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东金矿中黄铁矿具有不同的热电性标型特征。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在判断成矿温度、矿体剥蚀深度、热电性填图、判别成矿阶段和矿床规模以及矿床远景评价等方面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铁矿热电性研究方法及其在胶东金矿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本文概述了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研究所涉及的黄铁矿热电性理论。阐明了矿物热电性测量最新的仪器和测试方法。论述了对胶东地区7个典型金矿床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中关于黄铁矿热电性方面的应用成果,包括:(1)胶东地区各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的一般特征;(2)金矿床成矿阶段黄铁矿热电性的演变特征;(3)判断金矿规模;(4)判断矿体延伸规模;(5)矿床的黄铁矿热电性分带;(6)判断剥蚀程度;(7)根据矿物热电性标型特点及其应用经验,提出了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铁矿热电性是矿床学及深部地质找矿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方法多应用于金矿床的地质勘探,而在铜矿床勘探中应用较少。滇中和尚洞铜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矿体宏观地质条件差异小,深部找矿难度大,本文对该矿床Ⅰ号矿体开展了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热电系数分布呈现多峰组合,矿体铜矿化强度与黄铁矿P-N型的出现率及离散度等关系密切,尽管1580中段仍存在工业矿体,但Ⅰ号矿体深部延伸相对较小,找矿前景相对较差。研究表明,利用黄铁矿热电系数特征指导铜矿床的深部找矿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位于西秦岭岷(县)-礼(县)成矿带西段的马坞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8号矿体黄铁矿的热电性标型特征,结果表明:8号矿体的黄铁矿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到71.2%;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200~300 ℃,属于中温矿床;黄铁矿热电导型及热电性参数特征反映出矿体被剥蚀到中部偏下的位置,向深部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P型黄铁矿出现的频率从浅部到深部呈减小、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金品位的高值区域、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的高值区域与热电系数离散度的高值区域三者相互对应。  相似文献   

5.
紫金山铜金矿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媛  王翠芝 《地质学报》2014,88(7):1288-1298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高硫化型浅成热液矿床。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探讨了其与成矿温度、成矿阶段、矿体规模等方面的关系,并应用矿物学填图法对该区的深部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温度集中在80~100℃、240~350℃,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的热电导型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86.15%,热电系数均值为-168.07μV/℃,在时间和空间上,黄铁矿的热电系数(高负值—低负值—高负值)和N型出现率(高—低—高)都具有韵律变化,从成矿前期到成矿期,黄铁矿P型导电类型的出现率增大,且出现N-P混合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分散程度较大,黄铁矿的成矿环境不稳定;矿体的相对埋深表明矿体的变化梯度较大,其产出不稳定,从NW轴向上看,矿体的平均剥蚀百分比数值和相对埋深的绝对值呈现韵律变化,由高到低再到高,由此可以推测,在2号与4号勘探线之间-230m以下可能有富矿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黄铁矿热电系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东 《物探与化探》1991,15(3):188-195
黄铁矿单晶在具有一定的温度差时就产生温差电动势,呈现出四种导电类型,即p型,n-p型,p-n型和n型.不同的导电类型与它形成时的物化环境关系密切.决定黄铁矿导电类型的基本物化条件有三个.测定黄铁矿的温差电动势,将其除以两测量电极间的温度差,就得到黄铁矿的热电系数.不同类型的矿床,其黄铁矿热电系数的空间分布状态不同.利用黄铁矿的热电性可以预测隐伏矿体,研究成矿的分带性,评价矿床的剥蚀水平等.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罗山县金城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罗山县金城金矿Ⅱ号矿体黄铁矿产出特征、金在黄铁矿中的赋存状态、化学成分、热电性等一系列标型特征的研究,认为本区含金黄铁矿主要为热液成因。黄铁矿中硫同位素具有变化范围窄(2.75‰~5.5‰)、极差值小(2.75‰)、平均值为4.195‰的特点,表明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热电性测试显示,黄铁矿的热电系数(α)变化范围较大(-281.0~466.0μV/℃),平均为-148.9~268.2μV/℃,热电场导电类型N型、P-N型、N-P型及P型均有,总体上具有N-P混合型特征,同一世代黄铁矿热电性在空间上具有正向垂直分带的规律,表明本矿区的黄铁矿成分复杂,具有受多期次热液叠加的特征。黄铁矿热电性数据统计直方图明显出现两个峰值,表明本矿床至少具有两次金成矿作用阶段。