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带气旋的水平尺度对其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无基本气流的无辐无正压模式研究热带气旋的水平尺度对其移动的影响,水平尺度较小的(较大的)热带气旋向西北偏北(西北偏西)移动,水平尺度较小的(较大的)热带气旋使其大尺度β涡旋逆时针旋转一个较小的(较大的)角度αi。热带气旋的移向θc与角度αi有关,即θc≈360°-αi。因此,热带气旋的移向随其水平尺度的增大而逆时针向偏转。  相似文献   

2.
高空急流对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三维运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子鹏  王元  陈艳秋  孙欣 《气象》2006,32(5):3-9
为了研究高空急流对热带气旋水平和垂直运动结构的影响,选择1980年代以来的10个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穿行黄渤海时的路径趋势分为北行和东北行两类,并应用ECMWF的客观再分析资料进行合成分析,发现:热带气旋沿高空非纬向急流的右侧运动,并呈现出明显向高空急流中心入口区的右侧移动的趋势。当气旋接近急流时,与高空急流产生相互作用,使气旋低层水平运动场产生附加的风速中心,并出现对流偏心增长现象。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空急流中心入口区右侧的辐散中心对应的垂直上升运动,引起热带气旋内中低层的辐合增强,进而改变了水平风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热带气旋运动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热带气旋运动是由各种形式的外部强迫、内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特别是环境气流与气旋环流以及β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次级的非对称气流,使热带气旋偏离大尺度环境气流的引导。这种偏差,被称为广义的β漂移。本文讨论了控制β漂移的物理因子和物理过程,尤其是涡旋结构与环境气流切变对它的影响,以及β漂移在热带气旋路径预报上的应用。另外,还总结了双台风相互作用、热带气旋摆动和与下垫面强迫有关的物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热带气旋内部非对称积云对流对其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蓉  谭锐志  林元弼 《大气科学》1996,20(2):195-201
在一个简单的两层板对称CISK模式中,我们考虑了热带气旋内部非对称积云对流的作用,并由此推导出热带气旋移动的动力学速度公式。利用SPECTRUM-90这套热带气旋试验资料,本文着重分析了热带气旋内部非对称积云对流对其运动的影响,以探索热带气旋移动与引导气流偏差的可能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积云对流非对称作用产生的动力学速度确能明显改善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效果,尤其对于一些疑难路径,这种改善作用更突出。因此,CISK理论不仅是热带气旋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机制,而且对热带气旋移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热带气旋强度影响其移动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无基本气流的无辐射正压模式研究热带气旋强度影响其移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弱(强)热带气旋的大度尺β涡旋弱(强)通风气流速度小(大),因而其移速慢(快)(2)弱的与强的热带气旋的大尺度β涡旋的方位位相之差,通风气流方向之差都很小,因此其移向的差别也很小;(3)热带气旋移速振荡和移向摆动的周期与小尺度涡旋活动的周期相接近,在热带气旋内部区域;弱(强)热带气旋的切向风速小(大),小尺度涡旋活  相似文献   

6.
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一个非静力、原始方程热带气旋模式(TCM4),通过对f平面不同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下理想热带气旋的模拟后发现:29.15°C的海温下理想热带气旋最大可能强度(MPI)接近910hPa,近中心最大风力可达到76 m·s-1左右。在理想条件下,能抑制热带气旋强度甚至减弱的垂直风切变临界值在8~10m·s-1。由于切变造成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使得在顺切变前部以及左侧边界层附近产生辐合,伴随着空气的气旋式螺旋上升,外流层对应区域产生辐散,从而使得强对流和强降水发生在顺切变左侧。  相似文献   

7.
影响热带气旋结构和运动的两类因子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陈联寿  罗哲贤 《气象学报》1996,54(4):409-416
利用一个β平面正压准地转模式,实施了4组时间积分大于5d的试验。结果表明:涡度平流和β效应同样重要,它们对热带气旋的结构和移动均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引言有关热带气旋发展问题,过去的大多数工作都是讨论的“生成”(genesis)和“加强”(intensification),但对这两个名词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结果在解释气旋结构变化的一些方面发生了混淆,而另一些方面又完全被忽视。如果我们把热带气旋结构的变化分成三  相似文献   

9.
本文深秋指的是10~11月份(下同)。秋季冷空气对南海热带气旋的影响有很多研究成果,有的认为秋季热带气旋的生消和移动方向多数受中低层气流的影响,所以在预报上重点要考虑中低层环流的作用。还有的认为,适当的冷空气入侵,能促使南海热带气旋生成,较强的冷空气入侵对热带气旋起着减弱和填塞作用。但是,冷空气的强弱如何划分才合适呢?本文使用1970-1995年地面天气图资料和相应的热带气旋资料,结合多年的经验进行分析和统计,试图找出业务应用上比较方便的刻划指标,并对冷空气与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供预…  相似文献   

