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随着非洲油气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给我国海外石油战略提供了机遇。东非低勘探程度区油气地质资料匮乏,其油气勘探潜力综合评价和预测是目前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又是我国海外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需要。根据东非的区域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研究了东非地区的盐层序、水系分布、地热异常和保存条件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主要受三角洲、海底扇、盐层序和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控制,裂谷盆地主要受地堑地垒分布、裂谷作用形成的圈闭类型与规模、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的强度和范围的控制;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下伏Karoo群生气,盐层序分布区发育有利成藏组合,盆地的陆上部分油气成藏条件较差,大型三角洲与海底扇发育区勘探潜力好的成藏特征;裂谷盆地具有近距离成藏的特点,油气主要富集在构造活动、岩浆作用和地热异常相对较弱的紧临生烃坳陷的地垒周缘。总体上,东非地区具有远离Afar热柱勘探潜力变好的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玻利维亚区域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的分析,研究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分析盆地勘探潜力。玻利维亚境内发育查科、贝尼和马德雷德迪奥斯等3个重点盆地,均是在前寒武系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叠合盆地,盆内依次充填了古生代克拉通边缘海相沉积层序、三叠纪-白垩纪裂谷期海相-海陆过渡沉积层序和晚白垩世至今前陆陆相沉积层序。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对比分析认为,3个盆地均发育泥盆系主力烃源岩,储集层以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砂岩为主,发育古生界泥岩和碳酸盐岩及古近系泥岩等多套区域盖层。成熟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冲断带和前渊区,油气必须通过垂向和侧向运移才能聚集成藏,具有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的特点。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前渊-斜坡带低幅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查科盆地和贝尼盆地逆冲褶皱带构造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Termit盆地隶属于西非裂谷系,是发育于前寒武系-侏罗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国外石油公司自1974年开始对该盆地进行勘探,截止2008年在中国石油获得勘探许可前,仅在西部Dinga断阶带发现7个油气藏,区域甩开勘探没有获得商业发现。针对这一国外石油公司勘探近40年后放弃的区块,面临着如何寻找潜力区带、发现规模油气的巨大挑战。本文基于Termit盆地晚白垩世大规模海侵、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裂谷叠置的构造演化特点,分析了古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种后期叠置裂谷(古近纪)的成藏模式有别于其他纯陆相单一旋回的裂谷盆地,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海相泥页岩,储层为古近系陆相砂岩,盖层为古近系湖相泥岩,表现为跨世代(跨二级层序)油气聚集特征。其油气成藏具有6个主控因素,即大范围海相烃源岩“控源”、叠置裂谷“控砂”、断裂与砂岩输导层“控运”、构造地貌“控势”、断层与砂体配置“控藏”、盖层与侧向封挡“控保”。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揭示了Termit盆地古近系的油气富集规律,有效指导了该盆地潜力区带评价与规模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4.
对巴西东部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群的构造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盆地群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前裂谷阶段、同裂谷阶段、局限海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漂移阶段。受区域构造应力场、膏盐层、火山岩等方面的影响,各盆地表现出不同的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而膏盐层的发育对于油气成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盆地中,主要发育了三套烃源岩、三套储层和三套区域盖层,并形成了三种油气成藏类型:盐下裂谷地堑内的构造油气藏,膏盐层上下的碳酸盐岩油气藏,以及盐上的浊积岩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根据成藏规律分析,并考虑各盆地的勘探现状,按勘探潜力由好到差的顺序将盆地划分为三类,指出Ⅰ、Ⅱ类潜力区应是主要勘探方向,具有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5.
L区块位于哥伦比亚亚诺斯盆地的前隆构造带以东的斜坡带上,其地层较平缓,圈闭规模小,油气分布不均,预测难度大。以亚诺斯盆地L区块勘探开发最新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油气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旨在指导下一步油气经济高效滚动勘探开发工作。研究结果表明,L区块Carbonera组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断层、盖层、储盖组合及圈闭的控制,且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生烃中心控制着油气的富集及生物降解程度,断层控制着油气的分布,盖层的垂向封闭影响着油柱高度,多套储盖组合控制着油气藏的类型,圈闭的形态和大小则控制着油气藏的规模。  相似文献   

