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氧化物(Cu-U-Au-REE)矿床包括南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矿床、瑞典的基鲁纳矿床、中国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美国密苏里东南部的铁氧化物矿床等。据围岩性质,该类矿床可分为以火成岩为容矿岩的铁氧化物矿床相以沉积岩为容矿岩两亚类.这些矿床有许多共性,也有它们自己因有特征.这类型矿床一般分布在中元古代克拉通或大陆边缘环境中,可能与裂谷有成因连系.目前深入研究这类矿床不仅有重要建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论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的分带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疆海相火山热水沉积矿床,一般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集中生长期。空间上依附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带,它在区域上和矿床本身具有矿种转化、类型转换、配套与分带特征。以块状氧化物、块状碳酸盐和块状硫化物转换序次来研究该类矿床。利用铁木尔特铅锌矿上部铅锌下部铜金,预须开普台铁矿上铁下铜;莫托沙拉铁锰矿上锰下铁中间铅锌重晶石等矿种转化规律和由块状氧化物和块状碳酸盐向块状硫化物成生过渡特点,预测诸如蒙库铁矿、赤龙峰火山盆地中铁矿和喀喇昆仑山各铁矿床(点)外围与深部转换、发展成为铜金矿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中,黏土矿物被认为是离子吸附态稀土的主要吸附载体。风化壳中黏土矿物的透射电镜分析发现,黏土矿物普遍与铁氧化物形成复合体,很可能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分异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仁居矿区的典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剖面为对象,通过提取富矿层中的细颗粒组分,采用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透射电镜,对黏土矿物–铁氧化物复合体进行物相和形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顺序提取法测定不同化学形态的稀土总量,探究黏土矿物和铁氧化物对稀土元素富集–分异的贡献。结果表明,从全风化层到表土层,复合物从长石/伊利石–水铁矿/针铁矿复合体到高岭石/埃洛石–针铁矿/赤铁矿复合体,最终向高岭石–赤铁矿复合体转变。在表土层和全风化层的细颗粒组分中,离子交换态稀土约占25%和80%,而铁氧化物结合态稀土约占75%和20%。在表土层中, Ce的富集导致离子交换态和铁氧化物结合态稀土均富轻稀土。在全风化层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离子交换态稀土由富轻稀土转变为富重稀土,铁氧化物结合态稀土均表现富重稀土的分异特征。离子交换态稀土总量和分异特征主要受黏土矿物–稀土界面作用和淋滤作用控制;而铁氧化物结合态稀土总...  相似文献   

