长花岗岩质成分。我们提出,下地壳是由于地球的球粒陨石壳初始熔融形成的,并且它仅在前太古时期存在。我们还提供了科拉钻和某些其他钻孔剖面上的温度资料和放射性成因元素的分布资料。提出太古宙地壳的一个生热模式。依照此模式,地壳对热流的贡献是25mw/m~2,或占总热流量的52%,而地幔的贡献为22~24mw/m~2或占总热流量的48%。  相似文献   

8.
根椐地震资料波罗的地盾北—东部的地壳有一带状成分区,它的厚度约40km,地壳的上部—花岗片麻岩层被科拉超深钻孔(深度6836~12261m)(SD-3)穿透,它是由二云母斜长片麻岩和浅色黑云母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组成的。在研究科拉超深钻孔期间,资料证明酸性和基性成分岩石的原岩年龄一般不大于2.9Ga,基性岩和斜长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为2745±65Ma,而在晚太古代变质作用期间,  相似文献   

9.
鄢全树  钟增球周汉 《地质通报》2004,23(12):1246-1253
碧溪岭和双河地区是大别超高压地体内2个典型的露头区,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发现,岩石组合主要为榴辉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榴辉岩具有壳源的特点,是地壳岩石在地幔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为板块折返期间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片麻岩为斜长角闪岩在折返过程中在合适的环境下深熔递进演变的产物;而面理化花岗岩是片麻岩部分熔融的结果。榴辉岩与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之间为经过改造的原地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陆科学钻探是地球科学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原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和克里沃罗格超深钻的重要发现,检验了池代地学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地壳结构等许多问题,因而促进了地球科学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陆科学钻探基地球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和克里沃罗格超深钻的重要发现,检验了当代地学理论,使人们重新认识地壳结构等许多问题,因而促进了地球科学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Kaza.  VI 赵国春 《世界地质》1991,10(1):154-155
科拉超深钻已反驳了基于地表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起来的东巴尔干地质深部构造模式。无论原先什么样的推测,超深钻孔在6840m~12000m这段深度并没有碰到玄武岩或麻粒岩等基性岩石,而钻到的是太古宙科拉岩系中的花岗片麻岩。在这段上,变质火山成因的岩石与变质陆源岩互层产出,残余层状特征仍保留下来,这是与褶皱随深度增加而减弱的观点不符。以最大深度处,钻孔遇到一新的构造层,这被三维磁场测量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结果所证实。 UD-3钻孔核部的构造岩石分析证实了元古宙内生作用对科拉岩系的强烈影响。在中元古宙(1.8~2.0Ga),Pechenga火山沉积杂岩和太古宙的花岗片麻岩均遭受从葡萄  相似文献   

13.
下地壳深成地质作用的研究内容既有变质的和变形的,也有岩石成分及其物性,还有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明了某一方面的变化和演化必须综合考虑其它富面.强调多学科的系统运用.研究手段从包裹体、地震波速、实验、超深钻到大陆地壳的出露剖面和近垂直地震反射剖面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地学家对大陆下地壳深成地质作用认识向前迈进一大步.同时必须明确下地壳深成作用研究方法在许多方面是不同于常规的研究浅部地壳层次的方法,而且必须配之以精密的仪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4.
苏联在1962年决定实施一项国家性的超深钻探计划,孔深大于6000米.现计划约20个孔,其中第一个孔科拉SG-3位于穆尔曼斯克地区贝辰加镍矿区. 超深钻计划旨在解决三个互相关联而又极其复杂的课题:1.陆壳的构造和演化;2.探寻深处包括油气在内的矿床;3.在孔深10~15公里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深孔钻探实践及其经济技术问题. 科拉钻孔深度已超过11500米(1982年8月孔深11515米),目标为15000米.至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孔超过9000米(均位于美国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乳山海阳所地区超镁铁岩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山海阳所地区超镁铁岩多以包体状赋存于新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成群出现,分段集中;主要岩石类型有蛇纹石化橄辉岩,辉橄岩,透闪石化单斜辉石岩,角闪石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偶见纯橄岩;  相似文献   

16.
科拉超深钻在科拉群的角闪岩中打到了铁矿层和磁铁矿-钛铁矿矿石,与变质的超镁铁质岩伴生的铜-镍硫化物矿化,以及退化变质带中的低温热液铜-铅硫化物矿化,在9.5—11公里处还见到了自然金。在9.5—11公里深处,有约430米长的岩心金的含量比较高,个别超过1ppm,最高达6.7ppm,岩心的矿物学研究表明,自然金中含有大约25%的银,自然金在黑云母、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中呈小于10μm 的不规则的碎片和细粒,虽然金矿化在空间上与叠加在黑云母-角闪石片麻岩上的退化变质带相一致,但是,浸染状的金与变质母岩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绿帘石化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早太古代火山成因岩石组合在科拉半岛,具清晰的残余喷出构造的早太古界岩石分布比较少,首先描述了潘斯-通得地区以北的中科拉背斜区的火山岩组合(1968),在那里,大部分太古界喷出岩都被改造成各种类型的片麻岩、角闪岩和混合岩。这些岩石相当于白海群和科拉群的下部(赫士拉姆比,克烈特组部分),在中科拉背斜和沃罗尼亚河地区,早太古代变质喷出岩呈残余状和捕虏体,分布在太古代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并被花岗闪长岩侵入,具典型的侵入接触特点。  相似文献   

18.
罗照华  邓晋福 《现代地质》1995,9(2):189-202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大面积出露各地质时代的深成侵入体,它们的详细划分和归并并探计整个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地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单描述各种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它们归并为6个超单元和3个独立侵入体,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演化特征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9.
深钻(DD)终孔深度以下的构造、岩石性质及各种地质作用是目前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窥视钻头前面的东西)。本文讨论了如何获得放射性热源的分布、主要的传热机制、温度场及评价正在争论的地壳范围(这里指深钻孔底至莫霍面)内的岩石学性质。得出这些问题的结论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其中大部分可在确定深钻场地特征和/或深钻实施过程中获得,文中介绍的方法导致深钻的选址必须要有特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沂水青龙峪出露的超镁铁质岩石和基性麻粒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超镁铁质岩石以捕掳体形式存在于沂水杂岩中,不发育鬣刺结构,氧化物组成具有超镁铁质科马提岩的高MgO、富CaO、低SiO2、TiO2、K2O和Na2O含量特征;矿物组合以单斜辉石+橄榄石±斜方辉石+铬铁矿为主;变质矿物以角闪石+蛇纹石化为特征;该岩石以稀土元素总含量(∑REE)低、LREE/HREE=3.35~4.40及Ce和Eu负异常为特征。微量元素组成以Ba、Nb、Zr负异常和Nd、Sm正异常为特征。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法对该超镁铁质岩石中捕获的早期岩浆结晶锆石和新生的变质锆石进行的研究,年龄值分别为2657~2702Ma和2551~2585Ma,表明该超镁铁质岩石形成年龄为2585~2657Ma。基性麻粒岩的氧化物组成特征表明其属高Mg的洋岛拉斑玄武岩,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与新太古代的深熔和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矿物组合以紫苏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榴子石为特征;晚期蚀变作用与辉长岩墙、辉绿岩脉及石英闪长岩买的侵入有关,矿物组合以滑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特征;稀土元素组成以轻重稀土元素无分异和无Eu异常为特征;微量元素组成以Nb、Zr、P、Ti负异常和Sr、K正异常为特征;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年龄为2498.4±7.6Ma,导致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变质的深熔和岩浆结晶年龄为2551±24Ma,晚期蚀变作用的年龄分别为2231~2235Ma和1850±19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