6.
Bonaparte盆地属于陆内裂谷与被动大陆边缘相叠加的叠合型盆地,WA-406-P区块就位于盆地早-中侏罗世发育的大型Plover三角洲沉积体系之上,该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的研究是确定下步有利勘探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本文结合油气地质、分析化验、三维地震、测井曲线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WA-406-P区块发育两种烃源岩类型,西北部以Ⅱ1型为主,东南部以Ⅱ2型为主,成岩作用控制着储层的储集性能,整体上属于低孔高渗透型储层;中-下侏罗统的Plover组和Elang组及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Flamingo组三套三角洲砂体与大套的海相泥岩配置形成两套有利储盖组合,由于圈闭形成期早于大规模油气运聚期,因此,油气经历两期充注后,具备良好的成藏匹配关系。烃源岩分布特征控制着油气藏的流体类型,构造形态及断层展布控制着油气藏的类型,储层物性控制着油气地质储量的丰度,断层活化作用控制着油气藏能否完整保存。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明确指明了有利勘探区域:北部垒堑间互带为Ⅰ类勘探区,西南斜坡带为Ⅱ类勘探区,东南洼槽区为Ⅲ类勘探区。  相似文献   

7.
Melut盆地为中非地区重要的含油气裂谷盆地,具被动裂谷成盆特征,处于区域构造勘探向"三新领域"勘探的转型阶段,油气富集规律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Melut盆地与我国东部主动裂谷盆地的类比分析,有助于深化盆地成藏认识,推进勘探转型.研究表明,Melut盆地北部具被动裂谷成盆特征,发育大型富油凹陷,形成以古近系跨时代成藏组合为主,近源白垩系成藏组合为辅的油气富集特点,古近系Yabus组上段跨时代岩性油藏与近源白垩系Galhak组断块油藏是北部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盆地中南部具被动裂谷与主动裂谷的叠加演化过程,与海拉尔盆地相似,具小型断陷沉积充填与成藏特征,近源成藏组合是有利的勘探对象,继承性洼槽内低凸起、凹陷间断裂隆起带及缓坡断层坡折带是有利的成藏构造带.该研究深化了Melut盆地成藏认识,明确了盆地南北具有不同的成盆机制与成藏特征,对推动北部成熟探区深化勘探与中南部低探区勘探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鑫  骆宗强  曹自强  柯岭  侯波 《世界地质》2015,34(2):460-467
为研究Great South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分析了该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盆地划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漂移期与新的板块边界形成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该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主力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受当时盆地构造位置与控凹断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早期断陷湖盆的控凹断层下降盘,而断陷湖盆白垩系发育的储层是盆地最主要的储层。同时,构造演化也控制了与断垒、古基底凸起相关的圈闭发育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圈闭多具有继承性,可分为西部斜坡、中央凹陷与东部凸起三个构造带。垂向上,油气主要在断层比较发育的白垩系地层聚集成藏。平面上,油气以近源成藏为主,中央凹陷圈闭带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9.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响,如:1)构造带类型的影响,2)沉积体系域类型的控制,3)储集相类型的控制,4)烃源岩的控制以及5)盆地温—压系统的控制等。根据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岩性圈闭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大主控因素制约:1)油气运移通道因素,2)流体动力因素,3)储层临界物性因素,和4)砂体封闭因素。本文力图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规律来概括这一特征,以期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演化与成藏过程复杂。为深化对这种复杂性的认识,以给区域油气勘探和基础石油 地质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针对区域构造上存在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不同区段油气成藏的特 征及其差异,包括烃源、储层、圈闭、输导、保存、成藏模式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区段的油气藏分布层位和成藏 特征均不同,展示出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其中,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是二叠系(包括侏罗系)的油气聚集于侏罗系储层中, 成藏主控因素是圈闭、保存条件和储层;中段山前冲断带主要是侏罗系和二叠系(包括白垩系)的油气聚集于古近系和白 垩系储层中,成藏主控因素是烃源岩、油源断裂和储层;西段四棵树凹陷地区主要是侏罗系(包括古近系)的油气聚集于 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储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是运移通道和储层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秦岭古生代陆间裂谷系的演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位于华北地块和杨子地块之间的秦岭构造带是一个古生代的陆间裂谷系,它的形成、发展和消失与两个地块的离合运动有关。秦岭陆间裂谷系不仅在它的空间位置,而且还在许多地质构造方面的特点而不同于大陆裂谷,包括裂谷系的广阔宽度、洋壳碎片的发育、很厚的海 相沉积和较强的深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荆门-当阳裂谷。其中的开江-梁平裂谷东西两侧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而引起石油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于这些控制油气资源储备的裂谷体系的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形成于南秦岭洋闭合时的碰撞作用,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拼合时同生的巨型"碰撞裂谷系统"。  相似文献   

