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初步综述了超大陆研究的一些新成果。超大陆的拼贴和裂解一般与地球深部作用有关;各超大陆旋回的持续时间不一,不具周期性。Rodinia超大陆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的格伦威尔造山期(1050Ma),后在新元古代晚期(725Ma)裂解。在新元古代早期,塔里木地块可能与澳大利亚的Kimberley地区相连,华南地块位于东澳大利亚和劳伦古陆之间而华北地块与劳伦古陆西北角和西伯利亚相邻;到新元古代末,这三个地块都从Rodinia超大陆中分离出来,在寒武纪至泥盆纪时与冈瓦那大陆的澳大利亚边缘靠近。冈瓦纳超大陆是在Rcdinia超大陆解体后,由太古-元古代克拉通重新组合,并有中元古代活动带碎块的拼贴而成,其完成聚合的时间大约是早古生代(约500Ma)。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90年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出后,现已发展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在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的汇聚与裂解机制影响下,中国古大陆也随之变化。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的汇聚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解是最重要的两次地质事件。塔里木、华北、华南古陆都有它地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3.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63,自引:7,他引:56  
陆松年 《地质论评》1998,44(5):489-495
新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假说自1990年提出以来,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关注,其研究程度不断提高,本文在回顾Rodinia超大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Rodinia超大陆的古地理再造图,并着重介绍中国大陆古地块在超大陆中古地理位置的最新研究动向,文中对建立Rodinia超大陆的标志,特别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造山运动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谷作用进行了评述。同时对我国中-新元古代与Ro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出后,现已发展成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在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的汇聚与裂解机制影响下,中国古大陆也随之变化。中元古代末一新元古代初的汇聚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解是最重要的两次地质事件。塔里木、华北、华南古陆都有它的地质记录。晋宁事件应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北秦岭地块与中秦岭地块俯冲一碰撞造山作用和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形成的主要地质事件;华南的武陵运动,使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统一的“华南古陆”。在塔里木古陆与哈萨克斯坦一伊犁古陆之间的那拉提南缘碰撞带,甘肃北山南带柳园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榴辉岩一花岗岩带的发现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拼合和裂解是目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古地磁研究的成果对全球各大陆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定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仓和澳大利亚新元古--寒武纪古地磁极的拟合,证明了劳仓和澳大利亚(东冈瓦纳)大陆的汇聚。西伯利亚、波罗的以及中国华北、华南古陆块上最新获得的古地磁成果,得以进一步讨论新元古超大陆Fodinia的重建。有的否定Rodinian的存在,如J.D.A.Pipe  相似文献   

6.
扬子古大陆与澳大利亚古大陆的新元古界均由3~5个向上变浅的层序组成,层序与构造地层结构转换面的特征对比和古陆拼合表明,新元古代时期扬子古大陆位于澳大利亚古大陆北侧,其东南边缘与澳大利亚古大陆东缘可能处于同一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它们所经历的挤压、拉张、沉降过程与晚元古代Rodinia超级古大陆的形成、分裂、移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性岩墙群是重建古陆块聚合、伸展乃至裂解的关键标志之一。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及相邻的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时空对比综 合分析表明,华北地块区发育2300Ma±和1700~1200Ma的两期基性岩墙群,分别代表了新太 古代和古元古代华北古陆块的聚合、伸展过程;扬子地块区发育800~620Ma的基性岩墙群, 反映了新元古代扬子古陆块的聚合、伸展过程。认为前震旦纪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可能是独 立古陆块或不同古陆块的组成部分。晋宁造山作用(1100~850Ma)和澄江伸展、裂解作用(800Ma±)是可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至Gondwana大陆聚合的过程对华南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然而在这过程中华夏地块的位置、华夏与扬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同位素地层年代学、新元古代冰期事件及成矿事件对比了华夏地块武夷南部-南岭地区及华夏西缘新元古代中-晚期地层。在此基础上,对新元古代沉积物进行碎屑锆石物源分析,发现华夏西缘拉伸纪晚期-埃迪卡拉纪曾出现多次物源方向的转换,并在成冰纪晚期同时出现来自华南内部和外部的双向物源。结合浅海陆棚的沉积环境,表明此时扬子与华夏之间并没有宽阔的大洋相隔。华夏地块拉伸纪晚期-埃迪卡拉纪碎屑岩中包含了大量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的碎屑锆石,与东冈瓦纳北部印度、东南极等地区的沉积记录吻合,指示华夏地块至少自750 Ma时期就接收到来自印度北缘的碎屑物质。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至Gondwana大陆聚合期间,华南一直保持在超大陆边缘的古地理位置,与印度北缘相连。  相似文献   