4.
杜保峰 《地质与勘探》2012,48(2):332-343
[摘 要] IOCG 矿床是近些年来被认知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因其巨大的经济和理论研究价值受到 国内外矿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海南石碌铁钴铜(金)矿床在构造环境、与岩浆岩的关系、矿体特征、元 素和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与国外典型的IOCG 矿床有相似之处。该矿床处于大陆边缘拉张的裂 谷环境,早期火山沉积岩为成矿提供初始矿源,后期侵入岩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矿体基本 呈层状、似层状及少量脉状产于石碌群第六层中,一般铁矿体在上,钴铜矿体在下,具Fe-Cu-Co( -Au) 多元素组合,铁氧化物主要为赤铁矿,蚀变以透辉石化、透闪石化为主;在成矿时代方面区别于多数产在 元古宙的IOCG 矿床,而是经历了新元古代海相火山喷流沉积阶段、加里东期区域变质阶段、海西-印支 期热液改造阶段和燕山晚期热液改造阶段。文章认为石碌铁钴铜(金)矿床不仅与IOCG 矿床有较多相 似之处,与国内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矿床、四川拉拉铜铁金钴钼稀土矿床、新疆乔夏哈拉铁铜金矿 床、云南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和东川稀矿山铁铜矿床等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在中国开展寻找IOCG 矿 床尤其是大型矿床,是很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5.
海相火山-沉积建造铁铜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浦生  邬介人 《地球学报》1996,17(Z1):50-56
铁-铜型矿床产出的时代从元古宙到新生代均有,与其有关的火山岩大多数为中基性与中酸性或偏碱性岩石。作者以镜的山桦树沟、陇山陈家庙和陕西铜厂不同时代的铁-铜矿床为例,概述了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环境并着重探了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认为该类型矿床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气-沉积型矿床,同时指出柳沟峡地区及其以西(东缰地区)铁-铜型铜矿化带的发现,是进一步寻找铁-铜-金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徐文博  张铭杰  包亚文  满毅  李思奥  王鹏 《地质学报》2022,96(12):4257-4274
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坡北、磁海等地二叠纪幔源岩浆活动形成了镍钴硫化物矿床和铁钴氧化物矿床,两者赋矿镁铁 超镁铁岩体的年龄相近(290~260 Ma),主、微量元素和Sr Nd Hf同位素组成相似,分配系数接近的微量元素比值分布于相同趋势线,揭示两者岩浆源区相同,可能为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或软流圈地幔。两类矿床镁铁 超镁铁质岩中Co与Ni含量正相关,Co主要富集在基性程度高的岩石中;块状硫化物与磁铁矿矿石中Co与Ni相关性差,Co和Ni具有不同的富集机制,Co热液富集作用明显。北山镁铁 超镁铁杂岩体是地幔柱相关软流圈上涌,诱发俯冲板片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高镁母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壳源混染、硫化物饱和富集镍钴形成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富铁母岩浆氧逸度高、富水,岩浆分离结晶磁铁矿、叠加热液作用富集钴,形成铁钴氧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7.
元古界铁氧化物Cu-U-Au-REE矿床的构造背景和矿物成分的多变性以及独特的形成深度,导致对其成因模式有不同的认识。本文研究表明,属该矿床类型的南澳大利亚EmmieBluff铁氧化物矿床明显为热液成因,宏观、微观上均表面出叠加关系。其形成主要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形成富磁铁矿矿石,与源于中元古化长英质主要侵入事件的高温流体有关,随后的富赤铁矿矿化则与低温流体有关。全岩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红土型镍矿床是全球镍矿成因体系中资源储量最大的一类.为探讨红土型镍矿床成因机制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广域尺度,选择以载镍矿物为分类视角,开展铁氧化物型、水镁硅酸盐型和粘土型等3类矿床的对比研究.铁氧化物型矿床在矿化剖面上以铁质红土层为优势岩(土)相层,以针铁矿为主要载镍矿物,矿石中镍品位偏低但伴生钴矿化.矿床的成矿条件依赖于热带气候环境、稳定大地构造背景、纯橄榄岩母岩和剪切构造带等多种因素的集成耦合.强氧化和水解作用是载镍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发育的主要机制,镍在红土化过程中主要以类质同象进入低结晶度针铁矿晶格或被吸附的方式富集成矿;水镁硅酸盐型矿床以风化壳中出现厚大腐岩层为标志,以镍蛇纹石、镍滑石等水镁硅酸盐矿物为主要载镍矿物相,矿石多为高品位硅镁镍矿.矿床的发育严格受控于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环境,与活跃大地构造背景及富镁橄榄岩母岩条件密切相关,属强淋滤表生作用的产物.离子交换作用和次生沉淀作用共同构成了水镁硅酸盐矿床发育的成矿机制;粘土型矿床以红土剖面中出现稳定的粘土矿物层为标志,局限于偏干旱的热带气候背景,与低缓的地形地貌、排水受阻的水文环境及蛇纹岩母岩条件等具有专属性联系,属未遭受充分表生淋滤作用的产物.镍与次生蒙脱石类矿物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是粘土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鄂东南铜,铁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全 《地质学报》1994,68(1):62-70
本文是在鄂东南地区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的实际资料基础上,按矿床类型归纳,分别建立了铁山式铁-铜矿床,铜绿山式铜-铁矿床,叶花香式铜矿床,鸡冠嘴式铜-多矿床和铜山口式铜(钼)矿床等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模式。这些模式系统地总结了该区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以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该区今后的铜矿床研究及矿产预测、找矿方法的选择和就矿找矿等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矿床的成因类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矿岩体受南北向深断裂控制,为辉长岩和辉长岩-辉石岩-橄辉岩两种类型。岩体韵律结构发育,由下而上基性程度不断降低。由于岩浆脉动侵入,韵律结构具多旋回性。钒钛磁铁矿矿层赋存于岩体中下部或韵律旋回底部,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嵌晶结构、镶嵌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岩体的 Fe_2O_3/FeO 比值很高。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和氧逸度估算,岩体在熔融状态时处于氧分压较高的环境之中。熔融实验表明铁钛氧化物熔点高,结晶早。但是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铁钛氧化物与造岩矿物同时结晶。矿床中单斜辉石与钛磁铁矿中的 Sc,单斜辉石与钛铁矿中的 MnO有良好的协变关系。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矿床不是岩浆晚期矿床,而是岩浆早期矿床。  相似文献   

11.
申金超  曾勇  郭坤一 《江苏地质》2012,36(4):391-396
对湖北大冶铁矿的岩浆类型、矿体形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成矿物质来源等进行分析,发现湖北大冶铁矿具备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定义性特征,即铁氧化物含量高,伴生黄铜矿,贫硫化物、低钛,广泛受Na、K蚀变的热液矿床。另外,大冶铁矿与中酸性岩浆关系密切,且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作为IOCG型的大冶铁矿,其成矿环境为与非造山岩浆有关的大陆地块内部。  相似文献   