通过经验公式计算预测该矿体的剥蚀深度为矿体中部位置,深部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这一研究反映了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对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和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小塔子沟金矿床黄铁矿的热电性及在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小塔子沟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产生的机理;不同晶形、不同世代及矿体、近矿晕和围岩黄铁矿热电性具有标型性,探讨了黄铁矿热电性标型作为确定地质体含矿性、判别矿体与围岩、判断矿体剥蚀程度以及预测金矿床深部找矿远景指示标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文中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主矿带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主矿带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30~330 ℃,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导电类型从早期到晚期由N 型向P 型转变;P型黄铁矿出现频率从浅部到深部呈减小趋势;金品位高值区与P型黄铁矿的高值区及热电系数离散度的低值区相对应;主矿带黄铁矿热电导型及热电性参数特征反映出主矿带开采区位于矿体中部偏下,向深处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综合分析认为,0至2勘探线深部以及22~26勘探线深部发现新的富矿段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正>黄铁矿热电性是在地质找矿及评价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标型特征之一,也是矿床预测中的一种快速、便捷的技术方法。它在判断成矿温度、剥蚀程度、矿床规模及找隐伏矿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申俊峰和李胜荣等,2013)。传统的热电性分析往往是从二维的角度进行的,本文选择樊岔Au矿床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区已有的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等地质资料,利用GOCAD软件的核心算法—离散光滑插值(DSI)方法,对黄铁矿热电性的三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矿区深部成矿远景进行  相似文献   

11.
栾川鱼库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矽卡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隐伏钼多金属矿床。对鱼库矿区骨干剖面的深部钻孔(>1 000 m)中黄铁矿开展热电性标型特征分析,发现样品中黄铁矿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96%。根据黄铁矿导型及热电性参数变化特征推测出矿体向深部有一定规模的延伸。根据热电性实验数据计算出成矿温度范围在270~332 ℃之间,结合矿床矿石特征判断该矿床属于浅成中温热液成矿。并利用地质统计学知识,运用ArcGIS对计算出来的成矿温度进行克里格插值分析,探讨矿区深部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文中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主矿带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主矿带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30~330℃,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导电类型从早期到晚期由N型向P型转变;P型黄铁矿出现频率从浅部到深部呈减小趋势;金品位高值区与P型黄铁矿的高值区及热电系数离散度的低值区相对应;主矿带黄铁矿热电导型及热电性参数特征反映出主矿带开采区位于矿体中部偏下,向深处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综合分析认为,0至2勘探线深部以及22~26勘探线深部发现新的富矿段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杜家崖金矿为层间滑脱蚀变岩型金矿,不同于山东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破碎角砾岩型金矿.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极少,因此,希望通过对该矿床矿石中黄铁矿热电性的研究,可以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利用BHTE-06热电系数测试仪对Ⅰ号矿体37件矿石样品中1692粒黄铁矿进行了热电系数分析,并用BHMR- 08型半导体矿粒调温电阻测试分析仪测出了38件矿石样品中1900粒黄铁矿的热电阻率.根据所得热电性系数数据计算出该矿床的黄铁矿形成温度范围为78.6~380.8℃,主要集中在141.3~350.9℃.据所得数据进行黄铁矿热电系数及热电阻率填图,可推测36~38、54勘探线海拔-100m以下附近的区域可能为富矿段,成矿远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胶东金青顶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青顶金矿床内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的研究表明:从黄铁绢英岩阶段(Ⅰ)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黄铁矿热电导型的变化规律是P>N(Ⅲ)→P>>N(Ⅳ);P型黄铁矿热电系数均值α〖TX-〗p和出现率P%由浅部到深部,总体为逐渐降低,局部呈波状起伏,与矿石平均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黄铁矿的热电系数_温度投图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温度集中在130~310℃,为中-低温矿床。黄铁矿的P%值由浅部至深部,沿矿体侧伏方向递减,推测成矿热液从NNE下方沿断裂向SSW上方运移,与矿体的侧伏方向一致;黄铁矿热电性参数填图显示,α〖TX-〗p和P%沿矿体侧伏方向出现与富矿段基本吻合的6个局部高值区,在-785 m以下,α〖TX-〗p和P%都呈明显降低趋势,推测Ⅱ号矿体在深部可能趋于尖灭。金青顶金矿床内黄铁矿的导型变化梯度与玲珑西山及玲珑东山金矿床相近,推测其延伸规模可能与玲珑西山及玲珑东山相当。  相似文献   

15.