9.
全球超级古陆重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超级大陆的重建研究,表明中元古代以来,地球上先后经历了罗迪尼亚-冈瓦纳-潘基亚等几次超级大陆的拼合与裂解过程,罗迪尼亚古陆的拼合源于中元古代晚期(1300~1000Ma)发生的全球性格林威尔造山事件。东冈瓦纳(澳大利亚、东南极和部分非河)作为一个整体最早与劳伦古陆分离,导致了太平洋的张开。进一步的裂解产生了组成西冈与纳的各克拉通块体。在泛非造山和期间(720~500Ma)西  相似文献   

10.
刘新秒 《华北地质》2001,24(2):116-122
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重建中的SWAET连接方式及后来我国旅澳学者李正祥博士等人的修正和补充 ,近年来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最近 ,澳大利亚的专家们对Rodinia的裂解时间以及华南地块在Rodinia中的位置又提出了新的证据和观点。Wingate和Gidding通过对澳大利亚Pilbara克拉通上的MundineWell岩墙群的地质年代和古地磁的研究 ,得出大约在 75 5Ma时 ,该地的古磁极 (MDS)大约在 135°E ,4 6°N ,A95=4°。从而推断东冈瓦纳和劳伦古陆的裂解时间大约在 75 5Ma之前 ,比原来 72 3Ma约提前了至少 30Ma。李正祥对澳大利亚西北部的Kim berley地块南部新元古代的Walsh冰碛层中的粉色“白云石冒”进行了研究 ,得到古磁极 (WTC)为2 1.5°S ,2 82 .4°E ,dp =12 .2° ,dm =15 .4° ,从而认为Walsh冰川与Marinoan冰川不同期 ,而更类似于Sturtian冰川 ,推断两大陆的裂解时间发生在大约 75 0Ma之前 ,与前者的结论相似。Evanse,李正祥等人通过对华南地块大约 (74 8± 12 )Ma的三峡地区震旦纪的莲沱组的 15 7个样品的分析研究 ,并结合前人在云南的工作结果 ,得到华南地块的综合古地磁极为 0 4 .4°N ,16 1.1°E ,A95=12 .9° ,Q =7。依据这个新磁极 ,推断出华南地块和澳大利亚及劳伦古陆的连接方式可能有 3种。但他  相似文献   

11.
淮南生物群和小达尔生物群化石分别产于我国华北地台和北美劳伦古陆新元古代地层中。在我国华南地块、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台、南亚印度古陆、澳大利亚和北欧波罗的海地盾等都有发现。在今天的地理分布上 ,它们或远隔重洋 ,或处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 ,然而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相同的化石组合和大体相同时代的地层层位呢 ?以前从事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很少探讨这一问题。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根据各大陆新元古代地层构造资料并参照古地磁学研究成果重建的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似乎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笔者将淮南生物群和小达尔生物群化石在各大陆的分布同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各古陆块相对位置对照研究后发现 :淮南—小达尔生物群主要分布在古太平洋海槽南北两侧 ,形成一个以淮南生物群和小达尔生物群为代表的生物地理区系。古太平洋淮南—小达尔生物地理区系的初步识别和确认 ,为重建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供了古生物学上的直接证据 ,具有地层学、大地构造学上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二十多年来,有关塔里木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塔里木在新元古代期间处于Rodinia的边缘,与澳大利亚西北部相连,与其对立的观点则认为塔里木曾处于Rodinia的中心,连接了澳大利亚与劳伦大陆。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们强调塔里木北缘与澳大利亚西北部Kimberley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序列的相似性,主张塔里木在Rodinia中靠近Kimberley地区。现有的部分古地磁数据能够支持塔西南—Kimberley在760~615 Ma期间连接的模型。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强调塔里木及其邻近地块新元古代地质记录与澳大利亚东部及扬子克拉通地质记录的相似性。最近,基于在乔恩布拉克组以及塞拉加兹塔格群中取得的高质量的古地磁数据,以及塔里木与澳大利亚-东南极、劳伦之间相似的地幔柱活动记录、裂谷-冰川-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有学者提出塔里木及其周缘地体在900~720 Ma期间可能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极与劳伦中间。本文针对上述两种主要的塔里木新元古代古地理重建模型进行评述,并认为塔西南—Kimberley连接模式与塔里木"Missing-link"模式仍然需要详细的构造地层对比、古地磁学与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3.
全球元古宙超大陆及中国主要陆块的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回顾有关全球元古宙超大陆的假说基础上,介绍了超大陆的组合与裂解以及各种不同的新元古代超大陆的构成,综述指出我国主要陆块在新元古代超大陆块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元古代大陆拼合与Rodinia超大陆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祁连块块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认为新元古代(1000-9000Ma)中国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包括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华北地块、阿拉善-祁连-柴达木地块、塔里木地块)曾经通过晋宁期碰撞拼合带发生过一次全面的多块体复杂拼贴。这次拼贴过程是全球性新元古代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作用和Rodinia超大陆形成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元古代拼合的古中国地块在当时位于Rodinia超大陆中北部澳大利亚、劳伦提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地块之同。中国的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只不过是巨型格林威尔碰撞带之中夹裹的一些小型地块,且都处于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超大陆破裂的中心部位,这些正是中国大陆上克拉通地块活动性大的早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5.
最近,对有关长期未决的晚前寒武纪超大陆结构和碎裂作用出现了新思想。认为劳伦的太平洋边缘与东南极—澳大利亚克拉通已并置一起了,在冈瓦纳拼接过程中,由于新元古代超大陆的劳伦裂开,形成了太平洋盆地。作者调查了晚前寒武纪超大陆存在范围的证据,并讨论了超大陆碎裂作用的形态和时间。在新元古代开始时(10亿年),乐冈瓦纳(东南极、澳大利亚、印度)已拼接。卡拉哈里克拉通也是这大型大陆的一部分。因此,如果劳伦(?加上波罗的和西伯利亚)实际上已拼接到东南极一澳大利亚克拉通,那就可以认为那时已存一个超大陆。该行星的大陆…  相似文献   