10.
影响辽东半岛热带气旋运动、强度和影响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利用1971~2000年常规资料和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30年来影响辽东半岛及黄渤海域热带气旋运动、强度和影响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活动有着明显的年际变化;热带气旋源地不同,对研究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热带气旋在自南向北的移动过程中,强度和移动速度变化显著;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灾害天气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β涡旋的垂直结构及其对热带气旋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准地转斜压模式数值模拟热带气旋的移动,分析大尺度β涡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及其对热带气旋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两β涡旋之间的准均匀流(通风气流)仍然与热带气旋的运动相关。  相似文献   

13.
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蒋小平  元慧慧  王骥鹏 《气象》2010,36(4):27-29
利用建立的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一组敏感性试验,以考察初始混合层深度对热带气旋(TC)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混合层深度对TC最大强度和增强时间影响都较大。一般来说,初始混合层越深,模拟的TC最大强度越大,TC增强时间越长。另外,TC与混合层深度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当混合层较浅时,TC强度对其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含非绝热加热强迫的正压涡度方程。将非绝热加热作适当的参数化处理。对初始对称 热带气旋作了一系列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仅β项、平流项在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而且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的非对称结构亦有重要影响,从而验证了非绝热加热是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王科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9,39(3):285-294
本文利用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构造3个位于不同高度上强度相同的初始涡旋暖心中心(分别称为Low试验、Mid试验和High试验),认识暖心垂直结构对热带气旋发展的影响。理想数值试验发现,在积分6 h后在Low试验和Mid试验中最大风速半径开始收缩,眼墙内对流发展,高层暖心发展明显比High试验强,强度增加明显快于High试验,达到快速增强的标准。进一步诊断发现,暖心偏低的试验中初始CAPE值较大,低层风垂直切变较强,有利于眼墙内对流发展,非绝热加热在高层暖心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最大风速半径收缩比High试验快,热带气旋强度快速增加。本研究清楚表明,数值预报模式中构造初始涡旋的暖心高度对模拟热带气旋的强度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热带气旋     
《贵州气象》2005,29(5):5-5
简单地说就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这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系统,除大西洋南部以外,全世界热带海洋的西面都会发生,尤以北太平洋西部的洋面发生的次数最多,平均每年出现20次左右。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是最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热带气旋在全球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分类和名称。我国自1989年起,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风力小于8级)、热带风暴(风力为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为10~11级)和台风(风力达到12级)。  相似文献   

17.
热带气旋异常运动的曲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热带气旋曲率理论模型,选择不同环境及移速特征的台风个例,通过动力学诊断分析,揭示了台风异常运动的关键影响因子的物理机制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曲率理论模型中影响台风移动的相关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出天气系统等环境因子对台风异常运动的综合影响规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移速、涡旋动力结构、外围副热带高压带及西风槽的非定常变化均可影响台风移动轨迹曲率,尤其是对异常路径和转向点的影响,其突变规律符合台风移动规律。台风移动与系统动力结构有关,台风最大风速与中心气压突然增强或减弱时都会导致台风的突然转向。  相似文献   

18.
很早以前人们就观察到热带气旋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沿气旋外围的天气尺度气流而运动的。这些观测结果导致了气旋运动的引导气流理论。似乎可以将热带气旋看作是埋置在气流内的点涡,因此其中心运动的方向及速度可用其外围风的方向和速度或横过气旋的气压梯度或高度梯度近似表示。气旋外围的风向风速与气旋运动有最好相关的那一层被称之为引导层。根据这一理论,许多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方法得到了发展。例如锐尔等人。这些方法的详细介绍,可参见《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旋计划报告》(1979)。尽管不同的预报方法采用不同的引导层,但一般都认为对流层中层(700及500mb)对于预报热带气旋运动是最好的引导层。采用对流层上部的风和高  相似文献   

19.
从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及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对2005年和2006年7月中旬江门地区两次不同强度的高温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温天气形成的物理机制。发现:副热带高压是高温产生的主要原因,副高的强度决定着高温天气的强度;物理量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所产生的增温效果是影响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热带气旋外围的强烈下沉运动的增温效应,是导致高温极值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WRF-ARW模式,进行云辐射强迫效应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发展和结构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辐射强迫效应主要通过改变TC云区的辐射分布影响对流活动,进而影响TC的发展和结构。在TC发展阶段,TC内区对流云区云顶的强烈辐射冷却作用和云层内部的辐射增温过程降低了TC中上层的静力稳定度,中下层的变化相对不明显。总体上考虑云辐射效应的试验更易激发出更多更强的对流活动,有利于TC的发展及TC尺度的增大。鉴于云辐射强迫对TC的影响,在TC数值预报中需要更加重视云辐射强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