黄铁矿热电性研究在庞家河金矿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家河金矿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热电性测量结果为:热电系数(α)均为正值,平均223.075μv/℃,属空穴型(P型)导电。根据热电系数数值求得的热电性参数数位集中在(50~70)之间,反映庞家河金矿矿体剥蚀程度不大,属中上部出露;相对矿化总长度的剥蚀百分比为30%~35%,并根据热电性参数求得矿体的总延伸深度L=1204m,矿体的尖灭深度L0=805m。该计算结果与后来进行的矿床勘探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阴翠珍 《矿物学报》2003,23(2):153-157
研究了撰山子金矿床中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黄铁矿的形成世代、黄铁矿热电性的一般特征及黄铁矿的热电性与晶体形态、化学成分及金成矿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导电类型既有n型、p型,又有n—p中间型,并以p型为主;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其热电性特征不同;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在矿体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胶东新城金矿床黄铁矿热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金矿床是胶东焦家金矿田内发育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通过对该金矿床不同中段、不同勘探线内载金黄铁矿热电性特征的研究,厘定了黄铁矿热电导型的空间分布规律,估算了成矿温度及矿体剥蚀率,并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新城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热电导型以P型为主,出现率为70.20%,热电系数集中于180~320 μV·℃-1,N型黄铁矿热电系数集中于-180~-80 μV·℃-1;从矿体顶部到底部,Ⅰ号、Ⅴ号矿体载金黄铁矿热电导型变化规律分别为PN→NP→N→NP、P→NP,整体呈P→N,局部存在波动性;成矿温度集中于180~340 ℃,表明矿床为中温矿床;矿体剥蚀率为49.98%,整体剥蚀程度较低。综合分析提出149~157勘探线和181~193勘探线-630 m往深部以及161~179勘探线-730 m往深部3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某些金矿床中黄铁矿热电系数值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平  邱朝霞 《矿物学报》1991,11(1):60-69
对我国五个不同类型金(银)矿床的数十件黄铁矿样品热电系数值分布特别特点的研究表明:黄铁矿的热系数值的分布特点,能揭示一些目前普遍采用的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所没有挖掘出来的黄铁矿热电性在研究成矿期、成矿阶段的划分、矿床形成条件等方面的意义,并能帮助正确评价黄铁矿热电系数平均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丰宁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冀北成矿区内,是该地区重要的银多金属矿床之一。为了更好地探究矿床成因并进行矿区深部、外围找矿预测,对丰宁银多金属矿床牛圈银(金)矿区不同成矿阶段矿石中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热电系数变化范围为26~367μV·℃-1,主要集中在200~330μV·℃-1范围内,黄铁矿热电导型全部为P型,热电系数平均值为267μV·℃-1。从1190 m到1110 m范围内约80 m的垂直空间内,热电系数变化梯度为0.74μV·℃-1·m-1,变化梯度较小。综合来看,目前牛圈银(金)矿区所揭露的仅为浅部矿体,深部矿体还没有披露,并且矿体剥蚀较浅,深部尚有很大找矿远景。另外,利用黄铁矿热电系数与其形成温度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出本区黄铁矿的形成温度范围为147~281℃,主要集中在180~280℃,与流体包裹体均一测温结果的变化范围基本一致,表明该矿床为中低温矿床。  相似文献   

20.
赵家堡子金矿床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铁矿分为自形立方体,自形-半自形、半自形-他形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及它们的聚形几种形态。不同形态的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不同,从围岩-矿体黄铁矿的形态特征、热电性、主要成分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包体几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黄铁矿标型特征不但指示矿床成因,而且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