13.
川滇菱形地块白垩纪古地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位于川滇菱形地块的西昌西南大德里向斜两翼的白恶系红和岩内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96个,进行了古地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昌晚白垩世末期的古地磁偏角为5.9°,古地磁倾角为45.8°,地磁极位置为北纬84.7°,东径193.3°,将该数据与作前期研究结果对比,则可见自楚雄至无谋,进而至西昌,其古地磁偏角逐渐靠近正北,而古地磁极纬度渐次升高,这反映了川滇菱形地块内的断块呈自西南至东北逐渐减弱的顺时针  相似文献   

14.
桂西裂谷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有的重力资料出发,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及地质资料对桂西裂谷进行了探讨.该区重力在区域负布格重力背景上叠加有局部重力高带,并与深源磁场相对磁力高带吻合,与大陆型裂谷的重、磁特征相似,论证了桂西裂谷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观测与遥感综合解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内已积累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从7个方面分别计算分析了汾渭与贝加尔裂谷系的相似性系数。显著性统计检验表明,两裂谷系在几何形态、三维构造格局、历史与现今活动性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相似性。
结合空间测量与两裂谷系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实测资料分析,推断汾渭与贝加尔裂谷系高度相似性产生的动力学机制与东亚大陆这一地带南、北块体间不等速西向运动所造成的大规模S形张裂作用存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6.
洋脊分活动型和稳定型两种,柱状地质剖面由未固结沉积物和上、下洋壳三部分构成,横向断裂带发育。岩石蚀变、变质普遍,可与大陆拉斑玄武岩对比。洋脊正在进行两种成矿过程。近20年在洋脊发现的矿床(化)可分为11个类型,其中有的具有工业意义。洋脊研究的深入,将进一步揭示洋壳的奥秘,还将提高对陆壳以及整个地球历史演化进程中的沉积、岩浆、变质、成矿、成岩和构造等作用以及这些作用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The Rhine Graben begins to develop in the Upper Eocene. During the first paroxysmal stage a belt of sandstones and conglomerates, the so-called Conglomé-rats cotiers, is deposited on the rift border. In the graben an euryhaline lacustrine basin regulates the extension of fan-deltas which are developing along the boundary faults of the rift.Stromatolites preferentially colonize the littoral fringe of the lake where they find indurated substratums. So they appear to be excellent markers of the transgressive movements of the lake and its palaeomargins. The stromatolites also allow an excellent sequential subdivision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the basin.
  相似文献   

18.
阿尔金山拉配泉地区元古宙裂谷火山岩系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孙勇  刘池阳 《地质论评》1997,43(1):17-24
阿尔金山拉配泉之北,拉配泉断裂和阿尔金北缘断裂夹持的火山岩片为一套典型的双峰式大陆裂谷火山岩系,基性端员属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可分为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酸性端员均属钙碱性关系,基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年龄为1793±270(2σ)Ma,εNd=6.4±1.4。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基性火山岩以轻稀土富集配分型式为主,个别样品呈MORB型平坦配分型式,酸性火山岩以轻稀土高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坳拉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介绍了坳拉槽概念的起源和沿革,并据研究现状,对其含义和形成演化的基本特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滇西南晚古生代火山岩与裂谷作用及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特提斯构造东南带的滇西南地区发育三个系列的晚古生代火山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系列,大陆拉斑玄武岩系列和类似MORB拉斑玄武岩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可能是保山—掸邦地块东缘昌宁—孟连晚古生代裂谷(局部向初始洋盆转化),而不大可能是宽阔洋底和洋岛的火山作用产物。逐渐增强的前进式裂谷作用伴随陆壳的减薄(局部分离,洋壳诞生)和软流圈顶面的抬升,可能导致不同深度地幔产生不同程度熔融作用,形成本区三个系列岩浆。地幔对流可能引导陆缘裂谷、洋壳扩张、俯冲、微陆块碰撞以及岩石圈深部剪切作用,制约区域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的构造岩浆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