12.
麻栗坡三保银—锰矿床氧化矿石的选冶性能及其矿床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0,19(2):184-193
麻栗坡三保及国内20余外银-锰矿床,绝大多数只是氧化矿石才有工业价值。其共同特征是银锰(铁)氧化物吸附,浮选难以回收,常采用强磁选提高其品位,达到冶炼高炉富锰渣的要求,并综合回收含银粗铅、生铁及氧化锌粉。基于此特点,建议在我国银矿床分类上,将其单独列出一类,即银-锰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13.
《地学前缘》2017,(6):80-97
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是东天山镁铁-超镁铁杂岩的一部分,以含有嵌晶角闪石为特征,其中部分岩体的似斑状角闪辉长岩赋存铁钛氧化物矿床。为探讨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和铁钛氧化物矿床形成的内在成因关系,本次研究对二红洼、牛毛泉和香山西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的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以及嵌晶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并对其形成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的母岩浆氧逸度变化范围为NNO-0.37~NNO+1.15,和攀西地区最大的红格岩体的氧逸度一致,侵入于中下地壳,深度介于8.9~15.7km,结晶温度大于914℃。东天山似斑状角闪辉长岩中铁钛氧化物矿床的富集得益于母岩浆的高氧逸度,但铁钛氧化物矿床的形成和规模则受控于各个岩体的岩浆演化程度。二红洼、牛毛泉和香山西的岩浆的演化程度系统增高,演化程度最低的二红洼岩体并未形成铁钛氧化物矿床,而分异演化程度逐渐增高的牛毛泉和香山西似斑状角闪辉长岩类则分别形成了本区一个小型的和一个大型的铁钛氧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4.
刘晓文  李泽琴  王奖臻 《地质论评》2019,65(Z1):227-228
正硫是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中铜和金沉淀的重要因素之一(Williams et al., 2005),因此,硫的来源对于了解此类矿床的形成过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Haynes, 2000),但由于IOCG矿床在成矿环境、成矿时代、矿床类型上的多样性以及成矿机制的复杂性,加之硫同位素数据的相对缺乏,人们对系类矿床硫的来源有较大争议(何德峰,2009)。  相似文献   

15.
钟福军  吴玉  王凯兴  王玲  夏菲  潘家永 《地质学报》2023,97(5):1478-1493
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的拉拉矿床是我国典型的铁氧化物-铜-金-铀(IOCG)矿床。该矿床主要产出铁铜矿石,并共(伴)生有一定规模的铀矿化。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μ-XRF)、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等测试技术,针对拉拉矿床中的铀矿化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铀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环境。研究表明,晶质铀矿、钛铀矿和铀石是拉拉矿床中主要的铀矿物,晶质铀矿同时产于铁铜矿石和铀矿化样品中,但钛铀矿和铀石仅产于铀矿化样品中。晶质铀矿主要呈立方体晶形产出,具有高U、Pb和Y,低Th、Ca、Si、Ti和P的地球化学组成,属于低钍晶质铀矿。U-Pb同位素定年表明拉拉矿床发育两期铀矿化,早期铀矿化产于铁铜矿石中,形成年龄为990±4 Ma,与早期铁铜矿化(~1.05 Ga)同步,晚期为后期叠加的热液铀矿化,以晶质铀矿-方解石-萤石脉的形式穿插于铁铜矿石中,形成年龄为~850 Ma,与晚期铁铜矿化(~850 Ma)同步,早晚两期矿化分别形成于大陆裂谷环环境和活动大...  相似文献   

16.
洋墩磷-铁-铌稀土矿床,产于中元古代马面群龙北溪组角闪片岩夹大理岩透境体中,系我国形成于元古代的稀土-铁建造之一,属以岩浆热淮交代为主的火山沉积变质-岩浆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拉拉矿床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REE-P矿化,晚期为Cu-Mo-Au-Co-(U)矿化。根据这些特征,首次指出该矿床属于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而不是以往所称的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8.
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镍铳试金预处理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石和含矿围岩的铂族元素含量,探讨了岩浆演化和熔离作用过程中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贵金属配合型式。结果表明,冷水箐矿床的铂族元素配分型式与玄武岩浆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相似,而明显不同于与科马提岩浆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认为冷水箐岩体镁铁-超镁铁岩的原始岩浆为玄武岩浆。  相似文献   

19.
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是镁铁-超镁铁杂岩重要的矿床类型,但二者共生的情况在国内还不多见。新疆北部这类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化岩体较为发育,目前已发现有香山、牛毛泉、土墩南和哈拉达拉等4个岩体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岩时代多集中在早二叠世,出露面积在2.8~22km~2,介于通道型铜镍矿化小岩体和大型层状岩体之间,韵律构造发育;岩石组合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类,以出现浅色的闪长岩或淡色辉长岩为特点,岩石中金属矿物氧化物(钛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有时有镍黄铁矿)共存和共生;含矿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钒钛磁铁矿矿床相比,具有重叠和过渡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出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岩浆来源,是经过强烈分异和演化的产物。新疆北部这类复合型矿化,与北疆地区典型铜镍矿床和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共同构成了新疆北部后碰撞幔源岩浆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20.
孙家富 《地质与勘探》1993,29(10):13-15
湖南省锰矿开采历史悠久。已发现的锰矿成因类型有:海相沉积锰矿床(占全省保有储量53.39%)、沉积受变质锰矿床(占4.7%)、层控铅锌铁锰矿床(占26.28%)、风化锰矿床(占8.87%)。湖南锰矿以碳酸锰贫矿为主,贫中找富是主要找矿方向。中列举了主攻的找矿类型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