16.
Rodinia研究意义、重建方案与华南晋宁期构造运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目前有关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内容,意义,动态与方向;介绍了新元古代超大陆的重建方案及其修正方案。结合我国晋宁期构造运动研究成果及华南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重建方案的验证研究中的关键位置,对在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回顾有关全球元古宙超大陆的假说基础上,介绍了超大陆的组合与裂解以及各种不同的新元古代超大陆的构成,综述指出我国主要陆决在新元古代超大陆决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扬子克拉通存在明显差异,那里没有十分强烈的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及裂解有关的热-构造事件的地质记录,因此对华北克拉通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联存在不同的推测。近年来,在郯庐断裂带两侧新元古代碎屑岩地层中,从辽宁的榆树砬子群,经山东烟台蓬莱群至土门群,陆续测得众多具经典格林威尔期的碎屑锆石年龄。这一信息与西伯利亚东南缘上里菲碎屑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十分相似。这些碎屑锆石的时代均不是华北或西伯利亚本土所具有的特点,说明华北东缘、西伯利亚东南缘与劳伦大陆东南缘格林威尔造山带存在某种亲缘关系。根据这种推测,笔者等提出了劳伦大陆格林威尔造山带、西伯利亚东南缘和华北东部(GOSEN)连接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IGCP440"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与裂解"项目2003年度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最新的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和航空地球物理资料,对全球各地原属于罗迪尼亚大陆组成单元的构造环境、地质事件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新见解和成因模式.认为东欧克拉通在1.7~0.9Ga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一个新的劳仑古陆和西伯利亚的重建发生在1 050~1 000Ma;中、新元古代南美洲造山拼贴的岩石构造历程构成南美陆台的西部边界非洲克拉通是古元古代/太古宙陆块汇聚收敛的结果;东南极的一部分在中元古时期附属于非洲南部;印度西北的新元古代长英质岩浆事件构成了罗迪尼亚大陆的西部边缘;前格林威尔时期的劳仑古陆已被确定为古元古代末期的一个主要大陆;在罗迪尼亚大陆中,华南可能位于劳仑古陆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之间;塔里木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相连接或邻近.据此检验了关于Pisarevsky提出的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新模式.新模式提出初始裂解是沿着劳仑古陆的西部边缘,与大西洋北部相类似.同时认为一些大陆(印度、刚果/圣·弗朗西斯科)可能不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拼合和裂解是目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古地磁研究的成果对全球各大陆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定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仑和澳大利亚新元古—寒武纪古地磁极的拟合 ,证明了劳仑和澳大利亚 (东冈瓦纳 )大陆的汇聚。西伯利亚、波罗的以及中国华北、华南古陆块上最新获得的古地磁成果 ,得以进一步讨论新元古超大陆Rodinia的重建。有的否定Rodinian的存在 ,如J.D .A .Piper ;有的对先前从地质证据重建的Rodinia进行修正 ,如T .H .Torsvik。而对中国华北、华南、塔里木古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的位置提出的新意见 ,还存有争议。本文将对上述内容做出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